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進展演替

鎖定
進展演替是生態學名詞,指隨着演替的進行,生物羣落的結構和種類成分由簡單到複雜;羣落對環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羣落生產力由低到逐步增高;羣落逐漸發展為中生化;生物羣落對外界環境的改造逐漸強烈。 [1] 
進展演替有利於生態經濟系統的自我調節機制作用的充分發揮,有利於達到生態經濟良性循環的目的和目標的實現。 [2] 
中文名
進展演替
外文名
progressive succession
適用領域
生態系統
所屬學科
生態學
影響因素
人類活動等

進展演替概念釋義

進展演替名詞解釋

進展演替是指森林羣落從結構較簡單、不穩定或穩定性較小,向着結構更復雜、更穩定的階段發展。例如在陽性的樺木林中,由於耐陰的雲杉侵入,以後逐漸演變為較穩定的雲杉林,即屬於進展演替。在未經干擾和未遭災害的情況下,森林在自然界經常經歷着進展演替,最終將發展成為羣落最穩定、結構最複雜、與地帶性氣候相適應的頂極羣落。植物羣落演替,向着頂極方向順序發展的一系列羣落,組成為進展演替系列。 [3] 

進展演替主要特點

進展演替的定性標誌包括以下幾點:
  1. 能量轉化率持續穩定。提高農業中的能量轉化率,包括植物光能利用率、動物個體以上水平(如種羣和羣體)的能量轉化率和機械作業的能量置換率以及投入能量結構等。 [2] 
  2. 物質產投比率持續提高。物質產投比是系統輸出物質量與投入相關物質量之比,實際就是一種技術、生態和經濟分析,如作物產品和肥料的產投比、動物飼養中的肉料比、餌料係數、機械作業的勞動效率、產品產出與勞力投入比等等。當其與成本價格聯繫,就轉為經濟分析。 [2] 
  3. 資金產投比持續、穩定增長。即價值增殖,晟然這是經濟效益的基本含義,這決定於投入產出的物質、能量的價格比率。 [2] 
  4. 實現生態經濟系統非平衡穩態。在良性循環中,土地資源及其它自然資源和經濟資源在上面3個條件下,既沒有不足,也沒有剩餘,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度不斷降低。 [2] 

進展演替名詞辨析

進展演替——逆行演替
生物羣落的演替,若按其演替方向,可分為進展演替( progressive succession)和逆行演替( regessive)。 [1] 
逆行演替的進程則與進展演替相反,它導致生物羣落結構簡單化、不能充分利用環境、生產力逐漸下降、不能充分利用地面、羣落旱生化、對外界環境的改造輕微。例如某個區域植物羣落的演替,若從稀疏的植被逐漸演變為森林羣落,則為進展演替。而當條件發生改變時,森林羣落演變為稀疏的植被,則為逆行演替。封山育林往往導致進展演替,而過度放牧與濫砍濫伐森林常會導致逆行演替。通常逆行演替在人類的影響下是短暫的、而在氣候的影響下,則是在巨大的範圍內進行。 [1] 

進展演替價值意義

  1. 有利於生態經濟系統的自我調節機制作用的充分發揮。這意味着生態系統的自我負反饋機制和經濟系統的正反饋機制的耦合狀態的形成,使物質景積累、能量嫡值減少和價值流的不斷增殖。 [2] 
  2. 有利於達到生態經濟良性循環的目的和目標的實現。目的性即為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和高效發展。目標是目的性的具體化、是一種期望值。這其中內涵着為子孫後代的長遠利益的考慮及這幾代人的責任和歷史使命感,也包容着不僅僅建立-一個繁榮的經濟社會,還必須建設一個生機勃勃的自然界,這就必須保護環境,消除污染和制止對生態系統的破壞,把經濟發展建立在生態承載力、資源供給力和社會生產力所允許的限度內,並不斷擴展其容量。必須認識到政治、經濟因素可以毀滅一個國家和民族。自然物質基礎的消失,也會導致社會動亂和經濟衰退,而最終使一個民族毀滅。 [2] 

進展演替解決方案

中國流行的評價指標品種繁雜,一般來説存在下述問題:一是過繁。提出的指標多達幾十上百,用起來十分麻煩;二是指標目的不明確,究競是以效益為中心,還是以別的什麼為中心;三是指標過分僵化,不能派生或演變,不能用來評價不同類型的生態經濟模式羣體。因此,有必要提出幾條建立評價指標的標準。 [2] 
  1. 簡便實用。生態農業、生態經濟工程、生態經濟良性循環不僅是學者專家的事業,主要還是羣眾的事業,因而必須簡便實用,以利推廣。首先要反應良性環境的內涵和本質,在良性循環的定性標誌中,已解決了這一點,不能把生態經濟系統的每一個現象,都設計一個指標,太詳細勢必繁雜;其次,必須使常用參數和信息數據掛鈎,如產量與純收入等等;三是便於計算。 [2] 
  2. 反映系統的發展狀態。所建立的指標能夠用來評價其在一個時間序列中的變動狀態,以便在動態上考慮是否是良性循環。良性循環的含義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發展是時間的函數,因此要把“預測”考慮進去,也必須進行比較分析,否則良性循環就成為可任意解釋的概念。 [2] 
  3. 以“效益”評價為中心。評價指標必須緊緊抓住“效益”的內涵和外延。效益是生態經濟效益,而不是三個效益孤立評價後,再相互定性比較,因此必須新設計一種綜合指標以反應農業生態經濟“效益”的狀態。 [2] 
  4. 確定評價的數值區間。在農業生態經濟系統中,若干要素並不需要用一個具體數值去表達,而只需要一個數值區間。提出這個數字區間,當然需要有理論依據,而不是任意提出的。類似的現象在生產中是大量存在的。 [2] 
  5. 指標具有派生、演化功能。系統的結構成分豐富多采,指標體系應普遍適用於任何一種類型生態經濟系統的評價。當需要時,此種指標體系又能衍生出一些亞指標用以評價不同的良性循環。例如,經濟效益指標,概念上只有一個,但可用來評價不同產業、不同部門和任何不同情況的經濟效益。生態經濟評價在總體上,也應有這樣一個指標。 [2] 

進展演替應用領域

  • 國家發展規劃
進展演替能夠為制定國家經濟發展規劃提供依據。良性循環包括了從生態環境、資源供給、人口發展、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所有要素,這就構成了整個發展目標系統,其中所有的信息都是制定國民經濟規劃所必不可少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建立良性循環的生態經濟系統,就是國民經濟優化系統結構本身。 [2] 
參考資料
  • 1.    劉瑞芳,趙安芳,龐春華.生態學[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7.09:第180頁
  • 2.    姜學民,徐志輝.生態經濟學通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3.02:第261-264頁
  • 3.    姚慶渭.實用林業詞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12:第2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