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進(拼音:jìn)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6]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隹(zhuī)、辵會意,隹指鳥,辵表示行動相關。“進”的本義指向上移動,或指向前移動。引申為去朝廷當官,又引申為使動用法,表示對在上者有所進獻。或指推薦人物,或指進諫、獻納物品。又引申指財物等由下而上的歸入、收進,後泛指收入。引申指進入某一範圍,也表示老式住宅房屋前後的層次。 [11] 
中文名
拼    音
jìn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FJPK [3] 
倉    頡
YTT [3] 
鄭    碼
BDNW [3] 
筆    順
橫、橫、撇、豎、點、橫折折撇、捺
字    級
一級(編號:0605) [6] 
平水韻
去聲·十二震 [2] 
四角號碼
3530₀
統一碼
基本區 U+8FDB [3] 
筆順編號
1132454
總筆畫
3+4(部首+部首外)
注音字母
ㄐㄧㄣˋ
造字法
會意字或形聲字
字形結構
半包圍-左下包圍結構
異體字
𨗃、𨙟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
甲骨文的“進”寫作圖1,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面是表示一隻鳥的“”,下面是表示一隻腳的“”,腳趾朝上。鳥是不能後退走路的,只能往前面走或者蹦跳前進,或者向上攀爬樹木,因此這個字表示前進的意思。金文(圖2)在甲骨文基礎上,左邊增加了一個表示道路的部件“彳”,文字所傳達的含義與甲骨文相同。小篆(圖4)在金文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把“彳”“止”合成“辵”(音chuò),右邊為“隹”。隸書將“辵”寫成了“⻌”,筆畫上變為平直。新中國頒佈的《簡化字總表》吸取了現代羣眾創造的“進”代替“進”作為規範字,以形聲結構代替了會意結構。“⻌(辵)”作形旁表義,“井”作聲旁表音。 [14] 
説文解字》認為“進”是一個形聲字:從辵,閵(lìn)省聲。”據《説文》,“閵”是一種鳥。從“進”的古文字形來看,並沒有《説文》提到的“從閵”的構型,《説文》“閵省聲”恐非。 [1]  [11] 
“進”的本義表示前進,《儀禮·士冠禮》中説:“進受命於主人。”“進”是上前、前進的意思。古代臣屬會到上級面前彙報工作情況,到皇帝面前提出某些個人的想法、獻貢品等,因此有“進言”“進諫”“進貢”等説法,這裏的“進”都是上前、靠近的意思。進言、進諫如果涉及人事,就有了“推薦、舉薦”的意思,例如《周禮·夏官·大司馬》中所説:“進賢興功,以作邦國。”也就是推薦賢能的意思。而“進”本身具有攀登這個含義,引申就有了晉升、提拔的意思,例如《尚書·君陳》中記載:“進厥良,以率其或不良。”是説提拔晉升賢良的人以率領後進。
進是向前進,向前進總有目的地,總期望到達哪裏。進入也就成為進的後起的引申義。例如《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今大開城門,我兵若進,中其計也。”進入有不同的層次,故房屋分成的前後層次也稱進。例如《西遊記》第一回:“一層層深閣瓊樓,一進進珠宮貝闕。” [11]  [14]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語
例句
例詞
jìn
動詞
向前移動(跟“退”相對)
advance;
move forward
《周禮·夏官·大司馬》:“車徒皆作,遂鼓行,徒銜枚而進。”
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退一步才能進兩步。”
進軍;推進;奮進;進退維谷
超過;超出
surpass
《莊子·養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漢書·晁錯傳》:“當此之時,三王之功不能進焉。”

