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脱節龍

鎖定
脱節龍又稱節節龍,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舞蹈。脱節龍因沒有龍衣聯接,節節脱節而得名。
中文名
脱節龍
別    名
節節龍
流行地區
塔石鎮
節日起源
民間

脱節龍歷史沿革

脱節龍 脱節龍
在明代中期,從江西上饒傳入龍游北鄉,它起源於民間,流行於民間,以塔石鎮為中心,流傳於龍游南鄉,蘭溪、衢州等地農村,深受當地羣眾喜愛,到清末明初時達到鼎盛,村村落落有20餘支隊伍。
之後,因文化大革命基本上銷聲匿跡了。
1987年,縣文化部門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整理,輔導排練,又使該龍燈舞重新亮相於民間,目前塔石鎮、社陽鄉、羅家鄉、廟下鄉、大街鄉等地都有隊伍。 [1] 

脱節龍風格特色

脱節龍在開場表演時,由鑼鼓帶隊,龍球、龍頭、龍身、龍尾一節跟着一節向場中快步遊動,繞場一週後,向天地拜揖,拉開整個表演的序幕。整套動作包括開四門、跳背、坐肩、搶球、戲球、拖球、扁擔花、穿胯、盤龍、回龍、拼字等20多個套路。
脱節龍的特色在於“脱節”每節龍身都可自由活動,龍珠和龍頭搭檔的舞蹈較為豐富,舞龍珠者時而雙腿盤在舞龍頭者的腰,時而騎在舞龍頭者的肩上,時而兩人的腰互相靠在對方膝蓋上,形成龍頭搶珠,珠纏龍頭,難解難分的技藝。
脱節龍原來是單龍,由16人組成,共有九節,長約10多米,拼字是一個字一個字地配合套路進行。經過改編後,脱節龍也可以是雙龍,有60多有節組成,長度約60米,能一氣呵成排出“天下太平”、“天下大吉”、“龍年大吉”等字樣,順應人民求吉祥的願望和時代潮流。 [2] 

脱節龍傳承現狀

脱節龍現狀

隨着社會的發展,現代化進程替代了原農耕時代,人們對文化藝術價值的追求也逐漸提升,人員的外流,經濟利益的驅使,娛樂方式的改變等等原因,導致藝人老化,項目瀕危。雖然各級文化部門和當地黨委政府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對民間非遺資源進行了普查、發掘和整理,但衰腿現象依然嚴重,需要政府及文化部門採取措施,設立基地,加大資金投入,建立組織,穩定隊伍,充分利用社會力量進行保護,使之能代代傳承下去。 [3] 

脱節龍獲獎記錄

2004年參加第七屆中國藝術節羣文開幕晚會《風從東海來》的演出,獲得金獎和文化部文華特別獎。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