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造律台遺址

鎖定
造律台遺址,古代亦稱都台,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酇城鎮東南側,面積約1836平方米,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1]  [3] 
造律台遺址名稱源於西漢丞相蕭何曾在此制定法律,故名造律台。該遺址現存賀圓形土丘。高約7米,底部南北長54米,寬34米,文化層堆積厚度為8~9米。上層為商代遺存,下層為龍山文化遺存。文化遺物豐富,其中有石斧、骨箭頭、骨錐等。造律台作為文化內涵豐富的歷史文物,對於崇敬先賢、重法遵律、警示後代的見證,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研究酇城地區的歷史文化和發展淵源提供了實物資料。 [3]  [6] 
2013年5月,造律台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造律台遺址
地理位置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酇城鎮東南側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約 1836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282-1-282

造律台遺址歷史沿革

造律台遺址 造律台遺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1月,中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景等同志對造律台進行發掘。試掘面積為154平方公尺,出土龍山文化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器、角器等。 [4-5] 
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隊和商丘地區文管會對造律台遺址進行考古調查。 [5] 
2002年底,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對造律台遺址進行考古複查,採集有大汶口文化晚期、龍山文化、嶽石文化和晚商時期的陶片,嶽石文化遺物陶罐和泥質灰褐陶淺盤豆。 [5] 

造律台遺址遺址特點

造律台遺址 造律台遺址
造律台遺址,為河南龍山文化(王油坊類型)晚期的遺址,亦名酇台。因相傳西漢丞相蕭何曾在此制定律令,故名造律台。造律台遺址南臨澮河(古渙水),現存一橢圓形的土台,高約7米,頂部南北長約48米,寬14米;底部長約54米,寬34米,面積約1836平方米。遺址東西兩側斷壁上可見灰土層。
造律台遺址 造律台遺址
造律台遺址文化層厚約9米,分為兩層,上層是商代堆積,下層為河南龍山文化遺存。河南龍山文化時期在時間上為公元前2600~前2000年左右,以此推算,造律台的歷史至少在4000年以上。 [3]  [6] 

造律台遺址文物遺存

造律台遺址俯瞰圖 造律台遺址俯瞰圖
造律台遺址,文化內涵較為豐富,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商代文化堆積,陶器種類有鬲、甗、鼎、盆、簋、甕、尊、豆等,紋飾以中繩紋和粗繩紋為主。下部為龍山文化堆積,陶器多為泥質灰陶,也有少量泥質黑陶、褐陶和紅陶,夾砂陶較少。器表以素面為主,紋飾有籃紋、方格紋、繩紋、弦紋、附加堆紋、劃紋等。器形主要有鼎、罐、圈足盤、碗、豆、器蓋、杯、盆、甗、鬹、甑、壺等。石器較少,有石斧、石錛、石鏃等。骨蚌器數量較多,有骨鑿、骨網墜、骨魚鏢、骨錐、骨鏃、蚌刀、蚌鐮等。角器有角鋤、角錐等。 [5]  [7] 

造律台遺址歷史文化

造律台傳説
造律台遺址蕭何祠 造律台遺址蕭何祠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羣雄蜂起,蕭何斷定秦朝必亡,必有雄才大略之人再行統治天下。為此,他避開世塵紛擾,匿身於當時這座雜草叢生的高台之上,默默地為新朝撰制律條。後來蕭何參加了劉邦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並像他預料的那樣取得了勝利,建立了漢朝。劉邦論功行賞,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酇侯,食邑最多。蕭何遂向劉邦獻出他為新朝撰制的治世律條《九章律》。由於蕭何被封為酇侯,故民間認為蕭何造律在酇城造律台。世界蕭氏也認為蕭何是他們的祖先,酇城是蕭氏祖地。蕭氏宗親會還捐款在造律台前為蕭何建祠立像。 [3]  [6] 

造律台遺址研究價值

造律台遺址作為文化內涵豐富的歷史文物,對於崇敬先賢、重法遵律、警示後代的見證,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研究酇城地區的歷史文化和發展淵源提供了實物資料。 [3]  [6] 

造律台遺址保護措施

造律台遺址 造律台遺址
2013年5月,造律台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造律台遺址旅遊信息

造律台遺址地理位置

造律台遺址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酇城鎮東南側。

造律台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造律台遺址,路程約33.5千米,用時約52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