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逢萌

鎖定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今山東省濰坊市),西漢末年的隱士。 [2] 
中文名
逢萌
國    籍
東漢
出生日期
不詳
逝世日期
不詳
出生地
東漢北海都昌
子康

逢萌歷史記載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貧,給事縣為亭長。時尉行過亭,萌候迎拜謁,既而擲楯嘆曰:“大丈夫安能為人役哉!”遂去之長安學,通《春秋經》。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於遼東。
萌素明陰陽,知莽將敗,有頃,乃首戴瓦盎,哭於市曰:“新乎新乎!”因遂潛藏。
及光武即位,乃之琅邪勞山,養志修道,人皆化其德。
北海太守素聞其高,遣吏奉謁致禮,萌不答。太守懷恨而使捕之。吏叩頭曰:“子康大賢,天下共聞,所在之處,人敬如父,往必不獲,只自毀辱。”太守怒,收之繫獄,更發它吏。行至勞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禦。吏被傷流血,奔而還。後詔書徵萌,託以老耄,迷路東西,語使者雲:“朝廷所以徵我者,以其有益於政,尚不知方面所在,安能濟時乎?”即便駕歸。連徵不起,以壽終。
初,萌與同郡徐房、平原李子云、王君公相友善,並曉陰陽,懷德穢行。房與子云養徒各千人,君公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牆東王君公。” [1] 

逢萌記載譯文

逢萌,字子康,北海郡都昌縣人。逢萌家中貧困,在縣衙當差,後來擔任亭長。有一次,縣尉路過,逢萌迎候拜謁,過後逢萌將盾牌丟棄在地上,長嘆道:“大丈夫豈能供他人役使!”掛冠而去,到長安求學,學習《春秋》。當時,王莽殺了親生兒子王宇,逢萌對友人講:“王莽已經拋棄三綱!此時還不走,恐怕會有禍殃。”遂解下衣冠,掛在東都城門上,返回家鄉,帶上家眷渡過渤海,在遼東郡隱居。
逢萌懂得陰陽轉換的道理,知道王莽一定會敗亡,不久,逢萌頭上頂着瓦盆,在集市上邊哭邊念:“新莽啊!新莽!”隨後隱藏起來。
及至光武帝即位,逢萌在琅琊郡嶗山上隱居,修身養性,研習道術,很多人跟隨逢萌學習。
北海郡太守聽説逢萌高名,多次派官吏拜謁,逢萌避而不見。太守懷恨在心,欲派人逮捕逢萌。被派官吏叩頭,説:“子康是一位大賢士,天下人都知道,所到之處,人們猶如敬事父親。如果逮捕子康,一定難以成功,只能自取其辱。”太守聞言大怒,收捕官吏,關押在監獄,重新派遣官吏。官吏行至嶗山,果然,百姓聯合起來,手持兵器,官吏被打得頭破血流,帶傷竄逃回來。後來,朝廷有詔書,徵召逢萌。逢萌以年老,辨不清方向為託詞,告訴使者:“朝廷之所以召我,是以為我還能向朝廷提出諫言,對朝政會有所裨益,殊不知,我已經年邁昏聵,連方向都辨認不清,如何輔佐皇上?”逢萌駕車回家。朝廷多次徵召,逢萌不肯應召,以壽終。
逢萌與同郡人徐房,平原郡人李子云、王君公的關係很好,幾個人都懂得陰陽術,堅持道義,甘守清貧。徐房、李子云教授的學生有上千人,王君公遭逢亂世,不肯出仕為官,在牛市做一箇中介,藉以隱身。當時人評論:“隱於市井王君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