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縣,隸屬雲南省玉溪市,位於雲南省境中部偏南,杞麓湖畔的湖積平原上,東與華寧縣接壤,西與峨山彝族自治縣、紅塔區相鄰,南與紅河州石屏縣、建水縣交界,北與江川區毗鄰,總面積721平方千米。
[22]
下轄2個街道、4個鎮、3個鄉。
[2]
通海縣特殊的地理自然條件成就了通海“禮樂名邦”、“秀甲南滇”、“冠冕南州”的美譽,明清兩代有舉人230餘人、進士44人,選入翰林院4人。先後獲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物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楹聯文化縣、中華詩詞之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等榮譽稱號。
- 電話區號
- 0877
- 郵政編碼
- 652700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28.86 萬(2021年常住人口)
- 著名景點
- 河西大興福寺
- 火車站
- 通海站
- 車牌代碼
- 雲F
- 地區生產總值
- 194.33 億元(2020年)
通海縣歷史沿革
編輯通海縣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杞麓湖畔生息、繁衍。
唐代南詔開“通海城路”,置通海鎮,設通海都督,統攝滇南地區,啓通海人文之風。
宋代,大理國在滇南置秀山郡,通海是郡治所在地,為滇南軍事、政治要地。
元代,設臨安路,通海為路治所在地。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通海縣,置河西州,後又在河西北境之曲陀關置臨安、元江、廣西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
明代,置通海御,在通海“戍兵屯田”。
清、民國,相沿為縣。
1956年,原通海縣(1949年12月13日和平解放)、河西縣(1949年12月10日正式解放)合併稱杞麓縣。
1958年,華寧縣與杞麓縣合併稱通海縣。
通海縣行政區劃
編輯截至2020年,通海縣下轄2個街道、4個鎮、3個鄉:秀山街道、九龍街道、楊廣鎮、河西鎮、四街鎮、納古鎮、裏山彝族鄉、高大傣族彝族鄉、興濛濛古族鄉,
[2]
共49個村、27個社區,
[3]
通海縣人民政府駐秀山街道。
通海縣地理環境
編輯通海縣位置境域
通海縣地處雲南省中南部、玉溪市東部,東與華寧縣接壤,西與峨山縣、紅塔區相鄰,南與紅河州石屏縣、建水縣交界,北與江川區毗鄰。介於東經102°30′25″—102°52′53″,北緯23°55′11″—24°14′49″之間,東西最大橫距39.97千米,南北最大縱距36.15千米,總面積721平方千米。距雲南省會昆明市125千米,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紅塔區47千米。
[6]
通海縣地形地貌
通海縣地貌由盆地、中山、河谷三種組成。盆地區地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坡度3—10度,海拔1796—1820米。地形呈東西闊、南尖、北微凸之蘑菇狀地勢南低北高,海拔最高點位於河西鎮螺峯山2443米,最低點位於高大鄉馬脖子1350米。
[6]
通海縣氣候特徵
通海縣地處亞熱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區,在低緯度、高海拔地理條件的綜合影響下,受季風氣候的控制,形成了四季温差小、早晚温差大、乾濕季分明、雨熱同季、垂直差異顯著的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的特點。全縣境內多年平均降雨量 898毫米,多年平均氣温 15.7℃,年日照時間2273.8小時。
[7]
通海縣自然資源
編輯通海縣水資源
通海縣水資源總量 2.13 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徑流 1.59億立方米,地下水徑流 0.54 億立方米。杞麓湖是通海縣的主要水域,座落於通海盆地中偏東側,流域面積 370.5平方千米,水域面積 35.54平方千米,河流分為湖盆區內河和高大(曲江)河及其支流。主要湖盆區河流有中河、大新河。曲江河及支流有:曲江河、路南河、庫南河、大箐河、小三家河、改水溝和清水河。
[7]
通海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6年,通海縣林業用地面積42952.2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57.99%,全縣森林覆蓋率為51.50%,其中,有林地覆蓋率48.87%,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覆蓋率2.63%。全縣林木綠化率為54.97%,其中有林地覆蓋率48.87%,灌木林覆蓋率6.06%,四旁樹佔地折算覆蓋率0.04%。
全縣活立木總蓄積量2518200立方米。其中:喬木林(含喬經)蓄積2511800立方米,佔全縣活立木總蓄積的99.75%;疏林蓄積1310立方米,佔0.05%;散生木蓄積1980立方米,佔0.08%;四旁樹蓄積3110立方米,佔0.12%。
森林(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面積共40792.0公頃,按林種劃分,防護林面積25748.6公頃,佔現有森林面積的63.13%;特用林面積511.4公頃,佔1.25%;用材林面積11879.4公頃,佔29.12%;
薪炭林面積407.3公頃,佔1.00%;經濟林面積2245.3公頃,佔5.50%。生態公益林地面積為27957.6公頃,佔全縣林地面積的65.1%;商品林地面積為14985.8公頃,佔全縣林地面積的34.9%。
[7]
通海縣礦產資源
通海縣已發現各類礦產有20種,計有煙煤、泥炭、鐵、錳、銅、鉛、鋅、硫鐵礦、含鉀頁岩、水泥用灰巖、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泥岩、飾面用大理岩、磚瓦用粘土、磚瓦用頁岩、冶金用石英砂岩、建築石料用白雲岩、建築石料用石灰岩、建築用砂、地熱等。
有各類礦牀(點)地80個(含已上表礦產地4個),其中中型礦牀6個,小型礦牀8個,礦點66個。按勘查程度劃分,達詳查—勘探程度的9個,佔總數的11.2%;達普查的55個,佔總數的68.8%;其餘的16個為預查程度,佔總數的20.0%。
[7]
通海縣人口
編輯截至2021年末,通海縣常住人口為28.86萬人,比上年減少0.1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25萬人,城鎮化率56.29%,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出生率9.16‰,死亡率7.92‰,自然增長率1.24‰。截至2021年末,通海縣2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3個鄉,49個村委會、28個社區居委會,331個村民小組、219個社區居民小組,361個自然村。
