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公佬

鎖定
道公佬是粵西人對民間專門趕鬼、除病、造屋擇日、看八字、解關、占卜、看相、超度亡靈、打醮、安神、安花等活動神職人員的稱呼。
中文名
道公佬
地    區
廣東省西部
分    類
民間信仰

目錄

道公佬簡述

粵西民間道教是從我國古代原始宗教的巫術,特別是戰國秦漢以來的神仙方術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宗教。傳統民間流傳的“陰陽五行”、“巫覡雜語”、“符水咒説”、鬼神崇拜等,與正統道教而言,還沒有形成系統的道教教理。
打醮 打醮
因此,粵西傳統民間道教是還帶着較多的傳統民間宗教的色彩。 粵西傳統民間自古相信人死後有靈魂之説,注重驅鬼、除病、造屋擇日、看八字、解關、占卜、看相、超度亡靈、打醮、安神等活動,而傳統民間信仰與宗教信仰又有本質差異,非哲宗教學理又非宗教情結,民眾階層的終極信仰是贏得神靈眷顧與現實幸福,或來世享福。-種集巫、道、佛於一體,稱太上老君為教主,以巫法主要方術,道法着重包裝,佛法宣傳口號的巫道應運而生。道公佬就是傳統民間巫法方術從業人員。

道公佬演變

在原始社會時,由於人類所認識的知識比較少,對這個社會中出現的某些狀況不瞭解,把自然界的打雷、閃電、下雨、火山噴發、地震等現象誤以為是某個神仙在發怒,整天誠惶誠恐,怕天神一個不爽就降災患於身上,就如同疾病、瘟疫等。
所以原始人類就把某些東西用來參拜,因為他們覺得這些東西是神的化身,神是由這些東西衍變而成的,也就由此而產生了“圖騰崇拜”。崇拜就有某些儀式,通過這些儀式,人們向神表達自己的虔誠之心,也表達了自己的某些願望,比如生子、長壽、希望風調雨順以求獲得豐收等等願望,而有儀式就得有個領頭人,通過這種人,組織各種儀式,把眾人的願望傳遞給神,這類人就被稱為“巫”。
俚僚的巫教大約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由於嶺南地處熱帶,春夏之間,炎熱潮濕,多霧少晴,易得熱帶病,即古人所謂“瘴”。由於當時的人們對“瘴”這一疾病的認識帶有一種神秘的色彩,加之嶺南俗信巫鬼,一旦得病,往往求助於巫法,從而促使了嶺南方術的發展。嶺南俗信的特質是在長期以來巫鬼信仰的流俗中浸染而成的。
西晉末,粵西道教之父潘茂名推廣道術,道教正式進入粵西。這位嶺南道教先驅“立德行義、懸壺濟世、救死扶傷、捨己救人”品格高尚的真人,在搏弈粵西信仰中,贏得聲譽,在某次洪災中,潘真人捨己救人,以生命代價於西山(今茂名觀山)駕石船飛昇仙解而去,使道教在粵西站穩腳跟。傳説鎮南大將軍馮遊後來來到兩山間築城,取潘道士的名字,奏請朝庭推崇立潘州,傳統民間以道教仙蹟崇拜。巫教信仰自然、鬼、神、仙,開始溶合道教。
明朝孔鏞來守高涼,知高州府,隨着中原人的遷入,崇道的思想也得以傳入,遇此仙人潘茂名於筆架山,因而在筆架山上創建了一座“潘仙亭”,以資紀異。並賦《石船丹灶》詩曰:
共説丹砂可駐顏,仙翁何不久人間?
石船蘚合年年在,丹灶雲封日日閒。
亭宇已成新歲月,乾坤猶自舊江山。
我來欲問長生訣,遼鶴何時海上還。
明崇禎十年(1637),知府姚繼舜更闢坡擴亭。此後明代萬曆年間,高州知府張邦伊有詩詠潘茂名在潘坡煉丹的《潘坡丹灶》:
地有東郊勝,溪山信可誇。
偶來因問俗,何意覓仙家。
洞倚千尋古,爐蒸五尺霞。
至今流水上,時或見桃花。
清朝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五“石語”篇,記載有《石船銘》。道教仙蹟在社會上層仕大夫中廣為推崇,促使粵西巫教信仰吸收更多道教因素迎合信眾。

道公佬道公

道公佬師承複雜,除帶徒出師外還有家傳的,一般都沒有在正規觀院受戒,沒有觀院的戒律規條,也沒有道教儀式的定式,大部份道公佬居家,也有的有廟宇活動場所,-般是鄉間村廟,他們下田勞動,或作廟祝,可結婚生子,除不吃狗肉,每月有幾個齋日,沒有什麼特別的禁忌,與常人無異。它沒有統一的組織,各自為政,教義、收徒、作法也不統一。大體上是一個小範圍(區或鄉)有一個道公佬當頭領(師父),活動限於幾十裏範圍。有些地區道公佬供奉玉帝、觀音、太上老君、土地、地藏菩薩,把釋、道、巫合一,不僧不道。 道公的法器除了神像、短劍,還有笏、小饒鈸、小鈴鐺,法衣以及後面拖着一根飄帶的方土帽。道公專做趕鬼、除病、造屋擇日、看八字、解關、超度亡靈、打醮、安神、安花等迷信活動創收。其中做道場和社祭是較大的法事活動。
與正統道教而言,還沒有形成系統的道教教理。奉行“陰陽五行”、“巫覡雜語”、“符水咒説”、“鬼神崇拜”等,因此,還帶着較多的傳統民間宗教的色彩。
對於“作鬼弄神”、“符籙禁咒”、“劍鏡印令”及“齋醮”等儀式法術等,在平民階層的鬼神情懷則落實於得到道德安慰,贏得神靈眷顧與現實幸福,來世享福,“行善積德”、“諸惡莫作”、“免遭天遣”等則包含着民眾階層的終極信仰。它建構一種人與神、現世與來世、善與惡的“緊張”,促進人在現實黽勉治生的信心。

