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連隊俱樂部

鎖定
連隊設俱樂部(company club)始於建軍初期。1929年古田會議決議規定,以大隊為單位在士兵委員會內設立俱樂部。自此,紅軍各部隊相繼建立俱樂部組織。連隊俱樂部主任由革命軍人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兼任。
中文名
連隊俱樂部
外文名
company club
始建時間
建軍初期
俱樂部主任
革命軍人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兼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連隊開展羣眾性文化活動的組織。隸屬連隊軍人委員會,在連隊黨支部領導下,由軍人委員會組織開展工作。俱樂部主任由連隊軍人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兼任。成員由幹部或士兵中的文娛體育骨幹擔任,一般為3~5人。主要任務是活躍文化生活,陶冶官兵情操,鼓舞連隊士氣。中國人民解放軍設立連隊俱樂部,始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9年12月,中國共產黨紅軍第4軍第九次代表大會通過的《古田會議決議》規定,以大隊(連)為單位,在士兵委員會內建立俱樂部。1932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修訂頒佈《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後,連隊俱樂部改稱列寧室,下設射擊組、讀報組、講演組、識字班、唱歌班、遊藝組、表演組、體育組、青年組等,在政治指導員指導下進行工作。為適應抗日戰爭的需要,1938年後,列寧室又更名為救亡室,下設軍事研究組、政治研究組、文化娛樂組、體育組、經濟協助委員會、牆報委員會等。列寧室(救亡室)由全體軍人大會選舉產生,經上級批准,成立幹事會為其工作指導機構,政治指導員為幹事會委員併兼列寧室(救亡室)主任。1942年10月後,救亡室改稱連隊軍人俱樂部。解放戰爭時期,根據新式整軍運動的經驗,決定在全軍連隊建立革命軍人委員會,俱樂部工作由革命軍人委員會組織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對連隊俱樂部工作和基層單位開展羣眾性文化活動作過許多具體規定。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連隊俱樂部對於活躍基層文化生活、開展經常性思想工作、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官兵健康的思想情操,發揮着積極作用。2000年3月,總政治部、總後勤部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軍隊基層文化建設的意見》,對連隊俱樂部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進行了新的規範。2002年6月,總政治部下發《連隊俱樂部管理規定》,對連隊俱樂部的地位、職能、作用做出規範。同年12月,總政治部、總後勤部聯合下發《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化裝備管理規定》,將連隊俱樂部的器材列入文化裝備,進行建設和管理。2013年6月,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印發《軍隊基層文化建設規定》,提出連隊及相當單位俱樂部應當有榮譽室、學習閲覽室、健身室、乒乓球室、枱球室、棋牌室、網絡室等活動場所,並配備電視機、投影機、影碟機、音響設備、上網電腦、健身器械、攝製器材等。組織基層官兵的課外學習;開展歌詠演唱、讀書評論、影視欣賞、體育競賽等活動;組織重大節日的文體活動;辦好牆報、黑板報;組織閲覽報刊、圖書,收聽廣播,收看電視;管理俱樂部活動室、文化體育設施與器材;建立文藝演唱、讀書指導、影視評論、板報書法、體育競賽等活動小組。連隊俱樂部對於活躍基層文化生活、開展經常性思想工作、培養官兵健康的思想情操發揮着積極作用。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