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遊壽

(人類學家、書法家)

鎖定
遊壽(1906—1994),字介眉,女,漢族,福建霞浦人。1932年至1936年,先後畢業於中央大學、金陵大學,分別獲學士、碩士學位。師從胡小石教授。後在四川女子師範學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國立中央圖書館、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師範學院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1957年支邊黑龍江。歷任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歷史系副教授、教授,黑龍江省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人類學會理事、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等。 [1] 
遊壽先生在考古、文史、書法諸多領域成就卓著。曾指導發現大興安嶺鮮卑石室祝文,主編《殷契選釋》,著《李德裕年譜》《金文與〈詩〉〈書〉論證》《拓拔魏文化史稿》《楚辭瑣談》《書苑鏤錦》《論漢碑》等論著,作《伐綠萼梅賦》《閩渝紀行》等詩文。書法富於金石氣,被譽為二十世紀傑出書法家之一。 [1]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遊壽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94年
畢業院校
金陵大學
主要成就
二十世紀傑出書法家之一
出生地
福建省霞浦縣
代表作品
《李德裕年譜》
《金文與〈詩〉〈書〉論證》
《書苑鏤錦》
介眉;戒微

目錄

遊壽人物生平

1906 年出生於福建省霞蒲縣的一個書香世家。她的高祖是清嘉慶年間的諫臣,因彈劾庸員得罪權貴而被罷官,憤然歸閩,致力教育,近代著名政治家林則徐即出其門下。她的曾祖、祖父、父親均工詩善書,酷愛翰墨。 [2] 
遊壽自幼聰穎,能詩善文。1920 年考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學勤績優,深受鄧儀中老師(鄧拓的父親)讚賞。1925 年女師畢業時值父逝,於是繼父之職,出任霞蒲縣女子高等小學校校長,從此開始了教育生涯。在此期間,她積極投身於愛國運動。“4·12”時,為避反動派的搜捕而往南京,考入中央大學中文系,後考取金陵大學文科研究生,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抗戰爆發後她在江西同革命活動家雷潔瓊一起組織救亡活動。隨後又調往四川女子師範大學任教,並參加了中央博物院的籌備工作。其後歷任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山東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等職。 [2] 
遊壽在就讀南京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時,便從金石大家胡小石先生學書,刻苦臨摹,底藴豐厚。她的書法,熔篆、隸、真、行於一爐;剛柔相濟、燥潤間出;會數弦而歸一體,聚眾工遂成已妙。有濃厚的“金石氣”與“書卷氣”,以其獨特風貌,立足於當代書壇。 [2] 
衞夫人在《筆陣圖》中寫道:“點劃波撤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遊教授揮毫十分重視筆墨之間的力度與節奏。她執筆,繼承了何紹基李瑞清,胡小石依次相傳的迴腕執筆法,並深得其神髓。為書,曲線多於直線,中鋒行筆,精神飽滿,勢雄力厚。特別值得提及的是,她繼承並發展了胡小石先生的“澀筆法”,用硬毫濃墨,運筆遲澀,所書真、草、隸、篆無不精妙而能自出新意。 [2] 
在大學時代,遊壽主攻先秦文獻,曾親手鈎墓《甲骨文前後編》和大量金石拓片,後參加整理善齋所藏青銅器,因此,她熟諳甲骨、金文書法。所臨卜辭,一變纖細之態而以澀筆出之,粗壯枯澀,天真爛漫;所臨金文,用筆方圓兼備,凝鍊厚重,神采煥然,深得金石之三昧。 [2] 
她的隸書,於《禮器碑》用力最深,又潛於漢簡,取其飛揚之勢,嗣後致力於西漢諸刻,因此,筆畫瘦勁,波折飛動,晚年略變,更加凝重端莊,但仍以瘦勁為主,猶存“禮器”餘韻。她的真書,幼習顏體。入大學後轉而專攻北碑,精心臨摹《張猛龍碑》《張黑女墓誌》,同時酷愛鍾踩二王書法,至老臨墓不輟。她以鍾書與北碑相互滲透,又參甲骨、金文筆意,因此,書作既有北碑粗獷雄壯,又有鍾踩、二王的嫺雅疏秀,剛健中寓婀娜,道勁處見婉媚,似靜還動,如歆反正,韻味無窮。她的行草,早年取法黃山谷,中年以後,極意於金石與北碑之中。她所書行草甚少,然而就在這稀見的行草書作中,仍可窺見遲澀生辣,碑味濃重,耿介拔俗的獨特風格。 [2] 
遊壽的書法藝術的卓著成就根源於她的豐富的學識。她多年從事文史教學,對中國古典文學、史學、金石學、人類學均有精到的研究。1957 年,她主動要求支邊,來到哈爾濱師範學院任教已在黑龍江度過了三十五個春秋。她對黑龍江的考古、教育、書法做出了巨大貢獻。 [2] 
曾任哈爾濱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人類學會理事,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黑龍江省政協委員。 [2] 
參考資料
  • 1.    遊壽  .黑龍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2021-08-30[引用日期2023-05-05]
  • 2.    陳汝春,楊再立編著.中日當代著名書法家集萃.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