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新覺羅·旻寧

鎖定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清朝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年號道光。生於紫禁城擷芳殿中所。清仁宗顒琰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73] 
嘉慶四年(1799年)被密建為皇儲。嘉慶十八年(1813年)封智親王。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即帝位。頗思勵精圖治,振衰除弊。對漕運鹽政實行改革。以海運代替河運,既解決了漕運的困難,又節省了開支。行票鹽制,使兩淮鹽政“弊肅風清”。解除對部分礦藏開採的封禁,主張使天地自然之利還之天下。整頓吏治,扼制奢靡之風。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平定回疆張格爾。開展了嚴禁毒品鴉片的鬥爭。從即位初,就不斷髮布上諭,對外嚴禁鴉片輸入,對內禁止鴉片的販賣、吸食和種植。道光十八年(1838年),採納嚴禁派的建議,在全國實力推行禁煙,支持林則徐禁煙措施。次年批准《查禁鴉片煙章程三十條》,該章程成為清朝頒佈的最嚴厲、周密的禁煙令。 [77]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此時的清王朝,大江南北遍燃反清起義之火。旻寧雖朝綱獨斷,事必躬親,以儉德著稱,但“守其常而不知其變”,勤政圖治而鮮有作為。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2月25日)去世於圓明園慎德堂 [74]  諡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廟號宣宗,葬清西陵慕陵,傳位第四子奕詝 [75]  著有《養正書屋詩文集》等。 [76] 
全    名
愛新覺羅·旻寧
別    名
愛新覺羅·綿寧(原名)
道光帝 [100] 
諡    號
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
廟    號
宣宗
年    號
道光(1821年-1851年)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地
北京紫禁城擷芳殿(今北京東城)
出生日期
1782年9月16日
逝世日期
1850年2月25日(道光三十年)
逝世地
圓明園九洲清晏慎德堂(今北京海淀) [1] 
陵    墓
慕陵
在位時間
1820年10月3日 至 1850年2月25日 [78-79] 
前    任
愛新覺羅·顒琰(清仁宗)
繼    任
愛新覺羅·奕詝(清文宗)
主要成就
清平張格爾叛亂
整頓吏治
改革鹽法和漕運

愛新覺羅·旻寧人物生平

愛新覺羅·旻寧早期經歷

旻寧讀書像 旻寧讀書像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1782年9月16日 [2]  ),旻寧生於紫禁城擷芳殿,初名綿寧。 [2]  他出生時,父親嘉慶帝顒琰尚為普通的皇子。母喜塔臘氏為顒琰福晉(嫡妻),是嘉慶帝次子(嫡長子)。綿寧幼年時十分好學,先後跟從編修秦承業、檢討萬承風受學。又曾經與禮部右侍郎汪廷珍、翰林侍讀學士徐頲朝夕講論。 [72] 
旻寧戎裝像 旻寧戎裝像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八月,十歲的綿寧跟隨祖父乾隆皇帝打獵獲鹿,乾隆帝大喜,賜綿寧黃馬褂、花翎。 [3] 
嘉慶元年(1796年),綿寧進行大婚,娶滿洲鑲黃旗布彥達賚之女鈕祜祿氏。 [4]  十一月奉嘉慶帝賜冊,封為皇子綿寧的嫡福晉。
嘉慶四年(1799年)四月,嘉慶帝根據密建皇儲的家法,親自寫上旻寧的名字,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鐍匣之內。 [5] 
嘉慶十三年(1808年)正月,嫡福晉鈕鈷祿氏薨,繼娶佟佳氏為繼福晉。 [6] 
嘉慶十八年,天理教徒攻進紫禁城,他又以鳥槍擊斃兩賊。嘉慶帝很高興,封他為和碩智親王,其御槍也被賜名為“威烈”。此後,旻寧備受嘉慶帝器重,嘉慶帝稱讚他“忠孝兼備”。 [7] 

愛新覺羅·旻寧登基繼位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慶帝親赴熱河秋獮,旻寧跟隨父皇前往。此時嘉慶帝病重,御前大臣賽衝阿、索特納木多布齋,軍機大臣託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總管內務府禧恩和世泰等人當眾開啓乾清宮的鐍匣,宣佈嘉慶四年的時候的詔書,立旻寧為皇太子。嘉慶皇帝駕崩後,當日就護送嘉慶帝的靈柩回北京。 [8]  八月,旻寧在太和殿登基。
道光元年(1821年)三月,旻寧加封託津、曹振鏞為太子太傅。 [9]  四月,授予伯麟體仁閣大學士,曹振鏞為武英殿大學士。封阮福晈為越南國王。封松筠為兵部尚書,慶惠為熱河都統。 [10] 
道光皇帝喜溢秋庭圖 道光皇帝喜溢秋庭圖
道光四年(1824年)十月,回部匪酋張格爾率兵進入烏魯克卡倫,清軍圍剿失利,侍衞花山布等陣亡。巴彥巴圖等率兵剿張格爾,大敗張格爾,張格爾奔喀拉提錦。 [11] 
道光六年(1826年)七月,張格爾糾結安集延布魯特的回部部眾進入清軍哨卡。喀什噶爾的回部部眾也為之響應。旻寧命楊遇春為欽差大臣率兵進剿張格爾。不久,張格爾攻陷和闐城。旻寧命長齡為揚威將軍,命武隆阿作為欽差大臣,與楊遇春一起協助管理軍務。 [12]  八月,回部匪酋巴布頂等人攻陷英吉沙爾。張格爾攻陷喀什噶爾城,然後接着攻陷葉爾羌 [13] 
道光七年(1827年)正月,和闐地區的回部部眾投降,但是不久又被張格爾攻陷。旻寧任命惠顯為駐藏大臣 [14]  四月,長齡等人攻克喀什噶爾,張格爾逃走未能將其捉拿。
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抓獲匪首張格爾,並且行獻俘禮。旻寧親臨午門受俘。旻寧親自宣佈張格爾的罪惡,將其處以極刑。 [15] 
道光十年(1830年)九月,回匪安集延等人再次攻陷喀什噶爾,圍喀什噶爾城。旻寧命玉麟前往新疆圍剿。 [16]  十二月,喀什噶爾、英吉沙爾的回匪被清軍平定。 [17] 

愛新覺羅·旻寧在位中期

道光帝 道光帝
道光十一年(1831年),廣東的黎族亂匪作亂,旻寧命李鴻賓派兵進剿。並且以在廣東貿易的英國人違反禁令之名,命李鴻賓等人徹查辦理。 [18]  六月,申明頒佈官民購買並吸食鴉片的罪責。 [19] 
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陶澍上奏英國的商船再次進入中國海域,並且有時不遵守約束,應當嚴懲。旻寧認為他是挑起事端將其駁斥。 [20]  九月,英國的商船再次進入中國的主權海域,旻寧命沿海省份整飭水師。 [21] 
道光十三年(1833年)正月,台灣嘉義的匪首陳辦被誅殺。 [22]  二月,四川越巂等處的少數民族亂匪作亂,旻寧命那彥寶、桂涵派兵進剿。 [23] 
道光十四年(1834年)六月,英國第一任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抵達廣州,在要求與兩廣總督會見直接磋商貿易事務被拒絕後,率軍艦炮擊虎門
道光十五年(1835年)四月,兩廣總督盧坤、水師提督關天培奏請增修廣州炮台,廣東定《防範洋人貿易章程》。
道光十八年(1838年)四月,鴻臚寺卿黃爵滋疏陳鴉片為害之烈,主張嚴禁。十二月,旻寧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派往廣東禁煙。 [24] 

