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通三益

鎖定
通三益土產食品店專營南北雜貨,尤以秋梨膏最為著名。通三益的秋梨膏是以宮廷秘方製做的,具有潤肺祛痰、止咳祛喘、安神生津、健脾養胃的功效,不但聞名京城,而且馳名全國。
中文名
通三益土產食品店
投用時間
清嘉慶年間
性    質
專營南北雜貨
地    址
北京市

通三益公司簡介

通三益秋梨膏 通三益秋梨膏
通三益秋梨膏由原通三益食品店始產於1876年,久負盛譽。益華廠的前身為通三益食品店的生產廠。1958年,通三益食品店公私合營、廠店分開,生產廠由崇文區前門大街遷到崇文區永外定安裏現益華廠住址,廠名也幾經變化後為現在的益華廠。通三益食品店的店鋪除通三益秋梨膏外還經營其他乾鮮果品,一九九三年,該店鋪被工商註銷。益華廠沿襲了原通三益秋梨膏的生產工藝,以生產“青松牌”和“長青牌”(原為“醉翁牌”)通三益秋梨膏而著稱,享有一定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益華廠與通三益秋梨膏的歷史淵源被收錄在《中國名優副商品大全》、《崇文區志》(工業卷)、《中華土特產辭典》、《北京特味商品老店》等書中。一九九三年十月,益華廠又被國內貿易部評定為“中華老字號”,獲得了證書和銅匾。通三益公司成立於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由於其冒用通三益老字號的歷史向國內貿易部申請頒發“中華老字號”證書,國內貿易部於一九九六年四月頒發給通三益公司“中華老字號”證書及銅匾。後經審核,國內貿易部又於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七日發出通知撤銷通三益公司“中華老字號”稱號,並收回了證書和銅匾。此外,通三益公司還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報刊中及其他的廣告宣傳中均稱該公司由通三益老字號演變而來,並指責益華廠假冒通三益產品違法經營,該公司生產銷售的秋梨膏的包裝中也標有“1876”“正宗通三益”“中華老字號”“百年老店”等字樣。另一九九六年,益華廠生產的秋梨膏的包裝中由原來使用的“燕窩秋梨膏”等字樣改為使用“中華老字號”“通三益”燕窩秋梨膏等字樣。

通三益來歷

清嘉慶初年,3個來自山西的商人在漕運終點通州落了腳,他們在通州城裏逡巡了幾天,終於選定在城內最為繁華的東大街開了一家店鋪,名為‘‘三益真”。三益真經營的商品很雜,既有來自大江南北的乾鮮特產,也有自制的蜜餞果脯,還有日常用具油燈、雨傘、碗筷等。
這三人秉承了晉人的經商天分,不多久就將這家雜貨鋪經營得有聲有色。地理位置的便利給了三益真許多便利,因為來自南方的貨品都要經通州再轉運至北京,三益真就利用自己物資中轉站的地位,豐富了貨源,同時與北京城內的各雜貨鋪和乾果海味店保持生意交往。
但通州再繁華,畢竟比不了北京,三益真萌發了到北京城內開分號的打算。
建店60年後才推出秋梨膏的傳奇來歷
嘉慶二十年(1815)的端午節,前門大街上又一家新店開張,取名“通三益乾果海味店”,意為通州三益真的分號。據民俗學家王永斌的説法,店名其實是想定為“通三益真”的,但那時的店鋪名大多都是三個字的,四字店名極為拗口,不合習慣,只有作罷。
新店開張好不熱鬧。那一天,賓客絡繹不絕,三間門面的店鋪,裏裏外外都掛滿了親友們送來的紅幛子。和三益真一樣,新開業的通三益僅僅是家雜貨店,除了果脯和蜜餞的簡單加工,不從事生產活動。後來讓它名揚天下的秋梨膏,是開業60年後才出現的“新產品”。
傳説通三益秋梨膏的配方來自宮廷,其背後還有一段故事。過去,北京城裏一到秋天就颳大風,得感冒、咳嗽的人很多,一般家庭就愛買些秋梨回去熬梨水喝,能夠止咳祛痰。常來通三益店裏買秋梨的,除了普通百姓,還有一位太醫。掌櫃的早就聽説過宮中用熬製秋梨膏治好了妃嬪咳嗽頑症的故事,對這位太醫格外殷勤,每次到了店裏,沏茶拿煙不説,還經常邀請太醫一起吃飯、聽戲,贈送禮物。日子長了,兩人漸漸成了好朋友,掌櫃的才敢試探着説出自己的請求——秋梨膏的方子。太醫思量再三,自己欠下了掌櫃的不少人情不説,這方子傳播出去,每年秋天確實能解救不少人的病痛。於是,在這位太醫的指導下,通三益的秋梨膏製作開始了。

