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逢春嶺鄉

鎖定
逢春嶺鄉,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地處元陽縣東部,東與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阿得博鄉接界,南與大坪鄉毗鄰,西與小新街鄉接壤,北與箇舊市蔓耗鎮隔紅河相望,距元陽縣城37.7千米, [1]  區域總面積178.83平方千米。 [5]  截至2019年末,逢春嶺鄉户籍人口為37394人。 [5]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屬臨安府納更山土巡檢轄地;1988年1月,由逢春嶺區改為逢春嶺鄉。 [1]  截至2020年6月,逢春嶺鄉轄13個行政村, [2]  鄉人民政府駐逢春嶺。 [1] 
截至2019年末,逢春嶺鄉有工業企業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5] 
中文名
逢春嶺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
地理位置
元陽縣東部
面    積
178.83 km²
下轄地區
1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逢春嶺
電話區號
0873
郵政區碼
662405
氣候條件
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雲G
人    口
37394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逢春嶺鄉歷史沿革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屬臨安府納更山土巡檢轄地。
清雍正年間(1723年至1736年),設置稿吾土把總隸屬臨安府。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劃屬蒙自縣逢春裏。
民國二年(1913年),劃入箇舊縣外西區稿吾鄉。民國八年(1919年),復歸蒙自縣第九區為稿吾鎮。
1950年,劃入新民縣設稿吾區。
1952年,稱元陽縣四區。
1956年,改名逢春嶺區。
1970年,改逢春嶺公社,劃出大坪公社。
1984年4月,改為逢春嶺區。
1988年1月,由逢春嶺區改為逢春嶺鄉。 [1] 

逢春嶺鄉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逢春嶺鄉轄逢春嶺、曼過、稿吾卡、卡里卡、凹腰山、老曹寨、尼枯補、大魚塘、罵尖、壩思、巖子腳、獨家、黃草坪13個行政村,下設144個村民小組、104個自然村。 [1] 
截至2020年6月,逢春嶺鄉轄13個行政村:逢春嶺村、大魚塘村、曼過村、罵尖村、稿吾卡村、黃草坪村、卡里卡村、凹腰山村、壩思村、巖子腳村、老曹寨村、獨家村、尼枯補村, [2]  鄉人民政府駐逢春嶺。 [1] 

逢春嶺鄉地理環境

逢春嶺鄉位置境域

逢春嶺鄉地處元陽縣東部,介於東經103°05′至103°12′,北緯22°57′至23°05′之間;東與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阿得博鄉接界,南與大坪鄉毗鄰,西與小新街鄉接壤,北與箇舊市蔓耗鎮隔紅河相望,距元陽縣城37.7千米, [1]  區域總面積178.83平方千米。 [5] 
逢春嶺鄉

逢春嶺鄉地形地貌

逢春嶺鄉地處雲貴高原南部,哀牢山南部,紅河南岸,逢春嶺河及其兩條支流把逢春嶺鄉地形分割為東西兩山和中間一面山;地勢南高北低,形如楓葉狀;主要山脈有凹腰山、馬鞍山、老金山等;境內最高點位於胡家寨,海拔1850米;最低點位於芒板,海拔144米。 [1] 

逢春嶺鄉氣候

逢春嶺鄉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温暖乾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温和涼爽,冬季寒冷乾燥;多年平均氣温17.7℃;1月平均氣温9.℃,極端最低氣温0.8℃(2008年2月14日);7月平均氣温22.4℃,極端最高氣温32.8℃(2009年7月1日);平均氣温年較差1.8℃。年平均降水量1562.3毫米,最大雨量1804.2毫米(2010年),最少雨量1435.1毫米(2011年)。 [1] 

逢春嶺鄉水文

逢春嶺鄉境內河道屬紅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壩思河,發源於大坪鄉黃泥坡和小新街鄉董家坪,全長25千米,年均流量約2.5立方米/秒,由南向北流入紅河。 [1] 

逢春嶺鄉土壤

逢春嶺鄉土壤以紅壤、赤紅壤、燥紅土為主。

逢春嶺鄉自然災害

逢春嶺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滑坡、泥石流、乾旱、冰雹、洪澇、低温、降雪、雷電等;滑坡主要發生在4—5月,嚴重的一次滑坡災害發生在1989年5月30日,卡沙迷上寨和壩思村發生山體滑坡,造成民房倒塌3户,受傷5人、死亡4人。 [1] 

