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逐鹿中原

(漢語成語)

鎖定
逐鹿中原(拼音:zhú lù zhōng yuán)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1] 
“逐鹿中原”指羣雄並起,爭奪天下;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褒義。 [1] 
中文名
逐鹿中原
拼    音
zhú lù zhōng yuán
近義詞
龍爭虎鬥鹿死誰手
注音字母
ㄓㄨˊ ㄌㄨˋ ㄓㄨㄥ ㄩㄢˊ
成語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
語法結構
動賓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逐鹿中原成語出處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1] 
後人據此典故概括出成語“逐鹿中原”。 [1] 

逐鹿中原成語故事

秦末,漢王劉邦的大將韓信功高蓋主,受到劉邦的猜忌。韓信有個謀士叫蒯通,竭力勸韓信自立為王,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否則,在別人的手下為臣,而有震主之威,一定會招致殺身之禍。韓信卻因為感念劉邦對自己有知遇之恩,沒有聽從蒯通的勸告。 [2] 
漢王朝建立後,韓信果然不滿高祖劉邦的怠慢而圖謀反叛,招來殺身之禍。韓信事敗之後後悔不已,連聲説“悔不用蒯通之計”。劉邦得知後,將蒯通抓了起來。劉邦親自審問他:“是你當初唆使韓信謀反的嗎?”“是的,我當初讓他稱王。可那傢伙,不聽我的計策,真是自取滅亡。”蒯通很失望地説。 [2] 
劉邦大怒,命令衞兵將蒯通拉出去烹了。蒯通卻大喊冤枉。 [2] 
“蒯通,你唆使韓信謀反,有什麼冤枉?”劉邦問道。 [2] 
蒯通説道:“當年的形勢,好比秦王丟了一隻鹿。天下的英雄好漢一起來追逐捕捉,天分高的跑得快的便先得到它。説起來大家本都是英雄好漢。俗話説得好,盜蹠的狗能在聖人堯的面前吼叫。這並不是説堯是不仁不義之人,而是因為堯不是它的主子。下臣我當時只知道韓信是我的主子,為他出謀劃策是很自然的啊。天底下沒有機會為皇上您效力的人多的是,難道您能全給烹了嗎?”劉邦覺得蒯通的話有道理,最後赦免了他的罪。 [2] 

逐鹿中原成語寓意

韓信知恩必報,忠心耿耿,沒有聽從蒯通的建議而自立,輔佐劉邦打下了江山,卻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卸磨殺驢”好像是歷代開國帝王慣用的“保權”伎倆,“兔死狗烹"自不必説,“杯酒釋兵權”擺在眼前。這可能就應了“一山不容二虎”那句古話。韓信若是聽了蒯通的建議,歷史可能就會因此而改變,漢朝的一統天下可能就會被劉、項、韓三國鼎立的局面所取代,凡是自以為是的人,終究成不了大事。 [3] 

逐鹿中原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逐鹿中原”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用來指羣雄並起,爭奪天下,含褒義。 [1] 
  • 運用示例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暴秦無道,羣雄並起,逐鹿中原。” [1] 
劉伯承《千里躍進大別山》:“三軍在江、淮、河、漢之間布成‘品’字形陣勢,互為觭角,逐鹿中原,機動殲敵。” [1] 
參考資料
  • 1.    逐鹿中原  .漢典[引用日期2021-09-26]
  • 2.    楊雨主編. 國學知識問答錄 上 文學卷[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7.09:281-282
  • 3.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 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8.0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