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過長平作長平行

鎖定
《過長平作長平行》是明代詩人王世貞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詩中詩人將秦軍制造的長平之坑與項羽製造的新安之坑這兩件驚心動魄、慘不忍睹的歷史事件加以精心的綰合,以涵蓄亭泳、開闔流宕的筆觸巧妙地點明秦的暴虐殘酷是自取滅亡的根本原因,揭露了統治階級之間進行的兼併戰爭給勞動人民帶來駭人聽聞的深重災難。全詩構思佳妙、文筆流麗、反思深刻、感嘆沉雄。 [1] 
作品名稱
過長平作長平行
作    者
王世貞
創作年代
明代
出    處
弇山堂別集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過長平作長平行作品原文

過長平作長平行
世間怪事那有此,四十萬人同日死。白骨高於太行雪,血飛迸作汾流紫
鋭頭豎子何足雲,汝曹自死平原君。烏鴉飽宿鬼車哭,至今此地多愁雲。
耕農往往誇遺蹟,戰鏃千年土花碧。即令方朔澆豈散,總有巫咸招不得
君不見,新安一夜秦人愁,二十萬鬼聲啾啾。郭開賣趙趙高出,秦璽也送東諸侯 [2] 

過長平作長平行註釋譯文

過長平作長平行詞句註釋

①長平:戰國時趙邑,在今山西高平西北。趙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國大將白起攻趙,與趙軍對壘於長平。當時,趙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任用“徒讀父書”、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替代廉頗為將。結果,趙括被秦軍射死,趙軍四十萬人皆被白起坑殺於長平。行: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②太行雪:長年積雪的太行山。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間,海拔最高處為二千米。
③汾(fén)流:指汾河,黃河第二大支流,在山西中部。
④鋭頭豎子:指秦將白起。豎子,鄙賤的稱謂,猶小子。
⑤汝曹:你們這些人,指四十萬被坑趙卒。平原君:趙勝,戰國時趙國貴族,封於東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號平原君。任趙相。平原君貪圖韓之上黨,是造成長平之戰的直接原因之一。
⑥鬼車:傳説中的妖鳥。《正字通》説:“一名九頭鳥。”
⑦戰鏃(zú):指當年長平之戰時遺埋土中的武器。鏃,箭頭。土花碧:指發掘出土的武器上的綠色鏽斑。
⑧方朔:東方朔,漢武帝時為大中大夫,性恢諧機智,善辭令,當時稱為“滑稽之雄”。澆:消除,即“澆愁”之“澆”,與上“愁雲”句相應。
⑨巫咸:古代傳説中的神巫名,能占卜吉凶。招:招魂。
⑩新安:故城在今河南澠池東。
⑪啾瞅(jiū):形容聲音輕細悽慘。
郭開:戰國時趙悼襄王的寵臣。秦國派大將王翦攻趙,趙國名將李牧率兵抵抗。秦國派人用巨金收買郭開,郭開促使趙王遷中了秦的反間計把李牧殺死,趙軍大敗,趙王被俘,趙國滅亡。趙高:秦宦官,本趙國人。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趙高誘同李斯偽造遺詔,逼使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獨攬大權。後又殺死二世,立子嬰為秦王,不久被子嬰所殺。
⑬璽(xǐ):帝王的印章。《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王子嬰投降劉邦時,曾繫絲帶於頸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於軹道旁。 [2] 

過長平作長平行白話譯文

世間哪有如此的怪事,四十萬人同一天去死。白骨堆過太行山頂的積雪,鮮血飛迸勝似汾水的濺激。
不屑提尖頭白起的惡毒,你們自以為以死報效了國君。只是至今這裏仍陰雲密佈,夜夜聽得到烏鴉和鬼車的哭聲。
東方朔也驅不散這裏的晦氣,巫咸也招不完這裏的冤魂。耕田的農夫常常發現遺蹟,那是千年前的武器上了苔痕。
新安演出了同樣的悲劇,厲鬼一夜叫去了二十萬秦軍。想歷來朝政就是這樣顛來覆去,君不見秦滅趙後楚滅秦。 [3] 

