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運河街道

(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下轄街道)

鎖定
運河街道,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下轄街道,地處棗莊市東南部,位於東、東北與邳莊鎮毗鄰,南隔小新河與江蘇省邳州市相望,西、西北與馬蘭屯鎮接壤,轄區總面積16.8平方千米。 [1] 
清順治四年(1647年),兗州東道兵務副使蔣鳴玉議建台兒莊城;1958年3月,撤區並鄉,設立台兒莊鎮;2001年3月1日,改為運河街道。2011年末,運河街道户籍總人口5.7萬人。 [1]  截至2020年6月,運河街道下轄13個社區。 [2] 
2011年,運河街道財政總收入3882萬元,比上年增長35%。 [1]  2016年,運河街道實現生產總值19.781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079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198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7.0038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0.352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支出0.4366億元。 [3] 
中文名
運河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
地理位置
棗莊市東南部
面    積
12.5 km²
下轄地區
13個社區
政府駐地
興中社區蘭祺路北首
電話區號
0632
郵政區碼
2774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魯D
人    口
5.7萬人(2011年末户籍總人口)

運河街道建置沿革

清順治四年(1647年),兗州東道兵務副使蔣鳴玉議建台兒莊城。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中共台兒莊鎮委、鎮政府(縣級)成立。
1958年3月,撤區並鄉,設立台兒莊鎮。
1971年,設台兒莊區台兒莊公社。
1984年4月24日,改設台兒莊鎮。
2001年3月1日,改為運河街道。 [1] 

運河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末,運河街道下轄13個行政村:西關、北關、北園、順河、興隆、華陽、興中、林運、繁榮、沿河、陳莊、張莊、黃莊;下設62個居民小組。街道辦事處駐興中社區蘭祺路北首。 [1] 
截至2020年6月,運河街道下轄13個社區:興中路社區、沿河路社區、林運路社區、繁榮社區、華陽路社區、北關社區、北園社區、興隆社區、順河社區、黃莊社區、張莊社區、陳莊社區、西關社區。 [2] 

運河街道地理環境

運河街道位置境域

運河街道地處棗莊市東南部,位於東、東北與邳莊鎮毗鄰,南隔小新河與江蘇省邳州市相望,西、西北與馬蘭屯鎮接壤,轄區總面積16.8平方千米。 [1] 
運河街道

運河街道地形地貌

運河街道為平原地貌地勢西高東低,海拔高度在33.4—27.8米之間。 [1] 

運河街道氣候

運河街道屬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温14.2℃,1月平均氣温-1.4℃,極端最低氣温-15.8℃;7月平均氣温26.8℃,極端最高氣温39.1℃,平均氣温年較差28.3℃。生長期年平均312天,無霜期年平均20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122小時,年總輻射為112.2千卡/平方釐數。年平均降水量839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327.3毫米(1974年),極端年最少雨量516.4毫米(1988)。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9月,7月最多。 [1] 

運河街道水文

運河街道境內主要河流有京杭運河,位於台兒莊區東南部,地勢低窪。主要河道有一級河韓莊運河,總長4千米。二級河有伊家河,全長3千米;小新河,全長5.6千米。汛期易澇,地下水含鹼較大,含氟元素較高。 [1] 

運河街道自然災害

運河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水、旱、乾熱風、雹四種。水災平均十年七遇。旱災有春旱、初夏旱、夏早和秋旱,乾熱風多,雹極少。 [1] 

運河街道人口

2010年,運河街道總人口為42008人。 [4] 
2011年末,運河街道户籍總人口5.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7萬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377人。户籍總人口中,男性30625人,佔53.5%;女性26634人,佔46.5%;14歲以下5966人,佔10.4%;15—64歲47128人,佔82.3%;65歲以上4165人,佔7.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3120人,佔92.7%;有回族3432人,佔7.3%。2011年,人口出生率8.3‰,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長率4.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408人。 [1] 

運河街道經濟

運河街道綜述

2011年,運河街道財政總收入3882萬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68萬元,比上年增長43%。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8000萬元,增值税2000萬元,企業所得税7000萬元,個人所得税24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8%、4%、3%、66%。人均財政收入678元,比上年增長35%。 [1] 
2016年,運河街道實現生產總值19.781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079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198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7.0038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0.352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支出0.4366億元。 [3] 

