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透光撫育

鎖定
透光撫育,又稱透光伐,一般在幼林內進行。對混交林,主要是砍去非目的樹種和壓制幼樹生長的灌木,以調整林分組成為主要目標,所以又可以稱為組成撫育。對於純林,主要是間密留稀,留優去劣。因此透光撫育包含有從前應用的透光伐與除伐的任務。
中文名
透光撫育
別    名
透光伐
對    象
幼林內進行
作    用
間密留稀,留優去劣

透光撫育透光撫育的對象

具體説來,主要有下列4方面: [1] 
1.抑制主要樹種生長的次要樹種、灌木、藤本,甚至高大的草本植物;
2.在純林或混交林中,主要樹種幼林密度過大,樹冠相互交錯重疊、樹幹纖細、生長落後、幹形不良的植株;
3.實生起源的主要樹種數量已達營林要求,伐去萌芽起源的植株:在萌芽更新的林分中,萌條叢生,擇優而留,伐去其他多餘的萌條:
4.在天,更新或人工促進天然更新己獲成功的採伐跡地或林冠下造林,新的幼林已經長成,需要除上層老齡過熟木,以解放下層新一代的目的樹種。
在決定砍伐對象時,不僅要考慮樹種間的相互競爭關係,而且還要考慮樹種闖的互相適應關係。有些樹種或植株雖無長遠的培養前途,但暫時保留它們,對遮護土壤、減少林地雜草滋生、調節小氣候以促進主要樹種的生長,均有一定益處。因此,不能一次將上述砍伐對象全部砍去。
例如,東北林區的人工紅松林,由於紅松在幼齡林時期生長較慢,往往被天然更新的楊、樺等樹種所壓制,如透光伐時全部伐去它們,雖可使紅松生長加快,但因環境條件的突然急劇變化,易使紅松幼樹發生枯黃,而且在全光下紅松易遭蟲害,發生早期分權。針對紅松的特徵,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一套使紅松側方蔽蔭而上方透光的辦法,即“挨着別擠着,護着別蓋着”的經驗。在施行紅松林透光撫育時,對於林地上天然發生的喬、灌木,應按“挨着別擠着”紅松側枝,“護着別蓋着”紅松主枝的原則決定砍伐強度。它是正確運用了紅松與天然發生的闊葉樹種種間的對立統一關係,不僅把紅松從闊葉樹的壓抑下解放出來,而且又合理地利用後者為前者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

透光撫育透光撫育的方法

透光撫育實施的方法有3種,即全面撫育、團狀撫育和帶狀撫育。 [2] 
1. 全面撫育。在全部林地上將抑制主要樹種生長的次要樹種按一定強度普遍砍除。這種方法只有在交通方便、勞力充足、薪炭材有銷路,主要樹種佔優勢,且分佈均勻的情況下才使用。
2. 團狀撫育。主要樹種的幼樹在林地上分佈不均勻,數量又不多的情況下,可採用此法。撫育僅在有主要樹種的羣團內進行,砍除那些抑制主要樹種幼樹生長的次要樹種,無主要樹種幼樹的地方則不進行撫育,這樣可節省勞力和費用。
3. 帶狀撫育。將林地分成若干帶,在帶內進行撫育,保留主要樹種,清除次要樹種。經帶狀撫育以後的林分外貌是,形成交互排列的透光廊狀帶與間隔帶。在帶內施行撫育以後5~10年,如果間隔帶上的林木妨礙撫育帶上林木的生長,則應將那些影響撫育帶上的林木砍去。在進行帶狀撫育時,應考慮當地的氣候與地形條件,以決定帶的方向。一般在緩坡及平地,可南北向設帶,使幼林能獲得較多的光照,利於林木生長;在氣候條件惡劣,土壤乾燥地區宜東西向;在經常有大風的地區,帶的方向應與主風方向垂直,以防風倒、風折和樹幹偏斜、彎曲的危害;在山地陡坡,帶的方向與等高線平行,以利於水土保持。
4. 化學除謝劑的應用。
化學除草劑在幼林撫育中,主要用於天然混交幼林或新造人工林的透光撫育,去除灌木、藤蔓與非目的樹種。與一般進行透光撫育的方式一樣,可以用除草劑進行全面處理,也可以用它來進行帶狀或團狀處理。
在幼林撫育中應用最廣的藥劑是2,4-D(二氯苯氧乙酸)和2,4,5-T(三氯苯氧乙酸)。本類藥劑一般難溶於水,通常以其鹽類及酯類應用,應用普遍而又較好的是8096的鈉鹽粉劑,50%的胺鹽溶液和40%~50%的丁酯乳劑。
本類除草劑有良好的選擇性。據研究,按木本植物對2,4-0和2,4,5-T的敏感程度,可分為3 組:(1)高度敏感的,如赤楊、灰赤楊、疣皮樺、涔葉槭、爆竹柳、榛、核桃楸、臭椿等;(2)中度敏感的,如橡、山楊、刺槐、火炬松、落葉松、椴等;(3)較穩定的,如雲杉、歐洲松、側柏、紅槭等。
林分在Ⅰ齡級幼林階段的敏感性大於Ⅱ齡級的壯齡林,故前者施用的劑量要小於後者。在葉子發育完全及嫩枝生長旺盛時期,對藥物的敏感性亦大。當氣温低於4~5℃時,則對林木不起作用。10~18℃起作用很慢,18~32℃起作用很快。在土壤肥沃的條件下,要比土壤貧瘠的條件下作用快,在過濕的林地上施2,4-D效果不好。
氯酸鹽類的氯酸鈉和鹵化脂肪酸類的四氟丙酸在殺傷竹類方面,應用很廣泛。由於四氟丙酸比滅生性的氯酸鈉更有利於水土保持,其應用範圍也相應廣泛些。
化學藥劑處理灌木和非目的樹種的方法可分為三種:(1)葉面噴灑:一般在清除幼小林木時多采用,此法適用大面積機械化作業,尤其可利用飛機進行空中噴灑;(2)林木木質部及韌皮部注射:適用於去除大的成年林木,此法收效大,省工;(3)塗刷:主要用於處理伐根,抑制萌條生長。
在混交幼林中進行藥劑葉面噴灑的時間,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初,此時林木生長已趨於停止,頂芽已經形成,如果施用過早,會傷害主要樹種的生長。
在次生混交林中,第一林層由非目的樹種如山楊所組成,第二林層由主要樹種如雲杉等組成。為了給雲杉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通常所採用的方法是砍除第一林層的山楊。因在砍伐過程中會損傷大量的第二林層的雲杉,同時突然消除第一林層,雲杉會因不適應驟然改變了的光照條件而罹病。如果採用除莠劑來清除上層林木,就會克服這些缺點,山楊受藥劑毒殺後,在林地上暫時還保留着死亡的樹冠,使林地光照條件逐漸改善,待其樹枝幹枯脱落後,再行砍伐,這時砍倒的樹幹對雲杉的損害已大大減輕。對山楊的毒殺可用注射法,在樹幹的基部用利刀砍一大的環狀切痕,在切痕處注入藥劑。
參考資料
  • 1.    .趙傳舉.談透光撫育採伐[J].科學與財富,2012,(第6期).
  • 2.    .1.0 1.1 陳國陽,張立軍.談透光撫育採伐[J].世界家苑,2013,(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