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姓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2008年,连姓在中国有54万,排名所有姓氏人口的第190位,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04%,在百家姓中排第293位。连姓的起源历史是从春秋时期便开始出现。 [1-3]
根据台湾在2007年的统计,连姓排名为第73位,是少数没有出现在中国百家姓中的台湾省一百个姓氏。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坝头地区是全国最大的连姓聚居地,有22个乡村是连姓所居。山东省连姓约有六万多人,连姓家族重要的聚居地。 [4-5]
历史发展
播报编辑
姓整樱谜氏起源
起源一
起源泪匙二
起源三
起源四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连帅,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连帅,是西周初期周公旦在镇压了纣子武庚禄父叛乱之后,为了控制远在各地的诸侯国,便将每十个边远诸侯国编为一个连,由周王室派遣或指定某诸侯国之君为首领,称连帅。
起源五
起源六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连率,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连率,是汉朝时期对“太守”的别称。
起源七
催乃签墓起源八
起源九
得姓始祖
播报编辑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有记载说,左传齐大夫是连称之后。根据这种说法,我国连姓家族发祥于如今山东省境内,算起来已有有2700多年的历史。然而《魏书·官氏志》则认为,连氏,太连氏,皆改连氏。由此可见,我国的连氏家族非常的复杂,要想找到真正出处,困难很大。望族居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县)。连氏后人尊惠连为连姓的得姓始祖。 [1]
迁徙分布
播报编辑
连姓在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位列百家姓第七十三位。连姓的历史十分古老,先秦时期名登《左传》的连称,即为最显著的例子。连称,是当时齐国的大夫,曾经风云一时。他的事迹,《左传》是这样记述的:“襄公使称与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王,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遂作乱,弑襄公。”这位连称,据说便是后世连姓的始祖。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便采认这个说法:“左传齐大夫连称之后。”根据这派考证,则连姓家族是发祥于如今的山东省境内,推算起来已经有了2700多年的历史。 [1]
各地分支
广东省新民村一支
普宁梅塘镇新民村连氏一世祖是传十七代.现总人数是一千三百余人.而居泰国华侨一千余人,居新加坡三百余.其余地方有三百余人.开创新民村<古名新寮蓝.>是在清代康熈三十二年.先祖来潮汕地区创业是几经迁走.到来潮第三代先祖才创寨.
台湾连氏
台湾的连姓以台北最盛,台南次之,苗栗居第三。据考证,福建安溪人连良,是大陆连氏迁台的开基始祖。他于清康熙年间移台,入居今台北县淡水镇水确里,开基立业。从此之后,自福建迁台的连姓人氏逐渐增加,一直延续,成为一大名姓。连氏家族的连雅堂是台湾连姓最知名、最有影响的代表。
连得政生有四子,雅堂是老三。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连雅堂赴大陆知名的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俄文。不久,奉母命回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日本人在台南创办《台澎日报》,聘连雅堂负责汉文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赴福州参加乡试。次年10月,再回《台澎日报》社。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连雅堂不满时政,携眷赴厦门,与友人合作创办《福建日日新日报》,开始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有所往来。 1906年,孙中山抵达新加坡成立中国同盟会分会,曾派人前往厦门与连雅堂联系,研商将该报改为同盟会机关报,结果被清政府封馆停刊。
