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调

运用顶针手法的传统儿歌形式
收藏
0有用+1
0
连锁调是中国传统儿歌的一种形式,又称连珠体、连环体或衔尾式,其核心特征是通过“顶针”修辞手法逐句相连 [2-3] [5]。这种结构表现为前句结尾的词语或音节作为后句的开头,或通过押韵将前后句粘合,形成连贯的韵律节奏 [3] [5]。例如《猪八戒嘴巴长》《野牵牛》等作品展示了这种独特形式 [2-3] [8]。连锁调语言简练、易唱易记,既具有游戏性,也对幼儿语言与思维发展有积极意义 [3] [7] [9]
别    称
连珠体、连环体
修辞手法
顶真 [4-5] [8]
结构特征
随韵接合,逐句相连 [3] [5]
代表作品
《野牵牛》(金波) [3]
教育作用
对培养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十分有益 [3]
现    状
现今已较为少见 [9]

定义与别称

播报
编辑
连锁调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传统儿歌形式,其名称来源于“顶针续麻”的修辞手法,亦被称为连珠体、连环体或衔尾式 [1-2] [5] [8]

结构特征

播报
编辑
其结构包含两种形式:
  1. 1.
    顶针式:前一句结尾的词语直接作为后一句的开头,形成首尾重复的连贯结构,如《泥蛋》中“泥蛋泥蛋搓搓,里头住个哥哥” [2] [8]
  2. 2.
    随韵粘合:前后句通过押韵连接,内容未必相关,但音韵流畅,如“稀奇稀奇真稀奇”一类的连锁调变体 [6] [9]

代表作品

播报
编辑
  • 《猪八戒嘴巴长》:通过顶针手法逐句描述猪八戒的形象 [2]
  • 《野牵牛》(金波):以押韵粘合的方式串联自然景物,体现随韵接合的特点 [3]
  • 《泥蛋》:典型顶针式结构,常用于儿童语言启蒙 [8]

教育意义

播报
编辑
连锁调的韵律感和重复性有助于幼儿记忆,其语言结构能引导儿童感知词语关联性,促进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3] [7] [9]

现状

播报
编辑
随着现代儿歌形式的多样化,传统连锁调在当代已较为少见,但其作为文化遗产仍具有研究价值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