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遊內山燈塔

鎖定
遊內山燈塔,又稱團島燈塔,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團島西南角,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民國八年(1919年)重建,是膠州灣海域啓用最早的燈塔之一 [3]  [6] 
遊內山燈塔為八角形磚石結構,共三層,地下一層,建築總高15.4米,燈高24米,並有機房等附屬建築 [3]  [5]  。遊內山燈塔不僅是船舶進出膠州灣的重要助航和定位標誌,也是青島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3] 
2006年5月25日,包含遊內山燈塔在內的青島德國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歸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築 [1-2] 
中文名
遊內山燈塔
地理位置
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團島西南角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遊內山燈塔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遊內山燈塔始建 [3] 
民國三年(1914年),日本對德國宣戰並攻佔青島,遊內山燈塔毀於戰火。
民國八年(1919年),遊內山燈塔重建 [4] 
1955年,遊內山燈塔更名為團島燈塔。
1960年,遊內山燈塔將原霧笛設備拆除,更換為電霧笛 [5] 

遊內山燈塔建築格局

遊內山燈塔為八角形磚石結構,共三層,地下一層,建築總高15.4米,燈高24米,並有機房等附屬建築 [3]  [5] 
遊內山燈塔 遊內山燈塔

遊內山燈塔主要建築

遊內山燈塔塔身塗黑白兩色橫紋,正門向北,地下室為機房和倉庫。內有螺旋式花崗岩石樓梯直通塔頂,水式銅管扶手。三層為燈室,內為環周玻璃窗,外有鐵製環形露天平台,中部有德國製造大型水品石折光鼓形透鏡,射程可達15海里,並裝有電霧(鍾)號 [3]  [5]  [7] 
遊內山燈塔

遊內山燈塔歷史文化

  • “海牛”叫聲
相傳,很久以前,東海海邊有個漁家小夥叫大牛,小時候父母相繼去世,靠鄉鄰接濟長大。長大後,大牛身體強壯,力氣驚人,每次出海打魚,都收穫頗豐。為了報答鄉鄰的恩情,他每次出海回來,都會將所得分給大家。村裏有個惡霸名叫“鯊魚嘴”,看中了大牛的本領,想讓大牛為他賺錢,遭到了拒絕,便懷恨在心,派人將大牛捆綁起來,裝進袋中,扔進大海。東海龍王深知大牛善良能幹,就將大牛變成了海牛,封他為鎮守海口的大將軍。於是,每逢大風浪和大霧天時,海牛就會發出“哞哞”的叫聲,為漁船指引方向 [5] 
其實這頭所謂的“海牛”就在遊內山燈塔內,是一套複雜的設備,也就是霧號,或者霧笛。最早德國時期就裝有霧號設備,作為海上的警示器,和海面上的燈塔作用一樣,當港口及附近海面飄起濃霧時,以發出鳴叫的方式,提示船舶進港,警示航船注意礁岩方位,確保進出港口的安全 [8] 

遊內山燈塔文物價值

遊內山燈塔不僅是船舶進出膠州灣的重要助航和定位標誌,也是青島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3] 

遊內山燈塔文物保護

2006年5月25日,包含遊內山燈塔在內的青島德國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歸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築 [1-2] 

遊內山燈塔旅遊信息

遊內山燈塔地理位置

遊內山燈塔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團島西南角。

遊內山燈塔交通路線

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政府距離遊內山燈塔約12.6千米,駕車約21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