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運籌帷幄

(漢語成語)

鎖定
運籌帷幄(拼音:yùn chóu wéi wò)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 [4]  亦見於《史記·高祖本紀》針對“三傑”的評語。 [7] 
“運籌帷幄”指在帳幕中謀劃軍機,擬定作戰策略。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5] 
中文名
運籌帷幄
拼    音
yùn chóu wéi wò
近義詞
握籌布畫、運籌決策
出    處
《史記·高祖本紀》
注音字母
ㄩㄣˋ ㄔㄡˊ ㄨㄟˊ ㄨㄛˋ [6]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運籌帷幄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7]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於易,為大於細。” [4]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運籌帷幄”。 [4] 

運籌帷幄成語故事

張良是漢朝的開國功臣。他本是韓國人,韓國被秦國滅掉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他變賣家產,到外面去結交英雄好漢。後來,他果然認識了一位勇士,就隨他去刺殺秦始皇。張良為此專門鑄造了一個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鐵椎。遺憾的是,這次刺殺行動失敗了,張良受到通緝,便逃到下邳。他在下邳隱姓埋名,一面鑽研兵法,一面等候時機。劉邦起兵後,張良就參加了他的部隊。張良身體不好,從未帶兵作過戰。但他足智多謀,為劉邦出了許多好主意。 [1] 
張良畫像 張良畫像
劉邦打敗項羽,取得天下後,有一天在洛陽南宮宴請羣臣。席間他問大家:“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麼?項羽之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麼?請大家暢所欲言。”有兩位將領馬上回答説:“項羽待人輕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愛護別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給大家,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懷疑,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1] 
劉邦哈哈大笑,説:“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運籌帷幄之中,使前方在決戰中取勝,我不如張良;安定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我不如蕭何;統領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他們三人都是人中的俊傑,卻為我所用,這是我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有一個謀士范增,但又不被任用,這是他最終失敗的原因。”羣臣聽後心悦誠服。 [1] 

運籌帷幄成語寓意

“運籌帷幄”的意思是在軍帳內對軍略做全面計劃,表示善於策劃用兵,指揮戰爭。曾有這麼一個説法,“一個睿智有謀略的指揮官勝得過一百個戰士”,要是有一個聰明睿智的戰爭指揮官,在每次戰爭之前都策劃好正確的戰爭策略,制定好作戰的方向和路線,那麼這場戰爭就會有很大的勝算。要是沒有運籌帷幄的優勢,再怎麼勇敢的千軍萬馬都只能茫然的衝鋒陷陣,沒有戰略,沒有規律,有可能只是一盤散沙。所以,如果把戰爭比作人的身體機體,那麼一個運籌帷幄的指揮官就如大腦的神經中樞,控制和指揮着人的行動,故需要清醒而敏鋭的大腦來指揮行動。可見,能夠運籌帷幄,在戰爭中尤為重要。 [3] 

運籌帷幄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運籌帷幄”指在帳幕中謀劃軍機,擬定作戰策略。 [5]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5] 
運用示例
唐李卓《黃石公祠記》:“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其功神也。” [4]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妙算神機説子牙,運籌帷幄更無差。 [2] 
作家·魯迅《兩地書》一百零六:“發動之初,是他堅持對舊派學生不可寬容,總替革新派的學生運籌帷幄的人,卻在説我是共產黨了。” [4] 
作家·張賢亮《綠化樹》他像運籌帷幄的將軍似的調兵遣將。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