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通草畫

鎖定
通草畫亦稱“蓪畫”, 從現存文物來看,通草畫包含通草紙本水粉畫(gouache on pith paper)以及通草紙本水彩畫(watercolour on pith paper)兩大類型。通草畫題材廣泛,包含港口風情、市井百工、習俗節慶、工藝流程、戲劇表演、刑罰、花鳥魚蟲等,真實反映了十八、十九世紀中國的社會百態。因此,通草畫對於美術史、中外貿易史、藝術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而言,均有着深遠的研究意義。 [8] 
通草紙是古代廣州畫人作畫時常用的紙。這種紙其實並不是通常意義上通過紙漿法制造的紙,而是從一種學名為通脱木,俗稱為通草的灌木莖髓切割而成。由於切割的樹莖大小有限,因此每張紙都只有兩三隻巴掌那麼大。通草紙雖小,卻非常適合水彩畫運色着墨的需要,當水彩運用到質感豐富的通草紙上時,經過光的折射,能夠呈現斑斕繽紛的效果,更可媲美漆器或刺繡,因此很受畫師喜愛。 [1] 
18、19世紀,通草畫作為廣州的一種外銷畫,主要用於出口,題材以反映清末的社會生活場景和各種形色人物為主,諸如官員像、兵勇像、雜耍圖、紡織圖、演奏圖等。作品造型生動,色彩濃豔,人物刻畫惟妙惟肖。由於採用西方繪畫原理,又反映中國本土風情,所以深受當時西方人的喜愛。通草紙水彩畫主要收藏在西方的博物館中 [1]  。近年來,通草畫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對研究中國早期的西畫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中文名
通草畫
外文名
gouache on pith paper
watercolour on pith paper
別    名
蓪畫
非遺級別
廣州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6] 

通草畫創作歷史

通草畫
通草畫(12張)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指定廣州為唯一對外通商口岸,這裏成為中外貿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據廣州藝術博物院的副院長陳瀅介紹,18、19世紀,先後有不少西方畫家來到廣州作畫,令當時的職業畫師受到影響。這些掌握了西方繪畫技法又熟悉本地風土人情的廣州畫師,專畫符合西方人口味的畫銷往海外。那些漂洋而來的商人、旅行者、傳教士在廣州口岸進入中國後,全都要在廣州選購畫作。西方人覺得它們稀奇有趣,聊作旅遊手信,用以展示異域風情。更有商人成批選購運回國出售,成為一條財源。因此,它們就有了一個固定的名字:外銷畫。 [1] 
從18世紀中後期開始,在廣州珠江北岸專營中西貿易的十三行範圍內,出現了一間又一間專售外銷畫的商鋪。1835年的一份資料表明,在廣州十三行附近有約三十家商店賣通草紙水彩畫,有二三千人受僱製作這些畫 [1]  。通草畫,成為當時中國的明信片,記錄中國當時的社會民情,自然資源,成為外國人瞭解東方帝國的方式之一。通草畫興起於1820年左右,到1880年達到巔峯,之後隨着照相技術的普及,很快走向衰落,以致絕跡。2000年,英國友人伊凡·威廉斯捐獻了一批畫給廣州博物館,之後廣州博物館對通草畫進行了大量的蒐集和研究,慢慢解開了一百多年前這種盛極一時的外銷繪畫類型。
通草畫屬於民間工匠的手工藝製品,但這也讓它更“接地氣”,成為中國外銷品中獨特的存在。本身就是東西文化融合的產物,同時它又作為一種中國商品遠銷海外,是文化傳播的載體。 [22] 

通草畫畫紙製作

通草紙英語稱為rice paper。根據馬禮遜《華英字典》的資料知道由通草製作。通草紙的製作,一般是把2年生的通脱木的髓脱出,然後用刀具切成薄厚一致的通草片,現今貴州貴定縣還有大量人掌握通草片的製作技藝,當地人製作的通草片主要用來製成通草花,出口日韓。
在鴉片戰爭博物館2018年9月28-12月28日推出的《廣東名片——清代通草水彩畫精品展》中,詳細介紹了通草紙製作流程:把2年生通脱木的髓脱出,然後用刀具切成薄厚一致的通草片,就是通草紙了,無需再加工。由於受通脱木莖髓直徑限制,通草紙最長也不過一尺,因而通草水彩畫大幅難求,現存常見的,最大也不過A4紙左右。 [21] 

