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鎖定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隸屬廣東省清遠市,地處南嶺五嶺之一的萌諸山脈之中,位於粵、湘、桂三省(區)結合部。東鄰連南瑤族自治縣,西至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八步區南接懷集縣北與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相接,境內峯巒林立,溪澗縱橫,地勢高峻,總面積的87%為山地,古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經多年植樹造林,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06603.32公頃,佔全縣面積的87.5%;有林地面積102907.16公頃;森林蓄積量1042.2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5.78%。全縣總面積1265平方千米。 [1]  下轄吉田、太保、禾洞、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帥共7個鎮和48個行政村,4個社區,省屬廣東省連山林場位於縣內。 [30]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95136人。 [32] 
連山獲得的榮譽: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體育先進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搶花炮)之鄉、國家衞生縣城、廣東省文明縣城、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廣東省教育強縣、廣東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 [30]  [34] 
2020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8.1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5% [33] 
中文名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外文名
Lianshan Zhuang and Yao Autonomous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441825
行政區類別
自治縣
所屬地區
廣東省清遠市
地理位置
南嶺山脈西南麓,廣東省西北隅
面    積
1265 km² [1] 
下轄地區
7個鎮
政府駐地
吉田鎮
電話區號
0763
郵政編碼
513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大旭山
茅田觀景台
霧山梯田
鷹揚關景區
金子山 展開
著名景點
大旭山
茅田觀景台
霧山梯田
鷹揚關景區
金子山
福林苑景區 收起
車牌代碼
粵R
地區生產總值
38.13 億元(2020年)
人    口
95136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建制沿革

秦朝,為長沙郡地。
漢,屬荊州桂陽郡。
三國時,屬始興郡地。
晉朝,屬熙平縣地。
南齊時,改稱希平縣。南朝梁天監五年(506年),梁武帝析桂陽縣地,在縣境內新置廣德縣(一作廣惠縣),“廣德”意為廣施德政,初時屬始興郡,縣治設於鐘山下(今吉田鎮古縣坪),次年改屬新置衡州陽山郡。
隋開皇十年(590年),改稱廣澤縣,屬新置連州轄。仁壽元年(601年),避太子楊廣名諱,改稱連山縣,“連山”縣名自此始。大業三年(607年),改屬揚州熙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屬潭州總管連州轄。貞觀元年(627年),新設江南道,歸屬潭州都督連州轄。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改隸嶺南道連州。天寶元年(742年),升為連山郡,仍屬嶺南道。乾元元年(758年)復縣,改隸湖南道韶連郴都團練守捉使連州。大曆三年(768年),又改隸嶺南道廣州。光化三年(900年),又改隸連州。
五代十國時,後漢乾祐元年(948年)改屬嶺南道連州。
北宋開寶三年(970年),改屬江南西道連州。至道三年(997年),改屬廣南東路連州。南宋紹興六年(1136年),廢縣改鎮,屬廣南東路連州。紹興十八年(1148年),復縣,治移程山(今永豐司城),改稱程山縣。
元初設置行省,連州州治移來連山,直隸行中書省。至元十五年(1278年),復縣治古縣坪,並複稱連山縣,改隸江西行省湖南道連州。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隸江西行省廣東道連州。元貞二年(1296年),改隸江西行省廣東道英德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廢連州,隸廣東行省韶州府;洪武三年(1370年)九月,將陽山縣境域併入連山。四年(1371年),連山併入陽山縣;十三年(1380年)又復設連山縣;十四年(1381年)改隸廣東布政使司廣州府連州。永樂元年(1403年),再度移治程山。天順六年(1462年),移治象山小水坪(今太保舊城)。
清初設省,隸廣東省廣州府連州。雍正五年(1727年),改屬廣東省南韶連道連州,七年(1729年)改隸廣東省連州(直隸州)。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升為連山綏瑤直隸廳。
民國元年(1912年)復縣。民國3年(1914年),隸廣東省嶺南道。民國15年(1926年),改隸北區善後公署。民國25年(1936年),改隸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民國35年(1946年),移治永和。
1949年12月10日,連山解放後,隸屬廣東省北江行政公署(1952年11月改粵北行政公署,1956年2月改為韶關地區行政公署)。
1953年1月25日,與連南合併成立連南瑤族自治區(縣級),隸屬粵北行署。9月18日,在永和成立連山辦事處,代表自治區政府領導原連山縣地域一區(永和)、三區(福堂)、四區(小三江)的行政工作。
1954年1月21日,恢復連山縣建制。
1958年5月29日,國務院第七十七次全體會議通過“撤銷連山縣,設立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的決定,以原來連山縣行政區域為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行政區域。9月10日,啓用國務院頒發的刻有漢文、壯文的“連山僮族瑤族自治縣人民委員會”印章,28日啓用“中國共產黨連山僮族瑤族自治縣委員會”印章。11月下旬與連縣、連南、陽山合併成立“連陽各族自治縣”,縣治駐連州,隸屬韶關地區,成立自治縣的方案未能正式實施。
1960年10月,恢復陽山縣後,連陽各族自治縣改稱連州各族自治縣。
1961年10月,撤銷連州各族自治縣,恢復連縣,設立連南瑤族壯族自治縣。此方案未廣泛徵求意見,連山、連南兩縣幹部認為1953年1月曾合併不足一年又分開,將連山、連南再合在一起不利於開展工作,故直接一分為二,分別回到原連山、連南的行政區域辦公,同時向上級反映有關情況。
1962年3月27日,國務院第一一五次會議通過“撤銷連南瑤族壯族自治縣,恢復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的決定。9月26日,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正式成立,仍隸屬韶關地區
1983年6月,韶關地區與縣級韶關市合併成立地級韶關市,連山隸屬韶關市
1988年1月,新設立清遠市,連山劃歸清遠市管轄。 [3]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行政區劃

明萬曆四十二年(1612年),因縣境不通舟楫,為利官商來往,將連縣沙坊村劃入縣境。
民國35年(1946年),設置連南縣,縣境東部瑤區5大排、3小排及126小衝劃為連南管轄。
1951年7月,將共和鄉即原沙坊村劃歸連縣。
1961年10月15日,連山將並縣分屬太保、福堂公社的大坪、軍寮、大掌、牛路水、塘基兒、盤石等瑤區生產大隊劃歸連南瑤族自治縣時,隨之把上述地域居民在縣域耕作的水田及山地亦作為“三包四固定”劃入連南境域,計有太保茂古洞、吉田山口洞、七星洞、大路塘、古路嶺腳、永豐灣島洞、福堂良洞等耕地約2000畝。
2001年12月28日,經市、縣勘界部門裁定,將原為連山境的牛路水7500多畝山地劃給連南作縣城飲水工程水源地。2017年底,轄吉田鎮太保鎮禾洞鎮永和鎮福堂鎮小三江鎮上帥鎮7個鎮及48個行政村、4個社區,省屬廣東連山林場位於縣內。 [1]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地理環境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位置境域

連山地處廣東省西北隅,南嶺山脈西南麓,東鄰連南瑤族自治縣,西接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八步區,南毗懷集縣,北臨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位於北緯24°10′25″~24°51′15″,東經111°55′15″~112°16′00″之間。 [1]  總面積1265平方千米。 [1]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地質

連山縣內巖系主要是古生代花崗岩侵入體,一般呈現中粒斑或巨斑狀角閃石花崗岩,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30%~40%、鉀長石25%~30%、石英25%~30%、普通角閃石5.8%、黑雲母3%~5%,以禾洞、太保、吉田、永和等鎮為一大片,以小三江、上帥、福堂等鎮為另一大片,佔全縣地質巖性的70%。太保鎮大霧山一帶的岩石則多呈細粒暗灰色厚層狀,層理顯著,礦物組成為:長石45%~50%、石英30%~45%、鐵膠結物5%、炭質1%,並混有少量白雲母、磷灰石等。其次是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前變質岩形成的砂頁岩,主要分佈在福堂、吉田、永和等鎮局部地方,佔全縣地質巖性的29%。此外,還有1%零星分佈的石英岩和板岩。 [1]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地形地貌

