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董伯懿歸吉州

鎖定
《送董伯懿歸吉州》是宋代詩人王安石所寫的一首詩。
作品名稱
送董伯懿歸吉州
作    者
王安石
創作年代
宋代
文學體裁

送董伯懿歸吉州作品原文

我來以喪歸,君至因謫徙。
蒼黃憂患中,邂逅遇於此。
去年服初除,聽赦相助喜。
看君數歸月,但屈兩三指。
茫然冬更秋,一笑非願始。
籃輿楊柳下,明月芙蕖水。
僮飢屢闚門,客罷方隱几。
是非評眾詩,成敗斷前史。
時時對奕石,漫浪爭生死。
送迎皆幅巾,設食但陳米。
亦曾戲篇章,揮翰疾蒿矢。
君豪才有餘,我老憊先止。
東城景陽陌,南望長幹紫。
欲斸三畝蔬,於焉寄殘齒。
經過計後日,唱和猶在耳。
新恩忽舍我,欣悵生彼己。
江湖北風帆,捩柂即千里。
相逢知何時,莫惜縑與紙。 [2] 

送董伯懿歸吉州作者簡介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裏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大詩人、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後諡號“文”。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年)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文。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宋神宗時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