通草畫畫品製作

繪製通草畫
繪製通草畫(3張)
基本復原了通草片的製作,通草畫的顏料,根據文獻是19世紀法國產的,具體成分和製作還待研究,鼎盛時期,廣州經營的畫鋪數十家,製作通草畫的畫家達3000人,大多數的通草畫採用是流水製作,這樣保證製作的質量和產量。只有少數可能是定製的,這類作品數量和種類有限,價值更高。

通草畫現狀發展

清代通草畫
清代通草畫(3張)
通草畫雖然由廣州製作,傳世作品幾乎都在國外,通草紙水彩畫主要收藏在西方的博物館中。據伊凡·威廉斯著文介紹,在英國,通草紙畫藏量可觀的機構至少有十二個,大英圖書館、荷蘭萊頓民俗博物館、牛津大學博德利恩圖書館、塞西爾畫廊、劍橋菲茨威廉博物館、美國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館、馬德里民俗博物館等是特定歷史的產物,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研究價值。相信隨着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和認識這種奇特的繪畫。百年前傳統的工藝也會復興,再次走向世界。

通草畫復興傳承

通草畫非遺項目

通草畫被評為廣州市白雲區第八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7] 廣州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6] 

通草畫公共展覽

2017年7月19日,由中山市博物館和番禺博物院聯合主辦的《羊城遺珍——19世紀外銷通草中的廣府舊事》在中山市博物館開展。62幅通草畫作品展示了19世紀的廣州風土人情。 [18] 
2017年11月6日下午,廣州市民藝術空間289藝術區的嶺南活力非遺館隆重舉行主題為“通草傳承 共築未來”的通草畫傳承與教育展覽活動,活動主要展現通草畫傳承教育項目發展十年曆程和越秀區青少年兒童傳承優秀中華文化成果。 [13] 
2017年11月16日至2018年1月16日“羊城遺珍——十九世紀外銷通草水彩畫中的廣府舊事“在四川省成都永陵博物館綜合館開展,此次展覽是由廣州番禺博物館和成都永陵博物館共同主辦,是嶺南通草畫首次入川來蓉展出,也是成都永陵博物館2017年第四個從外省引進的交流展覽。本次展覽共展出58幅卷軸36張畫。 [16] 
茂名市博物館與番禺博物館合作舉辦的《羊城遺珍——19世紀外銷通草畫中的廣府舊事》實物展,2018年4月20日在市博物館舉行了開展儀式。展覽以實物和圖片説明相結合的形式展出,其中通草畫就有40幅。這次展覽為期近兩個月,到6月上旬結束。 [19] 
2018年8月16日至9月16日,由廣東番禺博物館與邯鄲市博物館共同主辦的“羊城遺珍——19世紀外銷通草畫中的廣府舊事”在邯鄲市博物館臨時展廳展出。色彩斑斕、描繪細膩的通草畫為邯鄲市民再現了清代羊城的口岸風光、花鳥蟲魚、市井百態。本次展覽共展出通草畫40餘幅。 [17]  [20] 
2019年9月30日,一場主題為“重現消失的通草畫”的巡展在廣州市荔灣區廣州古玩城正式開幕。這場展覽由廣州古玩城、六月西洋藝術博物館主辦。這也是廣州古玩城成為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站後的首場大型活動。本次展覽共分為船舶通草畫、動植物通草畫和人物通草畫三大板塊,其中有許多出自清朝畫師之手的原畫作。 [4] 
“廣府舊事”通草畫文化展走進廣州地鐵。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及“5•19”中國旅遊日即將到來之際,由廣州博物館和廣州地鐵聯合主辦的“指間的廣州製造——‘廣府舊事’通草畫文化展”走進了廣州地鐵2號線越秀公園站站台文化長廊,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展示。 [2] 
2022年8月27日至9月18日,通草新顏——顏康平通草畫作品展將在吾易居文創空間舉行。18、19世紀,通草畫作為廣州的一種外銷畫,主要用於出口,題材以反映清末的社會生活場景和各種形色人物為主,諸如官員像、兵勇像、雜耍圖、紡織圖、演奏圖等。 [7] 
2022年9月30日至10月30日,白雲區文化館展出非遺通草畫展覽“方寸間的粵韻——非遺通草畫(白雲)作品展”。 [8] 
公共展覽
2023年3月,“家在珠江——顏康平師生通草畫作品展”在廣州荔灣區寶慶一號藝術空間舉辦,展出有關清代航船、港口風景、花卉組合、人物等通草畫作品16張,講述大灣區故事,傾訴珠水情。 [14] 
2024年2月4日至2月25日,“灣區歷史記憶——非遺通草畫”在廣州蘭圃第五蘭棚開展。展場放置吉祥花蝶、廣府新語、市花木棉、嶺南風物4個展架,讓市民遊客可以近距離欣賞非遺通草畫,感受廣州“千年商都”的獨特文化魅力。 [25] 

