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過山蕨

(鐵角蕨科過山蕨屬植物)

鎖定
過山蕨(Asplenium ruprechtii Sa. Kurata)是鐵角蕨科、過山蕨屬小型,石生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20釐米。根狀莖短小,直立,先端密被小鱗片;鱗片披針形,黑褐色膜質,全緣。葉簇生;基生葉不育,葉片橢圓形,鈍頭,基部闊楔形,能育葉較大,披針形,狹翅下延於葉柄,先端漸尖,能着地生根行無性繁殖。葉脈網狀,網眼外的小脈分離,葉草質幹後暗綠色,無毛。孢子囊羣線形或橢圓形,囊羣蓋狹,同形,膜質,灰綠色或淺棕色。
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江蘇北部、江西、河南。也分佈於朝鮮、日本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生長在海拔300-2000米的林下石上。
中國民間常用過山蕨的全草治療脱疽,神經性皮炎,腦血管栓塞引起的偏癱症,子宮出血,外傷出血及下肢潰瘍等疾病,具有止血消炎,活血散瘀的療效。過山蕨也是觀賞蕨類植物,常用於配置山石盆景及小型盆栽。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過山蕨
拉丁學名
Asplenium ruprechtii Sa. Kurata [6]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鐵角蕨科
過山蕨屬
過山蕨
命名者及年代
Rupr.,1845

過山蕨形態特徵

過山蕨
過山蕨(6張)
小型,石生。根狀莖短而直立, [2]  植株高達20釐米。根狀莖短小,直立,先端密被小鱗片;鱗片披針形,黑褐色膜質,全緣。葉簇生;基生葉不育,較小,柄長1-3釐米,葉片長1-2釐米,寬5-8毫米,橢圓形,鈍頭,基部闊楔形,略下延於葉柄;能育葉較大,柄長1-5釐米葉片長10-15釐米,寬5-10毫米,披針形,全緣或略呈波狀,基部楔形或圓楔形以狹翅下延於葉柄,先端漸尖,且延伸成鞭狀(長3-8釐米),末端稍捲曲,能着地生根行無性繁殖。葉脈網狀,僅上面隱約可見,有網眼1-3行,靠近主脈的1行網眼狹長,與主脈平行,其外的1-2行網眼斜上,網眼外的小脈分離,不達葉邊。葉草質幹後暗綠色,無毛。
孢子囊羣線形或橢圓形,在主脈兩側各形成不整齊的1-3行,通常靠近主脈的1行較長,生於網眼向軸的一側,囊羣蓋向主脈開口,其外的1-2行如成對地生於網眼內時則囊羣蓋相對開,如單獨地生於網眼內時則囊羣蓋開向主脈或葉邊;囊羣蓋狹,同形,膜質,灰綠色或淺棕色。 [3]  [7] 

過山蕨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帶嶺)、吉林(鏡泊湖)、遼寧(千山、岫巖、鳳城、旅順、瀋陽)、內蒙古、河北(妙峯山、霧靈山、小五台山、北戴河、內丘)、山西(垣曲、鄉寧、沁縣、夏縣)、陝西(華山、太白山)、山東(泰山、崑崙山、嶗山)、江蘇北部(雲台山)、江西(廬山)、河南(伊陽、嵩縣、盧氏)。也分佈於朝鮮、日本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生長在海拔300-2000米的林下石上。 [3] 

過山蕨繁殖方法

過山蕨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的時間以春季3-4月或秋季8-9月為佳。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 收集孢子:將帶有孢子囊羣的葉片剪下,放入紙袋中風乾,一週後除去葉片,收集散落孢子袋入乾燥磨口瓶中存放。應注意採集外觀呈褐色而未開裂的孢子囊羣。
  2. 培養基質和容器:培養基質可選用細篩篩好的腐殖土,播種容器用花盆即可,均應蒸汽消毒半小時以上。
  3. 孢子播種:事先將播種容器放在淺水中充分濕潤,將孢子均勻撤播在培養土上,不能蓋土,容器上加蓋玻璃片以保證濕度。
  4. 孢子培養:播種好的容器放在温室或培養箱中,温度控制在25℃左右,濕度80%,每天光照4小時以上,大約10-20天左右孢子萌發形成絲狀體,其後逐漸形成扁平心臟形的原葉體(配子體),約30-60天后,性器官成熟,此時應每天噴水,為受精創造條件。此後約15-30天,生長出一片小葉,形成幼孢子體。 [4] 

過山蕨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主要有兩種方式:
  1. 根據蕨類葉先端着地生根產生新株的特性。將新株及時移栽即可。
  2. 利用橫走根狀莖分段栽培或直立根狀莖縱切為2-3份栽培,但每部分均須帶根帶葉,才易成活.時間以春季3-4月或秋季10月為佳,成活率一般可達90%以上。 [4] 

過山蕨栽培技術

移栽或定植:孢子體具3-4片葉時,可進行一次移栽,並逐漸從室內移到室外。小苗長大後,視情況進行第二次移栽或定植。 [4] 

過山蕨主要價值

藥用:中國民間常用過山蕨全草治療脱疽,神經性皮炎,腦血管栓塞引起的偏癱症,子宮出血,外傷出血及下肢潰瘍等疾病,具有止血消炎,活血散瘀的療效。 [5] 
觀賞:過山蕨是觀賞蕨類植物,常用於配置山石盆景及小型盆栽。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