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過度放牧

鎖定
過度放牧是指草地放牧牲畜密度過大,超出生態系統調節能力的行為。
中文名
過度放牧
外文名
over grazing
區    域
草原
影    響
草場退化、土地沙漠化
釋    義
草地放牧牲畜過多,影響生態系統
原    因
草地放牧牲畜密度過大

過度放牧解釋詞義

過度放牧是指草地放牧牲畜帶度過大,超出生態系統調節能力的行為。衡量草地型產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稱載畜量。即一定時期內單位面積草地上、在利用適度的條件下所能放牧的牲畜頭數不同質量的草地其載畜量不一樣。如果放養的牲畜量超過載畜量、則會造成過度放牧、使草地退化還有,過度放牧極易造成草場退化土地沙漠化 [1] 

過度放牧過程

1/3的世界上牧場由於過度放牧正在劇烈地退化,過度放牧是導致土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在過度放牧的國家中,危害最大、面積比例最大的是巴基斯坦、蘇丹、贊比亞、索馬里、伊拉克和玻利維亞。通常,不合適牧場管理的最開始徵兆是最美味的草本植物和草的消失。放牧的動物總是吃掉它們喜歡的種類,留下老的、不太好吃的植物。當原來植物種類從牧場上消失,雜草就開始侵入,逐漸的,飼料中可利用的營養價值就降低了。在過度放牧的進程中,飢餓的動物使土地裸露,它們的四蹄把土壤踩踏,促進了土地被侵蝕。
曾經肥沃的土地的裸露和退化過程是產生沙漠的循環(也叫沙漠化)的開始。沒有東西可截留地表徑流,雨水很快得就流走,來不及滲入土壤以營養植物和補充地下水。泉水和水井榦涸。樹和灌木的死亡,不是因為食草動物,也不是人們用於燒柴,或用作動物的草料,而是由於幹早。當地表裸露,近地表的徽氣候就變得不適合種子的萌芽。乾燥的裸露地表更多地反射太陽熱量,改變風場狀況,帶走潮濕的空氣,導致進一步的乾燥。 [2] 

過度放牧生態環境影響

對羣落類型的影響
植物組成發生變化, 羣落類型也發生改變。在過度放牧情況下,疏林草原或具有灌叢的多年生禾草草原會變為耐旱耐鹽的禾草-蒿草類草原,甚至變為蒿草雜草類草原。在松嫩平原的羊草草原,由於過度放牧,羊草叢羣落逐漸被鹽生植物鹼蓬、角鹼蓬等羣落所代替。長芒草、大針茅羣落是黃土高原半乾旱地區典型草原類型中面積最大分佈較廣的幾種羣落。由於過度放牧,以羊草、大針茅和雜草為主的植物羣落逐漸演替為以冷蒿為主的羣落。過度放牧導致草地羣落結構中的種類組成變化很大,其中優良牧草比例減少,草叢高度降低。因此,隨着放牧強度的增加,羣落類型由單一到複雜再到單一,羣落結構也將趨於簡單化。為了適應退化了的土壤、生物環境,植物種向旱生化和鹽生化發展。 [3] 
對蓋度和生物量的影響
根據我們對內蒙古烏審旗草原的調查,過度放牧對植被蓋度和生物量的影響最明顯,表現為草本植物高度降低,植株變稀疏,枝葉減少。過度放牧可使草原蓋度由45%左右下降到18%左右。在內蒙古錫盟的羊草草原中,正常的草場與重度退化的草場相比,草羣蓋度由37%下降為12.2%。據松嫩平原羊草草原調查資料,輕牧區羊草羣落蓋度為80%,過牧區的蓋度下降為21%。由此可見,草原植物種羣蓋度隨着放牧強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種羣蓋度的下降導致了土壤裸露面積增大,促進了土壤表面的蒸發,土體內水分相對運動受到不利影響,破壞了土壤積鹽與脱鹽平衡,增加了鹽分在土壤表面的積累,土壤鹽鹼化程度加重。這進一步加速了不耐鹽鹼植物的消失,土壤的裸露面積進一步增加,更多的鹽分累積在表土,如此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裸露鹼斑出現,植物消失殆盡。松嫩平原羊草草原的調查資料表明,輕牧區的地下生物量為497g˙m-2,地上生物量為275g˙m2;過牧區的地下生物量為203g˙m-2,為輕牧區的40.85%;過牧區地上生物量為85g˙m-2,僅為輕牧區的30.91%。與輕牧區相比,適牧區地下生物量降低了29.98%,重牧區地下生物量降低了50.70%,過牧區地下生物量降低了59.15%,地下生物量平均降低了46.61%。與輕牧區相比,適牧區、重牧區和過牧區地上生物量分別降低了34.18%,46.55%和69.09%,平均降低了49.94%。由此可見,隨着放牧強度的增大,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大幅度地降低。 [3] 

