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遊顯

鎖定
遊顯,字子明,金元時期代州崞縣(今山西原平)人。歷任元中書左丞、大名宣撫使、嘉議大夫、益都路總管兼府尹、南京路總管兼府尹、京城大都路總管兼府尹、提刑按察使、後遷中奉大夫、中書右丞、行浙西宣慰使。
元十九年官拜榮祿大夫、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夏四月二十一日卒於任上,享年七十四歲。次年十月葬汴梁祥符縣西鄉 [1] 
本    名
遊顯
子明
所處時代
金元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代州崞縣(今山西原平)大林村
出生日期
金大安三年(公元1210年)
逝世日期
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
主要成就
文韜武略 犯言直諫 公平正義 棄家為元

遊顯遊門仗義疏財

遊顯,字子明,金元時期代州崞縣(今山西原平)人。其祖父游完,以商賈起家,為雁門鉅富。金大定初年,崞縣適遇饑荒,百姓收成不到一二。游完毅然開倉賑贍災民,每日施濟三百餘口。同時,又出家資以工代賑,招募災民平治道路。北起雁門太和嶺,南至忻州石嶺關,全長二百餘里,悉數整修平坦。災民家口也因此得以保全。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又出巨資修築崞縣城來宣、普濟二橋,使後世崞人皆得此惠。游完晚年,好善之心愈發強烈。臨終前,仍以仁義之道激勵子孫。遊門富財仗義之舉,至今為人稱頌。

遊顯舉家南遷

金大安三年(公元1210年),遊顯出生於崞縣大林村。其時金朝國勢日趨衰弱,成吉思汗統帥的蒙古大軍發動了對金戰爭。金宣宗貞祐二年(1214年),金國都城被圍,事局每況愈下。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宣宗以中都缺糧為由,決意向南遷都到汴梁(今河南開封)。不久,蒙古軍破大同,一路向南追殺擄掠,直搗雁門關。為避戰亂,遊氏家族在遊顯之父的帶領下舉族遷往河南許州臨潁縣,時年遊顯五歲。

遊顯思鄉心切

元太宗四年(公元1232年),蒙古軍隊繼續南下,直抵金國都城汴京。同年二月,金軍潰敗於潼關,許州守將兵變降蒙。遊顯等故金將士被元軍大帥巴而思不花收編,因擅長國語,被任命為大帥府經歷,時年二十三歲。隨後,與千户阿思蘭一起隨軍征伐南宋,佔領房州,生擒宋將何太尉。攻克襄陽後,遊顯留任襄陽副達魯花赤(達魯花赤為元代設置的所在地方最大的監治長官)。太宗十年,襄陽別將劉義叛亂,捕獲遊顯等元朝官吏獻於南宋朝廷。宋將劉石河愛遊顯才能,將他推薦給湖北路安撫制置使孟珙,隨孟珙移鎮鄂州。劉石河防守淮北時,攜遊顯一同駐防。然思鄉心切的遊顯在一個漆黑的午夜,與副將田僧住二人趁人不備騎馬逃出軍營,向北方故土一路奔來。到達新野境內,恰遇正在巡防的元軍將領阿思蘭。故人相見,悲喜交集。阿思蘭將遊顯帶至統帥察罕軍中,被察罕授予軍職。太宗十二年,遊顯奉旨覲見皇帝。太宗賜白金五萬兩,銀符一枚,錦衣二襲,並劃襄陽新歸附農人二百家為其佃户。太宗對他説:“昔太祖時,有一回鶻將領開城乞降,太祖授其詔書,順從其所作為。今卿拋妻別子,挺身來歸,朕亦授你詔書,褒獎卿所作為”。