連山地貌可分為中山區(海拔1000米以上)、低山區(海拔500~1000米)、丘陵區(海拔500米以下),以低山、丘陵為主。整體地勢是由北向南和由東向西傾斜,地層穩定,水流四方,地形山水交錯。 [1] 
山脈
連山縣內山連山,重巒疊嶂。縣境及周邊有49座海拔1000米以上山峯,最高山峯是東北部邊緣的大霧山,海拔1659.3米。比較明顯的小山脈有9條,其中8條屬萌渚嶺餘脈,大龍山脈屬九疑山餘脈。大龍山脈在縣境最北部,由北向南伸展,北接湖南江華,南至王侯山與萌渚嶺餘脈相接,主峯大龍山在禾洞農林場境內,海拔1577米。大霧山脈在縣境東北部,
由西南向東北伸展,主峯大霧山為全縣最高峯,也是禾洞鎮太保鎮、連山與連南的分界山。芙蓉山脈在縣境西北部,萌渚嶺餘脈由此蜿蜒入境,由西向東伸展,主峯大芙蓉山海拔1435.7米,是禾洞鎮與永和鎮的分界山,也是廣東和廣西、湖南省(區)界碑所在。王侯山脈在縣城西北部,由西向東伸展,主要山峯王侯山海拔1405米、巾子山海拔1410米,是永和、太保、禾洞3個鎮的分界山。犁頭山脈在縣城西北部,由西北向東南伸展,主峯犁頭山海拔1276米,是吉田鎮與永和鎮分界山。石龍山脈在縣境西部,由西北向東南伸展,主峯石龍山(又名“雞罩頂”“羅刷衝頂”)海拔1179.6米,是吉田鎮與廣西賀州市八步區大寧鎮的分界山。石鐘山脈在縣境東南部,由東北向西南伸展,主要山峯孔子門山海拔1564.8米、石鐘山(又名“三高頂”)海拔1490.6米,是福堂、小三江鎮的分界山。大鈸山脈在縣境西南部,由西向東伸展,主要山峯橫水頂海拔1377.5米,是福堂鎮、上帥鎮與廣西賀州八步區南鄉鎮的分界山。黃蓮山脈在縣境東南部,由西北向東南伸展,主要山峯佈政頂海拔1576.8米,是小三江與連南白芒、懷集洽水的分界山。在山地中,相對比較險峻的俗稱為“界”,其中茅田界、拋石界、大歇界和黃蓮界最有名、最典型。 [1]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氣候特徵

連山氣候暖和,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但降水分配不勻,立體氣候明顯,具有風和氣清的特徵。氣候變化主要表現為春秋季過渡快,夏季較冬季長,春季陰冷多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雨,四季氣候分明。按照候均温(5天平均)小於10℃為冬季,大於22℃為夏季,10℃~22℃為春秋季的劃分標準,縣內春季從3月6日至5月15日,歷時71天。夏季從5月16日至9月30日,歷時138天。秋季從10月1日至12月10日,歷時71天。冬季從12月11日至3月5日,歷時85天。
連山處在少日照、低輻射邊緣,太陽年總輻射不太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382.0小時;年平均蒸發量為1312.1毫米,年平均蒸發量同年平均降雨量相比,蒸發量小於降水量;年平均氣温為18.9℃;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年平均霜日為10.3天,重霜凍日有結冰現象;年平均有霧日數為63.6天;年平均出現雷暴日數70.3天;北部禾洞和高寒山區基本每年都有積雪現象。風向季節性變化明顯,冬季多吹偏北風,夏季多吹偏南風。 [1]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水文

降雨:縣內屬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降雨量1753.3毫米。3~8月降雨1320.2毫米,佔全年雨量的75.3%,4~6月為降雨集中期,佔全年雨量的43%。9月至次年2月為旱季,降雨433.1毫米,佔全年雨量的24.7%。降雨量南部多於北部,由南向北遞減,等值線變化範圍為1600~2300毫米。南部多年平均降雨量為2393毫米,北部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705毫米,南北相差688毫米。上帥年降雨量最高達3520毫米。
地下水:縣內山地、河谷、丘陵、河谷小平原(俗稱“洞面”)交錯分佈,補給條件好,地下水資源豐富,約為3.13億立方米。山地、河谷、丘陵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為主,主要是接受大氣降水入滲的垂向補給。河谷小平原地下水類型以孔隙水為主,補給源主要是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水平方向的排泄為主,垂直方向潛水和蒸發為輔。
水質:1980~1981年,對吉田、福堂、太保等地的13條山衝取水樣化驗,地表水水質良好,當地村民長期直接飲用山沖水未發現不良現象。1982年和1997年,先後在小三江水和大灘河域取水樣進行化驗及污染物檢測,除沙田水鐵含量超過3倍外,其他河流污染物未超標,水質評價均一般。2000年後,環保部門監測,大灘河半枯水期的水體中各單項污染物含量都符合地面水質(GB3838—88)Ⅱ類水質標準,其餘上草水、太保水、加田水、小三江水、上帥水、禾洞水各河口處的單項污染物含量都符合地面水質Ⅰ類標準。 [4]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自然資源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植物資源

植物資源
植物資源(4張)
連山植被良好,山地植物種類繁多,有“綠色寶庫”之稱。2000年末,經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實地初步調查統計,有維管植物201科612屬1223種,其中蕨類植物34科65屬140種,裸子植物10科10屬29種,被子植物157科537屬1054種。珍稀瀕危植物21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有伯樂樹南方紅豆杉銀杏蘇鐵。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有桫欏金毛狗喜樹野茶樹傘花木凹葉厚朴、大果五加、樟樹篦子三尖杉小黑桫欏半楓荷花櫚木華南錐。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有穗花杉八角蓮沉水樟粘木、青釣栲、白桂木、灌木苧麻銀鵲樹、銀鍾樹,野生荔枝10種。
竹類主要有籬(釐)竹、南竹毛竹、大竹、筋竹簕竹丹竹紫竹金竹斑竹、實竹、苦竹、墨竹、雞婆竹、青皮竹、黃柏竹、牛角竹等。觀賞植物主要有黃楊紫薇臘梅石榴山茶映山紅美人蕉狗牙花桂花桃花石蒜春蘭吊蘭雞爪蘭四季蘭等。
種植水果主要有沙田柚柑橘青梅枇杷等。
野生水果主要有山楂楊梅、山柿子、獼猴桃棠梨子等。
2017年,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03620.1公頃,佔國土面積的87.6%;有林地面積100188.1公頃;森林蓄積量1168.0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6.21%。 [4]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動物資源