運河街道農業

2011年,運河街道有耕地面積9000畝,人均1.6畝;農業總產值達到9019萬元,比上年增長2.2%。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糧食作物總產量4411噸,其中小麥2351噸,水稻1103噸,玉米454噸。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豆、棉花、花生。2011年,大豆種植面積141畝,單產175.6千克,產量25噸;花生種植面積41畝,單產166.7千克,產量7噸。 [1] 
運河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1萬頭,年末存欄0.8萬頭;羊飼養量2.9萬隻,年末存欄1.6萬隻;牛飼養量0.8萬頭,年末存欄5000頭;家禽飼養量18萬羽,上市家禽6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631.7噸,其中豬肉740噸,牛肉430噸,羊肉221.7噸;禽蛋240噸。 [1] 
截至2011年末,運河街道累計造林5695畝,其中防護林2698畝,用材林626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49.9萬株,林木覆蓋率30.4%,活立木蓄積量10.7萬立方米。 [1] 

運河街道工業

2011年,運河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32.4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2%。2011年,運河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職工0.5萬人。實現銷售收入323563萬元,工業利潤14928萬元,工業利税25137萬元,分別增長22.6%、4.9%、8.8%。 [1] 

運河街道社會事業

運河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運河街道有幼兒園(所)6所,在園幼兒786人,專任教師45人;小學4所,在校生2330人,專任教師18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1] 
2011年,運河街道教育經費達1190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170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03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2.5%、51%、9%、35.2%。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0.2%,比上年提高了3.4%。 [1] 

運河街道文化事業

2011年末,運河街道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0個,演職人員150人,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360平方米;農家書屋13個,建築面積650平方米,藏書約2萬餘冊。 [1] 

運河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運河街道有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所,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5個;其中公立衞生機構牀位19張,固定資產總值7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14人,其中執業醫師41人,執業助理醫師24人,註冊護士3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2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0.6人。 [1] 

運河街道體育事業

2011年末,運河街道有體育場地58處,省優秀運動隊後備人才訓練基地1個。體育社團2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65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越野、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健身操、拔河、夠級、武術等“十大杯”。90%的城市社區和6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40%。 [1] 

運河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運河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7466户,人數18027人,支出227.77萬元,比上年增長32.3%,月人均260元,比上年增長21.0%;城市醫療救助7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5人次,共支出17.6萬元,比上年增長1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834户,人數7273人,支出86.3萬元,比上年增長102.1%,月人均95元,比上年增長43.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45人,支出26.1萬元,比上年增長5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0人,支出16.8萬元,比上年增長27.0%;農村醫療救助5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5人次,共支出21.3萬元,比上年增長13.2%;農村臨時救濟1213人次,支出18.5萬元,比上年增長7.6%。 [1] 

運河街道交通運輸

運河街道境內有省道S234經過。

運河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運河街道因緊靠古運河而得名。 [1] 

運河街道風景名勝

  • 台兒莊大戰紀念館
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坐落在古運河南岸,佔地3.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原中國書協主席啓功題寫了“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匾額。紀念館前矗立着大戰紀念碑,碑上鐫刻着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名、程思遠先生撰文、中國書協副秘書長權希軍書寫的碑文。
  • 李宗仁史料館
李宗仁史料館佔地6000平方米,主體為哥特式建築,樓體3層,一樓西門懸掛程思遠先生題寫的“李宗仁史料館”匾額。李宗仁史料館由1個展覽門廳、4個展室和1個影視廳組成。門廳中央端坐着李宗仁將軍銅像。4個展室珍藏展示着李宗仁先生各個歷史時期的照片230餘幅、文史資料1100餘份和遺物66件。 [5] 
  • 台兒莊清真寺
台兒莊清真寺俗稱北大寺,與隔運河相望的南寺對稱,始建於清朝乾隆七年(1742年),是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朝乾隆年間,阿訇李中和修建清真寺,位於大北門內的鬱記花園,佔地38畝。1938年台兒莊大戰期間,清真寺遭受毀滅性破壞。如今經過多次重修,台兒莊清真寺成為人們遊覽觀光、憑弔戰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窗口,每年接待中外遊客數千人。 [6] 
  • 新關帝廟
新關帝廟坐落在運河街道順河社區居委會大南門裏路西,佔地30畝,原有樓殿禪舍百餘間,建築面積近6000平方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來台的山西商人集資興建,故又名山西會館。台兒莊大戰期間,被炮火所毀。現僅存關公殿3間,幾經維修,較好地保持了原貌。
  • 台兒莊戰史陳列館
台兒莊戰史陳列館為山東省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運河街道興中路。始建於1951年,歷經三次改建,2002年,台兒莊革命烈土陵園改建並加掛戰史陳列館名稱。佔地100畝,安葬革命烈士1376位,由英雄廣場、戰史陳列廳、國防教育園、將軍紀念廳、壯國園和烈士墓區組成。 [5]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陳先運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山東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年11月:0720-0721.
  • 2.    運河街道2020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11-29]
  • 3.    區(市)概況  .棗莊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1-29]
  • 4.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分鄉、鎮、街道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第387頁
  •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陳先運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山東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年11月:0719.
  •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陳先運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山東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年11月:71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