愛新覺羅·旻寧鴉片烽火

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
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旻寧命林則徐以禁販鴉片檄諭英國及各國在粵洋商,於虎門銷煙。五月,英水手殺村民林維喜,英領事義律拒交兇犯,侵犯中國法律主權,史稱林維喜事件。九月,英艦在虎門外穿鼻洋挑釁,水師提督關天培率部迎擊。十二月,停止與英人貿易,以林則徐為兩廣總督
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皇后鈕祜祿氏逝,上尊諡“孝全”,其子奕詝靜貴妃撫養。五月,英艦隊在廣東海面集結,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林則徐嚴密設防,英軍無隙可乘。六月,英軍北犯定海,瘋狂屠殺,佔領定海。七月,英軍直抵天津,直隸總督琦善與義律在大沽口會談,琦善向英人妥協。旻寧迫於英軍氣焰,竟將林則徐、鄧廷楨交軍機處嚴加議處。九月,林則徐、鄧廷楨被革職,以琦善署兩廣總督。十二月,琦善擅自與義律訂定《穿鼻草約》,私許割讓香港,開放廣州,賠償煙價。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英軍攻陷虎門沙角大角炮台,旻寧被迫下詔向英軍宣戰。派奕山為靖逆將軍,赴廣東主持戰事。二月,英軍進犯廣東虎門,引起虎門海戰,關天培力戰殉職。因與英人交涉中妥協退讓,奪琦善大學士職,逮問,籍其家。五月,《廣州和約》的簽訂,激起廣州人民義憤填膺。廣州三元里人民奮起抗英。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英軍攻陷長江吳淞炮台,江南提督陳化成力戰犧牲,上海失陷。七月,英軍艦侵入南京江面,欽差大臣耆英與英駐華全權公使璞鼎查在南京江面英艦上談判,答應英國一方提出的全部條款。旻寧批准中英《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答應割地、賠款、五口通商。十月,閲圓明園八旗槍兵。

愛新覺羅·旻寧晚期朝政

香港開埠圖 香港開埠圖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英國女王頒佈香港皇家殖民地憲章(即《英王制誥》),以璞鼎查為首任總督兼駐港英軍總司令。八月,耆英與璞鼎查在虎門簽訂《五口通商章程》。九月,上海開埠。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月,耆英與美國代表顧盛簽訂不平等的《中美望廈條約》。九月,耆英與法國代表簽訂不平等的《中法黃埔條約》。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六月,耆英照會比利時來華談判專使蘭納,准許比利時按五口通商章程辦法通商。十一月,上海道台宮慕久公佈了與英國駐租界地之先河。十二月,廣州人民反對英人入城,數千人眾衝入府署。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一月,容閎等隨馬禮遜學堂校長赴美留學,開啓近代留學先河。以皇五子奕誴為恪親王綿愷後。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月,耆英與瑞典、挪威簽訂五口通商章程。為皇四子奕詝指婚,女為太僕寺卿富泰之女薩克達氏。十月,命京師及各省編查保甲。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正月,重申不準法人擅入內地傳教。二月,冊薩克達氏為皇四子奕詝之嫡福晉。青浦教案發生。五月,拒絕俄羅斯在新疆通商貿易。十二月,英駐滬領事阿利國上書香港總督文翰,建議對中國再次發動戰爭,以便獲得更多利益。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二月,葡萄牙澳門總管亞馬勒非法宣佈澳門為自由港,停徵關税,並下令封閉粵海關衙門。十二月,皇太后逝於慈寧宮,移梓宮於綺春園之含暉殿。

愛新覺羅·旻寧與世長辭

行樂圖 行樂圖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上大行皇太后諡為“孝和”。旻寧病重,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總管內務府大臣文慶等,公啓秘匣,宣示御書“皇四子立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訢為恭親王”。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1850年2月25日),旻寧病逝於圓明園慎德堂, [1]  皇太子奕詝即皇帝位,以第二年為咸豐元年。追封藩邸嫡福晉為皇后,上諡“孝德”。封皇七弟奕譞為醇郡王。二月,命左都御史柏葰、內務府大臣基溥為孝和睿皇后營建昌西陵。四月,上大行皇帝尊諡為“成”,廟號宣宗,陵為慕陵。準俄羅斯在新疆通商。七月,沙俄強佔中國黑龍江口廟街,易名為尼古拉也夫斯克。九月,暫安奉大行皇帝梓宮於慕陵隆恩殿。十月,奉安孝德皇后梓宮于田村。清廷申諭兩廣督撫勸諭士民舉行團練。十一月,詔允祁寯藻等所擬軍機處章程九條。十二月,洪秀全於廣西金田起義

愛新覺羅·旻寧為政舉措

愛新覺羅·旻寧政治

  • 政治局勢
道光帝書法 道光帝書法
旻寧在位時因循守舊,絕少建樹,重臣曹振鏞奉行“多磕頭,少説話”哲學。大臣所上奏章也“語多吉祥,兇災不敢入告”。繼起的穆彰阿,人稱“在位二十年,亦愛才,亦不大貪,惟性巧佞,以欺罔矇蔽為務”。鴉片戰爭戰敗後,前方將帥還不斷謊報戰績,掩敗為功, [25]  責任重大的指揮官靖逆將軍奕山竟被欽命“交部優敍”,賞白玉翎管。禮部右侍郎曾國藩批評道光時代:“九卿無一人陳時政之得失,司道無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緘默。”“以畏葸為慎,以柔靡為恭。”“京官之辦事通病有二:曰退縮、曰瑣屑。外官之辦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顢頇。”乃至太平天國兵起,地方官仍互相隱諱,不敢上報。
  • 改組軍機
旻寧繼承大統後,此時的首席軍機大臣託津已經66歲,戴均元已有75歲高齡。旻寧即位39歲。君臣之間年齡懸殊,而且這樣一班人能力不大,經常倚老賣老,對新皇帝也沒做到畢恭畢敬。所以,旻寧將要撤換軍機大臣 [26] 
在登基大典舉行完的第十天,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九月初七,旻寧就抓住了“遺詔事件”,以此大做文章,從而成功撤換領班軍機大臣。 [26]  旻寧令託津、戴均元退出軍機處之時,命曹振鏞在軍機處行走。 [27] 
  • 整頓吏治
旻寧對於吏治整頓也有所行動。嘉道時期,官吏貪污之道除漕運和鹽政外就是河防。為堵塞這一途,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旻寧要求禁止河工費讓過往的官員、貢生、監生染指。這年四月,他還處分了一批貪污的河工官員。
  • 清查陋規
旻寧執政僅半月,即於九月十一日下詔清查陋規,詔書中稱:“箕斂盤剝之風日甚一日,而民間之儲藏概耗於官司之朘削,因此民生困極。與其私取,不如明給。”“各省的陋規,如舟車行户、火耗平餘、雜税存剩、鹽當規禮,其名不一。有此地有而彼地無者,有彼處可以裁革而此處斷不能裁者。雖然明令禁止,照樣巧取豪奪,上司藉此恐嚇屬員,小民為此控告官吏。不如明立章程,加以限制。只是各省情形不同,令各地督撫將所屬地區陋規逐一清查,應存者存,應革者革。”此後再有搜刮者,一經查出,即從重治罪。
道光帝 道光帝
然而只是説出了其致弊之由,而無切實整頓辦法,未免徒託空言。凡臣工建言,必須有關於國計民生之大,補偏救弊之實,才能於事有益。若只泛言空論,而無具體辦法。
  • 禁絕鴉片
道光帝即位後,英國向中國走私販運的鴉片與日俱增。從道光元年十一月至道光十四年三月,道光帝曾多次發佈上諭,摘去徇隱夾帶鴉片之洋商伍敦元頂帶;命廣東和各省督撫查禁銀兩出口及鴉片進口;命兩廣總督阮元等於通海各口岸查拿鴉片煙販;酌定失察鴉片煙條例;妥議嚴禁外商以貨易銀並禁鴉片入口章程;籌議截禁鴉片來源及嚴禁洋錢流通章程;命內閣通諭嚴禁內地種賣鴉片煙;命山東巡撫訥爾經額妥議嚴禁種賣鴉片章程;命兩廣總督李鴻賓確查外船囤積私銷鴉片積弊並酌議杜絕辦法;命內閣通諭各省嚴禁兵弁吸食鴉片;通飭禁煙禁紋銀出洋;命閩浙總督程祖洛等妥善斟酌肅清洋麪私販鴉片之策;命兩廣總督盧坤嚴查私販鴉片船隻不使行銷及越駛他省,等等。 [66] 

