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這就是中國

(東方衞視思想政論節目)

鎖定
《這就是中國》是由東方衞視聯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觀視頻工作室觀察者網聯合推出的思想政論節目 [2] 何婕擔任節目主持人 [11] 
節目由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擔任主講人,以新穎的樣式、國際化的視野,打破西方話語壟斷,用中國話語解讀中國奇蹟 [2] 
節目自2019年1月7日起,每週一在東方衞視播出。
中文名
這就是中國
外文名
CHINA NOW
類    型
思想政論節目
主持人
何婕 [11] 
主要嘉賓
張維為 [9] 
製作國家/地區
中國內地
導    演
高建、韓真
首播時間
2019年1月7日 21時30分
播出頻道
東方衞視
網絡播放平台
嗶哩嗶哩 [1] 
騰訊視頻 [3] 
播出狀態
播出中
每集時長
約 45 分鐘

這就是中國節目歷史

這就是中國節目背景

《這就是中國》希望把對世界風雲敏鋭且有見地的洞察,分享給年輕羣體,並通過各種播出渠道的擴容,實現高度的內容觸達率,讓他們以更加理性的視角看待每天發生的國際事件 [9] 

這就是中國節目發展

2019年11月28日,由上海廣播電視台主辦的“東方衞視思想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2] 
2021年6月7日起,每週一晚22:00《這就是中國》推出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系列特別節目“恰是百年風華” [4] 
2023年2月10日,該片發佈了2023年片單 [14] 
海報 海報

這就是中國節目形式

這就是中國節目製作

海報 海報
《這就是中國》沒有把節目形式侷限於紙上談兵。相反,該節目突破了傳統理論宣講節目的單向形式,由三個“角色組合”搭配兩條主線來完成節目的多角度呈現。三個組合分別指:問題提出者——中國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兩個時政類自媒體“觀視頻工作室”和“觀察者網”長期積累的熱衷於討論國家發展進步的愛國青年;問題篩選者——由中國國內資深時政記者、編輯和中國模式研究專家組成的策劃組;問題解決者——張維為教授。兩條主線則包含真人秀和演講兩部分,每期選擇一個熱門話題,把“演講+真人秀”這一創新節目模式用平行蒙太奇的電視表現手段雙線交叉呈現。
節目創新採用“演講+真人秀”的模式,從當下國內外老百姓關心的一個個熱點、難點時政問題切入討論,作為節目的主講人,中國知名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將以自己深刻的政治觀和獨到的視角,通過演講的方式為觀眾答疑解惑,並在現場與年輕人們展開熱烈討論甚至辯論,最終把中國製度、中國理論、中國道路、中國文化的優勢和先進性講清楚,傳達出“民族自信”的相關核心精神。

這就是中國節目特色

《這就是中國》不僅兼具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還體現出很強的親和力。節目的現場觀眾全部由東方衞視、觀察者網面向全體網友招募,不分地域、不分職業。節目中,觀眾圍坐在演講者周圍,形成了一個零距離的“思想廣場”。演講者不迴避任何尖鋭問題,不講“刻板套話”,而觀眾在節目互動環節則可以和演講者進行互動、辯論。真實而廣泛的觀眾帶來了最真實的“中國故事”,也通過節目分享了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觸 [2] 
節目畫面

這就是中國創作團隊

這就是中國製作團隊

出品人
王建軍、高韻斐
總策劃
張維為
總監製
袁雷
監製
王磊卿、李逸
執行監製
潘小璨、任靜
製片人
高建、葉青林
總統籌
陳憶黎
總導演
高建、韓真
責任編輯
王之宇、王文俊、曹桓連
執行導演
馬澤晨、胡一平
技術支持
羅洪峯、黃俊
統籌
徐婷婷、朱小頔
製片
胡潔、周瑨、陸鵬程、金耀良
影像資料提供
融媒體中心、版權資產中心
節目合作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觀視頻、觀察者網


注:以上為部分創作人員名單,全部名單請查看每期節目片尾字幕。參考資料: [10] 

這就是中國主持團隊

主講團隊簡介
人物照片
何婕(中國內地女主持人,《這就是中國》主持人)
何婕 何婕
張維為(中國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這就是中國》主講人)
張維為 張維為
參考資料來源: [11] 

這就是中國節目列表

《這就是中國》分年節目列表
參考資料:

這就是中國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方
獎項名稱
獲獎結果
2020年7月10日
《這就是中國》
2019年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
獲獎
2021年2月9日
《這就是中國》
2020年度優秀海外傳播作品
獲獎
2022年11月1日
《這就是中國》
第27屆“星光獎”優秀電視文藝欄目獎
獲獎
2023年5月26日
《這就是中國》
第2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綜藝節目
提名 [15] 
參考資料來源: [5-8]  [12-13] 

這就是中國播出信息

這就是中國播出平台

播出平台
首播日期
播出時間
播出情況
網絡播出
東方衞視
2019年1月7日
每週一
播出中
嗶哩嗶哩視頻、騰訊視頻、愛奇藝
參考資料來源: [1]  [3] 

這就是中國收視率

截至2019年8月的數據顯示,《這就是中國》在YouTube上線以來,視頻總觀看次數超過340萬,總觀看時長達6000萬分鍾,海外傳播覆蓋區域達23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海外觀看時長美國及香港地區排名前二,美國的觀看時長佔22%,香港地區佔9.1% [2] 
截至2021年6月2日,《這就是中國》在嗶哩嗶哩視頻上的播放量達到4094.5萬次,評分達9.1分;在抖音平台的官方賬號“這就是中國”上,單條短視頻獲得高達14.5萬的點贊量。此外,節目也在海外播出平台上線100期節目,覆蓋人羣超7億人 [9] 
截至2023年9月,網播量方面,B站累計觀看量破1.1億次,訂閲數126.5萬,點贊超136.3萬次;在抖音擁有粉絲184.6萬,共發佈1772個作品,總播放量超5.8億次;在YouTube東方衞視官方頻道上線,覆蓋196個國家和地區,逾12億人次受眾,總觀看次數超過7765.4萬次,總觀看時長超2481.6萬小時,總點贊數超154.3萬次。 [16] 

這就是中國節目評價

《這就是中國》緊扣大眾最關心的時事政治問題,以親身經歷和身邊真實的事例作為切入點,結合中國悠久的歷史和中華文明特色,通過廣泛的國際比較,生動闡述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的特點和優勢,讓人耳目一新 [2] (環球網評)
《這就是中國》用代際溝通回答質疑,且把時間留給思想交鋒,節目中合理的爭議性也給節目帶來了更多關注,其時效性也非常強,緊貼社會熱點。可以説,《這就是中國》是世界格局觀的一次跨學科交流,在文史哲美社等多學科中,用通俗語言提煉和歸納出了一些金句 [2]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評)
《這就是中國》以浸入式演講方式,與觀眾面對面,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使宣講變為立體的傳播,增強了理論傳播的針對性,同時增加思辯的環節,讓各方觀點在碰撞中產生共鳴,也使節目變的有意思、有意義 [2]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潘敏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