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通衢鎮

鎖定
通衢鎮,又名梅城, [6]  隸屬於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位於龍川縣東南部,東與五華縣岐嶺鎮毗鄰,西靠仙子嶂,南連鶴市鎮,北依登雲鎮,屬丘陵山區,距龍川縣城13千米, [2]  總面積100.70平方千米。 [1]  截至2019年末,通衢鎮有户籍人口38384人。 [1] 
明正德十四年(1518年)刑部主使李中謫於驛,見驛東多梅樹,遂建“愛梅亭”,吟詠其中,後人慕其風雅,因名梅城。後來,因通衢為古時為龍川至興寧、梅縣、河源的交通幹道,始用通衢。加上古時這裏又是閩西、粵東、廣州和北方的官道要津,有通衢大道稱謂,故名。 [6]  明代,置巡檢司。清代,設通衢城。1955年6月,設通衢區。1986年,撤區設通衢鎮。2003年5月,錦歸鎮併入通衢鎮。 [4]  截至2020年6月,通衢鎮下轄2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3] 
2017年,通衢鎮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 19.3億元,比增6.04%;農業總產值4.6億元,比增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1萬元,比增9.8%。 [2] 
中文名
通衢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
地理位置
龍川縣東南部
面    積
100.70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762
車牌代碼
粵P
地區生產總值
約 19.3 億元(2017年)
户籍人口
38384人(2019年末)

通衢鎮歷史沿革

明代,置巡檢司。
清代,設通衢城。
1952年,設第四區。
1955年6月,設通衢區。
1957年12月,設通衢、登雲2鄉。
1958年10月,併入鶴市人民公社。
1959年,析置通衢公社。
1983年,撤社設區。
1986年,撤區設鎮。
2003年5月,錦歸鎮併入通衢鎮。 [4] 
通衢鎮衞星圖 通衢鎮衞星圖

通衢鎮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通衢鎮下轄2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3] 
通衢鎮下轄地區
通衢社區
太樓村
儒南村
寨背村
錦歸社區
高湖村
華新村
旺宜村
梅城村
錦太村
玳瑁村
華城村
廣福村
錦歸村
玳峯村
葛藤村
梅東村
雙寨村
旺茂村
——

通衢鎮地理環境

通衢鎮位置境域

通衢鎮,位於龍川縣東南部,東與五華縣岐嶺鎮毗鄰,西靠仙子嶂,南連鶴市鎮,北依登雲鎮,屬丘陵山區,距龍川縣城13千米, [2]  總面積100.70平方千米。 [1] 

通衢鎮自然資源

通衢鎮地形圖 通衢鎮地形圖
通衢鎮境內玳瑁山脈儲有金礦和儲量豐富的優質石灰石。 [2] 

通衢鎮人口

截至2019年末,通衢鎮有户籍人口38384人。 [1] 

通衢鎮經濟

2017年,通衢鎮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 19.3億元,比增6.04%;農業總產值4.6億元,比增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1萬元,比增9.8%。 [2] 

通衢鎮社會事業

通衢鎮教育事業

通衢鎮一角 通衢鎮一角
截至2017年末,通衢鎮有初級中學1所,完全小學4所,幼兒園6所(其中公立幼兒園3所),成人文化教育學校1所。通衢中學和2所小學(中心小學、華城小學)均被評為“市一級中(小)學”。2018年,通衢鎮成立有扶貧助學教育基金會,共籌集資金220多萬元。全年扶貧助學教育基金會獎學、助學155人次,發放獎學金、助學金17.13萬元。 [2] 

通衢鎮文體事業

通衢鎮一角 通衢鎮一角
截至2017年末,通衢鎮設有廣播站、黨員電教站、文化站、有農家書屋17間,藏書40000冊。2017年,通衢鎮政府投入資金15萬元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全年舉辦各類文體活動20多場次。 [2] 

通衢鎮社會保障

通衢鎮通衢鎮一角 通衢鎮通衢鎮一角
2017年,通衢鎮全鎮參加醫療保險人數3萬人,佔任務數78.3 %。(不含免費人員),城鄉醫療徵繳款533.59萬元;參加養老保險人數1.66萬人。2017年,鎮內有敬老院1所,收養五保老人7人。全年發放救助金19.15萬元;解決貧困家庭子女上學、看病、交通、住房、飲水、就業、創業、低保等問題共支出600.57萬元。 [2] 

通衢鎮歷史文化

通衢鎮方言

通衢鎮通行客家話。 [5] 

通衢鎮地名由來

通衢鎮電子地圖 通衢鎮電子地圖
明正德十四年(1518年)刑部主使李中謫於驛,見驛東多梅樹,遂建“愛梅亭”,吟詠其中,後人慕其風雅,因名梅城。後來,因通衢為古時為龍川至興寧、梅縣、河源的交通幹道,始用通衢。加上古時這裏又是閩西、粵東、廣州和北方的官道要津,有通衢大道稱謂,故名。 [6] 

通衢鎮著名人物

通衢鎮李榮

李榮(1875—1949),又名觀妹,號華亭,外號李亞天,孫中山義子,廣東龍川通衢鎮葛藤村人。曾入香港海外聯義社,並被推選為孫中山宣傳革命籌餉委員會主任委員。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孫中山遭清朝廷通緝流亡英國,被清駐英使館誘禁,欲將孫裝於大木箱運回中國後加以殺害,後得到李榮奔走求援而得救。李榮為人忠誠,甚得孫中山讚賞與信賴,並認李為義子。從此,李榮離開遠洋輪一直跟隨孫中山奔走革命。
民國元年(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李榮受命臨時中央政府副官職。民國六年(1917年),李隨孫中山北伐,民國十二年(1923年),孫中山討逆陳炯明於石龍途中危急,經李榮等着力掩護下安全返回廣州。民國十四年(1925年),跟隨孫中山北上直至孫先生逝世。嗣後,李榮一直在北京碧雲寺為孫中山守靈,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夏,親護孫中山棺柩移葬南京紫金山。李榮奉任中山陵陵園管理處少將副處長。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李榮疏散回鄉,曾出任廣州水泥廠警衞隊隊長。1949年廣州解放後回家,同年11月病逝於龍川故里。 [8] 

通衢鎮葉綠野

葉綠野,民國十一年(1922年)5月生於廣東龍川縣通衢鎮,原名老憲洪。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葉綠野考取高劍父首創的南中美術學院,繼而入春睡畫院,成為嶺南畫創始人之一的高劍父的入室弟子,被認為是嶺南畫派的正宗傳人。先後任廣東西江文工團美術隊長、增城縣宣教委員會副主任、增城工藝廠美術工藝部主任,1978年後任廣州美院講師、副教授、教授。1991年葉綠野受聘為廣東省中國畫研究學會理事和嶺南畫派紀念館董事,1994年受聘為高劍父紀念館藝術顧問,1998年受聘為香港美術學院榮譽教授。 [7]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166.376
  • 2.    龍川年鑑2018  .廣東省情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9-12]
  • 3.    龍川縣-通衢鎮  .中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9-12]
  • 4.    龍川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龍川縣誌 1979-2004[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2.09.61
  • 5.    龍川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龍川縣誌[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4.08.506
  • 6.    廣東省惠陽地區地名委員會編. 廣東省惠陽地區地名志[M]. 廣州:廣東省地圖出版社, 1988.10.86
  • 7.    劉國鈺,譚元亨編著. 龍川名人[M].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6.10.115-117
  • 8.    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河源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廣東省革命遺址通覽 河源市 總第20卷 第11冊[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4.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