愛新覺羅·旻寧軍事

  • 平定張格爾
午門獻俘 午門獻俘
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乾隆年間處死的大和卓波羅尼敦的孫子張格爾利用南疆維吾爾族人民對清朝參贊大臣靜斌殘暴壓迫的不滿情緒及其宗教影響,糾集安集延布魯特兵500多人在英國的支持下侵入新疆,煽動叛亂,糾集起數萬人攻佔了喀什噶爾(今喀什)、英吉沙爾葉爾羌(今莎車)、和闐四城,企圖復辟和卓家族統治。
道光六年(1826年)八月,道光帝得知張格爾叛軍攻佔和闐、英吉沙爾,並圍攻喀什噶爾的消息之後,立即發佈諭令,要求當前“總以嚴守東四城(阿克蘇、烏什、庫車、闢展)為要,阿克蘇尤為適中扼要地方,更應加意固守”。道光皇帝部署平叛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在軍事上,道光帝迅速任命伊犁將軍長齡為揚威將軍,與陝甘總督楊遇春統領萬餘大軍,前赴新疆籌辦剿捕事宜。他要求長齡、楊遇春等人,“務期厚集兵力,一鼓掃除,以彰天討”,“勇往之中,寓慎重之意”,“不可冒昧輕進,致墮賊人奸計”。清廷還制定了獎懲和嚴守軍紀的條例,以充分調動清軍將士平叛的積極性。 第二,在政治上,懲辦貪橫不法官員,將民憤極大的駐疆大臣定罪;向回城居民宣示恩威,實行嚴格的區別對待政策:對“甘心助逆”抗拒清軍者決不寬貸,而對“被脅附合之眾”,只要能投誠乞命,皆可予以寬貸,以最大限度地孤立叛亂者。 第三,在後勤供應上,派辦理糧餉頗有經驗的大臣恆敬駐哈密,以保證糧餉和其他軍用物資的供應。 [67] 
此時張格爾叛軍正向清軍的主要集結地阿克蘇挺進,併到達距阿克蘇僅80裏的渾巴什河,後又進至距阿克蘇僅40裏之地。在這形勢危急之際,清軍在楊遇春等人的直接指揮下,對叛軍兩面夾擊,擊斃和俘虜叛軍1千餘人,“大河以北,已就肅清”。 正當清軍在阿克蘇一帶接連獲勝的時候,道光帝於十月得知喀什噶爾城失守。他立即頒發諭令,提出“以密速進取喀什噶爾為急”,分奇兵斷敵歸路,以主力由英吉沙爾等處前進,“兩路會合夾攻”。當時各路清軍已會師阿克蘇,長齡、楊遇春、武隆阿等人遵照道光帝的旨意,立即派陝西提督楊芳率部向戰略要地柯爾坪(今柯坪)進軍,楊芳揮軍分兩路突襲該地,迅速將3000餘名叛軍全部消滅。清軍收復喀什噶爾之後,即兵分三路:長齡留駐喀什噶爾,楊遇春率軍向英吉沙爾、葉爾羌進剿,楊芳率兵進攻和闐。楊遇春兵行迅捷,於三月初五攻克英吉沙爾,10天后又兵不血刃地收復了葉爾羌城。不久,楊芳所率清軍於毗拉滿(今和田西)擊敗叛軍5千人,乘勢克和闐。至此,南疆西四城全部收復。張格爾不甘心失敗,妄圖捲土重來。道光七年末,他獲悉大部分清兵已在楊遇春的率領下撤回內地,便重新拼湊了一支500餘人的叛亂隊伍,欲乘清軍除夕不備之機偷襲喀什噶爾。長齡得知消息,立即令楊芳帶兵連夜前去搜剿。楊芳分兵三路追擊,終於在喀爾鐵蓋山(今喀拉鐵克山)追上叛軍。經激烈戰鬥,叛軍全部被殲,張格爾被生擒。至此,張格爾叛亂被徹底粉碎,清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67] 
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張格爾被解送京師,旻寧親臨午門受俘,並頒發諭旨,歷數張格爾煽動、組織武裝叛亂和背叛祖國的種種罪行。 [28]  平定張格爾叛亂這對於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與西北邊疆的和平安定很有意義,這是旻寧一生最大的功績。 [28] 
  • 鴉片戰爭
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二月,琦善與義律在廣東開始談判。由於英國提出的條件過於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簽訂,使旻寧大為不滿,旻寧便把琦善抄家革職,派奕山、隆文和楊芳赴廣東指揮作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七日,英軍也不滿談判的進展,義律先下手為強,發起虎門之戰
旻寧聞訊下令對英宣戰,派侍衞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並從各地調兵萬餘人赴粵。二月二十三日進攻虎門炮台,雖然部隊英勇抵抗,但不敵英軍,虎門炮台最終失陷。二月二十六日,英軍又出動海陸軍,攻破虎門橫檔一線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溯珠江直逼廣州。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力戰殉國。

愛新覺羅·旻寧經濟

  • 漕糧海運
過去從兩江(江西、江南兩省。江南省包括現今江蘇和安徽)、湖廣等地徵來的漕糧(田賦中運送京師、通州部分)都是從大運河運到目的地,漕運官員經常利用手中的職務之便中飽私囊。加上運河受水患破壞經常遭到阻礙,運費又高。
户部尚書英和建言海運便利。海運曾行於元代至明代永樂間。旻寧將此建議交給有漕糧的省討論,兩江總督琦善、安徽巡撫陶澍請求把蘇州、鎮江太倉四府一州之粟全部海運。旻寧立即接受了他們的建議,由江蘇布政使賀長齡赴海口同地方官一道僱商船,分兩次運走。安徽、江西、湖廣離海口較遠,仍然河運。為杜絕經紀人的需索、無端阻留、刁難。旻寧還下令在上海設海運總局,令理藩院尚書穆彰阿會同倉場侍郎駐天津驗收。道光六年(1826年)春夏第一次海運漕糧成功,900只船運輸漕糧160餘萬石。這種運法只堅持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下一年以財用匱乏,諭自本年始直省河運、海運一律改徵折色。”所謂折色是所徵田糧折價徵銀紗布帛。
  • 修改鹽法
清朝鹽政向來採用明朝綱鹽法。這種辦法,由固定的鹽商憑鹽引行銷綱鹽,而鹽引完全為鹽商壟斷。鹽商壟斷鹽業,又須維持龐大的銷鹽機構,導致鹽價提高,引起銷售困難。不照章納税的私鹽氾濫,鹽引滯銷,鹽税減少,鹽商遭受打擊,綱鹽法難以存在下去。包世臣提出以票代綱,允許私販經銷的主張。旻寧支持陶澍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推廣這種任何人只要納税,都可以領票運銷食鹽制度,打破了食鹽運銷的壟斷,降低鹽價,促進了鹽的銷售,增加了鹽税,剝奪了官員利用鹽政營私的途徑。
  • 允許開礦
乾隆中葉,乾隆帝害怕開礦會引起鬧事,採取了封礦政策。道光朝後期旻寧提出任由老百姓自由開採政策,對開發資源,提高人民生活起了積極作用。

愛新覺羅·旻寧文化

旻寧與嘉慶帝一樣都算是因循守舊的帝王,但旻寧畢竟比嘉慶帝多點改革精神。這裏不妨舉個小例子。《康熙字典》,恭維者説無一錯誤,直到乾隆王錫侯在《字貫》指出一部分,但慘遭文字獄。嘉慶一朝都是維護包庇。但道光七年(1827年),旻寧就衝破傳統觀念,讓王引之作《字典考證》20卷,糾正它的錯誤。

愛新覺羅·旻寧外交

林則徐 林則徐
旻寧在洶湧而至的外國鴉片面前採取了先王一貫堅持禁止政策。他派林則徐以欽差大臣身份赴廣州禁煙,後來又任林則徐為兩廣總督。當他得知虎門銷煙的消息時,高興得不得了。
後來英國發動侵略戰爭,他以為不可怕,“天朝”可以速勝。當英國艦船北犯,到達天津海口並向清政府提出割地賠款要求時,旻寧傻眼了,害怕了,立刻從主戰的立場轉變為主撫即妥協的立場。穆彰阿、琦善把英國的強盜行為歸罪於禁煙,旻寧聽信讒言,撤了林則徐和原任兩廣總督後為兩江總督的鄧廷楨的職。他派投降派琦善為欽差大臣到廣東與英國談判,要求琦善上不失國體下不開邊釁,意思是既不要給英國割地賠款,又不跟英國發生軍事衝突。多幼稚的旻寧啊。這等於既不讓闖進屋裏的強盜搶走東西,又不必跟他搏鬥。琦善對英方讓步,私自允許將香港割讓給英國,旻寧將琦善鎖拿並先後派楊芳奕山對英作戰。楊芳沒有阻止住英軍向廣州城前進,道光慕陵楠木殿奕山先是冒險後是投降。二十二年八月,英艦開到南京下關江面,絕望的旻寧被迫派耆英和伊里布與英軍簽訂清朝第一個屈辱條約《南京條約》,使中國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國從此由古代步入近代,旻寧也就成為惟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
旻寧在鴉片戰爭中立場動搖,指揮失敗,使中國蒙受恥辱,實在可悲。但他更為可悲的是在此事件之後他沒反思,沒有任何振興王朝的舉措。