遊顯報效元廷

元憲宗繼位,授遊顯金符,為大帥卜憐吉歹佐官,隨其遠征。臨行前,憲宗賜踐行酒,遊顯推辭不飲。憲宗道:“愛卿在朕面前不飲,難道喜歡在背後喝嗎?”遊顯對曰:“微臣不敢欺君,今既決定效死疆場,從此十年不飲酒。”憲宗聽後,心中大悦。憲宗八年(公元1258年),皇帝決定御駕親征,討伐巴蜀。遊顯奏曰:“蜀地道路險惡,行軍糧草恐供給困難,王師親征此地,絕非萬全之策,不如先從潼關東南直取江漢,對巴蜀形成合圍之勢,斷其與宋廷聯繫,方可取之”。憲宗不聽,對其説:“此事朕已經決定了!關東軍事由朕兄弟忽必烈統領就是了。”次年,憲宗在領兵攻打四川釣魚城時不幸被炮石擊中,重傷而死。忽必烈臨政,繼續向南征伐南宋。遊顯謁見於河南湯陰。行軍至黃陂,忽必烈派遊顯督管渡江戰船。由於掌篙的船工不足,遊顯從降兵中選拔九百人起用,解決了眼前困境。因督戰有功,被授銀章,行宣撫使事。
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元年(公元1261年),帝詔遊顯任中書左丞、大名宣撫使張文廉的副官。二年,升任大名宣撫使。中統三年,益都行省長官李璮舉兵反叛,佔據濟南。有官員上書元世祖稱遊顯曾經與李璮有書信往來,疑似私通。世祖説:“遊宣撫之為人,朕甚為了解,你這些閒言碎語,與狐狸嫉妒和詆譭猛禽有什麼兩樣?”後來朝廷抄了李璮的家,果然沒有找到遊顯的書信。世祖下旨把誣告者交付遊顯任意處置。遊顯對跪地請罪的誣告者説:“我自報效國家以來,滿腔熱情,忠心耿耿。而你卻用不實之詞誣陷於我,於理不合,於法不容。今聖上把對你的生殺大權託付於我,可我又怎麼忍心殺了你呢?”不但原諒了他,而且待之如初。
遊顯平叛有功,元世祖在宮中設宴邀其共賀。殿內不設牀榻,眾人席地而坐,宴席原沒備酒。遊顯請求上酒,欲與君臣舉杯同賀,皇帝點頭應允。宴罷,遊顯獲賜黃金一斤。有一日,世祖正在軍營虎帳中坐禪,傳令外人不得入內。恰好遊顯來謁見,衞士阻其入內,雙方在院內大聲爭吵起來。世祖坐禪被驚,聽出是遊顯的聲音,便詔其進帳,質問為何如此不敬。遊顯道:“臣有要事啓奏,為衞士所阻攔,一時性急,便與之爭執一番,殊不知冒犯了聖上,臣罪該萬死!”世祖沉默良久,最後寬恕了他。由於遊顯文韜武略,敢於直諫,深得世祖器重。世祖曾當面對兒子裕宗説:“你以後選拔賢能時,應多用這樣的人!”
至元二年(公元1265),遊顯升任嘉議大夫、益都路總管兼府尹,時年五十六歲。未幾,改任南京路總管兼府尹。四年,改京城大都路總管兼府尹。遊顯到大都上任後,發現京城糧草供應不足,而且納糧者皆中下階層,士族豪強多不繳納。遊顯以物力之多寡令其完税,拒不執行者按律處罰。而普通百姓則寬恕以賦税的一半納入。此舉一掃前任弊習,深得民眾愛戴。至元六年,遊顯授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八年,改總管襄陽水軍萬户。又改任陝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一次,皇子安西王出鎮陝西,順聖皇后賜予大量財物,先期押運到了陝西。由於貨物數量龐大,押運官准備將其中一部分暫存遊顯在職的按察使官署,然按察副使張庭瑞不接受,説:“你們王爺自有府第,這麼貴重的東西,應該存放在他那裏才對。”皇子聽聞大怒,欲治其罪。遊顯極力為張庭瑞陳辯,並當着安西王的面質問押運官員:“你們安西王人未赴任,財物便先行,而且車隊浩浩蕩蕩,連綿數十里,這讓沿途百姓這麼看?你們這是越權阻撓風紀!倘若聖上聽到,責怪安西王沒有約束好手下,你們能擔待得起嗎?”皇子顯然聽出了話有所指,但素知遊顯為人,只得按耐住心中的不悦,寬恕了張庭瑞。
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大元國伐宋軍統帥、左丞相伯顏渡江攻宋,授遊顯前軍宣撫使。元軍渡江後,很快包圍了平江路重鎮蘇州。遊顯帶領騎兵七名抵達城下,高呼:“我遊宣撫也。告訴你們將軍,大元國丞相奉詔率各路大軍以平江南,獎罰分明,易儘早出城投降,方恕爾等不死!”宋守將王宋聽到後驚慌失措,忙獻城乞降,使全城百姓免遭塗炭。遊顯進入蘇州街市後,立刻召集吏民,進行安撫工作。元軍繼續南下,遊顯留下來任平江路宣撫使。至元十四年,伯顏大軍攻陷南宋首都臨安,南宋亡。遊顯遷中訓大夫、浙西道宣慰使。同年,元世祖詔見遊顯,對其説:“愛卿年邁,效力多年,日後面君,坐下談話就行了。”並賜狐裘、美食與之。
至元十六年,遊顯遷中奉大夫、中書右丞、行浙西宣慰使。十九年官拜榮祿大夫、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夏四月二十一日卒於任上,享年七十四歲。次年十月葬汴梁祥符縣西鄉。
遊顯生有二子。 長子永錫,授海交廣東道廉訪使;次子永祿,知延安路綏德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