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通渭剪紙

鎖定
通渭剪紙是一種甘肅省的傳統民間美術形式。窗花是中國傳統民間節慶或民俗活動中的剪貼畫,因多貼於居民的窗亮子上而被稱為窗花,因地方風俗和建築形式的不同,各地窗花都有其各自的藝術特色,通渭窗花以其工藝精美和獨具裝飾風格的剪貼布局,成為民間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春節前夕,通渭農家都有剪紙迎春的習俗,祭灶、貼板檐、貼窗花、貼春葉和遮面,以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和濃濃的年味。
中文名
通渭窗花
地    區
中國甘肅
流行地區
甘肅省
遺產類別
傳統民間美術

通渭剪紙概況

通渭剪紙定義

剪紙俗稱窗花,是中國具有泥土香味的藝術花朵,歷史淵源久遠,具有極高的藝術性與欣賞性,兩千年的發展史,使它濃縮了中華文化的傳統理念,遞延着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與思想脈搏。剪紙是民間的,也是藝術的,剪紙作為一種民間藝術,是古代勞動人民為滿足自身的物質與精神的需要而源起的,流行時間之長,地域之廣,可以與任何一種傳統藝術相媲美。剪紙,作為勞動者的造型藝術,寄託着勞動人民的理想與信念,抒發着生產者的喜恕哀樂,它伴隨着喜慶節日,禮儀祭奠,或裝飾於門窗壁間或粘貼於彩鳶紙紮中。剪紙,與民間生活息息相關,美化裝典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精緻的剪紙作品,把人們喜慶、快樂的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通渭剪紙 通渭剪紙

通渭剪紙地區特點

通渭剪紙 [1]  ,也叫剪花、窗花,是甘肅剪紙的一部分,屬中原文化體系,但由於地理、風土人情的影響,甘肅各地的剪紙也不盡相同,隴東剪紙質樸稚拙,與陝北剪紙一脈相承,但某些作品又比陝北民間剪紙顯得更古拙質樸,到了隴南天水地區,山清水秀,剪紙也在敦厚朴實中顯出其靈巧精細,到了隴中乾旱地區,自然條件艱苦,但定西通渭的窗花剪紙卻以精細見稱,其中的棋盤、雲子、團花飾樣與中國古絲綢之路藝術、敦煌藻井圖案極為相似,據《敦煌圖案》記載:時間可上溯到五代時期。

通渭剪紙歷史介紹

據傳,通渭剪紙從漢代就已出現,至今還可在通渭窗花中見到其遺流的痕跡,如“窗花”中的很多“滿格”圖樣很明顯的具有漢印和漢磚的風格,到了明清時期,很多戊邊的將士從南方移居移民至此,同時也將江南的部分文化帶到了這裏,經過長期與當地粗獷、強勁的遊牧文化相互交融。因此,形成了通渭剪紙特有的藝術風格和區域風貌,在表現手法中,既有江南剪紙的纖秀與精細,又有西北窗花的粗獷與奔放,顯得大方自然、美觀和諧。
通渭剪紙 通渭剪紙
關於通渭窗花剪紙,還有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説,在遙遠的過去,這裏生活着一對恩愛夫妻,有一天丈夫秦嘉被官府派往江南當差,妻子徐淑寫下一首首思念丈夫的詩篇,然而,雲斷衡陽,誰能替她傳遞這無盡的思念呢?聰明的徐淑剪出一隻紙鶴,然而,當紙鶴銜着詩箋飛到江南時,秦嘉卻已客死他鄉,噩耗傳來,悲痛欲絕的徐淑剪下千萬朵白花撒向山野,千山萬壑便披起哀悼的素裝,從此,每當雪花飄舞的季節,通渭的兒女使用剪紙來紀念這對生死相依的恩愛夫妻,也藉此寄託人們對純真愛情的嚮往。
通渭剪紙 通渭剪紙
春節前夕,通渭農家都有剪紙迎春的習俗,祭灶、貼板檐、貼窗花、貼春葉和遮面,以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和濃濃的年味。