愛新覺羅·旻寧歷史評價

清史稿》:宣宗恭儉之德,寬仁之量,守成之令闢也。遠人貿易,構釁興戎。其視前代戎狄之患,蓋不侔矣。當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繼之以畏葸,遂遺宵旰之憂。所謂有君而無臣,能將順而不能匡救。國步之瀕,肇端於此。嗚呼,悕矣! [29] 
清實錄》:堯曰成功,舜曰成功,禹曰成功,下此商曰成湯,周曰成周,惟我宣宗成皇帝克集大成。微特漢之本始,唐之大中、明之宣德,不足以媲媺萬一。即車攻吉日,作為詩歌,號曰中興。
嘉慶帝:忠孝兼備,豈容稍靳恩施。 [30] 
蕭一山:嘉慶以後,武力不競,紀綱敗壞,教徒紛起,民不聊生。但仁宗之淳厚,宣宗之節儉,均有可稱。 [31] 
費正清:他(旻寧)看來是一位謹慎小心的,甚至是膽小的統治者,寧可與幾個心腹顧問進行密議,而不願接受實際的批評或警告。
馮爾康:旻寧是遵循皇家家法的……清朝的“勤政愛民”家法,確是代代相傳。這是將皇帝對國家臣民的責任心具體化了,應有可以稱道的內容。 [32] 
閻崇年:道光是中國兩千年帝制史上,第一個同西方殖民者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皇帝。鴉片戰爭的失敗,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的簽訂,道光皇帝應負主要歷史責任。
孟森:宣宗之庸闇,亦為清朝入關以來所未有。
喻大華:旻寧本是一位循規蹈矩、不好聲色的帝王。
郭實臘:儘管他具有寧折不彎的誠實品性;對受難者悲天憫人,樂於助人之所需;他還有一些商務方面的習慣可以讓他在銀行交易中成為一流的專家。但是,他沒有作為帝王的天賦;他可以成為一個光彩奪目的誠實的農婦;在任何方面都有可靠的品質,但是缺乏帝王所需的明晰的洞察力 [33] 
季雲飛:毋庸置疑,《南京條約》的簽訂與香港的割讓,作為享有至高無上權力的道光皇帝旻寧,應負有不可推卸的首要的歷史責任。然而,歷史現象是錯綜複雜的,簡單的歷史結論無助於對旻寧作出歷史的、客觀的、準確的評價。 [34] 
張玉芬:就個人品行來説,道光在清朝乃至中國曆代帝王中,絕非貪暴、淫逸之君,相反,其“儉德”向為舊史家所津津樂道。道光治理朝政,也稱得上勤、謹。如果按照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道德標準來衡量,道光大概不失為有德之君。 [35] 
朱誠如:道光作為這場戰爭(鴉片戰爭)的中方決策者和指揮者自然難辭其咎。但是,如果做出道光的妥協投降路線導致戰爭失敗的結論,似乎尚欠公允,且與歷史實際不符,因為道光在鴉片戰爭中,並非自始至終都執行妥協投降路線,相反,在鴉片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裏,道光是主張抵抗也實行了抵抗的。 [36] 
新華每日電訊:道光遇到最大的挑戰,就是鴉片戰爭,這也是他一生無法釋懷的痛。但清朝在鴉片戰爭中的失敗,是註定的,因為當時中國已經遠遠落後於英國,從某種程度上來説,道光是在替他的爺爺和爸爸背鍋——清朝之落後於世界,是從貌似盛世的乾隆開始的。

愛新覺羅·旻寧家族成員

愛新覺羅·旻寧父母

父母
關係
名字
稱號
父親
清仁宗
母親
喜塔臘氏

愛新覺羅·旻寧后妃

后妃容像
孝穆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
孝穆成皇后 孝穆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
后妃容像
孝靜成皇后
彤貴妃
和妃
孝靜成皇后 孝靜成皇后
彤貴妃 彤貴妃
和妃 和妃
后妃

