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窮鬼

鎖定
送窮鬼是山西省廣東省等地傳統民俗之一。寄託了人民羣眾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中文名
送窮鬼
本    質
民間習俗
地    區
東南地區
時    間
臘月三十

送窮鬼基本介紹

送窮鬼習俗

送窮圖 送窮圖
晉東南地區,民間習慣將爛衣服扔到牆外。傳説上古高陽氏之子正月裏穿一身破衣爛褲,生活上吊兒郎當,後來慘死在巷外。民間扔衣以祭,稱為“送窮鬼”。 送窮之俗在唐代相當盛行,大文學家韓愈曾寫過一篇《送窮文》,其中説:“(主人)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於行乎'?”唐詩人姚合還寫有詩《晦日送窮三首》,其中第一首雲: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户千門看,無人不送窮。從最後兩句可以窺見送窮風俗在當時已相當普遍。宋朝以後,送窮風俗依然流行。清人俞曲園《茶香室三鈔送窮鬼》錄前朝人的詞有:奉勸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窮鬼。關於送窮的日期,有幾種説法:《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説,是在“人日”(正月初七)前一天,即正月初六。《圖經》又説:“池陽風俗,以正月二十九日為窮九日,掃除屋室塵穢,投之水中,謂之送窮。”還有一説是在晦日,即正月的最後一天,因據《文宗備問》説,“窮鬼”本死於正月晦日。三個送窮的日子雖各有異,各地送窮的日子也各不同,但有一點還是共同的,即都是安排在正月新春進行。送窮風俗具體的儀式,據《歲時雜記》記載:“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韓愈《送窮文》中,提到要為窮鬼“結柳作車,引帆上牆”。這就是説,送窮時既要為“窮鬼”準備下象徵性的車船,還要給“窮鬼”帶上乾糧。有的地方還有“以芭蕉船送窮”的做法。看來,各地送窮,各有各的的辦法。民間廣泛流傳的送窮習俗,反映了中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初六是馬日,古稱挹肥,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進入正月以來,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掃,廁所中的糞便累積,於是這一天做一大掃除,並祭拜廁所神明,將平日污穢的廁所清掃乾淨。所以稱為“挹肥”(但現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衞浴設備,故已無此俗)。這一天也表示舊時農民於此日開始下田,準備春耕

送窮鬼窮子

廣州民間流傳的農曆新年習俗歌當中提到“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窮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尋春去,初八八不歸,初九九頭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火明,十五祈完燈,採青走百病。”正所謂大年初六求順扔窮鬼。正月初六"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又稱"窮子"。

送窮鬼產生背景

揭西縣客家舊俗以農曆正月初三為“窮鬼日”,這一天不走親戚。凡村民家中有不如意事,“疑心生暗鬼”,認為鬼在作祟,便備祭品去拜,又恐陰間眾鬼去爭食,家鬼在陰間爭不到食物,或被異鬼欺侮,這便產生了“送鬼”之風俗。
送鬼時間,在晚十時左右,地點三叉路口。送祭品如糖果、豆乾、面線、雞蛋都可以。祭品放下,燒三炷香後致祝祈告,燒銀紙祭品,棄地不收回。
舊日廣州人認為年初三是“赤口”,是不能去拜年的。他們在家打掃房屋和灶頭,將垃圾、灰塵送出家門。更有甚者會把廢舊的傢俱以及大件的器物燒掉,再把灰燼倒入珠江河。這些,被舊日廣州人視為“送走窮鬼”。時至今日,窮鬼日已經漸漸淡出廣州人的生活了,相信不會再有人在那天把焚燒過的東西倒入珠江,但年初三打掃衞生的習俗還是被繼續保留下來。

