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逗你玩

(馬三立編相聲作品)

鎖定
《逗你玩》,又名《逗你玩兒》,是由馬三立創作的相聲作品,於1992年首 [3] 
《逗你玩》是一段單口相聲,作品形式以説和逗為主。
《逗你玩》主要講述了母親把洗好的衣物晾在院裏,讓小虎看着,這時一個小偷和小虎搭訕,自稱叫“逗你玩”,當他偷衣服時,小虎頻頻向母親報告,後者問是誰,小虎如實回答“逗你玩”,母親以為孩子在犯貧,未加理會,小偷安然得逞的故 [7] 
作品名稱
逗你玩
作品別名
逗你玩兒
作    者
馬三立 [5] 
創作年代
1992年 [3] 
作品類型
單口相聲

逗你玩作品簡史

在馬三立晚年,搭檔王鳳山去世,在無人捧哏的情況下,他致力於創作表演單口相聲小段,《逗你玩》就是他為增強市民安全意識而創作 [1-2]  [4]  ,一般認為該作品首演於1992年,創作靈感來自於馬三立在澡堂裏聽到的故 [3] 

逗你玩作品文本

馬三立表演版本
咱們應該在自己的行動安排上注意,交通法規上,遵守交通安全,生活上呢,時時防火夜夜防賊。你覺得自己住在大雜院裏,居民區沒事;那可不行,應當注意。外出,外衣服兜裏不要放錢,把錢放在裏邊。買東西,賊要盯上你,買東西一拿一大把錢,其實,就幾塊錢的東西。這讓賊看見了,小偷可腦門上沒寫上偷,你前邊走,他在後邊一靠上,你的錢就沒了,手快極了。你有事,換房子,從一樓到四樓一走,誰家門口放着鞋啊,衣服,就拿走了,要注意。
特別是門臉住宅,沒幹買賣,是住户,也沒院子,煤爐子就放在外邊,洗幾件衣服,就得拴繩子,晾在馬路邊上。這説這衣裳時常的丟啊,又不是院子,關大門,樓上晾台,門臉沒地方。有一個三十多歲大嫂晾幾件衣裳,又怕丟,也不能老在外面看着,回去還要於活、做飯,讓孩子着着吧!孩子又太小,五歲,傻吧又不傻,機靈吧又不機靈,也沒幹過。
學,還沒學會呢,娃在門口看會兒,門口晾着衣裳呢,看小偷,別讓小偷偷了去。看見了喊我,別動,有事叫我,老孃們回去幹活去了,幹活、做飯。
小孩就在門口看着,待著也不動,老實。小偷過來了。晾好幾件衣服。幾歲了,小孩説5歲了。叫嘛,小虎。小虎你認識我嗎?不認識。咱倆一塊玩,我叫逗你玩,我姓逗,叫逗你玩。小虎,答應,叫我。逗你玩。小虎,啊,叫我。逗你玩。行行,太好了。叫了幾句,過去把衣服拽下來。媽媽,拿咱褂子呢。誰呀,逗你玩。好好看着。又把褲子拽一下來了。媽媽,拿咱褲子呢!誰呀!逗你玩。這孩子,一會兒我揍你!看着,別喊。一會兒把被單拿下來了。媽媽,他拿被窩面子呢。誰呀!逗你玩。這孩子,你老實不老實,一會兒我揍你。
出門一瞅,孩子還在這兒站着呢,一看衣服沒了,咱衣服呢?拿走了。誰拿走了?逗你玩。還逗你玩 [5] 

逗你玩作品版本

表演者
時間
馬三立
1992年(首演)
不詳

逗你玩藝術特色

《逗你玩》的內容很簡單,採用了“誤會法”,小偷用“逗你玩兒”誤導了孩子,進而誤導了母親,且反覆多次,“包袱”由此循序漸進地形成,直至最後“打開”,令聽者頓悟,不禁啞然失笑。馬三立以老人説家常話般的絮絮叨叨,平和而不慌不忙地娓娓道來,不顯山不露水地把聽眾一步步地帶進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絲毫不見編織笑話的技巧痕跡,模仿人説話也是寫意的神似、簡約,分明精心構築而又似乎漫不經心,技巧嫺熟而不見技巧,這是藝術爐火純青的境界。《逗你玩》一炮打響,當然和精深的藝術功力有關,同時離不開馬三立在羣眾中葆有的魅力和影響力。但僅有這些還不夠。一部文藝作品,不拘大小,只要能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來,總會有一定的伴隨欣賞愉悦的深度,包含某種與當時大眾社會心理認知或期待的生活哲理,觸及了人們朦朧中意識和尋覓的東西,由此激起共鳴。《逗你玩》也不例外。
《逗你玩》妙就妙在,小偷狡猾地給自己起了一個“逗你玩兒”的假名,利用孩子的天真,釀成了一段荒誕而富於喜劇色彩的生活小插曲。讓人首先感興趣的是孩子媽媽上當以後的反應,埋怨、責備孩子嗎?孩子年紀還小,識別不出名字的真假,顯然是無辜的,甚至純真得可受;自責嗎?誰又會想到小偷起了這麼個不像話的假名字。於是,就只能無奈,啼笑皆非,加上丟失的東西不值幾個錢,權當小偷和自己開了個玩笑,不必再自尋煩惱。這無疑是最聰明豁達的處置方式。這就觸及到某種普遍性東西。在生活中,有很多大大小小使人不快而無奈的煩惱,如果屬於非原則的無關緊要的臨時小插曲,不妨當作“逗你玩”,灑脱一笑任其過去。大家都抱怨活得累,人與人之間由於競爭激烈等種種原因也變得複雜、傷神,如果對日常瑣碎的小是小非都能以“逗你玩”視之,會簡單、輕鬆許多。這並非自欺欺人,而是理性化解,大度的超越,所謂取大舍小也。從這個角度看,《逗你玩》可謂是給予社會眾生的一副“清涼劑 [7] 

逗你玩作品影響

“逗你玩”原屬於日常生活用語,就是開玩笑,並無多少深刻含義,但自從馬三立創作了相聲《逗你玩》後,這個詞就一下子變得時尚起來,流行起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