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透骨香

(杜鵑花目杜鵑花科植物)

鎖定
透骨香為杜鵑花科植物滇白珠屬的 [5]  常綠灌木。樹皮灰黑色,具縱紋,帶紅色或紅綠色;單葉互生,表面綠色,有光澤,背面較淡,密被褐色斑點,中脈在背面隆起,表面凹陷;總狀花序腋生,花序軸纖細,苞片卵形,被白色緣毛,小苞片着生於花梗上部近尊處,披針狀三角形;子房球形被毛,短於花冠,漿果狀菊果,淡黃色種子較多且細小。花期5-6月,果期7-11月 [6]  。透骨香一名最早記載於《貴州民間藥草》。 [7] 
透骨香分佈於中國陝西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生長於低海拔到海拔3500米左右的草地及叢林 [5]  。栽培土壤以砂質土壤或黏土壤較好,一般以種子繁殖,以4月播種最為適宜。 [8] 
透骨香全株或根均可入藥,味辛,性平,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瘀,祛風除濕,降氣平喘的效果;主治眩暈,風寒感冒,咳嗽哮喘,閉經,跌撲腫痛,風濕痹證等 [9]  。據《廣西藥植名錄》記載:“行氣,消腫,止咳化痰。治牙痛,勞傷,蛇傷,風濕,痧氣,皮膚痛癢。 [10]  ”現代臨牀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牙痛,濕疹和皮膚癢痛等。 [11] 
中文名
透骨香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杜鵑花目
杜鵑花科
白珠樹屬
滇白珠
分佈區域
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
採收時間
全年
毒    性
小毒(《滇南本草》)
貯    藏
置於陰涼乾燥處

透骨香形態特性

透骨香
透骨香(3張)
透骨香為常綠灌木,高1~3米,稀達5米,樹皮灰黑色;枝條細長,左右曲折,具縱紋,無毛。葉卵狀長圓形,稀卵形、長卵形,革質,有香味,長7~9(~12)釐米,寬2.5~3.5(~5)釐米,先端尾狀漸尖,尖尾長達2釐米,基部鈍圓或心形,邊緣具鋸齒,表面綠色,有光澤,背面色較淡,兩面無毛,背面密被褐色斑點,中脈在背面隆起,在表面凹陷,側脈4~5對,弧形上舉,連同網脈在兩面明顯。
葉柄短,粗壯,長約5毫米,無毛。總狀花序腋生,序軸長5~7(~11)釐米,纖細,被柔毛,花10~15朵,疏生,序軸基部為鱗片狀苞片所包;花梗長約1釐米,無毛;苞片卵形,長3~4毫米,凸尖,被白色緣毛;小苞片2,對生或近對生,着生於花梗上部近萼處,披針狀三角形,長約1.5毫米,微被緣毛;花萼裂片5,卵狀三角形,鈍頭,具緣毛;花冠白綠色,鐘形,長約6毫米,口部5裂,裂片長寬各2毫米;雄蕊10,着生於花冠基部,花絲短而粗,花葯2室,每室頂端具2芒;子房球形,被毛,花柱無毛,短於花冠。
漿果狀蒴果球形,直徑約5毫米,或達1釐米,黑色,5裂;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7~11月。 [5]  [6-7] 
透骨香 透骨香

透骨香生長環境

透骨香生長於低海拔到海拔3500米左右的草地及叢林。栽培土壤以砂質土壤或黏土壤較好。 [5]  [8] 

透骨香分佈範圍

透骨香分佈於中國陝西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透骨香繁殖方法

透骨香一般以種子繁殖,以4月播種最為適宜。 [5]  [8] 
透骨香 透骨香

透骨香主要價值

透骨香全株或根均可入藥,味辛,性平,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瘀,祛風除濕,降氣平喘的效果;主治眩暈,風寒感冒,咳嗽哮喘,閉經,跌撲腫痛,風濕痹證等。據《廣西藥植名錄》記載:“行氣,消腫,止咳化痰。治牙痛,勞傷,蛇傷,風濕,痧氣,皮膚痛癢。”現代臨牀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牙痛,濕疹和皮膚癢痛等。 [9-11] 
  • 性味
味辛,性温。
  • 歸經
入肺、肝、腎經。
  • 功效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活血通絡,化痰止咳。
  • 主治
風濕痹痛,胃寒疼痛,跌打損傷,咳嗽痰多。
  • 相關配伍
治跌打損傷,白珠樹根30g,八稜麻18g。水、酒各半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治風寒感冒,胃寒疼痛,(滇白珠)全株30~6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治久病不思飲食,(滇白珠)全株30g,白茅根6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g;或浸酒。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浸酒擦;或搗敷。
  •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忌酸冷、魚腥、蕎麪。
  •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根切片,全株切碎,曬乾。
  • 藥理作用
抗炎作用。
鎮痛作用。
  • 相關論述
《滇南本草》:“子:治痰火筋骨疼痛,泡酒用之良。其根、梗,洗風寒濕痹,筋骨疼痛,暖筋透骨,熬水洗之。”
《天寶本草》:“祛風散寒,退熱。(治)筋骨疼痛,腳氣。” [1-4]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年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 .《中藥大辭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 ,2013年9月
  • 4.    蔡光先 .《湖南藥物志 第五卷》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年
  • 5.    讀秀 李勇主編. 中國中草藥圖典 上[M]. 2019:277頁
  • 6.    讀秀 汪毅編著. 黔本草 第1卷[M]. 2015:308頁
  • 7.    讀秀 婁玉鈐,婁多峯,李滿意主編. 中華痹病大全[M]. 2019:212頁
  • 8.    讀秀 陳士林. 中華醫學百科全書 中藥資源學[M]. 2018:173頁
  • 9.    讀秀 張敬傑,孫慶文主編. 布依族藥物彩色圖譜[M]. 2017:193頁
  • 10.    讀秀 江蘇新醫學編. 中藥大辭典 (下冊)[M]. 1977:1879頁
  • 11.    讀秀 楊衞平,夏同珩主編. 新編中草藥圖譜及經典配方 1[M]. 2014:29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