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遊宇

(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

鎖定
中文名
遊宇
畢業院校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公共財政與地方治理等

遊宇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政治與行政學,獲法學學士學位(2010年6月)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告學(第二學位),獲文學學士學位(2010年6月)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理論,博士學位(碩博連讀,2016年6月)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選舉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15年9月-12月) [1] 
方法論研修班
2011年7月—8月(四周):中國公共管理與政治學研究方法暑期研討班(初級、中級計量等課程);地點:上海財政大學;
2013年7月—8月(三週):中國公共管理與政治學研究方法暑期研討班;地點: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2014年7月(兩週):第3屆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研修班;地點:上海大學社會學系 [1] 

遊宇所獲獎勵

博士論文《中國的次國家財政體制與地方治理:一項混合研究》獲得福建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17)
全國政治學博士生學術論壇一等獎,2013年12月,上海(復旦大學);
廈門大學科研特等獎學金(2013年);
國家獎學金(博士研究生,2015年);國家獎學金(碩士研究生,2012年);國家獎學金(本科生,2009年);
福建省優秀共青團員(2010年) [1] 

遊宇研究領域

公共財政與地方治理;比較民主化;政治行為、政治心理與政治文化 [1] 

遊宇科研成果

期刊論文:
1、餘莎,遊宇. (2017). “合夥賣地”:地方政府合作與土地資源配置. 財經研究,12.
2、遊宇,王正緒,餘莎(2017). 互聯網使用對政治機構信任的影響研究:民主政治的環境因素.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 164-177.
3、餘莎,遊宇. (2017). 不操縱無因果:實驗政治學幾個核心的方法論問題.甘肅行政學院學報, 2(通訊作者)
4、Wang, Z., You, Y. (2016). The arrival of critical citizens: decline of political trust and shifting public prioritie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ociology, 26(1): 105-124.
5、You, Y., Zhang, G. (2016).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ivil service pay in china: a panel data analysis.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2), 1-20.
6、遊宇、張光、莊玉乙 (2016). 次國家財政結構與地方治理:一項實證研究. 公共行政評論, 5.
7、遊宇, 張光. (2015). 事與願違: 財政支出導向與政治信任. 開放時代, (1).
8、遊宇, 張光. (2015). 中國公務人員工資水平地區差異的政治經濟學. 復旦公共行政評論,第14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9、遊宇, 王正緒(2014). 互動與修正的政治信任——關於當代中國政治信任來源的中觀理論.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 178-193.
10、遊宇. (2014).投資驅動、土地依賴與地方治理——基於中國地級市的實證研究(2003—2010).甘肅行政學院學報, 5, 1-12.
11、王正緒, 遊宇. (2013). 東亞青少年的民主態度和民主行為: 代際變化和生命週期特徵. 開放時代, (6).
12、雷豔紅, 遊宇. (2012). 經濟發展中政府的財政行動邏輯及其影響. 當代財經,4, 21-29.
13、遊宇. (2012). 可持續的經濟大躍進?——重慶高速增長的財政解析. 公共行政評論, 5(4), 27-51.
14、王正緒, 遊宇. (2012). 經濟發展與民主政治——東亞儒家社會的公民價值觀念的鏈接. 開放時代, (6), 98-115.
15、雷豔紅, 遊宇. (2012). 央地關係視角的土地財政: 一個制度層面的梳理. 中國行政管理, (10), 111-115.
譯著:
John W. Creswell, Vicki L. Plano Clark著,遊宇、陳福平譯,混合方法研究的設計與實施(第2版),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forthcoming.
書評:
遊宇 (2016). 如何管控中國的“紅領俸綠”?──評Alfred M. Wu, Governing Civil Service Pay in China. 二十一世紀(香港).2
會議論文:
1、餘莎, 遊宇. 合夥賣地?地方政府合作與土地資源配置. 第三屆公共經濟學青年學者論壇.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財税學院,2016年10月
2、遊宇. (2015).“批判性公民”是怎樣煉成的?——互聯網使用、非傳統政治參與與政治信任.第三屆政治文化、政治心理與政治行為工作坊. 南京: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2015年7月.
3、遊宇,張光. (2014).中國公務人員工資水平地區差異的政治經濟學.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經濟學系年會. 北京: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2014年10月.
4、遊宇. (2014).事與願違:財政支出導向與政治信任. 第四屆中國政治科學研究與方法工作坊.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14年7月.
5、Wang, Z. You, Y.(2014). Progressive and Revisionist Political Trust: A theory of change in political trust in a modernizing socie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The Multiple Lives of ‘Democracy’: from Europe to Asia-Pacific”, 25 April 2014, University of Tallinn, Estonia.
6、Wang, Z. You, Y.(2012). Youth Support for and Engagement in Democracy in Asia: Lifecycle Effect or Generational Change. A Symposium on Democratic Citizenship and Voices of Asia’s Youth Organized by th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cademia Sinica, Co-sponsored by Asian Barometer Survey. Sep 20-21, 2012, in Taipei.
7、遊宇. (2013). Progressive and Revisionist Political Trust: A Meso-Theory on the Source of Political Trust in Contemporary China. 首屆“海峽兩岸政治學科合作交流暨學術研討會”. 廈門,2013年12月.
8、遊宇(2013). 投資驅動、土地依賴與方治理——基於中國地級市的實證研究(2003-2010). 2013年全國政治學博士生學術論壇,2013年12月,上海(復旦大學). 該文獲得該論壇一等獎.
9、雷豔紅 遊宇 (2012). 央地關係視角下的土地財政. 第四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研討會”.南京審計學院,2012年,南京.
10、遊宇(2011).制度,文化亦或漸進修正?當代中國政治信任及其來源.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經濟學年會,2011年12月,北京. [1] 
參考資料
  • 1.    遊宇  .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引用日期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