截至2021年末,通海縣户籍人口為106334户292787人,分別比上年增加138户253人。在總人口中,男性人口145356人,佔總人口的49.6%,女性人口147431人,佔50.4%;城鎮人口148195人,佔總人口的50.6%;鄉村人口144592人,佔總人口的49.4%;少數民族人口51100人,佔17.5%。2021年,通海縣出生人口2241人,出生率為7.21‰,其中,多孩出生133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2人,佔總出生人數5.93%,比上年同期增加1.03%;年內死亡人口1954人,死亡率6.29‰,比上年同期增加0.43‰;自然增長人口287人,自然增長率0.92‰,比上年同期減1.15‰。全縣“三術”人數42419人,三術率73.07%,比上年下降4.05%。全縣計劃生育率98.17%,比上年增加1.49%。
[24]
通海縣經濟
編輯通海縣綜述
2021年,通海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94.3295億元,比上年增長8.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9.8343億元,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50.2371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114.2581億元,增長10.1%。三次產業比重為15.4∶25.9∶58.8。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3.5%、16.1%、70.4%,分別拉動GDP增長1.1、1.4、6個百分點。非公經濟增加值1234482萬元,比上年增長8.6%,佔全縣GDP的比重達63.5%,比上年上升0.1個百分點。
[24]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通海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3%,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3%。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減9.9%;房地產投資增長309.1%。按產業劃分:第一產業減80.2%;第二產業增長2.3%;第三產業增長8.7%。
[24]
財税收支
2021年,通海縣完成財政總收入107179萬元,比上年增長27.8%。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16007萬元,減1.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4803萬元,增長8.6%。税收收入完成35198萬元,增長13.6%,其中:國內增值税16486萬元,增長114.2%;企業所得税1397萬元,增長9.8%;煙葉税4800萬元,增長10.3%。
2021年,通海縣地方財政總支出257800萬元,減16.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0005萬元,減4.7%,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5275萬元,減7.3%;教育支出45407萬元,增長0.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2051萬元,減11.0%;醫療衞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5151萬元,減37.1%;農林水事務支出22259萬元,增長38.3%。
[24]
人民生活
通海縣第一產業
2021年,通海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78047萬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農業(種植業)產值322848萬元,增長11.8%;林業產值1731萬元,減3.9%;牧業產值141086萬元,增長4.5%;漁業產值2232萬元,減0.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150萬元,增長0.4%。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98949萬元,比上年增長7.4%。
[24]
種植業
2021年,通海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3.29萬畝,其中,糧食、油料、烤煙、蔬菜、花卉面積分別為7.48萬畝、0.81萬畝、4.72萬畝、28.79萬畝和1.09萬畝。糧食與非糧食作物面積比例基本穩定在17∶83。
[24]
林業
漁業
農業基礎
通海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通海縣實現工業增加值424697萬元,增長12.1%,對GDP的貢獻率為28.9%,拉動GDP增長2.5個百分點。74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45213萬元,比上年增長34.1%;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8%,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581106萬元,增長18.2%,產銷率為81.3%,比上年下降11.4個百分點。
[24]
建築業
通海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1年,通海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7990萬元,比上年增12.8%。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88107萬元,增13.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09883萬元,增11.9%。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278236萬元,增12.9%;商品零售519754萬元,增12.7%。2021年,通海縣完成煙葉收購總量700萬公斤,增3.7%,收購總金額21817萬元,增10.3%,中上等煙比例達到96.25%,比上年上升了0.12個百分點,其中,上等煙比例72.40%,下降了0.09個百分點。
[24]
對外經濟
2021年,通海縣完成進出口貿易總額48881萬美元,減63.5%,其中,進口額為3萬美元,減88.5%,出口貿易額完成48878萬美元,減63.5%,淨出口為48875萬美元,減63.5%。
[24]
招商引資
郵電通信
旅遊業
金融業
2021年,通海縣金融業實現增加值57312萬元,增長0.3%。截至2021年末,通海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75211萬元,比上年增加63214萬元,增長3.7%,其中住户存款餘額1489492萬元,增長9.0%。各項貸款餘額1174470萬元,比上年增加120880萬元,增長11.5%,存貸比為66.2%,比上年上升4.7個百分點。