姓名
諡號/封號
簡介
皇后
(4位)
鈕祜祿氏
(1781年-1808年)
鑲黃旗滿洲,承恩公、户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都統鈕祜祿·布彥達賚之女。
乾隆四十六年生,乾隆六十年二月初七日參加八旗選秀,二月十一日指與皇孫宣宗為嫡福晉,嘉慶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行大婚禮。
嘉慶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崩,享年二十八歲。
嘉慶二十五年宣宗即位,九月十二日追立為皇后,道光元年六月十二日上諡號。 [37]  [80] 
佟佳氏
(1792年-1833年)
原鑲藍旗漢軍後抬鑲黃旗漢軍檔記滿洲,承恩公、杭州將軍舒明阿之女。
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十七日生,嘉慶十三年參加非常例的八旗選秀,於二月二十一日被指與宣宗為繼福晉,同年十二月十八日行大婚禮。
道光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冊立為皇后,道光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申時崩。
生第一女端憫固倫公主 [38]  [81] 
鈕祜祿氏
(1808年-1840年)
原鑲紅旗滿洲後抬鑲黃旗滿洲,咸豐帝生母,承恩侯、二等侍衞鈕祜祿·頤齡之女。
嘉慶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生,道光二年二月參加八旗選秀,於二月二十二日被指定為全嬪入宮,後晉全妃全貴妃皇貴妃。道光十四年十月十八日冊立為皇后,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日丑時崩,享年三十三歲。
生第三女端順固倫公主、第四女壽安固倫公主、第四子文宗顯皇帝奕詝 [39]  [82] 
博爾濟吉特氏
(1812年-1855年)
原正藍旗滿洲後抬正黃旗滿洲,承恩公、刑部員外郎博爾濟吉特·花良阿之女。
嘉慶十七年五月十一日生,道光五年參加八旗選秀,被指定為靜貴人入宮,後晉靜嬪靜妃靜貴妃皇貴妃,撫育文宗。
道光三十年文宗即位,尊封為康慈皇貴太妃,咸豐五年七月初一日,尊封為康慈皇太后,咸豐五年七月初九日巳時崩,享年四十四歲。
生第二子多羅順和郡王奕綱、第三子多羅慧質郡王奕繼、第六女壽恩固倫公主、第六子和碩恭忠親王奕訢 [40]  [83] 
皇貴妃
(1位)
烏雅氏
(1822年-1866年)
正黃旗滿洲,筆帖式烏雅·靈壽之女,光緒帝本生祖母,宣統帝本生曾祖母。
道光二年十月十六日寅時生,道光十七年正月參加八旗選秀,於正月三十日被指定為秀貴人入宮,同年降為秀常在,道光十八復封為琳貴人,後晉琳嬪琳妃琳貴妃
道光三十年文宗即位,尊封為琳貴太妃;咸豐十一年穆宗即位,尊封為琳皇貴太妃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七日薨,享年四十五歲。
生第七子和碩醇賢親王奕譞、第九女壽莊固倫公主、第八子多羅鍾端郡王奕詥、第九子多羅孚敬郡王奕譓。 [41]  [84] 
貴妃
(3位)
舒穆祿氏
(1817年-1875年)
正黃旗滿洲,吏部郎中舒穆祿·玉彰之女。
嘉慶二十二年四月十九日生,道光十一年參加八旗選秀,被指定為彤貴人入宮,後晉彤嬪彤妃彤貴妃,道光二十四年降為彤貴人
道光三十年文宗即位,尊封為彤嬪;咸豐十一年穆宗即位,尊封為彤妃;同治十三年尊封為彤貴妃
光緒元年十月十二日薨,享年五十九歲。
生第七女、第八女壽禧和碩公主、第十女。 [42]  [85] 
郭三妞
(1816年-1890年)
正黃旗包衣,內務府養育兵郭保兒之女。
嘉慶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子時生,道光年間被選入宮為官女子,分在鍾粹宮當差。道光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封為佳常在,後晉佳貴人佳嬪,道光二十年降為佳貴人
道光三十年文宗即位,尊封為佳嬪;咸豐十一年穆宗即位,尊封為佳妃;同治十三年尊封為佳貴妃
光緒十六年四月初六日亥時薨,享年七十五歲。 [86] 
鈕祜祿氏
(1813年-1888年)
正紅旗滿洲,三等輕車都尉、乾清門侍衞鈕祜祿·豐紳宜綿之女。
嘉慶十八年二月初八日丑時生,道光八年參加八旗選秀,被指定為成貴人入宮,道光九年降為餘常在,道光十六年復封為成貴人,道光二十五年晉成嬪,道光二十九年降為成貴人
道光三十年文宗即位,尊封為成嬪;咸豐十一年穆宗即位,尊封為成妃;同治十三年尊封為成貴妃
光緒十四年三月三十日薨,享年七十六歲。 [43]  [87] 
(3位)
輝發納喇氏
(?-1836年)
正白旗包衣,三品卿銜內務府郎中、參將輝發那拉·成文之女。
事宣宗於潛邸為格格,因誕生皇長孫由仁宗特賜封為側福晉。道光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冊封為和嬪,後晉和妃
道光十六年四月初四日亥時薨。
生第一子多羅隱志郡王奕緯 [88] 
鈕祜祿氏
(1808年-1861年)
鑲黃旗滿洲,郎中鈕祜祿·久福第二女。
嘉慶十三年正月十三日辰時生,道光二年二月參加八旗選秀,於二月二十日被指定為祥貴人入宮,後晉祥嬪祥妃;道光十六年前後降為祥貴人
道光三十年文宗即位,尊封為祥嬪
咸豐十一年正月初六日申時薨,享年五十四歲。同年七月穆宗即位,同年十月二十二日,因曾生育和碩惇勤親王,追晉為祥妃
生第二女、第五女壽臧和碩公主、第五子和碩惇勤親王奕誴 [89] 
赫舍里氏
(1808年-1860年)
鑲藍旗滿洲,廣東按察使赫舍裏·容海第三女。
嘉慶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巳時生,道光二年二月參加八旗選秀,於二月二十日被指定為珍貴人入宮,道光五年四月冊封為珍嬪;同年八月詔封為珍妃,未及封,道光六年降為珍嬪,道光九年降為常貴人
道光三十年文宗即位,尊封為常嬪。咸豐十年八月二十三日,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受驚悸而薨,享年五十三歲。
咸豐十一年穆宗即位,因在宣宗嬪御中侍奉最久,追晉為常妃 [44]  [90] 
(4位)
富察氏
(?-1845年)
鑲黃旗滿洲,鹽運使富察·查清阿第一女。
嘉慶年間參加八旗選秀被指與宣宗為側福晉,道光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冊封為恬嬪
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十九日戌時薨。 [91] 
輝發納喇氏
(1809年-1868年)
正白旗包衣,內務府員外郎輝發那拉·延崇之女。
嘉慶十四年二月初六日子時生,道光年間被選入宮為官女子,道光四年封順常在,同年晉順貴人;道光九年降為順常在
道光三十年文宗即位,尊封為順貴人;咸豐十一年穆宗即位,尊封為順嬪
同治七年三月十九日巳時薨,享年六十歲。 [45]  [92] 
尚佳氏
(1816年-1897年)
正白旗包衣,柏唐阿尚如慶之女。
嘉慶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二日卯時生,道光年間被選入宮為官女子,道光十年封玲常在,道光二十年降為尚答應
道光三十年文宗即位,尊封為尚常在;咸豐十一年穆宗即位,尊封為尚貴人;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尊封為豫嬪
光緒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八十二歲。 [93] 
蔡佳氏
(?-1876年)
出身不詳。
道光十四年參加八旗選秀,被指定為宜貴人入宮,同年降為宜常在,道光十八年降為蔡答應
道光三十年文宗即位,尊封為蔡常在;咸豐十一年穆宗即位,尊封為蔡貴人;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尊封為恆嬪
光緒二年閏五月初六日辰時薨。 [46]  [94] 
貴人
(4位)
趙氏
(?-1823年)
鑲黃旗包衣。
事宣宗於潛邸為格格,嘉慶二十五年宣宗即位,封為平貴人,道光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午時薨。 [95] 
孫氏
(?-1842年)
內務府包衣。
事宣宗於潛邸為格格,嘉慶二十五年宣宗即位,封為定貴人,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子時薨。 [96] 
李氏
(1827年-1872年)
鑲黃旗包衣,奉宸苑卿李善保之女。
道光七年十月初七日酉時生,道光年間被選入宮為官女子,道光二十年三月封意常在,同年十二月降為李答應
道光三十年文宗即位,尊封為李常在;咸豐十一年穆宗即位,尊封為李貴人
同治十一年二月十八日巳時薨,享年四十六歲。 [47]  [97] 
輝發納喇氏
(1825年-1865年)
正白旗包衣,藍翎長輝發那拉·那俊第二女。
道光五年六月二十一日辰時生,道光年間被選入宮為官女子,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七日封琭常在,道光二十年晉琭貴人;道光二十一年降為琭常在,道光二十五年降為那答應
道光三十年文宗即位,尊封為那常在;咸豐十一年穆宗即位,尊封為那貴人
同治四年七月二十日午時薨,享年四十一歲。 [47]  [98] 
答應
(1位)
赫舍里氏
(?-1832年)
正黃旗滿洲,子爵赫舍裏·奎善之女。
道光二年二月參加八旗選秀被指定為睦貴人入宮,道光十年詔晉為睦嬪,未及封,道光十一年降為睦貴人,同年降為睦答應,道光十二年四月初三日降為官女子
道光十二年四月初五日薨,初葬六道口,後恢復答應位號。
官女子
(1位)
劉氏
劉官女子
(?-1842年)
正白旗包衣,二等侍衞劉官明第一女。
道光年間被選入宮為官女子,道光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封曼常在,道光十三年前後降為劉答應,道光十五年降為官女子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十二日酉時薨,未葬入皇陵。 [99] 

愛新覺羅·旻寧子女

皇子
序列
爵位
人物
生卒年
母親
皇長子
隱志郡王
1808年—1831年
和妃那拉氏
皇次子
順和郡王
1826年—1827年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皇三子
慧質郡王
1829年12月 [101]  —1829年1月 [102] 
皇四子
清文宗
1831年—1861年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皇五子
惇勤親王
1831年—1889年
祥妃鈕祜祿氏
皇六子
恭忠親王
1833年—1898年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皇七子
醇賢親王
1840年—1891年
皇八子
鍾端郡王
1844年—1868年
皇九子
孚敬郡王
1845年—1877年
[48] 
皇女
序列
爵位
生卒年
母親
簡介
皇長女
1813年—1819年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49] 
-
皇二女
-
1825年—1825年
祥妃鈕祜祿氏 [50] 
-
皇三女
1825年—1835年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51-52] 
-
皇四女
1826年—1860年
嫁德穆楚克札布
皇五女
1829年—1856年
祥妃鈕祜祿氏 [53] 
嫁恩祟
皇六女
1830年—1859年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持氏 [54] 
皇七女
-
1840年—1844年
彤貴妃舒穆魯氏 [55-56] 
-
皇八女
1841年—1866年
皇九女
1842年—1884年
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57] 
嫁德徽
皇十女
-
1844年—1845年
彤貴妃舒穆魯氏 [58] 
-

愛新覺羅·旻寧主要作品

道光帝有《養正書屋詩文全集》《御製詩》初集、餘集及《巡幸盛京詩》等作品傳世。 [64]  其詩作超過2000首。 [65] 

愛新覺羅·旻寧軼事典故

愛新覺羅·旻寧生活簡樸

清朝野史大觀》有幾則關於旻寧生活簡樸的逸聞:
旻寧即位後,內府依例給他40方硯,硯後鐫有“道光御用”四字。旻寧認為太多,閒置可惜,便將它們分給了臣下。
以前皇帝用筆須送紫毫中最硬的。筆管上刻有“天章”、“雲漢”字樣。旻寧覺得不合用,讓户部尚書英協揆到坊間買一般常用的純羊毫、兼毫兩種。
旻寧穿的套褲,膝蓋處破了,讓人在上面補了一塊圓綢,這就是一般説的打掌。臣子效法他。一次,他見軍機大臣曹振鏞褲子膝蓋處有補綴痕跡,便問:“你的套褲也打掌嗎?”曹振鏞回答:“褲子易做,但花錢多,所以也打補丁。”旻寧又問:“你褲子打掌要多少錢?”曹説:“要三錢。”旻寧説:“你們在宮外做東西便宜,我在宮內還要五兩。”

