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遇事生風

鎖定
遇事生風(拼音:yù shì shēng fē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漢書·趙廣漢傳》。 [3] 
遇事生風原形容處事果斷而迅速;後指一有機會就挑撥是非,引起事端。 [1] 
中文名
遇事生風
拼    音
yù shì shēng fēng
注    音
ㄧㄩˋ ㄕㄧˋ ㄕㄥ ㄈㄥ
出    處
漢書·趙廣漢傳》
近義詞
見風是雨無事生非遇事生端

遇事生風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趙廣漢傳》:“見事風生,無所迴避。”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見事生風”。 [2] 

遇事生風成語故事

趙廣漢是西漢著名的官員。他最初的官職是縣令,後來由於為政清廉,被皇帝屢次提拔,最後當上了京兆尹,也就是當時首都的行政最高長官。漢朝的首都在長安,趙廣漢是京兆尹,就是首都長安城的最高領導人。長安城下屬區縣有個新豐縣,當時的縣令叫杜建。杜建的社會關係很複雜,不僅和朝廷裏很多掌握大權的人有交往,和社會上各種黑惡勢力,也多少有點交情。可想而知,這樣的人自然是個貪官。 [3] 
過去皇帝生前就給自己修陵,當時在位的漢昭帝也一樣,他的陵墓就叫做昭陵。負責修建昭陵的官員,便是杜建。他乘此機會貪污了不少錢。有人曾經把這事情反映給趙廣漢,趙廣漢於是告誡他,為官要清廉,不可貪污受賄。杜建雖然連連答應,其實沒當回事。後來漢昭帝死後,就埋在昭陵裏,由杜建當守陵的官員。結果,杜建又做了不少違法亂紀的事情,貪污受賄,包庇壞事,甚至還牽扯到人命案。趙廣漢非常生氣,於是把杜建抓到監獄,調查他的罪行,準備懲處。可是杜建一入獄,麻煩就來了。他原先的那些關係,這時候紛紛來説情,甚至有許多高層官員登門給他開脱罪責。趙廣漢一看問題嚴重,索性抓緊辦案,儘早把杜建殺了。 [3] 
自此以後,趙廣漢在用人時,就不用杜建之類的官員,而寧願提拔那些還很年輕的子弟。他認為,這些人年輕認真,辦事風風火火,"遇事生風",比沾染了不正之風的老官員強得多。 [3] 

遇事生風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挑撥是非。
  • 運用示例
我想他們着實和民黨作對,遇事生風,或者知道了老兄到來,便要拿辦,也未可定。 ★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第三回 [2] 
參考資料
  • 1.    遇事生風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7-06]
  • 2.    遇事生風  .漢辭網[引用日期2020-02-03]
  • 3.    金瑞德等主編.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大觀[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2.0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