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逗管

鎖定
逗管,也稱頭管、鬥管,福州語稱茶管。中國福建民間竹製吹管樂器,由古代的觱篥(篳篥)演變而來,是獨具福建特色的樂器。外形如一支毛筆,音色略刺卻不失柔和,高亢卻不失婉轉,屬於中低音伴奏樂器。主要流行於福建省的福州和莆田地區。常用於福州十番音樂、禪和樂、福州伬藝、閩劇、莆田音樂等福建民間音樂。最初稱為茶管,因在閩劇的逗腔上應用廣泛,後續多稱為逗管。
中文名
逗管
別    名
頭管
別    名
鬥管
總    長
37.5釐米左右
音    域
八度(b至b1或c1至c2)

逗管逗管的歷史

逗管是福建音樂的古老樂器,和北宋時期福建籍音樂家陳暘所著的《樂書》八卷一百二十二中所繪製記載的樂器觱篥(也作:觱慄)形制是一樣的,但逗管但音色比觱篥低沉,管身也較長。這一樂器於約公元384年(即呂光據涼州之時)隨龜茲樂流傳入內地,並在福州保留下來並得到發展,是中華樂器的活化石。
逗管 逗管
逗管最初用於福州茶亭十番音樂,經過老藝人吸收到了伬唱、閩劇等福州民間音樂中來,在閩劇的逗腔上應用廣泛。

逗管逗管的構造

逗管的構造簡單,外形如同一隻毛筆。總長37.5釐米左右,正面開有七孔,無需貼膜。由“竹管”、“叫子”、“手指”、“喇叭嘴”四部分組成。“竹管”長約30釐米,是逗管的主體部分;“叫子”長約4釐米,用蘆竹蘆葦製成;“手指”長約2釐米,用牛角製成,銜接“叫子”與“竹管”;“喇叭嘴”長約1.5釐米,用牛角製成,在“竹管”末端。 [1] 
逗管 逗管
逗管因為材料質地比較軟,容易損壞,製作過程必須非常細緻。由於逗管使用市場較小,僅一些福州老藝人尚能製作。

逗管逗管的音域音色

逗管 逗管
逗管為豎吹,音域只有八度(b至b1或c1至c2)。 [1] 
逗管的音色極富福州地方音樂特色,音色略刺卻不失柔和,聲音可塑性強,既可以表現激昂熱烈的情緒,也能抒發悲涼哀怨的情懷。常與笛子、簫等一起演奏,獲得厚實飽滿的音響效果。演奏中的“滑音”、“花舌”、“顫音”等技巧獨具特色,是福州十番音樂的主奏樂器 [1] 
參考資料
  • 1.    施惟,陳華.福州茶亭十番音樂.福州: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0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