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逵,漢語二級字 [4]  ,讀作逵(kuí),部首是辶,本義指四通八達的道路。 [3] 
中文名
拼    音
kuí
部    首
倉    頡
YGCG
筆順編號
12134121454
繁體部首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逵kuí
⒈ 通各方的道路。 [3] 
基本詞義
◎ 逵 kuí
〈名〉
(1) (形聲。從辵 chuò),坴( lù)聲。本義:四通八達的道路
(2) 同本義。後也泛指大道 [thoroughfare]
肅肅兔罝,施於中逵。——《詩·周南·免罝》
(3) 又如:大逵(大道);逵衢(大道);逵路(四通八達的大道);逵徑(岔路) [3] 
(4) 逵穴 [hole],水中之穴道交通者 [1]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渠追切《集韻》《韻會》渠龜切《正韻》渠為切,𠀤音騤。《説文》九達道也。《爾雅·釋宮》九達謂之逵。《注》四道交出,復有旁道也。《左傳·隱十一年》及大逵。杜注:逵道方九軌也。
逵泉,魯地名。《左傳·莊三十二年》歸及逵泉。
葉岐尤切,音求。《詩·周南》施於中逵。葉下仇。 《説文》本作馗。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