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逆衝斷層面

鎖定
逆衝斷層面岩層或巖體破裂錯開,沿兩盤發生相對移動的面,稱斷層面。斷層面有的平直,有的彎曲。可以把它視為面上構造以確定其產狀。有些斷層的位移是沿着許多密集的破裂發生的,這時斷層面就不是一個單一的面,而是一個複雜的斷裂帶
中文名
逆衝斷層面
所屬學科
地質學

逆衝斷層面基本介紹

逆衝斷層面 逆衝斷層面
逆衝斷層面岩層或巖體破裂錯開,沿兩盤發生相對移動的面,稱斷層面。斷層面有的平直,有的彎曲。可以把它視為面上構造以確定其產狀。有些斷層的位移是沿着許多密集的破裂發生的,這時斷層面就不是一個單一的面,而是一個複雜的斷裂帶。

逆衝斷層面定義

逆衝斷層和推覆構造是地殼中最常見的斷裂構造之一。逆斷層中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的斷層幾乎均屬逆衝斷層。逆衝斷層和推覆構造也是當前構造研究中最引人矚目的課題,所以對逆衝斷層予以專題論述。

逆衝斷層面一般特徵

逆衝斷層是位移量很大的低角度逆斷層,其傾角一般在30°左右或更緩。傾角十分低緩推移距離在數公里(通常為5km)以上的大逆衝斷層稱為推覆構造或逆衝推覆構造。推覆構造上盤的平板狀外來巖體稱為推覆體或逆衝巖席。
逆衝斷層常常顯示出強烈的擠壓破碎現象,形成角礫岩、碎粒巖和超碎裂巖等斷層巖,沿逆衝斷層還常常出現劈理化、節理化、剪切帶或各種複雜揉皺,這些構造常呈帶狀排列,或呈交織穿插狀。
逆衝斷層帶兩側岩層常常具有強烈的變形特徵。但是也要指出,在些逆衝斷層帶或其個別部分變形破碎並不強烈,甚至十分微弱。
推覆構造或大型逆衝斷層的上盤,因從遠處推移而來,故稱為外來巖塊(體),下盤稱為原地巖塊(體)。推覆體就是一種外來巖塊(體)。
當逆衝斷層和推覆構造發育地區遭受強烈侵蝕切割,部分外來巖塊剝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巖塊時;現為在一片外來巖塊中露出一小片由斷層圈閉的較年青地層,這種現象稱為構造窗。如果剝蝕強烈。外來巖塊被大片剝蝕,只在大片被剝露出來的原地巖塊上殘留小片孤零零的外來巖塊,稱為飛來峯。飛來峯表現為原地巖塊中殘留一小片由斷層圓閉的外來巖塊。常常表現為在較年青的地層中殘留一小片由斷層圈閉的較老地層。飛來峯常常成為陡立的山峯。炭二疊系組成的飛來峯疊蓋在較新的中生代地層之上。

逆衝斷層面地質背景

逆衝斷層及其各種組合型式分別產出於不同的地質環境中,並且以疊瓦式為最普遍的型式。逆衝斷層一般是區域性擠壓作用的結果。引起整體收縮,所以有人把逆衝斷層稱為收縮性斷層。常常與強烈褶皺伴生。此外,區域性伸展和重力作用也可形成推覆式構造。
擠壓作用形成的推覆構造為擠壓推覆構造,簡稱推覆。是推覆構造中普遍而常見的一類。由伸展作用或重力作用形成的推覆構造為滑動推覆構造,簡稱滑覆。
楔狀沖斷體又有其特殊的形成條件,是在基底斷裂活動下,基底老巖系被迫上衝,隨着上衝圍壓降低而向側方擴展,逆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