[24]
通海縣交通運輸
編輯通海縣交通
截至2021年末,通海縣境內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050.5千米。其中:國道40.1千米,省道110.6千米,縣道117.8千米,鄉村公路781.9千米。在公路總里程中,高速公路33.5千米,一級公路35.8千米,二級公路33.8千米,三級公路111.7千米,四級及以下公路835.8千米。
[24]
通海縣運輸
截至2021年末,通海縣機動車擁有量137650輛(含拖拉機),比上年增加19403輛,其中:汽車76603輛、大中小型拖拉機8107台、摩托車52096輛、掛車844輛。全縣公路營運貨車4511輛,噸位67909噸;運營客車93輛,客座2668座。2021年,通海縣貨運總週轉量535478萬噸千米。
[24]
通海縣社會事業
編輯通海縣科技事業
通海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1年末,通海縣共有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共63所,其中高級中學2所,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7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小學52所,小學教學點1個。全縣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班數904個,其中:初中班207個,高中班82個,職業高中班19個,小學班596個。全縣在校學生總數34859人,其中:普通高中4555人,初中9312人,中等職業學校646人,小學20346人。全縣有幼兒園51所,班數330個,在園幼兒數10789人。全縣專任教師2944人,其中:普通中學1071人,中等職業學校58人,小學1298人,幼兒園517人。全縣畢業生人數8540人,其中:高中1532人,初中3311人,中等職業學校359人,小學3338人。3—5歲兒童毛入園率95.92%,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86%,小學升學率100%,初中升學率92.3%,高中上線率99.88%。
[24]
通海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1年末,通海縣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鄉鎮(街道)文化站9個。202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2個,保護單位1個;省級項目3個,保護單位1個;市級項目20個,保護單位1個;縣級項目10項,保護單位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人,省級13人,市級23人,縣級67人。
[24]
通海縣體育事業
通海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1年末,通海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96個,其中:二級甲等公立綜合醫院1個;二級甲等中醫醫院1個;民營醫院5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個,衞生院8個,村衞生室66個,門診部2個,醫務室及個體辦醫108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4個。全縣醫療機構實有牀位1720張,其中:政府辦衞生部門所屬醫療機構1188張,個人辦醫療機構532張。全縣醫療衞生技術人員236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49人,註冊護士1187人,全縣每千常住人口擁有牀位數5.93張,每千常住人口擁有衞生技術人員8.21人,每千常住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2.94人,每千人擁有註冊護士4.11人。
2021年,通海縣累計報告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577753劑次,共有2家醫療衞生機構提供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服務,總檢測能力達到3600份/天。全縣乙類傳染病發病率78.28/10萬,合格碘鹽食用率95.02%,乙肝疫苗接種率100%,水質監測合格率83.78%。從業人員體檢合格率99.99%。2021年(3+1模式)孕產婦系統管理人數2387人,產婦保健管理率97.76%,產婦產前檢查率98.84%,孕早期檢查率95.07%,住院分娩率100%,產後訪視率98.84%,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3.91%,高危孕產婦管理率100%,高危住院分娩率100%,危急孕產婦搶救人數15人,危急孕產婦搶救成功率100%,婚前健康檢查率93.84%,孕產婦死亡率0/十萬分;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人數8384人,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97.05%;5歲以下兒童管理人數15409人,7歲以下兒童保健人數21377人,7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率97.45%;嬰兒死亡率2.9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4.55‰,出生缺陷率81.63/萬。衞生監督覆蓋率100%,公共場所衞生監測合格率99.04%,醫療機構衞生監測合格率93.65%,集中消毒餐具抽檢合格率100%,衞生知識培訓率100%。
[24]
通海縣勞動就業
通海縣社會保障
2021年,通海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65276人。全縣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數為26049人,其中:企業9939人,個體、自謀職業者10285人,機關事業單位5825人。參加城鎮鄉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70301人,其中:參保職工25924人,參保城鄉居民244377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24558人。
[24]
通海縣社會福利
截至2021年末,通海縣有農村敬老院5個,有牀位162張。2021年,通海縣為全縣3532户5764人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户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1339萬元;為188名在鄉復員、帶病回鄉人員發放352萬元定補金;為“三屬”、革命傷殘軍人及義務兵家庭、優撫對象發放撫卹、補助金754萬元,為16511人自然災害救濟對象提供救濟衣被800件(條)、救助資金220萬元。