通渭剪紙特點介紹

通渭農家的窗户以木欞窗為主,最普遍的為五五二十五格,大的七七四十九格,又稱百格窗、中國窗,四十九格的木欞窗分上下兩部分,下半部分略矮,可以開合,到了夏天,打開上半部,用一根小木棍支起來,招清風進屋,通風透氣,設計精到,過年時,家家户户都在木欞的窗扇上換上雪白的宣紙,然後在窗格內貼上各色的窗花以表達喜慶,既美觀又透亮。
通渭窗花,色彩豐富,形式多樣,以陽刻為主,有單剪、陰陽複合剪、對稱剪,講究整體佈局,窗花跨越窗欞,不受窗格限制,注重色彩搭配和點線虛實變化,有機地吸收了古代建築花木格的構成結構,工整秀麗,裝飾性極強,具有富麗堂皇的效果。通渭窗花中最多見的形式為“團花雲子”、“棋盤”、“鑲窗”等飾樣,是甘肅隴中窗花中最經典的格式。
通渭剪紙 通渭剪紙
“團花雲子”是在窗户中間貼一圓形或菱形團花,俗稱“窗心”,四角鑲三角形花,類似角隅紋樣,稱為“窗角”,“角雲”或“雲子”,空餘的地方隨意點綴一些小幅窗花,叫做“小花”或“散朵子”。團花剪紙手法多變,有對摺、四折、六折、八折之分,大多以傳統圖案為主。如“鳳戲牡丹”、“富貴有餘”、“事事如意”、“老鼠吃葡萄”、“獅子滾繡球”等。棋盤“鑲窗”則是在窗心上貼一由四個雲頭組成的對稱圖案,四邊則貼條形狀的連續圖案,一般以花卉為主,有寬窄多層之分,也有窩角、圓角、方角多種變化。四角花圖案則配以相同攢簇的黑色或藍色的角花,以蝙蝠、蝴碟、石榴、佛手、蓮花為主,其餘空格內大都配以靈禽瑞獸,吉祥花鳥為主的小窗花。如遇講究人家或家有巧婦,每格一花,又題材統一,如“八仙祝壽”、“蓮年有餘”、“多子多福”、“龍鳳呈祥”等貼滿一窗,整體看去,琳琅滿目,清新淡雅,親朋好友串門時,讚不絕口,歎為觀止,節日的氣氛也更添喜慶,更加濃厚。其餘窗花,有“十二生肖”、“二十四孝”、“八仙”、“琴棋書畫”、“歷史人物”等線條流暢,造型生動。
春頁和遮面是通渭剪紙中古老獨特的藝術品種,是由古代的“幡勝”演化而來。南北朝時期,陳國徐陵的雜曲中就有“立春歷日自當新,正月春幡底須故”之句。春頁,又稱春纓,它於遮面一起,都出自於民間的能工巧匠,又運用於萬户千家,構思巧妙、構圖別緻、寓意深沉、工藝精湛、絢麗紛呈。春纓的紋樣組成用誇張變形的古幣錢造為主題,一般貼於房檐椽頭或門框上,象徵着“冬去春來盼豐年,春迎吉祥有錢花”整個畫面鮮豔奪目,迎合了年節喜慶時人們的心理,並巧妙地運用了自然花卉和幾何紋樣的結合,如富貴牡丹、五福捧壽、三仙、三友、四君子等,充分反映了人們渴望安居樂業的心情,滲透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精神寄託。有的清新與典雅兼採,有的輕快與渾厚並蓄,有的古拙與麗巧相得益彰,有的粗獷與精緻相映成趣。這種獨特格調融合了‘花園式“的裝飾景色,充分體現了簡練中見豐富、質樸中寓精美的的藝術風韻。它與窗花、春聯、爆竹、燈籠一起,呈現出“春頁換盡千家舊,彩燈照映萬物新”的美好景觀,烘托出過年時“千門共貼宜春圖、萬户同慶新佳節”的喜慶氣氛。
通渭剪紙 通渭剪紙
通渭窗花遍豐通渭全境,羣眾基礎相當雄厚,深為老百姓所喜愛。有一首通渭小曲這樣唱到:“姑娘上樓房,花剪響噹噹,打開了龍鳳箱,花紙揭幾張,給我的小哥哥,剪一對小鴛鴦……”。
通渭剪紙 通渭剪紙
在通渭,家家女兒會剪紙,户户閨中愛餃花,一把剪刀在手,巧剪人間錦繡,通過母女相傳,鄰里相習,姊妹相學,師徒相授,代代相承,好的窗花紋樣成為圖譜,流傳中用一種煙燻替樣的方法,在傳播過程中,優秀的剪紙能手能比原稿剪得更加合理生動。無論多麼細密的線條,也不管怎樣複雜的圖形,都由一把小小的剪刀來完成。正如一位剪紙藝人説的好:“花是有心草,怎麼剪就怎好,剪朵花,配只鳥,添枝加葉全靠巧”,這種剪隨人意,自由表現的手法,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粗獷清新的格調,沁人心脾的鄉土氣息,充滿裝飾情趣的風格,原始而又質樸的氣質,既不賣弄,也不炫耀,隨手剪來,更無矯揉造作或譁眾取寵之感,這就是通渭窗花的風格,浸透着通渭人對生活的執着與樂觀,洋溢着濃厚的浪漫氣息,以質樸純真而動人,以情真意切而為人稱道,其放任不羈的表現手法和稚拙原始的趣味就更為人們所推崇,這種濃郁的民意傳統風格也是任何繪畫品種難以比擬的。

通渭剪紙總括

通渭窗花,這一深藏於鄉村的國粹,在經歷了歷史的沉澱與積累之後,仍以他那樸實無華,獨具匠心的奇特魅力展示在廣大藝術工作者和觀賞者的面前,顯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源源不斷地出現在藝術的舞台上。一張小小的窗花剪紙不僅透視出華夏五千前的源遠流長,也透視出一個民族千百年來聲聲不息的企盼與嚮往,它是歷史與現實的完美結合,也是現實與未來的絕妙溝通,正如郭沫若詩中寫到的:“曾見北國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渾厚,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人間永不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