通三益歷史發展

傳統手工製作 傳統手工製作
通三益在前門大街路東,是一家以經營秋梨膏而出名的乾果食品店。在清朝嘉慶年間,一個李姓山西商人在通州開一了個南貨莊,取名三益貞。專門經營從江南運過來的乾鮮品和海味產品,生意十分興隆。他在北京託人找到了名飯館都一處內一家即將破產的布鋪,買下了這家座落於前門大街路東的店鋪。清嘉慶二十年的端陽節,店鋪開張取名通三益乾果海味店,意思是通州三益貞的分號。通三益由三間門面組成。明清時期,稠密的人羣為前門大街能夠成為興旺發達的商業街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有利條件,這是通三益的買賣能夠越辦越好的條件之一;其次服務態度至關重要,通三益講究笑、招、耐、輕四個字;笑,就是笑臉相迎,笑臉相送。招,就是主動打招呼。耐,就是做買賣要有三分耐氣。輕,就是給顧客找的錢和所拿的東西,必須輕輕交到顧客的手上。同時這也是店規,任何人都不得違反,這也是通三益做出了一舉成名的秋梨膏的原因之一。
清末民初是通三益乾果食品店最興旺的時期。民國初年,通三益參加了在北京太廟舉辦的食品展覽會,特地把秋梨膏註冊了商標,從此,人們看到了一種全新包裝的“醉翁牌”秋梨膏,受到人們的好評,成為展覽會上的暢銷貨。後來,醉翁牌秋梨膏還先後在南京和山東青島等地展出,海內外人士爭相購買。從此,通三益秋梨膏名揚海外。解放後,通三益改變了前店後廠的老傳統,秋梨膏一度由崇文區的一個食品廠生產。文化大革命中,通三益的牌匾被摘除,直到1982年,老匾才重新掛出。
2023年9月28日,《商務部等5部門關於公佈中華老字號複核結果的通知》公佈,通三益品牌不通過中華老字號複核。 [2-3] 

通三益傳統手工製作

短暫機械化實驗後仍保持傳統手工,通三益的秋梨膏都還保持着手工製作的傳統。益華食品廠的廠長楊學純説,20世紀80年代初,他們曾經進行過機械化實驗,購置了連續真空熬糖鍋,這樣熬製過程中就不再需要工人左右不離地看管。經過多次實驗,結果總是不盡如人意,不管是顏色、味道還是狀態,和手工製作的秋梨膏就是不一樣。機械化實驗宣告失敗後,秋梨膏生產又恢復了手工傳統。
秋梨膏生產受季節的影響很大,其原料秋梨的成熟時間大概在每年的9月底。下樹以後的秋梨還不能馬上使用,得放上一個月後才能投入生產(一般摘下秋梨後放上兩個月口感最佳)。即使現在有了冷庫,秋梨的保存期限最長也只能到次年7月。所以不巧的是,當記者到達位於通州的通三益秋梨膏生產車間時,2004年度的生產剛剛結束,工人們大都放假回家,留守的少數人正在打掃車間。有20多年生產經驗的老工人侯世鵬向記者講述了生產的大致工序:將洗好的梨粉碎、軋汁後,經過反覆的熬製和過濾就製成了成品秋梨膏。在這個過程中,一刻也不能離開人,工人們在煮的過程中需要不停撇沫和觀察秋梨膏的狀態。
和一百多年前在肉市街的廠房相比,機器在通州的新廠房裏還是存在的,粉碎梨有了粉碎機,過濾也有了專門的過濾機。但這些改變僅是工具本身的變化,就像是粉碎機由石槽變了不鏽鋼,中間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本身的技術。在熬製這道工序上,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明顯。
益華食品廠裏盛放秋梨膏的大缸,據廠里人説還是祖上留下的老東西,戀舊的老人們堅持要將它們搬來。院子裏還有一塊石槽,也是從肉市街的“後廠”搬來的。1962年就進店做學徒的楊學純説,那時他們是在石槽裏將梨搗碎的,石槽的一側有一個洞,接了自制管道,梨汁由這個石洞流出,順着管道流到下一道工序。
楊學純還回憶了他所看到的“前店”。他説從今天前門大街上的另一家老號“一條龍”羊肉館,可以想象一下當年通三益的情形。兩家店差不多,但通三益更講究更大些,門臉要比一條龍寬一倍。另據邢九成説,通三益的店面確實十分氣派,光是進門的台階就比路面高出約半米。
“後廠”有嚴謹的程序,“前店”有嚴格的店規。“笑、招、耐、輕”是通三益的四字店規,“笑”就是對顧客要笑臉相迎笑臉相送;“招”就是要主動給顧客打招呼;“耐”就是對待顧客的要求和詢問要有耐心;“輕”就是顧客買的東西和找給顧客的錢,必須輕輕交到手上。
可惜的是,通三益的“前店”最終消失於20世紀80年代。在這之後,其專營店鋪再也沒有建立起來,現在通三益秋梨膏的銷售方式是運送到各大超市。對於老字號的未來,楊學純廠長表示了憂慮,“現在很多廠家都在做秋梨膏,低價位策略壓縮了我們的市場,壓力很大;在我這一任之後,後任者是否願意延續通三益秋梨膏的生產還是個未知數。”