動物資源
動物資源(5張)
2000年和2001年,經中山大學昆蟲研究所專家教授實地初步調查,連山是廣東最具特色現象的地區之一和全國物種基因寶庫。縣內陸棲脊椎動物有236種,分隸70科、25目。昆蟲綱510種,分隸158科、15目。有珍稀瀕危動物34種,其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蟒蛇,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穿山甲小靈貓斑林狸金貓林麝水鹿蘇門羚鳳頭鵑隼赤腹鷹鳳頭鷹雀鷹松雀鷹普通鵟白腹山雕鵲鷂蛇雕遊隼紅隼白鷳褐翅鴉鵑小鴉鵑草鴞紅角鴞雕鴞斑頭鵂鶹領鵂鶹鷹鴞長耳鴞三線閉殼龜虎紋蛙陽彩臂金龜叉犀金龜獼猴
陸棲動物中,獸類主要有山豬、箭豬、山牛、田狗、石羊、野兔、黃猄、黑猄、貓狸、果狸、白眼狸、白鼠芒鼠竹鼠、白肚鼠、黃竹筒穿山甲等。
鳥類主要有斑鳩鷓鴣鵪鶉竹雞野雞雉雞)、白麪水雞野鴨百舌黃鸝烏鴉麻雀青雕畫眉白鷳、山雕、老鷹鷦鷯、騎牛鷯(八哥)、屎坑鷯、白頭翁、長尾燦、白眼圈、黑咀(嘴)咪、黃牛鶴、布穀鳥啄木鳥等。
爬行類有眼鏡王蛇、過樹榕、耙鼓錘、簸箕峽、青竹蛇草花蛇四腳蛇、五步蛇、水蛇泥蛇南蛇蟒蛇
兩棲類主要有田蛤、山蛤、青蛙、粘蛙、辣蛙、青胴蛙、黃肚蛙、虎紋蛙蟾蜍草龜、大頭龜、金錢龜
昆蟲類主要有蚱蜢蜘蛛牛虻螞蟻白蟻螳螂蜣螂(屎殼郎)、蟑螂蜻蜓蝙蝠蛾、木蠧(蠹、)、蟊賊、鼻蠕、蚯蚓蟈蟈蟋蟀蝸牛、辣刺、蚊子蒼蠅、山蜞、紅頭蟪、金龜子黑甲蟲、知聲蟲、土狗蟲、蜈蚣蟲、毛蟲筍蟲等。
水生動物中,人工塘養魚類主要有(即塘蝨埃及塘蝨)、福壽魚、雜交鯉、非洲鯽等,河溪天然水產主要有泊石狗、黃角刺、大口腮、赤眼古、黃尾箭、斑生、勒椎、桂花、白轆、蝦忪、滑鮎、沙鯰、黃鱔白鱔、花手巾、泥鰍沙鰍、泥鱉、沙鱉、青衣、石毫、江鯉、野鯽、鯿蟛蜞螃蟹沙蟲等。 [4]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4張)
經勘查,全縣有礦產30種。黑色金屬礦有鐵礦主要分佈在上草鎮銅鑼塘、小賽衝,吉田鎮三水上必衝、下必衝,福堂鎮讀樓小鈸、獅子山,禾洞鎮禾聯、金雞頂,小三江鎮立星、振興,上帥鎮金雞山、橫水、石鼓山。鎢礦主要分佈在禾洞鎮大龍山二拱橋、石壁水。放射性礦有鈾礦主要分佈在禾洞鎮滿村、羣坭塘、大沖、東坑、大龍山和永和鎮大富蒙洞。鈷礦主要分佈在永和鎮上草小賽衝、銅鑼塘。有色金屬礦有鉛鋅礦主要分佈在上草鎮尖山、觀音山、天霧肚、萬里坪,福堂鎮梅洞樂懷衝、張公嶺。鉬礦主要分佈在禾洞鎮大龍山。貴重金屬礦有,脈金礦主要分佈在吉田鎮旺南、育倒衝、茶花衝、橫衝,福堂鎮梅洞、石龍,永和鎮犁頭山、梅子衝、磨刀衝。砂金主要分佈在吉田鎮石古、高樓、布田、蓮花、頭步水,福堂鎮梅洞水,永和鎮大眼水、湘洞水。固體可燃性礦有石煤,主要分佈在福堂鎮永豐花羅衝、石龍、吉田鎮大旭山、國營連山林場。光學原料礦有水晶。礦物肥料礦有,主要分佈在永和鎮上草尖山、萬里坪、連山林場上草工區。建築石料礦有石英變質砂岩花崗岩花崗岩主要分佈在禾洞、太保、小三江、上帥。飾面用材料礦有綠輝巖、粉紅花崗岩。制磚、瓦用礦有紅黏土。建築用砂礦有石英沙。冶金用和玻璃用礦脈有石英。陶瓷用礦有高嶺土鉀長石。離子型稀土礦和重、輕稀土礦有、鑭系、釔系,主要分佈在吉田、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帥、禾洞。地下水飲用礦泉水,主要分佈在太保、永和。石墨礦主要分佈在禾洞鎮大沖、福堂鎮梅洞、吉田鎮大旭山。儲量大開採前景好的有永和鎮上草銅鑼塘、小賽衝磁鐵礦,禾洞鎮鈾礦,太保、禾洞鎮花崗岩礦,福堂鎮永豐石煤和伴生釩礦。此外,重、輕離子型稀土礦,經濟前景好。 [4]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水資源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主要河流概況:連山河流走向各異,呈放射狀流向四方,分屬珠江西江北江水系長江湘江水系。其中上草水往西流出鷹揚關與桂嶺河匯合注入西江支流大寧河;沙田水在吉田水口匯入吉田河,西流至三水口與永豐水匯合成為全縣最大的河流——大灘河,也是向西流注入西江支流的大寧河;上帥水往東流經懷集下帥注入綏江上游中洲河,小三江水在治平匯入加田河南流,也是注入綏江上游中洲河,同屬珠江之流的西江水系;太保水東流出鹿鳴關注入連南三江河,屬珠江之流的北江水系;禾洞水向西北流出白石關流入湖南涔天河,匯於湘江支流沱江,屬長江之流的湘江水系。全縣河流多年平均總徑流量為15.16億立方米,2016年開發利用的主要功能是灌溉、生活用水和發電。
吉田河:發源於連山煙介嶺,海拔1472米,縣城以上流域面積97.88平方千米,幹流河長21.7千米。
沙田河:發源於連山北部王候山(珠江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分界),海拔1045米,流域面積251平方千米,幹流河長29千米。
永豐河:發源於連山南部大鈸山脈,海拔1172米,流域面積288平方千米,幹流河長39千米。
上草河:發源於連山北部芙蓉山,海拔1435米,流域面積151平方千米,幹流河長23千米,其中連山境內給予面積91平方千米,河長18千米。
禾洞河:發源於連山北部大霧山,海拔1611米,流域面積104平方千米,幹流河長15千米。
太保河:發源於連山王侯山,海拔1405米,流域面積182平方千米,幹流河長30千米。
上帥河:發源於連山南部大鈸山脈,海拔1377米,流域面積156平方千米,幹流河長31千米,其中連山境內給予面積100平方千米,河長5千米。
小三江河:發源於連山南部大鈸山脈,海拔1192米,流域面積104平方千米,幹流河長20千米。
加田河:發源於連山南部七星坑、白冷坑,海拔1565米,流域面積166平方千米,幹流河長27千米。
主要水庫概況
天鵝水庫:水庫總庫容2220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347.00米,設計洪水位354.25米,校核洪水位355.38米,壩址以上集雨面積30.7平方千米。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大壩長120米,壩頂高程356.00米,最大壩高42.00米。 [4]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人口民族

2021年末,全縣户籍總人口124728人,其中鄉村人口90866人,城鎮人口33862人。 [2]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95136人。 [31] 
2020年底,全縣少數民族人口81467人,佔總人口65%,其中壯族60604人,瑤族20501人,其他少數民族362人。 [5] 
壯族:古稱布土、沙、烏滸等,由戰國秦漢時百越族羣中的西甌駱越逐步分化、重組、融合而來。南宋時稱“撞軍”“撞丁”,元代始稱族體,而後改稱“”或“”,清末民初一度蔑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稱“僮族”。1965年,根據周恩來總理提議,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將“僮族”改為“壯族”。縣內壯族分主壯和客壯。
瑤族:隋唐時期稱“莫徭”。縣內居住有過山瑤八排瑤過山瑤,最早是鄧姓,於元末從湖南江華遷至吉田丹竹散居。八排瑤,最早是唐姓,其始祖唐華於明末清初從湖南藍山來連。此外,新寨的八排瑤中,李姓屬油嶺排。
漢族:在現有漢族居民中,據族譜記載,最早到縣內定居的漢族姓氏是虞姓,於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從浙江義烏縣遷來。
其他民族:非世居民族有苗族滿族回族侗族京族黎族蒙古族土家族等。 [5]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政治

現任領導
副縣長:吳遠茂 [36]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經濟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綜述

2019年,全縣生產總值34.19億元,增長7.3%;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2%;旅遊產業加快發展,城鄉商貿活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3%;在小水電、總部經濟的拉動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9億元,增長12.31%,非税佔比29.9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8%。 [6] 
初步統計,2021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2.12億元,同比增長7.6%,比2019年同期增長11.4%。從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1.03億元,同比增長8.5%,比2019年同期增長16.5%;第二產業增加值7.18億元,同比增長6.5%,比2019年同期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23.91億元,同比增長7.5%,比2019年同期增長10.7%。一至四季度增速分別為16%、10%、8%和7.6%。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億元,同比下降3.4%;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4.16億元,同比增長12.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3億元,同比增長83.3%;建築業產值22.03億元,同比下降2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4億元,同比增長9.1%。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合計2.21億元,同比增長36.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合計17.6億元,同比下降6.2%;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2.77億元,同比增長26.3%;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4.64億元,同比增長16.1%。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21703元,增長10.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53元,同比增長9.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88元,同比增長11.8%。CPI下降0.2%,PPI下降0.6%。 [35]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第一產業