從外面到裏面(跟“出”相對)
enter
晉·王嘉《拾遺記·秦始皇》:“(有人身長十尺)雲欲見秦王子嬰,閽者許進焉。”
茅盾《陀螺》四:“一前一後趕着牽着似的,兩位女士進了公園了。”
進門;進口;進屋;進城
收入;買入;接納
purchase
老舍《老張的哲學》第三:“一年進多少學費?進的好呢,一年一百五十元;不好呢,約合一百元的光景。”
進賬;進項;進貨;日進斗金
奉上;呈上
offer
《孟子·離婁上》:“問有餘,曰‘亡矣’,將以復進也。”
《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四年》:“趙鼎進曰:‘未必敢肆殺戮,恐須劫掠耳。’”
進獻;進諫;進言;進貢;進香;進御
上朝做官;出仕
be official
戰國·屈原《離騷》:“既幹進而務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唐·韓愈《張君墓誌銘》:“皇考諱郇,以儒學進,官至侍御史。”

推薦;舉用
recommend
《史記·管晏列傳》:“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
《後漢書·班彪傳》:“又進項羽、陳涉而黜淮南、衡山,細意委曲,條例不經。”
唐·柳宗元《非國語上·荀息》:“枉許止以懲不子之禍,進荀息以甚苟免之惡,忍之也。”
進舉;進薦;進士;進賢用能
上朝
go to court
《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君子齊戒,處必掩身,毋躁,止聲色,毋或進。”
《史記·孟嘗君列傳》:“賓客日進,名聲聞於諸侯。”
唐·韓愈《復志賦》:“時乘閒以獲進兮,顏垂歡而愉愉。”

指吃、喝
take
晉·陶潛《雜詩》之二:“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紅樓夢》第六一回:“此時天晚,奶奶才進了藥歇下,不便為這點小事去絮叨。”
進餐;進服;進羞;進補
向前發展;進展
endeavor
《公羊傳·隱公元年》:“此其為可褒奈何?漸進也。”
唐·杜甫《送十五弟侍御使蜀》詩:“喜弟文章進,添餘別興牽。”
《紅樓夢》第八六回:“妹妹近日越發進了,看起天書來了。”
進修;進取;長進
靠近

《禮記·檀弓上》:“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嫂叔之無服也,蓋推而遠之也。”

趨向動詞。用在某些動詞後,表示從外到裏

鐵凝《哦,香雪》:“列車一頭扎進黑暗,把她們撇在冰冷的鐵軌旁邊。”

通“盡”。終止;竭盡
end;exhaust
《列子·天瑞》:“形,必終者也。天地終乎?與我偕終。終進乎?不知也。” 張湛注:“進當為盡。此書盡字例多作進也。”

名詞
通“贐”,贈送的錢財

《漢書·高帝紀上》:“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

(Jìn)姓氏用字



量詞
老式房子一宅之內分前後幾排的,一排稱為一進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山西且有陶復陶穴之俗,雖富家為屋數十進,亦穴地中。”
峻青《海嘯》第三章:“這宅子一共有三進,臨街的第一進一排五間全是店面。”

jùn
形容詞
通“峻”,高聳

《荀子·非十二子》:“士君子之容,其冠進,其衣逢,其容良。”

名詞
通“餕”,謂吃剩下的食物

《禮記·祭統》:“百官進,徹之,下餕上之餘也。” 鄭玄注:“進當為餕,聲之誤也。”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二】【辵部】即刃切(jìn)
登也,從辵,閵省聲。 [9] 

