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逐惡

鎖定
夫軍國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結黨相連,毀譖賢良;二曰,侈其衣服,異其冠帶;三曰,虛垮妖術,詭言神道;四曰,專察是非,私以動眾;五曰,伺候得失,陰結敵人。此所謂奸偽悖德之人,可遠而不可親也。
中文名
諸葛亮
別    名
孔明,卧龍
國    籍
蜀漢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1年(辛酉年)農曆七月二十三
逝世日期
234年(甲寅年)農曆八月二十八
職    業
蜀漢丞相,政治課,軍事家
主要成就
提出隆中對戰略規劃
助劉備奪取荊州、益州、治理蜀地
平定南蠻
發明木牛流馬,改造連弩
出生地
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代表作品
出師表,誡子書
諡    號
忠武侯
祠    廟
武侯祠

目錄

逐惡譯文

不論是治軍還是理國,有五種人需要對之注意,他們是國家、軍隊混亂的禍患。這五種人是:私結朋黨,搞小團體,專愛譏毀、打擊有才德的人;在衣服上奢侈、浪費、穿戴與眾不同的帽子、服飾、虛榮心重、譁眾取寵的人;不切實際地誇大盅感民眾人,製造謠言欺詐視聽的人;專門搬弄是非,為了自己的私利而興師動眾的人;非常在意自己的個人得失,暗中與敵人勾結在一起的人。這五種虛偽奸詐、德行敗壞的小人,對他們只能遠離而不可親近。

逐惡解析

本篇文章論述的是將領用人的問題。當然,諸葛亮論述的標準,既可作為將領使用部下的標準,也可以作為選用將領的標準,廣而言之,更可做為各行各業用人的標準。
文章直截了當地指出,在治國治軍中,有五種人能導致軍隊或國家毀滅。他們是:成羣結黨,誹謗能者的人;穿着引人注目的華美衣服的人;妖言惑眾,詭言神道的人;無視法律規則,愛煽動民心的人;專門計較自己利害得失或暗中與敵人相勾結的人。這五種類型的人就是人們常説的奸詐、虛偽、道德敗壞的小人。應疏遠他們,不可和他們接近。根據這個道理,做為將帥應當細心觀察,要疏遠而不能親近,早日除掉組織內部的害羣之馬,來維持組織內部的團結和生命力。
諸葛亮專文指出用人之忌,實在是很有見地,很重要的。諸葛亮在正面論述將領應有的品德修養之前,先提出這個反面問題,更可説是匠心獨具,值得人們深思。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由於不能及時識別這類人,或者因某種原因而任用這類人的現象並不少見,造成的禍患常常是令人觸目驚心的。

逐惡拓例

牧童驅逐害羣之馬
遠古的時候,軒轅黃帝要到具茨山去尋找一位叫大隗的“完人”,向他請教治理天下的良策。
出發前,黃帝請了一些很有經驗的人做嚮導和隨從。可是,當他們行至襄城郊外時,還是迷了路,繞來繞去總是找不到出路。黃帝一行正在萬分着急的時候,忽然看見空曠的野地裏有個牧馬的男孩,黃帝就趕快過去問他:“你知道去具茨山的方向嗎?”男孩説:“當然知道。”黃帝心中大喜,連忙又問:“那你知道大隗住在什麼地方嗎?”男孩看了看黃帝説:“知道。我什麼都知道。”黃帝見他果然聰明伶俐,於是逗他説:“你的口氣真大,既然什麼都知道,那我問問你,如何治理天下,你知道嗎?”男孩爽快地回答説:“那有什麼難的。”説完男孩卻跳上馬背要走開。黃帝拉住男孩再問,於是男孩回答説:“治理天下,與牧馬相比有什麼不同嗎?只不過是要把危害馬羣的壞馬驅逐出去而已。”男孩説完,騎馬離去。
黃帝聞聽此言,茅塞頓開,連向牧童離去的方向叩頭拜謝,然後驅車打道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