2019年,大力推進“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創建工作,全縣特色農業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成功申報“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4個。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引進企業開發了“連山富氧森林空氣”產品。抓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和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啓動了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連山大米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獲得省認定。推進農村電商、新媒體營銷新模式,被列為“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創建單位。 [6] 
2021年全縣農作物種植穩步增長,其中糧食種植面積11.28萬畝,增長0.04%;糧食產量4.05萬噸,增長2.6%;蔬菜播種面積10.57萬畝,增長9.1%。畜牧業生產恢復加快,生豬生產穩步增長,生豬存欄3.09萬頭,同比增長2.8%;生豬出欄7.91萬頭,同比增長12.9%。魚類產品2337噸,增長2.6%。林業造林5580畝,木材產量7.82萬立方米。農業總增加值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拉動2.1個百分點,佔比重為29%。 [35]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第二產業

2019年,新增1家規上企業,全縣4家規上企業保持正常生產。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突破,引進了天地壹號飲料等實體經濟項目,新引進總部經濟企業45家,全縣總部經濟企業達84家,總部經濟企業全年共繳税1.08億元,其中繳納縣本級税收2829萬元。 [6] 
2021年規上工業總產值4.36億元,同比增長9.2%;工業增加值5.36億元,同比增長6.2%,受電力及燃氣供應業規上企業產值、增加值大幅下降的拖累,我縣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億元,同比下降3.4%。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完成4.16億元,同比增長12.6%。全縣規上、規下工業增加值佔全縣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22.5%和77.5%,規下工業對全縣工業增長貢獻作用大,拉動工業整體增長6.2%。規上規下呈現兩級分化的態勢。 [35]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第三產業

2019年,“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有序開展,三江花海温泉小鎮、瑤妃故里田園綜合體項目加快推進,大風坑温泉旅遊度假區完成立項等前期工作。成功舉辦了“七月香”壯家戲水節、“一鎮一節慶”活動和連山國際越野挑戰賽。積極發展森林康養產業,被列為“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鄉村旅遊和民宿、農家樂蓬勃興起。全年共接待遊客146.73萬人次,增長21.2%;帶動旅遊消費7.79億元,增長22.1%。 [6] 
2021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4億元,同比增長9.1%。其中總限上1886萬元,同比下降42.6%;總限下5.25億元,同比增長12.8%。我縣限上零售佔比為3.5%,限下佔比96.5%,零售業主要依靠限下零售拉動。按行業分,批發業銷售總額在總部經濟企業帶動下增長1.1倍,零售業銷售總額增長14.9%,住宿業銷售總額增長18%,餐飲業銷售總額增長18.2%。 [35]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交通運輸

國道G323線自東向西貫穿縣境太保、吉田、永和,東進連南與清連高速公路連接,西出鷹揚關可達廣西賀州、桂林;二廣高速公路從東北向南經太保、吉田、福堂、小三江至懷集直達廣州、佛山;省道S263線從北向南經吉田、福堂、小三江至懷集;縣道X399線由禾洞直通湖南江華、長沙。 [1]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社會事業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教育事業

2019年,完成了連山中學學生宿舍樓等一批教育項目建設,升級改造了小三江中學等8所學校運動場。開展定製乘車接送服務,有效解決了全縣學生乘車難的問題。 [6] 
2021年,全縣普通中學5所,小學校17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407人,小學專任教師724人。全縣小學生在校人數10177人,初級中學在校學生5743人。 [35]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文體事業

搶花炮
搶花炮(3張)
2019年,開展了縣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農村文化室、文化廣場等設施不斷完善,非遺內容電影《搶花炮》在我縣成功拍攝,參加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取得佳績。 [6]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醫療衞生

2019年,成功創建“省健康促進縣”,完成縣人民醫院門診醫技綜合樓等一批醫療衞生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縣鎮醫療一體化管理,縣鎮村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得到完善。 [6]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社會保障

2019年,積極實施“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兩項工程,全面完成就業和再就業目標任務。城鄉低保等底線民生保障標準得到提升。 [6] 
2019年,全面完成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户1170户3334人脱貧任務,脱貧率達100%。首批1047户2846名穩定脱貧的貧困人口率先於2019年底退出,户退出率89.49%。完成省、市、縣民生實事。 [6]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社會維穩

2019年,平安連山建設持續深入,掃黑除惡、全民禁毒、掃黃打非等專項行動取得實效,信訪維穩、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國防動員、國防教育、退役軍人和“雙擁”創建等工作得到加強。 [6]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歷史文化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文物遺址

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在連山這片地方繁衍生息,創造史前文明。連山舊縣治在太保舊城,地理環境北有大霧山、大帽山、大龍山,東有長逕山,南有象山、巍峨山,西北有中留山、天堂嶺、黃蓮山、天梯山、巾子山、上葉山,山高險峻,氣勢凌霄,羣山環抱,岡巒盤旋。清康熙三十二年《連山縣誌》卷一地輿志記載:“萬山矗壘曲澗盤旋,不曰形勢而曰形勝者,以其形而勝也。推此形勝之説,愈知非漫然無謂矣。連之山川風土固自有異攬其大,概見其諸峯羅列疊翠飛青,兩水環回,奔濤激浪,不失連山之形勝焉。”道出連山的含義。
連山歷代名人輩出。明朝莫朝玉,字翠峯,福堂班瓦村人,年僅16歲便武功出眾,倡導民團,征剿當地各方流寇,縣官將其功績申報朝廷,欽賜奮勇雲騎校尉,隨邑帶兵協鎮。明嘉靖九年(1530年),賀縣、英德二縣出現“賊亂”,翠峯奉命征剿平定。嘉靖四十年被明世宗敕封為武略將軍;清朝楊愈將,原名楊汝就,福堂肖溪村人,自幼喜歡習武,16歲為歲試入取武生,30歲中舉,歷任三江口協右營投標、左營右哨千總、二司把總,南雄協頭司把總,始興江口汛千總,南韶連鎮標右營右哨千總、右營守備,廣東陸路提標左營守備,南韶連鎮中營遊擊,永安都司,黃岡協左營都司,永安營都司,惠安協左營都司,黃岡協中軍都司,黃岡協副將,廣州屬左營都司,儋州遊擊,廣西提標後營遊府。還有清朝謝有功,又名謝茂臣,壯族,石田(加田)加梘村人,于吉田石鼓村當長工時加入行伍當伙伕,因體力過人,擢升為把總。同治六年(1867年),帶兵到雲南鎮壓“苗亂”,清廷以功授予提督軍門,賞戴頭品補授花翎,並賜“穆特本巴圖魯”名號,後調山西太原鎮任總兵,誥授“建威將軍”等等。
連山的文物古蹟眾多,有古遺址、古建築、古石刻、古墓葬、古城堡等。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太保鎮舊城明代西門樓、吉田鎮石溪清代佛子廟、福堂鎮新溪清代楊愈將墓、福堂鎮班瓦明代莫朝玉將軍墓、吉田鎮沙坪新石器時代龜背山遺址、小三江鎮馬頭山明代寨堡遺址、上帥鎮金雞山明代兵營遺址。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永和鎮鷹揚關紅七軍戰鬥遺址、永和鎮原縣人民政府辦公樓舊址、永和鎮梓木坪圍樓。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福堂鎮新溪清代楊氏宗祠、福堂鎮新溪清代楊愈將故居、上帥鎮陳屋清代安仁裏、太保鎮旺洞明代黃國宰墓、禾洞鎮鋪莊的廣東省國營禾洞連山農林場舊址、永和鎮黃背嶺的五七幹校舊址、小三江鎮清代壯族舊墟、吉田鎮清代甲科古村落。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上帥鎮陳屋清代陳賢才故居。
連山風景名勝眾多,清代康熙年間知縣劉允元首定連山八景。2011年3月,通過推薦、評選,縣重新認定連山八景:瑤山飛瀑、茅田雲海、鹿鳴擁翠、霧山梯田、鷹揚雄關、金子日出、鵝湖秀色、天馬騰霄。 [7]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傳統民俗

