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通津橋

(湖州市南潯鎮橋樑)

鎖定
通津橋位於過去南潯鎮中心,是十字形水系的交叉點。明清時期,通津橋畔成為繁華的絲市。橋南面有一條小街名叫絲行垛,素以經營蠶絲業著稱,曾是歷史上“輯裏湖絲”的集散中心。
中文名
通津橋
地理位置
南潯鎮中心
類    型
單孔石拱橋
始建年代
宋代
原    名
潯溪橋
拱矢高
7.6米
通津橋 通津橋
早在道光時,輯裏村人温豐在《南得絲市行》中寫道:“蠶絲乍罷絲市起,鄉人賣絲爭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言萬語襲人耳。低率高揭絲市廣,沿門決户相接連。喧華鼎費晨午至,驕肩累跡不得前。”清朝邢典寫道“萬户周遭見,千搜日夜通”。曹仁虎《溥溪竹枝詞》也有“聽道今年絲價好,通津橋口販船多”的描述。這就是當時通津橋頭、絲行擦一帶盛況的反映。
該橋建於宋代(年代己失考),為單孔石拱橋。原名潯溪橋,後改名通津橋,俗稱大橋。清嘉慶三年(1798)重建,咸豐五年(1855),七年(1857)整修,同治五年(1866)又修。橋長28米,寬4米,,上下各有踏步33級,拱卷石採用縱聯分節並列砌置法。
1989年3月被列為湖州市文物保持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