通草畫文化講座

2016年4月13日,廣州市檔案局在市國家檔案館三樓學術報告廳舉辦了《中國名片:廣州外銷通草畫檔案》講座,邀請研究館員程存潔博士主講,各區、市直及社會人士約200人蔘加。講座主旨:加強對館(室)藏外銷通草畫整理研究工作,促進外銷通草畫這一具有廣州特色檔案的宣傳與保護。 [6] 
2017年7月29日下午,在廣州圖書館北樓9層廣州人文館舉辦了“閲讀廣州 悦讀分享”系列活動(總第十講)“從外銷通草畫看十九世紀的廣州”講座。這次活動程存潔老師主要通過外銷作品通草畫來介紹十九世紀廣州社會的發展歷史。 [5] 
文化講座
文化講座(2張)
2022年3月廣州扶光書店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通草畫講座,主講顏康平在講座中結合了大量的通草畫歷史作品進行詳細的分析,指出清代十三行的外銷畫畫匠在繪製通草畫等外銷畫時也多遵“以線造型”基本原則,人物畫明顯可見“尊大卑小”的傳統構圖觀念;但為了更好地滿足外國客商的審美趣味,而有意吸收學習了西方的明暗透視等技法,因此便形成了一種融貫中西的外銷畫藝術風格。 [3] 
2023年11月18日晚,佛山市嶺南金融博物館第四季第十四期“聽鴻夜話”系列講座活動在佛山市嶺南金融博物館開講。本期重磅特邀嘉賓為廣東省文史館特約研究員歷史學博士程存潔先生,程存潔研究員以“文明交流使者——清代廣府外銷通草畫的故事”為題,講述承載了“東方想象”的中國清代通草畫的前世今生。 [24] 

通草畫跨界聯動推廣

2022年的最後一週,通草畫亮相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文博會。在廣州展館內,精美的通草畫引起了參觀者的好奇,雖然畫作不大,但色彩豔麗、筆調奇特,不少人駐足觀看。通草畫曾是最流行的廣州明信片,在中西商貿、文化交流中形成的獨特繪畫作品。近年來,廣州民間藝術家在推動其復興,不遺餘力。 [15] 
2023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聯動
2023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聯動(3張)
2023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在珠江上火熱舉行,這項“文體商旅”深度融合的龍舟盛典時隔4年迴歸亮相 [9]  ,6月17日至24日,與之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陳活動在星海音樂廳廣場拉開序幕:分為龍舟文化、傳統美術、傳統雕塑、傳統美食、傳統醫藥五大展區。 [11]  傳統美術展區打造充滿藝術美感的嶺南美術一隅,龍舟和珠江船隻題材的廣彩、剪紙、通草畫作品集體亮相,通過紅牆質感的背景搭配展示。 [10]  市民在現場可以瞭解到各種龍舟相關的製作工藝,一覽龍舟宴,品嚐沙灣水牛奶、波羅粽、西關禮餅等美食,更有廣州灰塑牙雕欖雕廣彩剪紙、通草畫等大師作品展示以及廣藥特色文化體驗,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與薰陶。 [9] 
7月2日,“聚焦高質量發展 比學趕超 賽龍奪錦”2023年廣州白雲區龍舟邀請賽暨第一屆白雲湖龍舟節在白雲湖東湖舉行;現場還設置了非遺展演展示,獅舞(廣東醒獅)、詠春拳(白雲)展演亮相,廣式紅木宮燈製作技藝、手工鈎針編織、通草畫(白雲)、廣式馬蹄糕製作技藝、烙畫等非遺項目在展區設攤,讓更多市民體驗非遺文化魅力。 [12] 
2023年11月20日下午,2023廣州馬拉松賽新聞發佈會正式舉行。廣馬組委會公佈,廣馬將首次在博覽會現場及花城廣場設置非遺文化展區,通過展示廣彩、欖雕、通草畫、剪紙等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讓廣大跑友可以近距離感受廣府文化的魅力。 [2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