愛新覺羅·旻寧牙齒脱落

據朝鮮、越南使臣記載,旻寧在中年時已經牙齒掉光。其中越南使臣潘輝注從清朝內務府打聽的傳聞是旻寧尚未登基時,有一次射箭傷及牙齒,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侍釣於太湖,得到一種奇怪的魚,準備吃的時候,嘉慶帝告誡他不要隨便吃不知名的魚,旻寧還是偷偷烹食,吃完後夜裏夢見神人來索魚龍,醒來後就發現自己牙齒掉光了。 [68-70] 

愛新覺羅·旻寧繼位爭議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嘉慶帝到熱河秋獮,命皇次子智親王旻寧、皇四子瑞親王綿忻隨駕。這年他六十一歲,“身體豐腴,精神強固”。二十四日,到達熱河行宮,“聖躬不豫”。當天,嘉慶帝到城隍廟拈香,又到永佑宮行禮,二十五日,病情嚴重,當夜崩逝暴死,死因不明。嘉慶帝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年逾花甲,身體肥胖,天氣暑熱,旅途勞頓,誘發腦、心血管病而猝死。

愛新覺羅·旻寧祖制家法

嘉慶帝在熱河避暑山莊病逝後,本應立即派大臣急馳北京,到乾清宮取下正大光明匾後的秘密立儲敕書 [59]  但是,當時並沒有這樣做。據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記載當時情狀,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春,戴均元文淵閣大學士,晉太子少保,管理刑部。七月,戴均元託津等隨從嘉慶帝到熱河秋獮,“甫駐蹕,聖躬驟有疾,不豫。變出倉猝,從官多皇遽失措”。戴均元和託津督促內臣翻檢皇帝遺物,最後在嘉慶皇帝近侍身邊的“小金盒”裏找到了傳位詔書,鐍匣沒有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開啓時也沒有儲君等在場,這是違背清室家法的,有的學者認為“‘鐍匣’隨嘉慶帶往避暑山莊的記載,實難徵信。”此為歷史疑雲之一。

愛新覺羅·旻寧宗室建議

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 [60]  建議由旻寧繼位。 [61]  禧恩建議旻寧繼位表明:嘉慶生前並未就嗣之事在大臣中公佈,禧恩建議時也未公啓鐍匣,否則,託津、戴均元等就不會“猶豫”而不表態。所謂“公啓鐍匣,宣示御書”之説,存在矛盾,大可存疑。禧恩只是內務府大臣,按“家法”他沒有資格“建議旻寧繼位”。可是他又為什麼違背“家法”而這樣“建議”?此為歷史疑雲之二。

愛新覺羅·旻寧太后懿旨

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她在北京皇宮驚悉嘉慶崩於熱河行宮噩耗時,便發出懿旨:
“今哀遘升遐,嗣位尤為重大。皇次子智親王,仁孝聰睿,英武端醇,現隨行在,自當上膺付託,撫馭黎元。但恐倉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為此特降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靈,以順天下臣民之望。”
這個懿旨,對於旻寧嗣位,關係極為重要。旻寧在熱河接奉懿旨時,伏地叩頭,感激不盡!也是因為這個做法,讓母子二人後來的感情更加親近,後來所有正史只記載了避暑山莊公啓鐍匣之事。道光復奏皇太后文曰:“子臣(旻寧)跪奏:本月二十五日,皇父聖躬不豫,至戌刻大漸……維時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恭啓鐍匣,有皇父御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寧)硃諭一紙。該大臣等,合詞請遵大行皇帝成命,以宗社為重,繼承大統。子臣遜讓,至再至三。該大臣等,固請不已。本日(二十九日),恭奉懿旨,子臣即正尊位。皇父、皇母,恩慈深厚,子臣伏地叩頭,感悚不能言諭……謹將鐍匣所藏皇父硃諭,恭呈懿覽,謹繕折復奏,恭謝慈恩。七月二十九日。”當年康熙繼位,是孝莊太后的意思,但孝莊太后是用順治遺詔名義宣佈的,而不是用皇太后“懿旨”的名義。孝和皇太后指令旻寧繼位雖被後世稱頌為無私之舉,但這在當時是違背“祖制”、“家法”的,況且太后如何能肯定嘉慶指定的皇位繼承人是旻寧?如果懿旨同遺詔發生矛盾怎麼辦?此為歷史疑雲之三。

愛新覺羅·旻寧朝臣態度

清史稿·託津傳》 [62]  記載:“仁宗崩於熱河避暑山莊,事山倉猝,託津偕大學士戴均元,手啓寶盒,奉宣宗即位。”
《清史稿·戴均元傳》也記載:“扈從熱河,甫駐蹕,帝不豫,向夕大漸。戴均元,乾隆進士,官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均元與大學士託津督內侍檢御篋,得小金盒,啓,宣示御書立宣宗為皇太子,奉嗣尊位,然後發喪。”
這兩條記載,同《清史稿·宗室禧恩傳》記載不一致。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記載當時尋找並開啓鐍匣的情狀:在嘉慶臨終時,由託津、戴均元督促太監,翻箱倒櫃,尋覓鐍匣,最後由近侍找出小金盒。前引《清史搞.宗室禧恩傳》所載,禧恩建議立旻寧,託津、戴均元均猶豫,則並無其事。託津、戴均元開啓金盒時,也沒有見記載當事人旻寧在場。人們對此事的真偽產生懷疑。此為歷史疑雲之四。

愛新覺羅·旻寧實錄記載

《清宣宗實錄》也記戴:“仁宗疾大漸,召御前大臣賽衝阿、索特納木多布齋,軍機大臣託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啓鐍匣,宣示御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寧)硃諭一紙。戌刻,仁宗崩……扈從諸臣,遵奉硃筆遺旨,請上即正尊位。上號慟仆地,良久方起。”《清宣宗實錄》是咸豐修的,不會同他父皇纂的《清仁宗實錄》相違背。
以上兩個實錄總算把這件事自圓其説。在相關的檔案中“公啓鐍匣”為“公啓密緘”。據此,當嘉慶病危時,臨終前召戴均元、託津、禧恩等八大臣,“公啓鐍匣”,立旻寧為皇太子,然而,這同前面《清史稿·宗室禧恩傳》的記載相矛盾。此為歷史疑雲之五。
由上看出,旻寧繼位,得到以禧恩為代表的宗室之建議和認同,又得到皇太后的中宮懿旨和皇弟瑞親王綿忻的贊同,最主要是有軍機大臣等開啓鐍匣的御書聖旨。

愛新覺羅·旻寧史料索引

  •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宣宗本紀一》 [30] 
  • 《清史稿·卷十八·本紀十八·宣宗本紀二》 [63] 
  • 《清史稿·卷十九·本紀十九·宣宗本紀三》 [29] 