  • 綜述
連山世居民族有壯族、瑤族、漢族,是全國唯一壯族瑤族自治縣。節慶民俗豐富多彩,各具特色。除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外,壯族節令有二月二、四月八、六月六、七月七、七月半、冬至等節,禮儀有生日酒、新屋酒、娶親酒、嫁女酒、訂婚酒等。瑤族節令有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十月十六等節,禮儀有入夥酒、生日酒、娶親酒、嫁女酒等。漢族節令有春節、二月二、三月三、清明、四月八、五月節、七月半、八月十五、十月十六、解放節、除夕等節,禮儀有生日酒、入夥酒、娶親酒、嫁女酒等。 [8] 
  • 二月二
農曆二月初二壯族稱為“開耕節”,有“過了二月二,犁頭要下地”的農諺。這一天,家家户户做大湯餈或黃餈。餈煮熟後,先由家長盛一碗餈,穿上蓑衣,戴上竹帽,捲起褲腳,光着腳板,站在屋門外,面向田野,默唸誦詞,祈求全年不死牛、不折犁、不壞種苗,蟲鳥不損害稻穀,祈願開耕順利,五穀豐登等。80年代後已無此俗,形成過節例。 [8] 
  • 牛王誕
牛王誕
牛王誕(3張)
四月八——“牛王誕”相傳壯族先民在打獵中生捕了一頭野牛,經馴養後變成家牛,某年四月初八這頭牛生下一頭公牛犢,經馴教後能犁田耙田並得到繁衍成羣,逐步代替了人力拖犁耙之苦,壯族先民為了紀念這頭公牛的功績,尊它為牛“始祖”,所以這一天稱之為牛王誕。四月八也成為連山壯族愛護耕牛、維繫情誼、廣交朋友的節日,並相沿成習。當天上午,村裏家家户户清理打掃牛欄,到牛欄門口燒香燭、紙錢祭拜牛神,並在牛欄門口插上青枝(柳條)、煮五色糯米飯(以楓葉汁煮黑飯、以黃梔子水煮黃飯、以雞血藤汁煮紅飯等)喂牛吃,祈求耕牛繁衍興盛。一位身穿蓑衣、頭戴竹笠的小男孩盛一碗五色飯進牛欄伴牛吃,寓意祈求牛神保佑孩子身體健康、像牛一樣健壯有力。生活富裕的人家,以糯米或粉煮油餈用香茅包裹喂牛;生活困難的人家,則割些新鮮的草料放進牛欄喂牛。隨後,牛角牛頭披紅,牽牛到河涌洗滌梳毛,除去牛身上的蝨子,愛牛之心虔誠。在完成護牛愛牛工作的基礎上,村民們以雞、鴨、肉生等壯家特色菜,還有白餈、粽餈、黃餈來宴請親朋戚友。 [9] 
  • 戲水節
壯家戲水節
壯家戲水節(6張)
戲水節是連山壯族以戲水嬉耍為主的傳統節日。傳説每逢農曆七月初七,天上“七仙女”在銀河沐浴嬉戲,午時前後,銀河水與人間溪河水匯流,壯鄉河裏的水會變得特別清涼乾淨,飲用對健康有益,沐浴後可消災、除毒、驅邪、潤膚、祛病、延年益壽。據説在這一天取水制醋,醋香醇厚經久耐放,故又稱“七月香”。在這天,人們在午時前後集聚到河裏沐浴、戲水,祈求健康長壽、平安吉祥。千百年來連山壯族都保持這種習俗,並演變為全縣歡慶的戲水節。 [10] 
  • 盤王節
盤王節
盤王節(6張)
盤王節是農曆十月十六瑤族最為隆重的節日,瑤族人民信奉“盤王”,把他視為本民族的開山始祖。“還盤王願”時,有師公1人、副師公4人、唱歌娘1人、童男童女各3人以及廚師和小鼓手若干等一個戲班子。師公朗讀《盤王歌》,跳長鼓舞,唱歌娘唱“深拜”歌,童男童女行半屈膝禮,鼓手們吹嗩吶,敲鑼打鼓。神台左右兩側各擺一頭宰好的全豬、餈粑和酒等祭品,祈求“盤王神”降臨人間,接受供奉和觀賞各種歌舞節目,答謝“盤王神”保佑人丁興旺,五穀豐登。這一天,瑤寨男女老少身着節日盛裝,載歌載舞,熱鬧非凡。瑤族“盤王節”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1] 
  • 解放節
明朝天順六年(1462年),連山縣治遷至太保象山前的小水坪,是連山縣繼吉田古縣坪、永豐司城街之後的第三個治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國民黨縣政府將縣治搬遷到永和後,小水坪便稱為舊城。1949年12月8日(農曆十月十九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48軍143師428團奉命從連縣進軍連山,首先挺進到太保,隨即解放舊城。至1979年改革開放前,舊城是太保管轄下一個自然村,分為東風一隊、東風二隊,實行農村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統一生產、統一分配,集體或個人飼養的豬、雞、鴨按“調六留四”,即上交總量的60%。當時科技生產力低,管理體制難以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生產隊社員每年分配收入才幾角錢,生活普遍艱苦,温飽都沒有解決。1967年農曆十月十九日,時任舊城東風一隊隊長的羅永輝知道羣眾很長時間都沒有吃上肉,與東風二隊隊長馬隆枝商量,兩個隊一起向太保公社領導請示:今日是舊城的解放日,生產隊宰殺幾頭生豬,把豬肉分給社員,以示慶祝解放紀念日。公社領導批示同意。此後,每年農曆十月十九日,集體都宰殺幾頭生豬,把豬肉分給社員,並放假一天。實行改革開放後,舊城像全國其他農村一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羣眾生活越來越好,過“解放節”的習慣一直傳承下來。受舊城的影響,太保白沙、茂古、北川、太保街、石寨等村的羣眾跟着過“解放節”。每逢“解放節”,村中顯出一片和睦、熱鬧景象,家家户户備好酒肉、做大湯餈,宴請親朋好友,把過“解放節”辦成喜事一樣,慶祝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 [8] 
  • 冬至節
小三江、加田等地的壯族有“冬至大過年”的説法。這一天,殺雞宰鴨宴請客人。同時,開始曬臘味幹品,其中有豬肉牛肉狗肉等臘味。開箱取蜜糖,號稱“冬至糖”,並釀“冬至酒”、釀臘風腸等。此日製成的“冬至糖”“冬至酒”質量最好,營養價值高。 [8] 
  • 舞壽星公與龜鹿鶴
舞壽星公與龜鹿鶴
舞壽星公與龜鹿鶴(2張)
簡稱“舞龜鹿鶴”,是壯族民間舞蹈,集演唱、舞蹈表演於一體的藝術形式,流傳於小三江鎮三才村大獲。每年春節期間組織表演隊串村過寨表演節目,分別由扮演壽星公、靈童、玉女、2只龜、2只鹿、2只鶴共9人,壽星公引路出場,念“鼓咚咚,鑼鏘鏘,今年禾稻好,明年禾稻豐,年年十分豐,人人來看我,看我壽星公,看者不用笑,笑者不用看,看者容易,做者難,來啦!來啦!”一段台詞後,各自表演各種神物的個性動態。舞龜鹿鶴用打擊樂伴奏,樂器有竹梆、鼓、小鈸、大鈸、獅鑼等,節奏有慢、快、強、弱,隨着舞蹈表演的變化而變化,場面氣氛歡快熱烈。舞龜鹿鶴的道具,全部是用竹篾編織而紮成,再用各種色紙糊裱。每件道具都裝置有各種機關,舞時金龜能伸縮頸、開合口、擺動四腳和尾巴,神鹿能聳耳、眨眼、張口,仙鶴可彎頸抬頭、開合嘴、展翅等。寓意人們迎春接福,祈求來年五穀豐登,健康長壽。1991年10月,參加廣東省歡樂節暨旅遊藝術節演出。1996年,入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廣東卷》。1999年6月,入編《中華舞蹈志·廣東卷》。 [12] 
  • 裝故事
裝古事
裝古事(3張)
裝故事是春節期間壯鄉一項遊藝活動,流傳於永豐、福堂、小三江、加田、上帥等地。村民選擇在風調雨順的年景舉行,由一個村或幾個村聯合舉辦。故事隊少則40人,多則100人。裝故事的“故事”人物,選取流傳較廣、婦孺皆知的《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劉、關、張和五虎將,《水滸》中的武松,《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梁祝》中的梁山伯、祝英台,《白蛇傳》中的許仙、白蛇、青蛇,《天仙配》中的七仙女等。故事隊排成長蛇陣串村過峒,配以圓形、方形、菱形等各種花燈照明,鑼鼓獅子助興,氣氛熱烈祥和。每到一個村莊,先向主人拜年,然後表演一番。隨之主人以薑茶、米酒、米餅招待,並燃放爆竹送迎。遊演活動直到東方發白才結束,成為壯鄉文化盛事。1950年春節,永豐竹徑、德建、灣島、圓珠、司城等村寨聯合裝扮故事隊200人遊演。1981年春節,上帥陳屋村組織舉辦280人的裝扮故事活動並拍成電視錄像。1992年,自治縣成立30週年時,組織福堂鎮裝故事隊參加慶祝活動遊演。2004年,裝故事入編《連山民族民間藝術集錦》。 [13] 