通三益主要產品

秋梨膏是以秋梨為主要原料製成的,它的主要功效是止咳潤肺,祛痰祛喘,安神生津,健脾養胃。舊時北京秋冬得感冒、咳嗽的人很多。一般家庭買秋梨加上冰糖熬梨水,治咳嗽祛痰。通三益掌櫃的聽説過宮廷太監用熬製的秋梨膏治好了妃子咳嗽頑症的故事,碰巧清宮裏的太醫到通三益來買秋梨,掌櫃的想盡辦法和太醫成了朋友後提出了想得到秋梨膏秘方,太醫應允了。要想製成秋梨膏,需經過這樣幾道工序,首先要選好當年出產的秋梨,個要大,質量要好,用水洗淨之後,設法擦成細絲,再用紗布包好擠出梨水。把梨水倒入帶錫的銅鍋中上火熬,隨熬隨摻入白糖、蜂蜜、姜等物,隨即用檳榔勺不停地在鍋內攪拌。等熬到一定時候,把事先用紗布袋包好的茯苓、貝母等藥材放入鍋中,繼續熬到適當的時候,秋梨膏便製成了。對於久咳不愈和身體虛弱的老人,可服用加燕窩的秋梨膏,這種秋梨膏不僅可以醫治咳嗽痰喘,而且還能起到滋補的作用。通三益的秋梨膏對咳嗽祛痰確有明顯效果,於是通三益乾果食品店的名字和秋梨膏一起傳遍了全國。

通三益自制方法

自制成品樣圖 自制成品樣圖
原料:
梨6個 棗100g、姜100g、冰糖100g、百合100g、忘拍蜂蜜了,200g 做法:
1、六個梨去皮切塊,榨汁.
2、把梨汁、冰糖倒入不鏽鋼鍋裏,大棗洗淨後切一刀,去核更好,是為了營養更能熬煮出
來,薑切片,都放入鍋中,加一杯水大火煮開,小火熬製
3、等到汁液剩一半時,放入洗好的百合,再熬15-20分鐘[美食中國]
4、放了百合後就走開了,最後濾後汁液就剩半碗了。從技術角度來講,家裏自制的最後一
關很難熬到濃稠的程度,所以,只要有效成分都融解到了湯汁裏,就好了,不用苛求外面商
品的稠度。
5、還是上面説的,不喜歡辣就少放或不放姜,只是建議放,呵呵~~
最後一步就是等汁液稍微涼一點後,拌入蜂蜜就好了。
每次飲用時舀一勺,沖水喝,能生津、止渴、潤肺、清心、利腸解毒。對熱病傷津所致的煩
渴、胸中熱悶、肺燥幹咯、大便秘燥等症有較好治療作用。

通三益商標註冊

老北京幾乎沒有不知道通三益秋梨膏的,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通三益秋梨膏不僅暢銷北京和國內各省,還遠銷到了東南亞各國。民國初年,為了參加在太廟舉行的食品博覽會,通三益還特意為自己的名牌產品註冊了一個商標——“醉翁”。我們現在買到的通三益秋梨膏上還保留着這個古老的商標。
然而到了現代,老字號的歸屬卻撲朔迷離起來,“醉翁”成無家可歸的可憐老人。1993年,國內貿易部授予北京益華食品廠生產的秋梨膏“中華老字號”稱號,並頒發了銅牌,確認它的老字號身份。這本來是件好事,但當益華食品廠將通三益秋梨膏的資料上報給國內貿易部老字號編輯部時,麻煩出現了。老字號編輯部稱,他們同時還接到了一份關於通三益秋梨膏的材料,也自稱是老字號。
原來1996年,內貿部又發了另一塊“中華老字號”的銅牌給另一家秋梨膏生產廠。那家廠直接將“通三益”加入廠名中,並向國家商標局申請註冊了“醉翁”和“通三益”兩個商標。最後的調查結果是益華食品廠生產的通三益秋梨膏才是正宗的,國內貿易部收回了錯發的銅牌,一場為期一年多的老字號糾紛畫上了句號。真相終於水落石出,但老字號們從中獲得的教訓卻是深刻的,靠口耳相傳,靠良心靠信譽建立起的老字號,在現代社會的生存還要依靠法律的理性保護。如果延續了通三益秋梨膏生產的益華食品廠能夠早一些意識到商標法的重要,為自己的品牌註冊商標,也許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類似的事例也曾發生在信遠齋老號上。信遠齋蜜果店和信遠齋飲料公司曾就老字號的歸屬問題打過官司,直接傳承者信遠齋蜜果店不僅在歷史淵源上證據充分,在法律上也完全佔得穩腳跟,它註冊了“信遠齋”商標。
現代企業中同樣存在忽視自身品牌保護的例子。某次和朋友在飯局上談到效仿潘石屹現代城出現的“後現代城”們,有人説,老潘其實有苦難言,錯就錯在他當時未曾想到要去做商標註冊,現在只能看着“後現代城”們扼腕嘆息卻無可奈何了。
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指尊重他人的智力勞動成果,也包括尊重自己的成果。對於保留了較多舊傳統的老字號企業們,這一點也許顯得更加重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