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過趕年

鎖定
趕年,即月大是臘月二十九,月小是臘月二十八,因此叫做“過趕年”。傳説土家族祖先家裏很窮,為逃避財主年關逼債便悄悄提前一天過年。這種説法也有一定根據。
中文名
過趕年
外文名
Over the year
別    名
趕年
節日時間
大年除夕前一天
節日類型
土家族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
土家族

過趕年主要內容

湘西土家族常在大年除夕前一天過年,稱過趕年。漢族以及一些有關民族過大年(簡稱“過年”,即春節)都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土家族人提前一天趕着過年,故稱“過趕年”。土家族人為什麼要過趕年呢?
傳説是,古代土家族人原住江西一帶,因不堪忍受官府、財主的剝削、欺壓,避免被斬盡殺絕的災難,他們約定在農曆四月初八開始準備,然後悄然離開,經過洞庭湖,溯沉江而上,到達武海派點心合時令陵山區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裏有大樹可蓋吊腳樓,有清泉可醖“苞谷燒”(家制白酒),能夠安居樂業,值得歡慶一番。於是,新落居的土家族民眾就決定先過一次年:宰牛,祀神,“擺手”,唱歌。這一天是農曆六月二十五,就叫“六月年”。

過趕年主要活動

“過趕年”的晚上,寨上燒起沖天大火,調年旗高高飄揚,男男女女圍着旺火跳擺手舞,唱調年歌,舞“茅古斯”。這種“過趕年”的爽快樸野、紅火亢奮,別有一番情調。
土家族的形成與發展,與其歷史進程中曾經飽經患難、備受欺壓,幾度被迫舉族(氏族或部族)遷徙卻能泰然處之的史實分不開。因而,同其先輩一樣,養成了念祖、懷舊、齊心、尚武的強烈民族精神,這在上家族過“六月年”和“十月年”的風俗與傳説裏鮮明地體現出來。
經過幾個月的辛勤勞作,新墾的土地肥沃,五穀顆粒粗壯,六畜見風長膘,土家族人迎來了新的家園的第一個豐收的秋天。這樣,他們又在農曆十月初一再過一個“十月年”。家家蒸“苞谷燒”,寨寨殺大肥豬,人們紛紛串寨,登門拜年,相互表達美好的祝願。

過趕年風俗習慣

土家族過趕年不但在時間上有其獨特之處,而年事活動也豐富多彩,持續時間也長。主要內容有“打粑粑”、“做團饊”、“插柏梅、貼紙”、貼門神“、吃團年飯”、“守歲搶年”等。吃“團年飯”很有講究,一定要蒸甑子飯和蒸肉、煮合菜。甑子下層蒸的是小米或米粉子裹的坨子肉。飯一定要蒸多,要從過年那天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合菜就把肉絲、蘿絲、白菜、海帶、粉絲、豬雜等煮在一起吃,並稱這菜為“賀菜”,有祝賀打勝仗之意。這説明和土家族祖先的戰爭生活有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