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透光銅鏡

鎖定
從外觀上看與普通銅鏡一樣,但在反射日光或平射的燈光時,銅鏡的光影裏,就會映出銅鏡背面所鑄的銘文及圖案。這種銅鏡被稱為“透光鏡”,出土的均為青銅製造,故多稱始“透光銅鏡”。見於西漢,後代工藝失傳。透光鏡曾引起古今中外諸多學者的關注和猜測。
中文名
透光銅鏡
產品類型
銅鏡

透光銅鏡簡介

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對其原理進行了分析:“世有透光鑑,鑑背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以鑑承日光,則背文(紋)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謂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後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鑑面隱然有跡,所以於光中現。予觀之,理誠如是。”沈括分析的很有道理,但因歷代無法複製出透光鏡,歷代學者又各持一説,學術上爭論不休,甚至有人説它是偶然得之的產物。
新中國成產以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關心考古事業。在六十年代,周恩來總理參觀上海博物館時,曾指示有關人員研究青銅鏡為什麼會透光。一九七五年,上海交大盛宗毅副教授等用現代科學方法,揭開了透光鏡的奧秘。他們研究認為:鑄鏡時銅鏡背面花紋凹凸處不同速度的凝固收縮,產生鑄造應力,研磨時又產生壓應力,因而產生彈性形變,研磨到一定程度時,這些因素迭加地發生作用,使鏡面產生了與鏡背花紋相應,但肉眼又不易察見的曲率,由於有曲率不能平行反射光線,形成了陰影,於是就產生了透光效果。在這一研究成果基礎上,上海交大青銅公司又經反覆試驗,終於成功地複製出了透光銅鏡,並能批量生產。他們不僅解開了透光銅鏡之謎,同時也滿足了古玩收藏者的心願。

透光銅鏡民間青銅透光鏡

透光銅鏡 透光銅鏡
這是一枚雙魚透光鏡,直徑21.3釐米,最厚處12毫米,最薄處4毫米,高浮雕。重量1682克。説明透光原理與厚薄無關。
一般的透光青銅鏡都是凸形的,即鑑面是凸出的,顯示的紋飾也是與鏡面花紋一模一樣的正反面。
而這個青銅透光鏡是凹形的,即鑑面是凹進去,而紋飾一面是凸形的。在透光的圖像中,厚的魚鱗高處呈現透亮,魚鱗薄的地方呈現暗黑,這個與常識不符啊!
並且,這一枚青銅鏡監面是是凹形的,所以反射到牆面上的圖像是反的。不僅僅是上下相反,而且這一條魚的內外也翻了個。即在鏡子紋飾魚腹部是朝內有魚鰭,魚背朝外。而反射到牆面上以後,魚鰭朝外。説明反射牆面後的魚翻了一個身,魚腹朝外,魚背朝內了。這個就好比一個人倒立,頭在下,腳在上。而頭的眼睛卻在嘴巴上面。
光學上的意外常常產生奇特的效果。一百多年前,英國一位工人在提水時候,因為水桶有一個小洞,水桶裏的水往外流呈現拋物線,這個工人異想天開,用一把手電筒從裏往外照射,奇蹟出現了,光線從水桶裏往外照射時,光線穿過水桶後不是直線照射,而是與水柱呈現拋物線彎曲。第二天,英國報紙報道了這個事件。為我們今天的光纖通信提供了最原始的信念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