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運動社交

鎖定
運動社交,是以運動為切入口的社交模式。運動社交是隨着社交網絡的發展和國家對體育事業的鼓勵政策興起的,也帶動了社交運動平台和軟件發展,運動社交正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中文名
運動社交
外文名
Social movement

運動社交簡介

運動社交 運動社交
運動社交運動社交,就是與運動相關的網絡社交。以跑步這個簡單而且幾乎人人都會的運動為例,跑步正成為當下年輕人熱衷的健康運動項目。這個領域,也催生了很多專門為跑友量身定做的APP。隨着朋友圈等新興社交和健康生活思維的興起,社交運動應用受到用户和市場的青睞。互聯網將跑步重新定義,商家捕捉到了社交時代的用户心理需求和行為,藉助社交平台和微信朋友圈,推出了一系列跑步體驗產品和應用。這些應用以及絕大多數的運動軟件,都幾乎毫無例外的忽略了社交屬性,尤其是陌生人的社交。對於眾多網友來説,運動已經成為與朋友交流的新方式。

運動社交現象

跑步風潮正在為相關品牌創造商機。在蘋果商店隨意搜索關鍵詞“運動”,可以搜到超過2000個APP應用;在國內某知名交易平台上搜入“智能手環”,會出現多達6萬個商品信息,其價格從幾百元到近萬元不等。
運動健康類應用“樂動力”團隊成員王祖善透露,步入2015年春季後,“樂動力”每天的活躍用户量呈翻倍上漲趨勢。他認為,隨着喜歡運動的人羣急速擴張,用户在運動的同時,還會通過交流和分享提高運動質量,選擇運動環境。意識上的根本改變,勢必將帶來更大的消費需求和消費體驗。
耐克提供的數據顯示,現在全球約有500萬名跑步愛好者登陸耐克網站,Nike+全球註冊用户共有1800萬,在中國,一年來,Nike+註冊用户增長了130%;Nike+APP的下載量從去年的57萬增長到258萬,增長350%,其中大部分為跑步愛好者。耐克的數據顯示了中國跑步愛好者的龐大人羣。 [1] 

運動社交出現原因

運動社交 運動社交
運動社交在社交網絡轉型的途中,越來越多的羣組誕生,人們傾向於在這裏找到志同道合興趣相投的人們,然而逆向的訴求,依舊遠水不解近渴。
很簡單的例子,一個枱球愛好者出差外地,他/她渴望找到一個枱球愛好者來幾盤,打發打發時間,如果順便能夠成為朋友,則是意外的驚喜。或者,一個羽毛球愛好者,渴望另一個愛好者能夠在相近的地方找一個球館揮舞幾拍,瞻仰下林丹和李宗偉的華山論劍。或者,一個業餘球隊,在北上廣這樣的超級城市能夠物美價廉的約到合適的場地是不容易的,能夠有個軟件能夠推薦場地並且推薦實力相當的對手,還能夠在此平台得到更多的服務價值,那麼這樣的軟件對於諸如這樣的球隊來説簡直就是量身打造必備良品。人們渴望擴大自己的社交,在互聯網時代和城市森林的背景下,人們也渴望找到“玩伴”。而這些運動類社交軟件就應運而生。
運動社交的興起也為運動類APP帶來了極大的市場想象空間。在獲得3000萬美元融資之後,咕咚正式開始做運動社交。因為運動的人是孤獨的,而運動社交增加了用户活躍度。

運動社交功能實現

從社交切入的運動類APP通過差異化競爭贏得用户。對於運動類APP均發力社交功能,約運動創始人蔣志偉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差異性非常明顯。很多運動約人非常難,比如踢足球,通過約運動可以更方便地找到伴兒。這款APP的運動心聲功能類似於興趣社交,用户可以自己安排運動時間。蔣志偉表示,以後將會添加搖一搖和在線匹配等功能,達到實時約運動的目的。
以往那種埋頭苦練的運動方式已經成為了過去,在智能手機以及互聯網時代,人們的各種運動裝備也隨之升級,但顯然僅僅是硬件部分的升級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特別是在智能手機時代,怎能少了APP的伴隨。
市場中各種各樣的運動APP不勝枚舉,這些APP基本都包含了里程、時間、熱量這些基本信息,這些信息可以輔助用户檢測每次的運動量以及消耗的熱量,為你建立個性化的訓練方案提供數據支撐。但每天面對這些枯燥的數據也會讓你感到厭煩,很多APP軟件又琢磨上了社交功能,分享你的訓練成果以及運動線路,幫你找到志同道合的運動夥伴,這些新功能都讓你的運動生活更加有趣。

運動社交常用軟件

運動社交 運動社交
運動社交Nike+Running,數據達人、具有激勵作用的APP,然而這更多的是一種自我炫耀的自給自足的產品,對於移動社交的涉獵是淺嘗輒止。
益動GPS,社交達人、圈子社交的APP,這更像是微信為跑友做的APP,對於陌生人的社交無動於衷。
Endomondo,一個聊以自慰的跑步APP,社交?他不懂,也不在意。或許這款APP的格言就是:有GPS不就行了麼?
咕咚運動+,模仿高手、曬單必備的APP。他把跑步軟件的優點做到了集大成,但是除了能夠鏈接各種社交網站來“顯擺”自己曾跑過,再無其他。
這幾款應用,在移動商店的下載量可觀。不過好比在沒有iphone之前的諾基亞塞班市場,不是因為塞班系統好,而是沒有其他的可用。

運動社交發展風險

資深消費電子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認為,運動類APP行業發展過熱,有一定數量的資本進入,產品競爭激烈。這一市場容量有限,未來發展方向並不明朗,更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不少公司研發運動類APP是按照互聯網思維來做,首先是吸引人氣,不可能向用户收費,因為類似的產品太多,可替代性強。在免費下載的情況下,盈利點依賴廣告植入。但廣告植入不僅要求軟件用户基數特別大,而且存在損害用户體驗的風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