1914年,连雅堂寓居北京,同年又回台湾在《台南新报》社主持汉文部。连雅堂于1919年全家再次迁到台北大稻埕,并任华南银行秘书,进入金融界。同年16岁的儿子连震东赴日本上学。1923年,他在台创办《台湾诗荟月刊》。
然而,到了后半生,连雅堂埋头书房,呕心沥血,撰写《台湾通史》,给世人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这本书在台湾文献史的地位甚高,上溯隋朝,下至甲午,涉及近千余年之史事,凡88篇,于1921年正式出版。连雅堂也因此而成为台湾的一代名儒。台湾著名学者林衡道称赞他是“日本统治台湾51年中,台湾文化界第一人”。
此外,连雅堂还陆续完成《读墨十说》、《台湾赘谈》、《中国文字学上之古代社会》等书稿。
连雅堂尽管奔波海峡两岸,从事新闻与文化工作,并有巨著问世,但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大重视,因而连家在他这一辈并无显赫地位,家境也不甚好,被他的好友、台湾大学教授杨云萍称为“没落地主之后”。1936年6月28日上午10时,连雅堂因肝癌病逝于上海,享年59岁。
[1]
传统文化
播报编辑
郡望堂号
郡望
上党郡:“上党”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与天为党也”,故名。
堂号
清冻堂:宋朝的时候,连庶、连痒兄弟两人齐名。连庶很聪明,也很清廉,人们称他为“连底清”。而连痒对事物看得很清晰、透彻,象冰一样透明,处理事物很严肃,象冰一样叫人感到凉飕飕的,人们称他为“连底冻”。清冻堂也有称为双贤堂。
此外,连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瞻依堂”、“上党堂”、“武功堂”等。 [2]
家谱文献
福建崇安连氏宗谱五卷,(清)连仰宸等纂,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连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连葆仁、连树棻初编,连声传、连凤飞续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理木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字辈排行
山东乐安字辈:景,续,茹,山,寿,三,第,守,士,世,克,成,登,俊,怀,文,德
山东临朐字辈:尚,敬,圣,克,中,殿,学,风,世,文,守,瑞,福,永,清
福建仙游连氏字辈:宗、殿、协、建、公、侯、伯、子、元、德、升、闻、燕、翼、贻、谋、克、绳、朱、武。
福建沙县连氏字辈:“椿日鹏遑起自元焕增瑞荣昌(鸿)才开世治骏德毓明英”。
山西黄楼连氏字辈:“成万富登泰学进安克怀聚义兴家国”。
河南连氏一支字辈:“永远坯平俊文运兆为新维勤广佑长万年太和春”。
湖北连氏一支字辈:“树德务兹仁义忠正礼知永传”。
湖南连氏一支字辈:“兴有锡文清炳培本立启乃嗣绍贤良大名长慎取齐家学孔训教国斯可以克笃先人光受福永宜尔”。
海南连氏一支字辈:
琼山支派:“世时同天德延朝”;
文昌支派:“其绍登科日加”;
新统支派:“士世宏巨开魁及第仕宦家声诗书为业光荣祖宗大振鸿尤”。
连氏一支字辈:“诗书启文国顺永昌家义克光”。
河南汝州:名士乐景芳、纯正福寿长、敏修学平治、兴隆庆泰祥、忠厚振家声、文化继世昌、惘常论理备、仁义道德仰、孝友诚笃敬、温良恭俭让、科试登高峰、光辉满华堂、金银玉石宝、应逊诗书章、务权慕荣贵、当知存天亮、品节尚喜凰、端庄崇益广、英豪气凌云、清杰舒宏扬
宗祠对联
连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连陂存爱;
赋笔见称。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连氏宗祠通用堂中联。
羽衣得道;
丽赋著名。
上联典指宋代人连久道,字可久,十二岁就能作诗。父亲带他见当地名士熊曲骸,他作了《渔父词》。熊曲肱也写诗相赠,又说:“这个孩子在富贵中留不住。”后来果然做了羽衣(道士,穿鸟羽做的衣服,意思是如神仙一样飞翔),来往于西山。下联典指唐代闽县人连总,字会川,咸通年间进士,善于作赋,为文学家温庭筠所称道。
勋嘉葵戍;
泽被乡邻。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齐国大夫连称,为将军,奉襄公之命他和管至父戍边葵丘,瓜熟时去,约定第二年瓜熟时派人替换。一年后,襄公违约。连称、管至父联合襄公的堂弟无知杀了襄公。下联典指宋代应山人连舜宾,字辅之,家中富裕,常常资助乡邻。在家里教他两个儿子庶、庠读书,说:“这就是我的资产。”他死后,远近乡邻都前去哭吊。
勋嘉葵戍;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齐国大夫连称(见上)。下联典指宋·连世瑜,事母至孝,母死,刻像奉之益恭。
七言通用联
瞻崇祖德恢先业;