愛新覺羅·旻寧影視形象

年份
名稱
地區
扮演者
1959
林則徐
中國大陸
1964
《阿片戰爭》
韓國
李秀煉 [71] 
1983
中國香港
1988
1988
1997
中國大陸
1997
中國大陸
1997
1997
林則徐
2004
2006
中國香港
2007
中國大陸
劉倚成
2009
2010
2011
中國香港
2013
2015
參考資料
  • 1.    宣宗成皇帝實錄 卷之四百七十六 道光三十年 正月 十四日 3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08-17]
  • 2.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生上於擷芳殿。
  • 3.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乾隆五十六年八月,高宗行圍威遜格爾,上引弓獲鹿,高宗大喜,賜黃馬褂、花翎。
  • 4.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嘉慶元年,娶孝穆成皇后。
  • 5.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四年四月戊戌,仁宗遵建儲家法,親書上名,緘藏鐍匣。
  • 6.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十三年正月,孝穆成皇后薨,繼娶孝慎成皇后。
  • 7.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十八年九月,從幸秋獮木蘭,上先還京師,而教匪林清黨犯闕之變作。是月,戊寅,賊入內右門,至養心殿南,欲北竄。上御槍斃二賊,餘賊潰散,亂始平。飛章上聞。仁宗欣慰,封上為智親王,號所御槍曰“威烈”。
  • 8.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二十五年秋七年,仁宗秋獮熱河,上隨扈。戊寅,仁宗不豫,己卯,大漸,御前大臣賽衝阿、索特納木多布齋,軍機大臣託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總管內務府禧恩、和世泰公啓鐍匣,宣示嘉慶四年御書,立上為皇太子。仁宗崩,即日奉大行皇帝梓宮回京。
  • 9.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癸酉,加託津、曹振鏞太子太傅。
  • 10.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授伯麟體仁閣大學士,曹振鏞武英殿大學士。丙寅,封阮福皎為越南國王。以松筠為兵部尚書,慶惠為熱河都統。
  • 11.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冬十月乙丑,回酋張格爾入烏魯克卡倫,官軍失利,侍衞花山布等陣亡。丙子,巴彥巴圖等率兵剿張格爾,敗之。張格爾奔喀拉提錦。
  • 12.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七月癸巳,張格爾糾安集延、布魯特回眾入卡。喀什噶爾回眾響應之。命楊遇春為欽差大臣剿之,鄂山署陝甘總督。命武隆阿為欽差大臣赴台灣。己亥,以德英阿為伊犁參贊大臣,倫布多爾濟署烏里雅蘇台將軍,庚子,張格爾陷和闐城,領隊大臣奕湄、幫辦大臣桂斌等死之。甲辰,命長齡為揚威將軍,以武隆阿為欽差大臣,與楊遇春參贊軍務。乙巳,以德英阿署伊犁將軍。
  • 13.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八月,回酋巴布頂等陷英吉沙爾。甲戌,張格爾陷喀什噶爾城,參贊大臣慶祥、幫辦大臣舒爾哈善等死之。進陷葉爾羌,辦事大臣音登額、幫辦大臣多隆武等死之。
  • 14.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七年春正月丁酉,和闐回眾降,命優賚之。尋復為張格爾所陷。庚子,以惠顯為駐藏辦事大臣。
  • 15.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五月己酉,以獲張格爾,遣官告祭太廟、社稷,行獻俘禮。庚戌,御午門受俘。晉長齡太保。加楊芳太子太保。壬子,上廷訊張格爾罪,磔於市。
  • 16.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九月戊午,安集延回匪復入喀什噶爾,幫辦大臣塔斯哈戰敗,死之,遂圍喀什噶爾城。命玉麟等往剿。
  • 17.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十二月丙申,喀什噶爾、英吉沙爾回匪平。
  • 18.    《清史稿·卷十八·本紀十八》:廣東黎匪作亂,命李鴻賓剿之。辛酉,以廣東貿易英吉利人違禁令,命李鴻賓等查覆。
  • 19.    《清史稿·卷十八·本紀十八》:六月丙申,申定官民買食鴉片煙罪例。
  • 20.    《清史稿·卷十八·本紀十八》:八月,陶澍奏英船再入內洋,或不遵約束,當嚴懲。諭以啓釁斥之。甲
  • 21.    《清史稿·卷十八·本紀十八》:丁未,以英吉利船闌入內洋,命沿海整飭水師。
  • 22.    《清史稿·卷十八·本紀十八》:十三年春正月丁丑,台灣嘉義匪首陳辦伏誅。
  • 23.    《清史稿·卷十八·本紀十八》:二月甲辰,上御經筵。己未,四川越巂等處夷匪作亂,命那彥寶、桂涵剿之
  • 24.    《坦克世界》勳章活動知識拓展-鴉片戰爭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11-29]
  • 25.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戰敗後的廣州,並沒有像通常那樣死氣沉沉,而是上上下下都喜氣洋洋地互賀升遷。”
  • 26.    道光不動聲色改組軍機處 顯示政治手段不凡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4-11-29]
  • 27.    道光不動聲色改組軍機處 顯示政治手段不凡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4-11-29]
  • 28.    西北張格爾叛亂道光派兵平定 維護國家統一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4-11-29]
  • 29.    《清史稿·本紀十九·宣宗本紀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1-010-4]
  • 30.    《清史稿·本紀十七·宣宗本紀一》  .國學導航.2007-10-11[引用日期2013-12-24]
  • 31.    清代通史  .歷史網[引用日期2015-06-27]
  • 32.    從召見臣工看道光帝、咸豐帝的理政和性格  .中華文史網[引用日期2014-12-14]
  • 33.    闞紅柳:傳教士眼中的清代君主———以郭實臘《道光皇帝傳》為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引用日期2014-12-14]
  • 34.    道光帝在香港問題上態度演變之探析  .中華文史網[引用日期2014-12-14]
  • 35.    道光繼位擇儲始末  .中華文史網[引用日期2014-12-14]
  • 36.    評鴉片戰爭中的道光  .中華文史網[引用日期2014-12-14]
  • 37.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宣宗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户部尚書、一等子布顏達賚女。宣宗為皇子,嘉慶元年,仁宗冊後為嫡福晉。十三年正月戊午,薨。宣宗即位,追冊諡曰孝穆皇后。初葬王佐村,移寶華峪,以地宮浸水,再移龍泉峪,後即於此起慕陵焉。咸豐初,上諡。光緒間加諡,曰孝穆温厚莊肅端誠恪惠寬欽孚天裕聖成皇后。
  • 38.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孝慎成皇后,佟佳氏,三等承恩公舒明阿女。宣宗為皇子,嫡福晉薨,仁宗冊後繼嫡福晉。宣宗即位,立為皇后。道光十三年四月己巳,崩,諡曰孝慎皇后,葬龍泉峪。咸豐初,上諡。光緒間加諡,曰孝慎敏肅哲順和懿誠惠敦恪熙天詒聖成皇后。女一,殤。
  • 39.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二等侍衞、一等男頤齡女。後事宣宗,冊全嬪。累進全貴妃。道光十一年六月己丑,文宗生。十三年,進皇貴妃,攝六宮事。十四年,立為皇后。二十年正月壬寅,崩,年三十三。宣宗親定諡曰孝全皇后,葬龍泉峪。咸豐初,上諡。光緒間加諡,曰孝全慈敬寬仁端愨安惠誠敏符天篤聖成皇后。子一,文宗。女二:一殤,一下嫁德穆楚克紥布。
  • 40.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良阿女。後事宣宗為靜貴人。累進靜皇貴妃。孝全皇后崩,文宗方十歲,妃撫育有恩。文宗即位,尊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居壽康宮。咸豐五年七月,太妃病篤,尊為康慈皇太后。越九日庚午,崩,年四十四。上諡,曰孝靜康慈弼天撫聖皇后,不繫宣宗諡,不祔廟。葬慕陵東,曰慕東陵。穆宗即位,祔廟,加諡。光緒、宣統累加諡,曰孝靜康慈懿昭端惠莊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后。子三:奕綱、奕繼、奕。女一,下嫁景壽。
  • 41.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莊順皇貴妃,烏雅氏。事宣宗,為常在。進琳貴人,累進琳貴妃。文宗尊為皇考琳貴太妃。穆宗尊為皇祖琳皇貴太妃。同治五年,薨,命王公百官持服一日,諡曰莊順皇貴妃,葬慕東陵園寢。德宗朝,迭命增祭品,崇規制,上親詣行禮。封三代,皆一品。子三,奕譞、奕詥、奕譓。女一,下嫁德徽。
  • 42.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彤貴妃,舒穆嚕氏。事宣宗,為彤貴人。累進彤貴妃。復降貴人。文宗尊為皇考彤嬪。穆宗累尊為皇祖彤貴妃。女二,一下嫁紥拉豐阿,一殤。
  • 43.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他無子女而受尊封者:佳貴妃,郭佳氏;成貴妃,鈕祜祿氏:皆事宣宗,為貴人,進嬪,復降。歷咸豐、同治二朝進封:
  • 44.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常妃,赫舍哩氏,以貴人進封;
  • 45.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順嬪,失其氏,以常在進封。
  • 46.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恆嬪,蔡佳氏;
  • 47.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貴人李氏,那氏:以答應進封。
  • 48.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 列傳八 宣宗九子:孝全成皇后生文宗,孝靜成皇后生順和郡王奕綱、慧質郡王奕繼、恭忠親王奕,莊順皇貴妃生醇賢親王奕譞、鍾端郡王奕詥、孚敬郡王奕譓,和妃納喇氏生隱志郡王奕緯,祥妃鈕祜祿氏生惇勤親王奕誴。奕誴出為惇恪親王綿愷後。
