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遊皇城

鎖定
遊皇城,元代宮廷祓災迎福禮俗之一。亦稱白傘蓋佛事。
中文名
遊皇城
別    名
白傘蓋佛事
性    質
禮俗名
朝    代
元代

目錄

遊皇城發展歷史

至元七年(1270),元世祖忽必烈納帝師八思巴建議,於大明殿御座上安置一頂白傘蓋,以金粉書梵字於其上,意為“鎮伏邪魔護安國剎”。是後每年二月十五日於大明殿行啓建白傘蓋佛事。周遊時,儀仗龐大,傘鼓手、殿後軍甲馬、鈸鼓僧、樂隊、戲隊、執役者等多達數千人,首尾排列30餘里。屆時大都(今北京)居民傾城聚觀,帝王、后妃、公主亦於專設的綵樓觀覽。遊畢,送傘蓋還宮,復置御座上,帝師做佛事,次日始罷,歲以為常。同樣活動,亦於每年六月中在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舉行一次。 [1] 

遊皇城出處

《元史·祭祀六》載:二月十三日,於西鎮國寺迎太子游四門,後導塑像、佛壇、儀仗入城。十四日,帝師率梵僧500人於大明殿內做佛事。十五日,恭請傘蓋於御座,奉置於寶輿,諸儀衞隊仗列於殿前,諸佛壇、樂隊、戲隊等儀仗列於崇天門外,迎引白傘蓋,擁帝師周遊皇城內外,謂“與眾生祓除不祥,導迎福祉”。
參考資料
  • 1.    高文德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22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