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逃責

鎖定
逃責,漢語詞彙,拼音táo zé,釋義為逃避罪責;逃避債務。
中文名
逃責
拼    音
táo zé
出    處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
解    釋
逃避罪責;逃避債務

目錄

逃責解釋

1、逃避罪責
2、逃避債務。 [1] 

逃責出處

①南朝·梁·任昉《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四海之議,於何逃責。”
②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屈支國》:“王聞震怒,欲置嚴刑。弟曰:‘不敢逃責,願開金函。’”
③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元年三月》“宗維不許”自注引宋·王若衝《北狩行錄》:“某之罪失,固不可逃責。”
④南朝·陳·徐陵《為貞陽侯與陳司空書》:“況復邦家不造,至此橫流,兇狡猶存,何所逃責?”
①《陳書·高祖紀上》:“卻桉下髻,求哀之路莫從;竊鈇逃責,容身之地無所。”
②唐·劉知幾《史通·編次》:“又自古王室雖微,天命未改,故台名逃責,尚曰周王君未繫頸,且雲秦國。”
③章炳麟《訄書·客帝匡謬》:“及夫陵夷積弱,處逃責之台,被竊鈇之言,大枋既失,埶儕於家人,寧奉表以臣敵國,而猶巋然自謂尊於玄聖之裔,豈不忸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