廣韻

即刃切,去震精 ‖ 進聲真1部(jìn)
進,前也。善也。𦫵也。登也。又姓,出何氏《姓苑》。 [10]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部】進
古文:𨙟、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即刃切,音晉。《説文》:登也。《玉篇》:升也。《廣韻》:前也。《禮·曲禮》:遭先生於道,趨而進。《表記》:君子三揖而進。注:人之相見,三揖三讓,以升賔階。《書·盤庚》:乃登進厥民。疏:延之使前而告之也。
又《正韻》:薦也。《禮·儒行》:推賢而進達之。
又《正韻》:效也。《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為文。注:自勉強也。《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
又近也。《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
又進士。《禮·王制》: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於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注:進士,可進而受爵祿也。
又特進。《後漢·和帝紀》:賜諸侯王公將軍特進。注:諸侯功德優盛,朝廷所敬異者賜位特進。
又與餕同。《禮·祭統》:百官進徹之。注:進同餕。
又《字彙補》:與盡同。《列子·黃帝篇》:竭聰明,進智力。
又通作薦。《列子·湯問篇》:穆王薦之,張注薦當作進。
又《集韻》徐刃切。《正韻》齊進切。並與贐同。會禮也。《前漢·高帝紀》:蕭何為主吏主進。注:主賦斂禮錢也。師古曰:進本作贐,聲轉為進。
又葉資辛切,音津。揚子《太玄經》:陽引而進,物出溱溱。
考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郎刃切,音晉。”謹照原文郎改即。“《列子·湯問篇》:王薦而問之。注:薦,猶進也。”謹照原文改穆王薦之,張注薦當作進。“《史記·高帝紀》:蕭何為主吏主進。注:主賦斂禮錢也。師古曰,進,本作贐,聲轉為進。”謹按所引系《前漢書》注,則正文亦當引《前漢書》。《史記》改前漢。 [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進”字書寫演示 “進”字書寫演示
【規範提示】“⻌”3畫,第二筆楷體是㇋(橫折折撇),一筆寫成。
【寫法】“⻌”從左、下包圍“井”,頂部“井”高“⻌”低。“井”,兩橫上短下長,長橫在橫中線,豎撇沿豎中線下行。“⻌”,第二筆㇋(橫折折撇)從橫中線起筆。 [12] 

書法欣賞

音韻集匯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s
i̯ĕn
王力系統
ts
ǐen
董同龢系統
ts
jen
周法高系統
ts
jien
李方桂系統
ts
jin
西漢



東漢





jiən


ji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真諄臻

jien
北魏後期北齊
真諄臻

jien
齊梁陳北周隋
真諄臻欣

jien
隋唐
高本漢系統

ts
i̯ĕn
王力系統

ts
ǐěn
董同龢系統

ts
jen
周法高系統

ts
iɪn
李方桂系統

ts
jĕn
陳新雄系統
ts
ǐen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5]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二十一震
開口呼
全清
即刃切
tsjen
集韻
去聲
二十二稕
開口呼
全清
即刃切
tsien
去聲
二十二稕
開口呼
全濁
徐刃切
zien
禮部韻略

去聲




即刃切

增韻

去聲




即刃切


去聲




徐刃切

中原音韻

去聲
真文
齊齒呼

全清

tsiən
中州音韻

去聲
真文




臧信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八震


全清
即刃切
tsiən

去聲
八震


全清
即刃切
tsiən
分韻撮要
陰去
第二十一津贐進卒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ɕin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ɕiẽ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ɕiẽ
21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ɕin
3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ɕin
1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ɕin
5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ɕiŋ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tɕiŋ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tsin
412
陰去
吳語
温州
tsaŋ
42
陰去
湘語
長沙
tɕin
45
陰去
湘語
雙峯
tɕiɛn
35
陰去
贛語
南昌
tɕin
45
陰去
客家話
梅縣
tsin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tʃøn
33
陰去
粵語
陽江
tʃɐn
24
陰去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sin
11
陰去
閩語(閩南語)
潮州
tsiŋ
213
陰去
閩語(閩東語)
福州
tseiŋ
213
陰去
閩語(閩北語)
建甌
tseiŋ
22
陰去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3]  、漢典 [5] 
參考資料
  • 1.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瀋陽: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16
  • 2.    平水韻 十二震 進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2-06]
  • 3.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9-03-14]
  • 4.    (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06月:1243
  • 5.    進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2-06]
  • 6.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30]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680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107-4108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45
  • 10.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393
  • 11.    殷傑編著.漢字春秋:生活風貌[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03:101-102
  • 1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69
  • 13.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90
  • 14.    鄭春蘭著.傳統文化經典讀本 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1:10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