  • 舞火獅
舞火獅
舞火獅(4張)
亦稱燒火獅、炸火獅,是每年元宵節壯鄉舉行民間傳統習俗活動。流傳於太保鎮舊城、太保街、鋪前、上坪等村寨。舞火獅是一種原始、粗獷罕見的民間傳統藝術,它集觀賞性、趣味性和愉悦性於一體。舞獅隊出發前,在村中社壇舉行請獅出山拜請儀式,然後鳴鑼開道,走村過峒進行表演活動。觀眾將“火獅”圍成一圈,在鑼鼓節奏聲中,舞獅者赤膊上陣,憑藉着過硬的本領與團結協作(換人)的精神,任憑四面八方密集的鞭炮投擲過來,毫無懼色。舞獅隊員手舉火把上場,噴射松光營造緊張又歡樂的氣氛。舞獅者動作敏捷,腳法有之字步、梅花步、八字步,騰躍跳挪,避開投來的鞭炮,加上舉火把者不時手抓松脂粉末撒向火把,產生巨大火球,形成一種萬炮齊鳴、火光沖天、煙霧滾滾、炮聲震耳欲聾的場面,氣氛更為熱烈,觀眾見之也大聲喝彩,高潮迭起。儘管“獅身”被鞭炮炸得破破爛爛,舞獅者汗流浹背卻安然無恙,直到在場觀眾將所有爆竹投擲完為止。1989~2005年,每年正月十五日舞火獅都到縣城鬧元宵,其中1998年元宵節澳大利亞電視台對舞火獅進行全場拍攝。1999年6月,舞火獅入編《中華舞蹈志·廣東卷》。 [14] 
瑤族小長鼓舞
瑤族小長鼓舞
瑤族小長鼓舞(4張)
也稱長鼓舞,是連山瑤族支系過山瑤最具代表性的民間傳統舞蹈,主要流傳在三水瑤寨,在“還盤王願”和其他喜慶節日時表演,與連南排瑤長鼓舞區別於所用之鼓較小。歷史上的過山瑤民族曾經過着一年一小遷、三年一大遷的遊耕生活。每搬遷一處,都要砍樹平地,重新蓋起以木板為牆,杉皮為瓦,獨具風格的木屋。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造小長鼓,由木質輕盈的泡桐木製作,長二尺三寸,中間的鼓腰細至一般成年人指掌可握,兩端圓形,大小如一,裏面挖空,外蒙優質獸皮,可擊出清脆聲音;鼓身漆以紅色,繪有色調對比強烈的烏龜背殼花紋案,鼓邊以起伏有序的“狗牙花”裝飾,獸皮繃釘處裝飾一圈金黃色花穗以增色添彩。小長鼓是小長鼓舞的舞具,又為舞蹈提供鼓點節奏的打擊樂器,小長鼓舞基本動作有27個,以建造木屋的勞動過程為素材,精細含蓄,剛柔兼備,手足嚴謹,上下身和諧統一,樸實而瀟灑,具有濃郁生活氣息、民族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1996年,瑤族小長鼓舞入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廣東卷》。2011年,入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12年,趙朝雄作為瑤族小長鼓舞代表列入《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15] 
  • 搶花炮
搶花炮
搶花炮(7張)
俗稱還炮,是壯族舉辦廟會時的傳統體育項目。參賽隊每隊8~10人,比賽時,將一個直徑8公分的鐵花環,放入裝有火藥的鐵銃內,然後點火發炮,將花環送上天空。花環掉落,雙方隊員展開猛烈搶奪或藏或擲,氣氛緊張而熱烈。在規定的時間裏,待裁判員鳴鑼或吹哨宣告比賽結束時,花環在哪一方手中、哪一方就為勝。花環歸勝方保管,比賽時再交回炮會進行比賽,幫名“還炮”。連山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搶花炮)”,被廣東省民族宗教委、廣東省體育局命名為“廣東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搶花炮項目訓練基地”。 [16] 
  • 壯族八音
由清代乾隆年間傳入,流傳於福堂、小三江、上帥等地。八音原指匏、土、革、金、石、木、絲、竹製成的樂器所發出的聲音,後發展為敲擊樂器鑼、鈸、鼓發出“唓、口督、口蒙”的壯族三音。三音樂器門類不多,敲擊起來氣氛不夠熱烈,一些藝人便在敲擊過程中不斷增加一些樂器,並由一人同時操作三種樂器逐步發展由多人演奏八件樂器,成為八音,在較大型的演奏場面以及演粵劇摺子戲時,還增加長筒、木魚、梆、琴、蕭、二胡等樂器。八音隊最少要有嗩吶五種樂器。敲擊樂譜,福堂有開場鑼鼓、出行鑼鼓、賀喜鑼鼓;上帥有行路調、小開調、接客調、大開調。吹奏樂曲一般有迎親曲、行路曲、拜堂曲、賀壽曲。壯族羣眾在嫁娶婚慶、新居壽誕之時,喜歡請八音吹奏助興,以顯體面光彩,表示是明媒正娶,倍感自豪,顯示自身尊貴貞潔、德行為男方敬重。除紅事之外,壯族同胞在“白喜”(高齡逝者的葬禮)時也請八音來送殯,以此表示對逝者的孝敬與緬懷之情,女逝者的孃家有時也請八音前來弔孝,以示葬禮的隆重。樂曲以歡快為主,民族調式多是徵調式。 [8] 
  • 瑤族八音
瑤族八音
瑤族八音(2張)
自稱“哵惞”,瑤族器樂音樂是隨着瑤族先民從兩湖地區遷移南嶺而進入。早期的瑤族八音以嗩吶、皮鼓、小鈸、中鈸、小鑼、沙鑼、牛角等吹打器樂組成。它是婚禮、喬遷、祭盤王的主要助興器樂。流傳在連山西部的三水瑤族地區。瑤族八音按喜事進行的程序而吹奏不同的曲調,分別是起台鑼鼓、起台、迎客、敬茶、洗(面)腳、出茶、入席、敬酒、收碗、出拜、收拜、送客、洗台等,辦婚禮時有貼對聯的加一曲“貼對聯調”。新居進宅的,沿着新居四周吹奏一圈才回到廳堂吹奏。瑤族八音是歷代積澱,口頭相傳,八音曲調是三水聯合村萬山村民趙福保為首的八音隊,其吹奏的13種曲調均為徵調式。瑤族八音列入《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7] 
  • 壯族民歌
又稱南歌,是壯族人民用來表達內心的想法及喜怒哀樂的一種形式。壯族是一個有“三步起歌聲”之説的民族,舊屬宜善九村的梅洞、福堂、上帥等壯區,都素有歌鄉之稱,仍有“坐歌堂”等對唱活動。主要流傳在縣內永豐、福堂、小三江、加田、上帥等地。壯歌,種類大體可分為勞動山歌、情歌、風俗歌和知識歌,還有苦情歌,建國後出現內容豐富的歌頌社會生活讚歌。壯歌的主要句式是四句、五句為一首,也有長達六、七、十句以及更多句為一首的自由體民歌。通常以五句一首最為流行,每句3字、7字居多。壯歌曲調有自由流暢的慢調、活潑開朗的快調和高亢悠揚的高調三種。一首歌兩個韻的較多,唱時分快板、慢板,有獨唱、對唱、齊唱和男女混合唱。對歌時有無意識的對歌、挑戰式對歌和邀請式對歌。“坐歌堂”一般用慢調演唱,“年晚歌”以高調演唱,在山上勞動生產時唱的壯歌,一般以快調或高調演唱。 [8] 
  • 瑤族民歌
流行在縣內吉田鎮三水瑤寨。句式長短不一,有3字、7字一句,多至21字句,節拍隨意運用,沒有嚴格韻律,吟唱自由,聲調較低沉緩慢。瑤族民歌有盤王歌、十二月花歌、出門情由歌、拜堂歌等。以“盤王歌”“還願歌”最有特色,“盤王歌”亦稱“古老歌”,是敍述瑤族歷史的民歌。此外,還有平時相處和上山勞動時互學農事、男女青年互相傾慕、互吐衷情的禮儀歌、知識歌、情歌,也有的見物唱物的歌。 [8] 
  • 漢族山歌
又稱連山山歌,是連山境內勞動人民在山上生產勞動時用連山方言演唱的歌謠。人們常以山歌傳授生產知識,表達自己內心喜怒哀樂之情感,素有“出門三步歌聲起”之譽。漢族山歌尤以上草、永和、大富、禾洞、太保、吉田等地廣為流傳,有“禾洞籮,上草歌,沙田上吉好嬌娥”的民諺。其歌曲格式分為三句吟、四句撐、十二襯、五句板,其中以五句板的歌曲居多。三句吟格式歌謠,多數是敍事歌;四句撐歌謠,多為猜物、猜數、猜字歌;十二襯格式歌謠,因一句多字,且以4字、6字、7字一頓,此類歌謠很少,多用在自怨自唱時的歌謠;五句板格式歌謠,在漢族山歌中,其歌謠內容多以五句板演唱,歌詞結構嚴謹,且十分講究韻律。歌句歌詞起、承、轉、合,節奏分明,聽之音韻和諧,唱之朗朗上口,尤以五句板,音韻更為緊湊。漢族山歌內容大體上包括敍事歌、勞動歌、知識歌、禮儀歌和情歌。 [8]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語言