依赖宗功启后人。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国士升华光世德;
惟思懋建永昌宗。
九言及以上
源头由和睦,和睦千秋;
匾额树瞻依,瞻依百世。
——佚名撰福建省长泰县枋洋镇江都村江都寨连氏祖祠“瞻依堂”堂联
长泰县枋洋镇江都村,有一座修建于明代的古石寨——江都寨,如今还住着30多户连氏人家。寨内有一座名叫“瞻依堂”的连氏祖祠。据连氏族谱记载,唐开成元年(836年),连谋自骛州入福建开基,成为连氏入闽始祖。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连谋的十世孙连法进之子连垒,从龙岩漳平县入长泰开基。在江都社小山丘上的一块风向适宜,阳光充足,形似鸡笼的蒲姜地上披荆斩棘,建搭草舍,并修建了高一丈四尺厚实坚固的石墙。从此,他们筑寨而居,创家立业,繁衍生息,逐渐兴旺发达起来。后来,连氏族人在寨中选择一块风水保地修建了这座祖祠,以示纪念。连氏先辈把祖祠命为“瞻依堂”,堂名瞻依,谓望儿孙登斯堂而兴瞻仰仗寨之情,毋忘先人创业维艰;联嵌“和睦”,语意双关,勉后人见此联而铭记始祖故里,永保骨肉深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寨外出的连氏子孙深切的寄望和依依的眷念。在江都连氏族谱上,清楚地记载着三世祖连时冲往台湾,在台南小脚腿创业开基,第十世孙连绳巍于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去台湾等记录。此后,于长泰江都定居的连时崇的后裔,又有不少人陆续迁往台湾定居。
习射攻书,继武继文承祖泽;
筑陂奉像,尽忠尽孝衍孙枝。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阜阳市连氏宗祠联。上联“习射”,指清代当地人连际成,雍正年间武举;“攻书”,指清代当地人连斗山,字叔度,乾隆年间文举,著有《周易辨画》。下联“筑陂”,指宋代英州知州连希觉,筑陂引水灌田,百姓受益,人称“连陂”;“奉像”,指宋代乐清人连世瑜,与妻子方氏对母亲极孝,母亲死后,刻像侍奉,更加恭敬。
父为作,子为述,由上掌而连江都,源头初无二脉;
祖有功,宗有德,自大田而开长泰,宗派唯有一家。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闽南地区连氏宗祠通用堂联。
姓氏名望
播报编辑
连舜宾:字辅之。宋朝应山人。他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都当了县令。两个儿子都很有名气,为官清廉,人民对他们俩都有很高的评价。
连总:(生卒年待考),字会川;闽县人。著名唐朝文士。唐咸通年间进士,善于作赋,为文学家温庭筠所称道。
连南夫:(1085~1143年),字鹏举,应山人,宋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任中书舍人、徽猷阁侍制,擢显谟阁学士、知建康府、加兵部尚书衔、兼太平洲广德军制置使,知信州、泉州,进宝文阁学士、知广州、迁广东经略安抚使。
连久道:(生卒年待考),字可久。著名宋朝诗人、道士。十二岁就能作诗。父亲带他见当地名士熊曲骸,他作了《渔父词》,熊曲肱也写诗相赠,又说:“这个孩子在富贵中留不住。”后来,连久道果然做了羽衣道士,穿着鸟羽做的衣服,如神仙一样飞翔,来往于西山之间。
连矿:字佰金,号白石,河北永年人嘉靖年间进士选翰林院,曾任户部主事、山西道监察御史、敕命进阶文林郎、浙江按察副史、河南参政、湖广按察按察史、浙江布政史、行政督察院右副督御史敕总督漕运兼总河加户部右侍郎,因治水有功,造福百姓,在一方名声显赫。
连世秀:少将军衔。 1954年11月出生,1972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临朐县辛寨镇连家庙子村人,1974年6月入党。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副指导员、连职参谋、副营职参谋、区队长、正营职参谋、副团职参谋、正团职秘书、总参军务部办公室副主任、总参军务部队务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副教育长。北京军区勤联部副部长等职。
连维良:河南禹州人,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连阔如:原名华连寿,号发表评书小说《西汉演义》等。抗日战争爆发仲三。笔名云游客。北京人。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少数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曲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常任理事、北京市人大代表。1971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