2021年,通海縣完成51個銜接鄉村振興項目,項目預算總投資3405萬元,其中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167萬元,2021年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5萬元。投入小額信貸資金3萬元扶持1户殘疾人;投入15萬元資助69名殘疾貧困大中專生;投入144萬元先後為91名殘疾人實施白內障手術,對49名殘疾兒童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為4名提供畸形矯治術,為11名裝配假肢,供應用品用具140件。
[24]
通海縣基礎建設
通海縣環境保護
截至2021年末,通海縣有自然保護區1個,保護區面積9320.3公頃。2021年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優良,優良比例達到100%,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杞麓湖水質綜合類別為劣Ⅴ類,水質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總氮、化學需氧量、總磷、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營養狀態指數為69.99,處於中度富營養狀態。2020年完成報送3個涉水減排項目。2021年,通海縣共辦理24個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手續,項目總投資129827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7609萬元;登記表備案項目30個,項目總投資270865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96271萬元。全縣有城市污水處理廠3個,2021年,通海縣污水處理量456.105萬噸。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量8.33萬噸。
[24]
通海縣安全生產
通海縣歷史文化
編輯通海縣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杞麓湖畔生息;漢代開“麊泠水道”(即西南絲綢之路的一支);唐代置“通海都督”,開設“通海城路”;宋代設秀山郡;元代建“都元帥府”,設臨安路,統攝今紅河、文山一帶,直至越南;明代置“通海御”,戍兵屯田;清代,各種手工業興起,成為滇南貨物集散中樞,海外物資集散運轉,商貿交易活躍而在雲南著稱。各時期多民族的文化交融讓通海璀璨文化的底藴更加深厚,特殊的地理自然條件成就了通海“禮樂名邦”、“秀甲南滇”、“冠冕南州”的美譽。
[5]
通海縣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級別 | 類別 | 屬地 | 責任單位 |
1 | 國家級 | 民俗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
2 | 國家級 | 傳統音樂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
3 | 者灣書畫之鄉 | 省級 | 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之鄉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4 | 高蹺舞獅 | 省級 |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5 | 滇南石獅 | 省級 | 傳統美術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6 | 五山腔 | 市級 | 傳統音樂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7 | 碗燈舞 | 市級 | 傳統舞蹈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8 | 揚琴 | 市級 | 傳統曲藝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9 | 木雕槅子門 | 市級 | 傳統美術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10 | 豆末糖製作技藝 | 市級 | 傳統技藝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11 | 銀飾製作技藝 | 市級 | 傳統技藝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12 | 蒙古族“魯班節” | 市級 | 民俗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13 | 《段思平在通海的傳説》 | 市級 | 民間文學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14 | 《神僧畔富和落水洞傳説》 | 市級 | 民間文學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15 | 《禮樂名邦傳説》 | 市級 | 民間文學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16 | 《馬刨泉的傳説》 | 市級 | 民間文學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17 | 興蒙鄉蒙古族文化保護區 | 市級 | 傳統文化保護區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18 | 《曹家大院》 | 市級 | 其他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19 | 回族“蔡老祖師”的傳説 | 縣級 | 民間文學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20 | 湧金寺古柏閣 | 縣級 | 傳統技藝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21 | 通海縣文廟 | 縣級 | 傳統技藝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22 | 通海縣納古鎮傳統工藝“刀具” | 縣級 | 傳統技藝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23 | 蒙古族服飾“三疊水” | 縣級 | 傳統服飾 | 通海縣 | 通海縣文化館 |
通海縣風景名勝