  • 壯語
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是縣境南部永豐、福堂、小三江、加田、上帥等地壯族居民使用的主要語言。連山壯語可以單獨作為壯語北部方言的一種土語——連山土語,其語言與廣西宜山、柳江、八步區南鄉及本省懷集下帥的壯語基本相通。 [2] 
  • 瑤語
瑤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縣內瑤語有兩個支系,其中三水的過山瑤,自稱為“勉”(mien)方言;居住在大旭新寨的八排瑤,自稱“邀勉”(jianmien)方言。其在語音和詞彙方面有差別,但語法結構基本相同。三水過山瑤語與國內外自稱為“勉”的瑤語基本相同,只是在韻母和聲調上略有差異。 [2] 
  • 連山方言
俗稱“連山話”,是縣內北部吉田、永和、太保、禾洞等地的基本語言,全縣通用。連山話為漢族粵語方言,介於省內四會方言、廣西八步區桂嶺話和昭平話之間,詞彙豐富,可用於朗誦全部漢文,也可用於教學、演唱、吟誦、交談。聲調高低分明,沒有捲舌音,字音清晰悦耳。永和、吉田的語調較高,太保、禾洞略有變調,但語義一樣。 [2]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宗教

全縣尊重和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對縣內4個宗教堂點的正常宗教活動加以保護和管理,允許在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範圍內開展活動,同時依法打擊和制止非法宗教活動,鼓勵信教羣眾投身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
基督教民國時期,天主教基督教傳入縣內,在永和設有佈道點。1994年,經有關部門批准設立太保蓮塘、禾洞滿村、吉田石古基督教聚會點,有信眾560人。
天主教縣內信仰天主教的信徒分散在吉田、永和、太保鎮,有信眾5人。信徒除天主教重大節日到連州教堂活動外,一般只在家中過宗教生活。
此外,唐末,道教開始傳入縣內後,與壯族先民、瑤族先民和漢族先民的民間信仰融合,逐步形成不同的道教流派,出現既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又有道教色彩的神廟社壇。瑤族的“師公”“道公”即是道教正一派支系,盤王節中的祭祀儀式也帶有一些道教色彩。 [5]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風景名勝

大旭山
大旭山
大旭山(5張)
大旭山瀑布羣景區,位於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吉田鎮三水大旭山,距縣城12.8公里,連山大旭山腳下住着純樸的過山瑤,山上有保護完好的生態植被和眾多珍稀物種。大旭山瀑布羣景區內山路連綿,山高林密,野蕉林茂,古藤纏樹,瀑布成羣,溪水清洌,水似銀簾,潭如綠綢,有“廣東九寨溝”和“嶺南西雙版納”的美譽。景區內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10萬個/m3。行走在大旭山之中,尤其是在瀑布旁邊,習習涼風伴隨着豐富的負氧離子,無意中就享受了清爽的“植物精氣”浴,吸之如同洗肺,令人疲倦頓消、精神倍增,是都市人的“忘憂谷”,是山與水的最佳結合,也是人和自然最和諧的地方。
茅田觀景台
茅田觀景台
茅田觀景台(3張)
茅田觀景台位於縣城茅田界半山腰,遠眺平台,是翠綠青山中的一道點綴,霧雨天氣時,更猶如畫中仙境,成為了連山的一道亮麗風景。站在平台的觀光亭上,可以居高臨下鳥瞰連山縣城全景,一覽山城的美麗風光,皓月星空、繚繞白雲近在咫尺,令人心情愉悦、心潮澎湃。夜晚在此俯瞰山城夜景,又如在享受一場視覺盛宴,燈火通明、流光溢彩,景色美不勝收。該觀景台無論週末休閒、中秋賞月或觀看日出日落都是最佳場所,是連山縣觀光旅遊的一個勝地。
霧山梯田
霧山梯田
霧山梯田(6張)
大霧山,位於連山太保鎮,為連山最高山峯(1659.3米),稱為“廣東嶺南屋脊”,山頂常年雲霧繚繞,每到冬季有積雪,是賞雪拍雪的好去處。大霧山腳下有兩個村,分別是歐家村和黑山村,而每個村又有大片梯田,統稱霧山梯田,是連山新八景之一,是廣東省規模最大的原生態梯田。其中歐家梯田分東西兩坡,總面積1000多畝,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其中東坡梯田700多畝綿延近3公里,梯田沿山層疊,級數達2000多級,梯田坡度在20度至75度之間;黑山梯田內眾多山峯猶如佈陣列隊,極富特色,眾山包裹下的梯田,曲線優美,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攝影者前來拍攝,是農業觀光與鄉村休閒度假的勝地。
霧山梯田田埂曲線優美,如美麗的裙帶,隨着季節的轉換,梯田呈現不同景觀,春天銀光片片,夏天禾苗疊翠,秋天稻浪湧金,是休閒觀光、體驗田園生活的好地方,不少攝影家觀後都稱這是廣東最壯觀,最美麗的梯田,更是攝影愛好者的樂園。
鷹揚關景區
鷹揚關景區
鷹揚關景區(5張)
鷹揚關景區,地處連山西北角,粵湘桂三省(區)交匯處,佔地面積120畝。鷹揚關景區有國務院豎立的“兩廣”1號界碑,可“一腳踏三省”,能盡覽三省邊城之風光,吸三省天地之靈氣。該關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北宋名將岳飛曾經過此關,太平天國石達開曾率兵在此關激戰三天三夜並留下了“太平天國古戰場與三十六墳”遺址;鄧小平領導的紅七軍於1931年1月曾路過此關,並設有戰壕、堡壘等。該景區先後被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清遠市國防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廣東省紅色旅遊景區。
金子山
金子山旅遊風景區
金子山旅遊風景區(5張)
金子山旅遊風景區,是連山第一個國家3A級旅遊風景區,是集三省自駕車遊接待基地、登高運動、觀光覽勝、探險獵奇、度假休閒、生態旅遊功能為一身的綜合性休閒旅遊度假景區。景區有着獨特而優美的自然風光,除具有“奇峯怪石雲海冰雪瀑布古樹日出晚霞杜鵑翠竹”等原生態的自然景觀之外,還有罕見的陰陽天體山和大明皇太后李唐妹化身的“皇后峯”。金子山春可看山花爛漫,夏可觀日出雲海,秋可覽三省風光,冬可賞罕見霧淞,是登高覽勝、探險獵奇、避暑養生、休閒度假的絕佳去處。 [27] 
福林苑景區
福林苑景區
福林苑景區(3張)
福林苑景區,位於總面積約200畝,被譽為“城市中的森林公園”。景區內風景優美,寧靜如畫、綠地如茵、古樹參天,最老的“樹王”已1100多歲,遍山古樹見證着數千年的炎涼世事和悠悠歷史,它凝結着連山少數民族對古樹的敬愛,既是祖輩留下的遺產,又是福安村的福林,它們記錄了壯瑤同胞保樹護樹及對歌相親等人文情結。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地方特產