道公佬方術

打醮
打醮名目繁多。有祈求平安的“打平安醮”;有驅瘟疫、除天災、許願打醮;有收成好,打醮酬謝;有喪葬,請道公佬打醮。打醮時,要設齋道祭祀,道公佬擊鼓誦經,甚至有舉行演戲娛神諸活動。目的是祈福和祭祀。
粵西打醮多在臘月至正月,打醮俗歷來風行。各鄉村幾乎每年都有打醮活動,搭棚於祖廟設神壇,請道公佬主持作法事,並沿街遊行,至設於各街坊及村口的土地公神位拜祭(稱過社)。富有人家舉行婚禮或因發了大財酬神、慶祝生辰等,亦有於自家門口或廳堂設壇打醮的。一般小醮侍弄一晝夜,羅天大醮鬧七晝夜,村中設主壇和道場。
凡打醮,均供奉玉帝、觀音、太上老君、財帛星君,禱告以求禳解災祟與求降福。又向地藏王,本村所奉廟宇菩薩祭祀,祈求震懾野鬼惡妖,護佑凡間安寧。同時設醮薦(也稱附薦)儀節,以祭奠生前屬本村的冤鬼與孤魂;有些人家為附薦本家夭折冤魂,向打醮值理會交納神金,為之舉行哀送儀式使之能超渡,安然至“西方玄天極東世界”云云。
畫符
畫符是嶺南方術中盛行的巫術。宋人《東軒筆錄》雲:“或雲蠻人多行南法,畏符籙”。”清·張渠:《粵東聞見錄》捲上“好巫”條:“書符咒水,日夕不休”。道光九年《新寧縣誌》:“尋常有病……師巫咒水書符。”及至民國初年,嶺南還有人刻印了一部專門講述符法的著作《省躬草堂符學秘旨》,作者自稱其書傳自“祖師”,光緒“戊戍春間,羊城疫症盛行,蒙祖師特賜教繕”,書符派送,“以資普遍。”嶺南方術符咒道公佬作大而信眾。
粵西傳統民間道教井字符,有井、天、地、火等漢字構成,用於收邪魔之用。井字符,主要傳自道教,源於秦漢時期的“畫地為獄”巫術。作為嶺南符法,則並非完全是對道符的複製,在植入過程中仍保有自己的特性。嶺南符法淵源有自出於對鳥跡的模仿,故其符文自有獨特之處;其二,嶺南符法的書寫材料也有不同於道符的物品。
請神
粵西有降廟之説 。降廟,即降神、請神,舊時傳統民間祭把、占卜、治病諸活動中,常常伴有請神儀式。袁枚記載的請神儀式中所書寫的“井”字,其實就是井字符,所謂“圈繞之”,即符籙中習見之“雲腳”,神?”符號,這是旋符者運動自身的先天之?與天神感應。
每村中有總管廟,所塑之像,美醜少壯不同。有學降廟法者,法將成,則至廟卜卦請神。初至,插一劍於廟門之中。神降,則拔劍而回。神不降,則用腳踏倒之。如隨足而起,則生。如不起,則為神誅矣。其法,將一碗盛水,寫一井字圈繞之;地上亦寫一井字圍繞之;八仙桌中間,亦寫一井字圈繞之。召童子四人,手上各寫一“走”字圈繞之,將桌面反對碗口之上,四童以指抬桌。其人口唸咒雲:“天也轉,地也轉。左叫左轉,右叫右轉。太上老君,急急如令轉。若還不轉,銅叉叉轉,鐵叉叉轉。若再不轉,土地城隍代轉。”念畢,桌子便轉。然後請藥方,無不驗者。
命相
所謂“命”,就是透過推理命運的方式來了解人生,以穹達自然法則,進而改善人命的一種學問。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數”、“子平推命”、“星平會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時間和五行為理論基礎。“命”是以推定人的命運,進而達到趨吉避凶的需要。所謂“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風水)”等五種,就是觀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運的方法。印在中國,以前是權力的憑證。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鋪的名稱,通過五格剖相,同時運用命理等結合來推斷吉凶發展的一種方法。 人相又分為面相與手相兩大類,通過觀察面、手部的紋線與氣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種方法。 家相也就是陽宅的風水,以觀察其格局,進行分析來推斷對人類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種方術。 墓相(風水)也就是陰宅,以通過選地安葬祖先,而達到對後代子孫蔭庇的一種方術。
占卜
唐《番禺雜記》載:“嶺表占卜甚多,鼠卜、箸卜、牛卜、骨卜、田螺卜、雞卵卜、蔑竹卜,俗鬼故也。” 現轉用竹籤,陰陽爻杯或星象等手段和徵兆來推斷未來的吉凶禍福的迷信手法。計有:
觀音靈籤 呂祖靈籤 關帝靈籤 黃大仙靈籤 有求必應靈籤 拜佛求籤 土地聖盃靈籤 財神靈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