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逆行式勸導

鎖定
逆行式勸導是少數人對多數人進行勸導的方法,其特點以小抗大,以弱抗強,就象是潮流中的逆流一樣,雖然力量相對弱小,但也能改變潮流引進的方向或路線。
中文名
逆行式勸導
對    象
進行勸導
特    點
以小抗大
特    色
潮流中的逆流

目錄

逆行式勸導依據

逆行式勸導的心理基礎在於:在一定的場合下只要出現一個不同的意見,不管正確與否,都會對人們已有的判斷造成影響。心理學家阿倫(V·L·Allon)和勒温(J·M·Levin)1971年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他們在研究中設置了三種情境:
他們要求被試(包括由實驗人員組成的假被試和真被試)作出三種判斷:
第一,認知方面的判斷,如哪兩條直線長度相同;
第二,知識方面的判斷,如“夏威夷是不是一個州”;
第三,意見方面的判斷,如在某種情況下應該怎麼做。
實驗結果表明,在認知方面,錯誤的輿論一致使97%的人附和,在加入一個正確表達事過境遷是後有40%的人對錯誤的輿論附和,在加入一個更錯誤的意見表達者後有47%的人對錯誤輿論附和。研究的結果證明,只要出現一個不同的聲音,不管正確與否,都會對原來的判斷造成威脅;有17%—50%的人會在不同的聲音的刺激下放棄對原來判斷的附和,也就是説,逆行式勸導至少可對17%—50%的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能夠發揮它對影響公眾心理的作用。

逆行式勸導方式

逆行式勸導主要是從“疑”和“悟”兩方面來影響公眾的心理。
1、疑,就是對已經形成的看法和意見發生懷疑;
2、悟,就是對少數不同意見的合理內容,分析後產生的一種醒悟。

逆行式勸導運用原理

我們經常説“真理往往在少數人手裏”、“羣眾是真正的英雄”。就是指的這個意思。然而,現實生活中的逆行式勸導與實驗中的逆行式勸導是有差異的。實驗中除真被試以外,其餘被試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實驗助手,他們不需要考慮勸導中的阻力和勸導中帶來的後果,而現實生活中敢於進行逆行式勸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個民主、寬鬆的環境,如勸導對象的心胸與作風、羣體的習慣與成員之間的關係,勸導者的地位與職權等,那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氛圍中可以減少逆行式勸導的阻力。
尤其是當多數人的意見不一定正確,領導的看法、意見有時也會有片面性等,在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逆行式勸導也就有了它發揮作用的餘地,就顯得十分必要和可貴。同時組織也要善於創造條件,鼓勵公眾大膽發表意見,如設意見箱、公開電話、或者變音錄音電話等,鼓勵公眾發表不同意見,公關人員要學會主動向內部公眾徵求意見,公眾關係部應將有價值的意見轉告有關人員等等,這種做法不但可以保護勸導者免受勸導後的打擊,而且可以通過公共關係部給勸導者以相應的獎勵,這有助於保護他們的責任心。當然這些辦法僅僅是過渡性的辦法,關鍵還是消除或減少逆行式勸導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