沙田柚
連山沙田柚 連山沙田柚 [18]
沙田柚營養價值高,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敗血病等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此外,由於柚子含有生理活性物質皮甙,所以可降低血液的黏滯度,減少血栓的形成,故而對腦血管疾病,如腦血栓、中風等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鮮柚肉由於含有類似胰島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傳統中醫也認為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等功效,能治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症,能幫助消化、除痰止渴、理氣散結。成熟的柚子香氣濃郁,肉質脆嫩,清甜可口,有“天然水果罐頭”之稱。
每年霜降後採摘,可食用至翌年雨水,只需簡單地放在木質箱櫃中,便可保存三四個月不變味,素稱“天然水果罐頭”。連山是廣東兩個主要產區之一,所產沙田柚因柚果大、仁小、多汁、爽口、有蜜味,化渣而名聞遐邇,榮獲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和全國柚果協會評比金獎,2005年底又通過無公害產品認證中心的認證,聲名遠揚。 [18] 
白果
白果 白果 [19]
白果,產於連山太保鎮,已有數百年的種植歷史,僅百年以上樹齡的就有30多棵,其中連塘村的一棵“千年銀杏王”要3人才能合抱,1998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的李長春到太保白果基地視察曾給予高度評價。白果温肺益氣,定喘咳、治尿頻、止白濁。 [19] 
大肉姜
大肉姜 大肉姜 [20]
大肉姜在連山被稱為“辣山芋”,其姜塊肥大,皮薄肉厚,色澤金黃,纖維細小,肉質脆嫩,辣味適中,並略帶香味,並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尤以梅洞村產的大肉姜品質最優。連山大肉姜遠銷珠三角及港澳地區,在市場上具有良好的聲譽和競爭優勢。1994年朱森林省長把連山梅洞題名為“生薑之鄉”。 [20] 
有機稻米
有機稻米 有機稻米 [21]
連山有機稻米產於無污染、生態環境優美的高寒山區,選用未經基因改造的優質稻品種,應用有機生態農法,山泉水灌溉,在健康的農業生態環境中生產,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使用任何轉基因材料、化學合成農藥和肥料,嚴格遵照香港有機認證中心有機耕種守則及有機驗證規章標準操作,產品得到了香港有機認證中心和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證,並註冊了“鄉意濃”有機品牌商標。
連山有機稻米源於自然,不含任何農藥殘留,綠色環保,健康安全,烹製出來的米飯香、甜、軟、滑,營養豐富,口感和風味極佳,是關注人類自身健康,關注環境保護的現代文明人士的至佳食品。 [21] 
地禾糯
地禾糯 地禾糯 [22]
地禾糯(又稱香糯)出產於粵北邊陲的百里瑤山。自古為瑤山人民刀耕火種的傳統旱地作物,是連山瑤山特產。清代乾隆巡視江南時,品嚐到瑤山地禾糯後,曾指定為上等貢品。
地禾糯以其種皮棕紅色,糯性好,香度濃,藥用價值高和食用方便馳名。它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地禾糯既可用於釀造米酒、黃酒(甜酒),又可與黑棗、紅棗、元肉等補品煮粥或直接煮飯食用,對提氣補血,滋陰補腎,健身養顏有特別的功效,是老少咸宜強身延年益壽之健康食品。 [22] 
連山百花冬蜜
連山百花冬蜜
連山百花冬蜜(2張)
連山冬蜜均採於壯鄉瑤寨深山野蜂巢,農户多在每年冬至時進山採收,亦稱“冬至蜜”。經科學驗證,連山蜂蜜含有180多種營養物質,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有機酸和各種生物性酶等。連山蜂蜜既是綠色安全食品,晶瑩潔白如凝脂,可保存數年不變質,又是滋補品和天然保健品,有增強體質和免疫力之功效,特別是對婦女兒童有美容、護膚作用。本縣境內森林覆蓋率高,各鎮均有大片深山密林,蜂農習慣在深山中養蜂採蜜,全縣每年可產冬蜜50多噸,仍產品供不應求。 [23] 
連山蓮藕
連山蓮藕 連山蓮藕
蓮藕屬睡蓮科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蓮根。含有大量澱粉、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C、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中醫學認為生食蓮藕能涼血散瘀、除煩解渴、止血健胃,熟食能補心益腎,滋陰養血,健脾開胃,滋養強壯,是秋冬季的保健食品。若取鮮嫩蓮藕擦成藕泥榨汁,加入砂糖,用冷開水調勻飲用,可以清心潤肺。縣內各鎮均有種植,全縣種植面積有2000多畝,其中以永和、吉田、太保種植面積最大,品質最佳。
連山蓮藕皮淡黃並帶有紅鏽狀,其特點是藕莖大、藕身滾圓,外形美觀,通常為3~4節,單體重1~3公斤,肉質嫩白爽脆,鮮食味道甘甜清香,熟食則粉、松、香、甜、可口,藕香濃郁,風味獨特。畝產一般1500~2000市斤,高的畝產可達3000市斤以上。 [24] 
連山野生靈芝
連山野生靈芝 連山野生靈芝 [25]
靈芝是中國傳統中藥材,是稀有的珍品。野生靈芝多生於深山密林中,素有“東方仙草”之美稱。據歷代本草書籍記載,稱其為“補強壯、扶正固本”珍品,其富含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有機鍺高分子多糖體、三萜類、腺苷等成分,用途非常廣泛,可滋補強身,增強人體免疫力,扶正固體,安神止痛。對神經衰弱、失眠、食慾不振、慢性肝炎、高血壓病、高膽固醇、冠心病、癌症等有神奇療效,是一種神奇的延年益壽佳品。
連山縣森林覆蓋率比較高,山高林密,氣候獨特,深山密林中有大量的野生靈芝資源,每年8至12月,農户多習慣上山採摘野靈芝,年產量達10噸以上。外地遊客對我縣的野生靈芝情有獨鍾,常購之饋客贈友,市場上非常搶手,市場售價高達500元/公斤,產品仍供不應求。 [25] 
連山筍乾
連山筍乾 連山筍乾 [26]
連山竹筍為壯鄉瑤寨的傳統佳餚。它摘取自百里山川,用傳統方法制作,筍肉脆爽可口,消膩化食,是上等素菜之一,伴與多種肉類煮燉或炒制,味道飄香,是賓館、酒家和家庭食用之佳品。 [26]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榮譽記錄

2018年,被評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中國氣候宜居縣;2015年至2018年連續4年被評為“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2019年獲評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市、區)、“中國天然氧吧”、廣東省健康促進縣等稱號;2020年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廣東省數字農業農村試點縣、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嶺南避暑之都、連山金子山·嶺南賞雪勝地等稱號。 [30] 
2020年6月,入選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第一批)名單。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國家衞生城市(區)和國家衞生鄉鎮(縣城),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為國家衞生縣城。 [28] 
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