逢春嶺鄉自然資源

逢春嶺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水晶石、石膏;石膏主要分佈在紅河岸邊稿吾卡蠻課村民小組,地質儲量約300萬噸,可採儲量200萬噸。2011年,逢春嶺鄉有耕地3.22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5.32萬畝,林地11.4萬畝。 [1] 

逢春嶺鄉人口

2007年,逢春嶺鄉共有7108户,總人口31998人,其中,農業人口31429人,哈尼族佔38%,漢族佔37%;世居哈尼、漢、彝、苗、壯、傣6種民族。
截至2011年末,逢春嶺鄉總人口有3678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42人,城鎮化率1.5%;總人口中,男性19787人,佔53.79%;女性17002人,佔46.21%;14歲以下8971人,佔24.38%;15—64歲25203人,佔68.51%;65歲以上2615人,佔7.11總人口中,以哈尼族為主,達14958人,佔40.66%;漢族14865人,佔40.41%;另有彝、壯、苗、傣等少數民族6966人,佔18.93%;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哈尼、彝2個民族,其中哈尼族11958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68.2%;彝族5069人,佔23.1%。2011年,逢春嶺鄉人口出生率14.77‰,人口死亡率6.23‰,人口自然增長率8.5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10人。 [1] 
截至2017年末,逢春嶺鄉常住人口為32237人。 [3] 
截至2018年末,逢春嶺鄉户籍人口為37580人。 [4] 
截至2019年末,逢春嶺鄉户籍人口為37394人。 [5] 

逢春嶺鄉經濟

逢春嶺鄉綜述

2006年,逢春嶺鄉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587萬元,增速10.4%,財政收入40萬元,增速33.3%;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5228萬元,增速11%;農民人均純收入1093元,農業工人生產總值完成4879萬元,增速9%。
2011年,逢春嶺鄉財政總收入426萬元,比2010年增長11.34%;農民人均純收入2962元。 [1] 
截至2018年末,逢春嶺鄉有工業企業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4] 
截至2019年末,逢春嶺鄉有工業企業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5] 

逢春嶺鄉農業

2006年,逢春嶺鄉完成糧食播種面積43886畝,其中雜交水稻、雜交玉米播種面積佔41.9%,糧食總產10301噸,農民人均有糧310公斤;全年大生畜存欄7457頭,生豬存欄19430頭;出欄565頭,生豬存欄19430頭,在欄10950頭,家禽存欄34897只,出欄31470只,實現肉類總產969噸,畜牧業產值948萬元。
2011年,逢春嶺鄉農業總產值達到9210萬元,比2010年增長21.94%,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43.35%。逢春嶺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逢春嶺鄉生產糧食11800噸,其中水稻7305噸,小麥2691噸。逢春嶺鄉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木薯、草果等。2011年,逢春嶺鄉甘蔗種植面積8965畝,產量31377.55噸;木薯種植面積6896畝,產量709.3噸;草果種植面積11599畝,產量154.6畝。逢春嶺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逢春嶺鄉生豬飼養量3.47萬頭,年末存欄2.86萬頭;牛年末存欄9324頭;上市家禽6.09萬羽。2011年,逢春嶺鄉生產肉類3170噸,其中豬肉2984噸,牛肉99噸,禽蛋77噸;畜牧業總產值4914萬元。2011年,逢春嶺鄉水果種植面積1687畝,產量607.1噸,主要品種有香蕉、芭蕉、芒果等,其中香蕉381.7噸,芭蕉184.6噸,芒果36噸。 [1] 

逢春嶺鄉工業

2011年,逢春嶺鄉工業總產值為96萬元,比2010年增長68.42%;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20.1%。 [1] 

逢春嶺鄉商貿

截至2011年末,逢春嶺鄉有商業網點252個,職工306人。2011年,逢春嶺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8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980萬元,比2010年增長6.5%。 [1] 

逢春嶺鄉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逢春嶺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8320萬元,比2010年增長27.55%;各項貸款餘額12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5%。 [1] 

