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連篇累牘

鎖定
連篇累牘(拼音:lián piān lěi dú)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唐·魏徵等《隋書·李諤傳》。 [1] 
“連篇累牘”的原義是寫字用的竹簡、木片串連堆積在一起,形容篇幅過多,文詞冗長;在句子中可充當定語、狀語;含貶義;也作“累牘連篇”“連篇累幅”“連章累牘”。 [1] 
中文名
連篇累牘
拼    音
lián piān lěi dú
近義詞
拖泥帶水長篇大論 連篇累冊
反義詞
言簡意賅簡明扼要要言不煩
注音字母
ㄌㄧㄢˊ ㄆㄧㄢ ㄌㄟˇ ㄉㄨˊ
成語出處
《隋書·李諤傳》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定語、狀語
同義詞
累牘連篇、連篇累幅、連章累牘

連篇累牘成語出處

唐·魏徵等《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 [1] 

連篇累牘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文人的文章多浮華空洞,這種風氣延續到隋朝。隋文帝時的治書侍御史李諤,很有辯才,文章寫得也很好。他看到六朝以來的文章常常華而不實,決定上書給隋文帝,希望通過發佈政令來改變當時的文風。主意打定,他就着手去寫。 [2] 
隋文帝楊堅,在處理政務時看到大臣們的奏章都追求詞藻的華麗,不重視解決實際問題,就暗暗思忖:南朝政治的腐敗跟這綺麗的文風有關,這真是誤國的根源呀。一天,他伏案看着奏章,看到泗州刺史司馬幼之寫來的文章辭藻華豔堆砌,內容空洞無物,不禁勃然大怒,馬上對手下人説:“把泗州刺史司馬幼之交給有關部門治罪。” [2] 
李諤的《請正文體書》終於寫好了,他在上奏之前又看了一遍。書中從魏武帝、文帝、明帝説起,談到了他們崇尚文辭,不重視為君之道,只注重文辭華麗的雕蟲小技,下面的人跟從他們,在文辭華麗上大做文章,漸漸形成風格,給後世帶來了惡劣的影響及危害,望當今皇上能出政令改變文風。他覺得自己把要説的話都説清楚了,就把奏章遞了上去。 [2] 
隋文帝閲了李諤的奏章,不住地點頭,當看到“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惟是風雲之狀”時,心想:李諤説得對呀,一篇篇文章,一箱箱案卷,談來談去,都離不開吟風弄月,真是又長又累贅。這樣下去,世俗無論貴賤賢愚,都去吟詠風花雪月,崇尚綺麗文風,追逐功名利祿,可怎麼得了哇!於是他下令説:“把李諤的奏章頒示天下。如以後寫來的奏章再不注意文風,定嚴加追究。” [2] 
李諤的奏章一發布,官員上的奏章立即得到了改變,從此文風逐漸好轉了,他上奏的目的也達到了。 [2] 

連篇累牘成語寓意

很多人在寫文章時,或堆砌辭藻,或空發議論,或盲目抒情,或故弄玄虛,實則內容空洞、不知所云。對此,人們應堅決杜絕,一定要把紮紮實實的思想內容放在首位。 [3] 

連篇累牘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連篇累牘”在句子中可充當定語、狀語;形容篇幅過多,文辭冗長,含貶義。 [1] 
  • 運用示例
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學詩有三節: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 [1] 
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至六朝時,乃略有詠之者,及唐而吟詠滋多。至本朝,則詩與歌詞,連篇累牘,推為羣芳之首。” [4] 
明·湯顯祖《還魂記·第六齣》:“他歸朝燕,黃金累千。一言擲地,萬歲喧天,則俺連篇累牘無人見。” [1] 

連篇累牘成語辨析

連篇累牘—長篇大論
“長篇大論”的意思是滔滔不絕的言論,多指內容繁瑣、詞句重複的長篇發言或文章。“連篇累牘” 與“長篇大論”都有言論長、文章長的意思,但有區別: [4] 
  • 含義區別
“連篇累牘”偏重指文字累贅,篇幅很長;“長篇大論” 偏重指篇幅長,規模大。“連篇累牘”多用於文章,適用範圍較小;“長篇大論”既可用於文章,也可以用於説話,適用範圍較大。 [4] 
  • 語體不同
“連篇累牘”多用在書面語中,“長篇大論”在口語、書面語裏都常用。“連篇累牘”用於多篇文章,有一篇接一篇的意思;“長篇大論”既可用於説話,也可用於文章,一般就單篇而言。 [4] 
參考資料
  • 1.    連篇累牘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8]
  • 2.    滕浩選編. 青少年成語典故讀本[M]. 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 2015.01:171-172
  • 3.    魯雲彤主編. 語文新課標同步閲讀 中華成語故事[M].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16.09:87
  • 4.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技藝篇 1[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