編輯秀山 垂直高度不過200餘米,方圓距離也不過兩公里多,卻因山色景緻秀雅不羣,人文景觀氣韻不凡而名冠滇中南。在《大明一統志》裏,秀山被列為雲南四大名山,與昆明的金馬山、碧雞山、大理的點蒼山齊名。相傳漢昭帝時,㽛(缺字:左“田”;右“句”)侯毋波治理通海,頗能施惠於民,且最早在秀山闢園林,與民同樂;到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南詔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在會盟三十七部討伐東川節度使楊幹貞前,曾在秀山神祠卜問兇吉, 段思平滅楊幹貞大義寧國後,建大理國,特在秀山還願建 町王廟紀念毋波,並改通海郡為秀山郡,秀山之名應是從此而始。 | |
三聖宮 始建於元末,歷經明清歷代重建重修,現為清初和清末的建築。寺中保存下一堂(六扇)木雕槅門,出自清末滇南木雕藝術家高應美之手,槅子門中的構圖、佈局、人物造型,被省內外學者稱之為“海內第一木雕”。三聖宮佈局為三進式兩院,由大殿、後東西兩廂、中殿、前東西兩廂、前殿(重檐)及前、中、後的六個躲間組成,外設圍牆並呈船形,牆外雙溪環繞而過。1993年被省政府公佈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 |
白龍寺 位於秀山後面,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因為寺旁有一泉水,古人就建此寺並塑龍王像供於寺中。白龍寺屬一進院前後各三間夾四耳、寺內保存一塊明代碑刻,碑陰記錄了當時海貝巴(貝幣)的捐贈情況。上世紀80年代在白龍寺下開闢了茶花園、牡丹園、蘭花園,總佔地8000多平方米。 秀山古建築羣於1987年被省政府公佈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 |
通海文廟 位於通海縣城南隅、座落於秀山之麓,南北向。為中軸線分幢迭起單體組合式古建築羣,由紅牆(長65米、厚1.9米、高8米)泮池、文明坊、忠烈祠、節孝祠、大城門、鄉賢、名宦祠、東廡、西廡、大城殿、鐘鼓樓、崇聖祠、尊經閣組成,總佔地1.2萬平方米。通海文廟始建於元代,於明萬曆遷建今址,現存建築為清初康熙、雍正之物。清朝時期,在通海廟學中曾經培養出朱嶟(禮部尚書),公孫翰林的董玘、董健,有名書法家闞禎兆等。通海文廟於1998年被省政府公佈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
通海縣地方特產
編輯豆沫糖 | |
玉溪煙葉 雲南省玉溪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玉溪煙葉色澤橙黃、富油潤、味醇和。 | |
通海醬菜 | |
通海甜白酒 |
通海縣城市榮譽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引用日期2021-03-13]
- 2. 2020統計區劃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3-13]
- 3. 通海縣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通海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3-13]
- 4.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方案的批覆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3-13]
- 5. 歷史文化 .通海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3-13]
- 6. 行政區劃 .通海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3-13]
- 7. 自然資源 .通海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3-13]
- 8. 玉溪特產之通海豆沫糖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7-29]
- 9. 玉溪特產之通海醬菜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7-29]
- 10. 玉溪特產之通海甜白酒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7-29]
- 11.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通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批覆 .雲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8]
- 12. 保護與開發並重 通海縣古城舊貌換新顏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10-17]
- 13. 文化部文物局關於表彰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的決定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7-10-17]
- 14. “2009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公示名單出爐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10-17]
- 15. 我省“全國文化先進縣”聯誼會在龍陵舉行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10-17]
- 16. 玉溪:讓楹聯文化遍地開花 .中共中央宣傳部 中央文明辦[引用日期2017-10-17]
- 17. 關於首批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公示的公告 .科技部[引用日期2018-11-23]
- 18. 【小康榜】“華騰”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6-14]
- 19. 中國品牌日:2020中國避暑名縣榜發佈 .旅新網[引用日期2020-06-18]
- 20. 國務院關於同意將雲南省通海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引用日期2021-03-12]
- 2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1478號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3-13]
- 22. 通海縣簡介 .通海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7-31]
- 23. 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水利部[引用日期2021-08-20]
- 24. 通海縣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通海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17]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