逢春嶺鄉郵電業

2011年,逢春嶺鄉郵政業務收入為3.24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31.43萬元。 [1] 

逢春嶺鄉社會事業

逢春嶺鄉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逢春嶺鄉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03人,專任教師3人;小學22所,在校生3014人,專任教師12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74%;初中1所,在校生1622人,專任教師8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5%,小升初升學率98.6%,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2011年,逢春嶺鄉教育經費達1547.9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519.3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515.1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364.5萬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6.02%、5.07%、4.78%、5.29%。 [1] 

逢春嶺鄉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逢春嶺鄉有各類科技人才44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00人,經營管理人才300人,技能人才1100人,農村實用人才2500人。 [1] 

逢春嶺鄉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逢春嶺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室13間,文化專業户8個;有各類圖書室1個,農家書屋13個,藏書3.2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人。截至2011年末,逢春嶺鄉有學校籃球場5個,村級籃球場35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0%。截至2011年末,逢春嶺鄉安裝直播衞星接收機1877台,電視綜合覆蓋率98%。 [1] 

逢春嶺鄉醫療衞生

逢春嶺鄉逢春嶺衞生院成立於1956年10月,佔地面積3048平方米,建築面積1143.65平方米。2006年,逢春嶺衞生院有職工8人,其中,主治醫師2人,醫(護)師3人,醫(護)士2人,行政後勤1人,分設門診部、住院部,內設內科、外科、婦產科、注射室、藥房、防保科等科室。
截至2011年末,逢春嶺鄉有衞生院1所,門診部1個;設病牀1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0.33張,固定資產總值3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0人,鄉村醫生25人。2011年,逢春嶺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325人次,出院病人301人次。2011年,逢春嶺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30.78/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64%,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6.2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3000人,參合率95%;孕產婦死亡率為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6.2‰、14.22‰、6.09‰。 [1] 

逢春嶺鄉社會保障

2007年,逢春嶺鄉發放低保金201.3萬元,共有6001人享受到了黨的“陽光財政”。
2011年,逢春嶺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19户,人數41人,支出9.3萬元,比2010年增長5.78%;月人均188.94元,比2010年增長5.78%;城市醫療救助58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558人次,共支出32.79萬元,比2010年增長7%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372户,人數5312人,支出484.45萬元,比2010年增長22.5%,月人均76元,比2010年增長21.0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8人,支出6.91萬元,比2010年增長8.3%;農村醫療救助1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2人次,共支出8.7萬元,比2010年增長20.2%;農村臨時救濟20人次,支出2萬元,比2010年增長30.6%;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4人,撫卹事業費支出9.09萬元,比2010年增長12.16%;社會福利費55.5萬元,比2010年增長458.75%;農村五保人員183人,支出15.7萬元。2011年,逢春嶺鄉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3000人,參保率85%。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260人,比2010年末增加6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27人比2010年末增加4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3人,比2010年末增加2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16人,比2010年末增加4人。 [1] 

逢春嶺鄉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06年末,逢春嶺鄉共有固定公用移動電話用户400户,覆蓋率達98%。
截至2011年末,逢春嶺鄉有郵政所、電信營業部各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03.5千米,投遞點27個,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户190户,比2010年增加30户,固定比2010年增加800户,移動電話普及率16.05%;寬帶接入用户158户。 [1] 
  • 水利工程
2007年,逢春嶺鄉有大小溝渠1036條,其中新修建了黃草坪、團結、老曹寨三面光溝渠,有效灌溉面積達5199畝。
  • 供電
到2002年末,逢春嶺鄉已通電13個行政村97個自然村,農網改造11個行政村51個自然村4002户,通電率達到86%,

逢春嶺鄉交通運輸

2011年,逢春嶺鄉客運總量14.6萬人次,貨運總量7.3萬噸。截至2011年末,逢春嶺鄉有過境公路總長23.6千米;鄉村公路總長165.5千米,通公路自然村86個,自然村通車率82.7%。 [1] 

逢春嶺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逢春嶺鄉因鄉人民政府駐逢春嶺村而得名。逢春嶺村因位於山嶺上,建村時紅椿樹多,故稱紅椿嶺,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雅化為逢春嶺。 [1] 

逢春嶺鄉所獲榮譽

2021年10月,入選第三批紅河州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公示名單。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