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透明家庭

鎖定
電視劇《透明家庭》,2015年1月12日榮獲第72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劇集獎 [1] 
中文名
透明家庭
主要獎項
第72屆金球獎 喜劇類最佳劇集獎

透明家庭劇情簡介

在洛杉磯的銀湖富人區,住着一位離異的政治科學猶太老教授Mort Pfefferman,他和前妻依然保持着友好的往來,儘管她現在的丈夫是自己從前的同事。他們一共有三個孩子:大女兒嫁了個靠譜男人,卻把真心寄存在她的大學前女友處; 二兒子在唱片公司做經紀人, 和自己的樂隊主唱糾纏不清;小女兒是個十足的假小子,但其實對男性肉體有着非同一般的迷戀。兄弟姐妹已經很少拜訪父母,之間的聯繫也只能説是時斷時續,但他們因為一件事被捏回到了一起:Mort是一位跨性別者, 爸爸Mort終於決定出櫃變成媽媽Maura了。

透明家庭獲獎記錄

2015年1月12日 第72屆金球獎 喜劇類最佳劇集獎

透明家庭劇集評價

美國主流媒體清一色地被《透明家庭》這部戲“蠱惑”, 赤裸裸地用“棒”、“好“、“唯一”、“僅”等極端詞彙,簡單粗暴地給出好評。這個被美國媒體們津津樂道的新劇、Metacritic均分達到91分。
一本性別探索的公開日記
在同《娛樂週刊》的採訪中,飾演Mort/Maura的傑弗裏·塔伯把《透明家庭》和《威爾與格蕾絲》作比:後者為同志社羣走進美國大眾視野作出了不可小視的貢獻,塔伯希望《透明家庭》能為跨性別者社羣出上自己的一份力。
不過《透明家庭》並沒有把“向大眾科普跨性別者”作為自己的招牌,更沒有令人反感的政客式人文關懷。Mort/Maura的跨性別者身份是一個引子,家中每一個人對於這場出櫃各不相同的反應也都被如實記錄下來,為這場性別探索的討論提供了足夠多的維度。
《透明家庭》中既有大女兒Sarah在同大學女友纏綿後大聲吼出“只是軀體”,也有在出櫃後滿心歡喜採購化妝護膚品、努力改造自己的Moura。“男女的不同到底在哪裏,作為個體又該如何自處”是貫穿劇集的大主題之一。《透明家庭》引發的關於性別探索的討論,是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都應該去做的思考功課。
“秘密”是這個家庭的關鍵詞
“秘密”是Pfefferman一家的關鍵詞,但這並非什麼做作賣點,而是5位家庭成員之間的疏遠自然附帶的屬性;但他們各自之間的互動,卻也是《透明家庭》劇情發展的最重要引擎。
Pfefferman一家的疏遠並非是因為經歷過怎樣的創傷,更多隻是一份親切温和的淡漠。至於那些秘密,也並非是要刻意隱瞞,更多的只是不想説、懶得説。他們依舊交談,依然關心彼此,只是很少互訴衷腸。若同其他族裔相比,這或許的確算得上是猶太家庭的一個典型生態,但話説回來,這也算是我們自己所處年代的一類“時代病”投影。
《透明家庭》的“中心思想”了:爸爸Mort的出櫃,開啓的是每一個人的自我探尋。在《透明家庭》的這場家庭猜謎遊戲裏,家人的秘密並非重點,關於自己的謎題才需要花最多的功夫。
一羣小人物的掙扎與靜靜生活
從某種程度上來説,《透明家庭》講的是一羣荒唐的小人物的故事,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只是一團亂麻。他們短視且情緒化,並不擅長作出明智決定,也在不斷為自己的一時衝動買單。到了劇集後半段,這一家子已經變得有些不可收拾。而在本季結束還有一個巨大的反轉,無疑將給第二季注入全新的活力。
但《透明家庭》的氣氛卻是平和寡淡的,有着聖丹斯電影特有的自然主義清新。“我們總説要抓住某個瞬間,但其實是我們常被瞬間抓住”,《少年時代》最後的點題同樣也是《透明家庭》的創作哲學。劇中顯然不乏大事件的發生,但是再大的事件也會有被淡忘、模糊的一天。這裏的生活呈現着一種流動的狀態,大事與小事不過是散落其中的點綴;同樣,真愛也好,憤怒也罷,甚至是孤獨,所有的情緒也只會是暫時語態。也正因如此,儘管這是一個“問題家庭”的故事,但《透明家庭》也並未想要去用力“揭穿”什麼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