  • 49.    《清史稿·公主表·宣宗之女》:孝慎成皇后生,追封端憫固倫公主。嘉慶十八年七月生,二十四年十月殤。 主葬許家峪
  • 50.    《清史稿·公主表·宣宗之女》:祥嬪鈕祜祿氏生,未封。導管五年正月生,七月殤。
  • 51.    《清史稿·公主表·宣宗之女》:孝全成皇后生,追封端順固倫公主。道光五年二月生,十五年十一月殤。
  • 52.    《清史稿·公主表·宣宗之女》:孝全成皇后生,壽安固倫公主。道光六年四月生,咸豐十年閏三月薨,年三十五。 道光二十一年十月,下嫁穆楚克札布。穆楚克札布,博爾濟吉特氏,奈曼部台吉。尚主。襲奈曼部札薩克郡王。歷官御前大臣、都統,賜紫繮、黃繮,親王補服。同治四年卒。進親王。統,賜紫繮、黃繮,親王補服。同治四年卒。進親王。
  • 53.    《清史稿·公主表·宣宗之女》:祥妃鈕祜祿氏生,壽臧和碩公主。道光九年十月生,咸豐六年七月薨,年二十八。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下嫁恩祟。恩祟,初名思醇,那木都魯氏。尚主。歷官副都統、內務府總管。同治三年,卒。
  • 54.    《清史稿·公主表·宣宗之女》:孝靜成皇后生,壽恩固倫公主。道光十年十二月生,咸豐九年四月薨,年三十八。 道光二十年四月,下嫁景壽。景壽,富察氏,將軍、一等誠嘉毅勇公明瑞之子裔,有傳。
  • 55.    《清史稿·公主表·宣宗之女》:彤貴妃舒穆嚕氏生,未封。道光二十年七月生,二十四年十二月殤。
  • 56.    《清史稿·公主表·宣宗之女》:彤貴妃舒穆嚕氏生,壽禧和碩公主。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生,同治五年八月薨,年二十六。 同治二年十月,下嫁札拉豐阿。札拉豐阿,初名瑞林,鈕祜祿氏,官御前侍衞。尚主。歷官副都統、護軍統領、都統、管神機營,賜紫繮、固倫額駙補服。光緒二十四年卒。
  • 57.    《清史稿·公主表·宣宗之女》:莊順皇貴妃烏雅氏生,初封壽莊和碩公主。光緒七年進封壽莊固倫公主。道光二十二年二月生,光緒十年二月薨,年四十三。 同治二年十一月,下嫁德徽。德徽,博羅特氏,一等誠勇公班第之裔。尚主,授散秩大臣。同治四年,卒。
  • 58.    《清史稿·公主表·宣宗之女》:彤貴妃舒穆嚕氏生,未封。道光二十四年三月生,二十五年正月殤。
  • 59.    皇帝立儲的𫔎匣,按清朝家法應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乾隆敍述開啓𫔎匣的過程説:“逮皇考傳位朕躬,宣示密緘,倉猝之際,朕不敢自行啓封,召同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當面展緘敬閲。”由此可見,“密緘”是嗣君與朝臣共同開啓的。乾隆內禪皇位給嘉慶,是由乾隆親自開啓𫔎匣宣諭的。
  • 60.    禧恩,宗室,滿洲正藍旗,睿親王淳穎之子。先是睿親王多爾袞沒有兒子,其弟多鐸的兒子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襲睿親王。多爾袞被革王爵、撤廟享後,多爾博歸宗多鐸。後乾隆給多爾袞平反,恢復多爾袞睿親王封號,多爾博仍為多爾袞的繼承者。當時多爾博已死多年,命他的五世孫淳穎襲睿親王爵。睿親王淳穎是嘉慶懲治和珅時依靠的重要親信和得力大臣,他的兒子禧恩,初入宮為頭等侍衞,繼升為御前侍衞,後升內務府大臣。
  • 61.    《清史稿.宗室禧恩傳》:“仁宗崩於熱河避暑山莊,事出倉猝,禧恩以內廷扈從,建議宣宗有定亂勳,當繼位。樞臣託津、戴均元等猶豫。禧恩抗論,眾不能奪。會得秘匱硃諭,乃偕諸臣。奉宣宗即位。”
  • 62.    託津,滿洲富察氏,自嘉慶十年(1805)開始任軍機大臣,又任正白旗領侍衞內大臣、東閣大學士,可謂樞密老臣、朝廷重臣
  • 63.    《清史稿·卷十八·宣宗本紀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2-03]
  • 64.    鄭欣森:《故宮學的學科體系》,《故宮學刊》第18輯,2017年,第18頁  .故宮博物院官網[引用日期2021-04-28]
  • 65.    鄭欣森:《清代康、雍、乾三帝與詩歌評議》,《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10期,第233頁  .故宮博物院官網[引用日期2021-04-28]
  • 66.    有關禁煙運動的幾點新認識  .中華文史網[引用日期2022-08-21]
  • 67.    清朝平定張格爾叛亂及其意義  .中華文史網[引用日期2022-08-21]
  • 68.    徐有素:《燕行錄》七:(道光三年)皇帝自轎內欠身,諦視之,貌甚傾,上豐下殺,顙廣準高,齒盡脱,兩眼多精彩,耳大身長。蓋其狀貌,古所謂天日之表,龍鳳之姿,恐不近似。猶有英邁氣象,此其所以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歟?
  • 69.    佚名:《赴燕日記》:始見天子,不過電面,未滑其詳,但黃面,上廣下陝[狹],短鬚無髯,臉長細眉,大口齒落,身長背僂,體纖骨秀。聞眼光射人,而恨未之見也。
  • 70.    潘輝注:《輶軒叢筆》:道光帝殊有勇略,嘉慶年盜逾宮垣,手發火槍,連斃二賊,禁御復安,是亦英雄手段也。然今春秋四十五,而齒已盡落,殊屬異事。詢之內務府,所云:“帝為諸王時,射弩偶傷缺齒。嘉慶二十三年,侍釣於太湖,得異魚不知名,欲食,仁宗諭曰:‘魚不知名,不可食也。’帝潛令烹煮,一日夜方熟,取而嘗之,是夜夢神人來索魚龍,醒起,齒盡落。”此是目擊耳聞之説,而理似不可解,縱然白龍魚服,見困豫且,況天子為神人之主耶!或者遇毒而傷,可謂炯戒。
  • 71.    阿片戰爭  .韓國電影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4-19]
  • 72.    《清史稿·卷十七·本紀十七》:幼好學,從編修秦承業、檢討萬承風先後受讀。又與禮部右侍郎汪廷珍、翰林侍讀學士徐頲朝夕講論。
  • 73.    王建鈞編著.中國帝王孝紀[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11.第617頁
  • 74.    俞輝主編.中國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全傳.皇帝傳 4[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3.03.第426頁
  • 75.    艾長青.劉瀏編.中國后妃傳[M].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15.02.第256頁
  • 76.    孟繁錦主編.劉育新.常治國.谷向陽.蔣有泉副主編.清聯三百副[M].北京.藍天出版社,2009.11.第230頁
  • 77.    道光皇帝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6-11]
  • 78.    《清史稿》:(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上疾大漸。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何汝霖、陳孚恩、季芝昌,總管內務府大臣文慶公啓鐍匣,宣示御書“皇四子立為皇太子”。是日,上崩於圓明園慎德堂苫次。硃諭“封皇六子奕為親王”。
  • 79.    《清史稿》:(嘉慶二十五年八月)庚戌,上即皇帝位於太和殿,告祭天地、太廟、社稷,頒詔天下,以明年為道光元年。
  • 80.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472
  • 81.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474-475
  • 82.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477
  • 83.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481-482
  • 84.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492
  • 85.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494-495
  • 86.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07-508
  • 87.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496-497
  • 88.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487
  • 89.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05
  • 90.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499
  • 91.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485
  • 92.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12
  • 93.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09
  • 94.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04
  • 95.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489-490
  • 96.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491
  • 97.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13
  • 98.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15
  • 99.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16-517
  • 100.    《清史稿》:宣宗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諱旻寧,仁宗次子。
  • 101.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六十二》稱:“道光九年己丑十一月……丁酉……皇三子奕繼生”。按台灣中研院所設“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換算為公元紀年,為1829年12月2日。
  • 102.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六十三》稱:“道光九年己丑十二月……戊子……皇三子奕繼薨”。按台灣中研院所設“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換算為公元紀年,為1830年1月22日。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