過長平作長平行創作背景

此詩是一首弔古戰場詩,具體創作時間不明。詩人經過長平,想到當年長平之戰中,秦將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人的令人不敢置信的悽慘景象,進而想到項羽一夜之間坑殺秦兵二十萬,不久秦王子嬰成了劉邦的階下之囚等一系列歷史事件。詩人的思緒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大幅度穿插跳躍,將一腔悲憤和理智思考訴之於筆端,寫下了這首詩。 [2]  [4] 

過長平作長平行作品鑑賞

過長平作長平行文學賞析

詩的第一層次是前十二句,是回憶長平慘案。詩的頭兩句如石破天驚,突兀而來。“怪”字,在此是令人驚駭之意。“白骨高於太行雪,血飛迸作汾流紫”兩句,則是用誇張的筆法,極力渲染當時的慘狀,因而有驚心動魄之效。“鋭頭豎子”兩句,是詩人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評價。這兩句似乎天外飛來,一反上面慘烈凝重的氣氛。詩人似乎從對當時血肉橫飛、鬼哭神嚎場面的回想中突然醒悟,以異常輕鬆的口吻説道:“那白起算得了什麼,你們這四十萬人為平原君賣命,甘願找死。”顯然是正話反説,孔衍《春秋後語》:“平原君對趙王曰:澠池之會,臣察武安君(白起)為人也,小頭而鋭,敢斷行也。”故詩中以“鋭頭豎子”呼白起。以下兩句又回到慘烈的氣氛中。“烏鴉飽宿鬼車哭”一句是寫當時深夜,專啄腐肉的烏鴉食飽屍肉,心滿意足地縮頭棲息枝頭;月明星稀,那傳説中專收人魂的九頭惡鳥(鬼車)發出一聲聲淒厲的叫聲。這是何等陰森恐怖的場景。“至今此地多愁雲”一句是寫現在。那四十萬鬼魂不散,使近兩千年後的此地,仍時時籠罩在鬼魂組成的陰雲之下。此句承上啓下,由歷史過渡到現實。接下來的四句,又是一組輕鬆與凝重的對比。當地農夫們並不以為歷史上的大悲劇有值得悲痛之處,而相反,以此為談資。“即令方朔”兩句,照應“此地多愁雲”。
第二層次是十三、四句,寫新安慘案。詩人忽然宕開筆墨,記述了另一起慘絕人寰的大悲劇:公元前206年,楚霸王項羽將秦將章邯部下的降卒二十餘萬人在新安(屬今河南省)城南全部誅殺。詩人顯然認為,這是長平慘案的再現。兩事相隔僅僅半個世紀。
第三層次是十五、六句,寫了趙國與秦國的滅亡的相似。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伐趙國,秦國私下買通郭開,讓他在趙王面前散佈謠言,趙王聽信讒言,殺害忠臣,此後僅三個月,秦國大破趙軍,趙國滅亡。趙高在秦始皇死後,指鹿為馬,專權跋扈,使秦朝迅速滅亡,所以詩人認為,因“趙高出”而使“秦璽”易手。
全詩運用對比手法揭露了歷史事件的驚人相似之處,發人深省。敍事詳略得當,詳寫長平慘案而略寫新安慘案,蓋二事略類,不必重筆。“郭開賣趙趙高出”句巧妙運用頂針格,寫出趙、秦痛史悲恨相續的意味,亦見意匠經營。 [4] 

過長平作長平行名家點評

清代詩人沈德潛《明詩別裁集》:“説出天道好還,使窮兵黷武者知戒。” [5] 

過長平作長平行作者簡介

王世貞(1526—1590年),明代文學家。字元美,號鳳洲、弇州山人。太倉州(今江蘇太倉縣)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歷任山東副使、大名兵備、刑部尚書等。與李攀龍同為“後七子”首領。有《弇山堂別集》。 [6] 
參考資料
  • 1.    胡光舟,張明非主編.新編千家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05:第1654頁
  • 2.    金性堯 高章採等.幹部文史讀物 古詩選讀 (下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01月第1版:第165-167頁
  • 3.    呂晴飛 李觀鼎主編.中國曆代名詩今譯: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第1338-1339頁
  • 4.    周嘯天主編.元明清名詩鑑賞: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397-398頁
  • 5.    徐寒主編;湯一介,文懷沙學術顧問.歷代古詩鑑賞 下 全新校勘珍藏版:中國書店,2011.07:第986頁
  • 6.    (清)朱梓 冷昌言.宋元明詩三百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02月第1版:第1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