過度放牧土壤特性影響

放牧不僅通過影響羣落的物種組成、羣落蓋度和生物量等間接影響土壤的水分循環、有機質和土壤鹽分的累積,而且還通過牲畜的踐踏、採食以及排泄物直接影響土壤的結構和化學性狀。植物羣落生物量的降低,將直接影響到植物對土壤水分和營養元素的吸收,造成有機幹物質生產和地表凋落物累積減少,歸還土壤的有機質降低, 從而對土壤的理化性狀造成不利影響,導致土壤貧瘠化和乾旱化,甚至造成鹽鹼化嚴重不良後果。
對土壤含水量與土壤容重的影響
隨着放牧強度的增加,土壤表層的含水量逐漸降低。在松嫩平原,在夏季6月植物生長的旺盛期,輕牧區土壤含水量為14.94%,過牧區為9.66%;秋季10月,輕牧區和過牧區的土壤含水量分別為11.83%和9.45%;而在春季4 月,輕牧區土壤含水量為9.66%,過牧區降低到6.41%,過牧區土壤含水量比輕牧區降低了3.25%。由於春季降水少,土壤含水量本來較低,而春季是植物返青和快速生長時節,抗逆能力弱,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壤水分和養分來恢復和維持其生長髮育,而過度放牧造成了該區土壤水分嚴重喪失,對植物生長造成了最為不利影響。因此,在春季控制放牧強度和頻率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根據松嫩平原羊草草原有關資料可知,輕牧區的土壤容重為1.230,適牧區的容重為1.350,重牧區的容重為1.375,過牧區的容重為1.405。與輕牧區相比, 適牧牧區土壤容重增加了9.76%,重牧區增加了11.79%,過牧區增加了14.23%,過牧階段的容重是輕牧階段的1.14 倍。由此得出,隨着放牧強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漸增加。過度放牧導致土壤容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牲畜反覆踐踏壓實土表面,造成土壤非毛管孔隙的減少,透氣性、滲透性和蓄水能力都受到不良的影響。 [3] 
對土壤營養狀況和pH 值的影響
在松嫩平原從輕牧區到過牧區,0-20cm土壤表層的有機質含量從2.535g/m-2減少到1.33g/m-2;在20-40cm土壤層有機質含量由2.105g/m-2減少到0.795g/m-2。放牧強度對40-60cm的土壤層中有機質含量的影響減弱,在輕牧區、適牧區、重牧區和過牧區40-60cm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比0-20cm分別降低了72.98%,65.56%,65.55%和50.75%。因此,土壤有機質含量隨着放牧強度的增加有所降低,但在不同放牧強度條件下,從地表到深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的下降幅度有所不同。放牧強度對0-10cm土層有機質造成的損失較為嚴重。在過牧區土壤中氮、磷、鉀、鈣、鎂等營養元素的含量僅為輕牧區的0.64倍、0.60倍、0.55倍、0.34倍及0.39倍。由此可以看出,過度放牧尤其對土壤中的鈣、鎂等元素造成的損失更為嚴重。
隨着放牧強度的增加,牲畜踐踏頻率也隨之增加,導致土壤表層壓實,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減少,土壤滲透力和蓄水能力減弱。加之地表植被被破壞,植被的高度和蓋度降低,地表裸露面積增大,土壤水分蒸發量加大,溶於地下水的可溶性鹽類隨着毛管水上升、遷移而累積於土壤表面,造成土壤pH值增加,鹽鹼化程度增大。長期下去,造成鹽鹼土發育。在松嫩平原輕牧區和過牧區土壤pH值分別為8.74和9.515。過度放牧引起土壤鹽鹼化程度增加,最終導致非耐鹽鹼的植物減少,耐鹽鹼植物羣落增加,從而加速了草原生態環境的惡化。
在植物生長茂盛的草地,植物能夠攔截降水,減少雨滴對地表的濺蝕和地表徑流的形成,有利於降水的下滲。而放牧過重的退化草地水土流失嚴重,土壤向貧瘠方向發展,且越是貧瘠的土壤,越容易受到植物的影響。據在密蘇里州的研究報道,裸地的土壤損失量比有草皮的土壤多132倍。從美國林業局在愛達荷州天然草地進行的試驗結果可知,隨着放牧強度的加大,土壤侵蝕強度增加,當放牧強度達到4牛單位˙hm-2時,徑流量為11.0mm˙hm-2,土壤損失量為160.84kg˙hm-2,與輕牧區相比(1牛單位˙hm-2),徑流量和土壤損失量分別高2.4倍和11.2倍。在1999年8月21日一次降雨量為23.8mm和降雨強度為0.18mm˙min-1的條件下,對內蒙古烏旗草甸草原上不同放牧強度地區的水土流失量進行了觀測,結果表明,利用強度大的草地,由於草層覆蓋度小,地上生物量少,其水土流失量比輕牧區大得多。 [3] 
參考資料
  • 1.    袁正科.退化山地的生態恢復: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
  • 2.    托馬斯·T.沃納著 魏文壽,崔彩霞,尚華明譯.沙漠氣象學:氣象出版社,2008
  • 3.    李瑜琴,趙景波.過渡放牧隊生態環境的影響.中國沙漠,2005,3:40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