送窮鬼送窮鬼日期

有幾種説法:
以正月晦日為送窮日。唐韓愈《送窮文》李翹注:"予嘗見《文宗備問》雲:'顓頊高辛時,宮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宮中號為窮子。其後正月晦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卻窮子。'自爾相承送之。"唐姚合《晦日送窮》詩之一:"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户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以正月二十九日為送窮日。《歲時廣記·月晦》引《圖經》:"池陽風俗,以正月二十九日為窮九日,掃除屋室塵穢,投之水中,謂之'送窮'。"
以正月初六為送窮日。《歲時廣記·人日》引宋呂原明《歲時雜記》:"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今天北京仍保留有正月初六送窮鬼的風俗。
以正月初三為送窮日。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遠平志》:正月三日,人多掃積塵於箕,並加敝帚,委諸歧路以送窮。"送窮的日子雖各有異,但有一點還是共同的,即都是安排在正月新春進行。
送窮風俗具體的儀式,據《歲時雜記》記載:"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
另宋朝巴淡的一首《送窮鬼》也曾提到:“正月月盡夕,芭蕉船一隻,燈盞兩隻明輝輝,內裏更有筵席。奉勸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窮鬼,空去送窮鬼。”
民國陝西《中部縣誌》記載:“五日未明,束紙為人、舟車、糗餌,送之通衢,謂之送窮。”所説的舟車、糗餌均是韓愈送窮文中的描寫。而民國陝西《續修南鄭縣誌》更明確指出:“五日,掃除門庭塵積炮滓,棄通衢,亦韓退之‘送五窮’故事也。”

送窮鬼送窮鬼法

“送窮鬼法”:可將與自己有緣窮鬼做個了結,送走他們,只要如法,無疑、誠心去做,日日不同立竿見影, 法力不可思議(需要有信心、恆心、愛心還要面對考驗)此法限農曆新年前求授,並且每年不同、每人不同,請參見‘注意事項’。
「送窮鬼法」方法如下:
農曆初一的時候把家裏的各角落掃一掃並將垃圾集中在一個桶子內,暫時不要將垃圾拿出去,初二也是將家裏掃一掃,將垃圾集中在桶子中,勿將垃圾送出去,到了初三早上就將這裝有垃圾的桶子,連同廢棄的舊掃把送往離家較遠的垃圾場,此時要準備一束壽金,三支香與垃圾放在一起,然後離開,切記!勿回頭.
在壬午年初一開門的時辰以卯時(早上五至七時)向南三合大進,三德生門方啓行吉,要出遠門或到郊外踏青可在這個時辰開門後,點三支香備一束壽金,面相東方祈禱福德菩薩或過往神聖祈福,對新的一年將有意想不到的福運。在初一晚上關門時辰以戌時(晚七至九時)三奇進貴喜神,或亥時(晚九至十一時)貴人登天,明星祿星福星進貴,關門吉,為較佳。年節過後士農工商都要上班,尤其商店開市較佳的時辰以初五日卯、巳、午吉,或初八日寅、卯、午時吉。

送窮鬼各地風俗

西北地區,太陽未出山,要掀起炕蓆,打掃一些炕土,送到野外;鳴炮、燒香、敬紙,稱為“送窮”。
送窮鬼 送窮鬼
晉北地區,民間習慣用彩色紙剪成人的圖像,小孩子拿到街頭,互相交換。把自己的紙人送給別人,稱為“送走窮媳婦”;把別人的紙人換回來,稱為“得到有福人”。
晉東南地區,民間習慣將爛衣服扔到牆外。傳説上古高陽氏之子正月裏穿一身破衣爛褲,生活上吊兒郎當,後來慘死在巷外。民間扔衣以祭,稱為“送窮鬼”。
晉南地區的送窮來歷,又傳説是古代顓頊時期,宮中生下一個男孩,穿上新衣服就哭。如果硬將新衣服給他,不是撕爛,就是故意在屎尿堆中打滾,人皆呼為“窮子”。送窮節,民間習慣掏廁所,將糞堆在門外,稱為“送窮子”。已經演化成鼓勵抓緊時間,勤勞致富的習俗了。晉南地區翼城等縣的傳統,在正月初五日送祖宗。傍晚,將祖先供桌上陳列的祭品撤掉,放鞭炮,焚香禮拜,移神於原龕內。來年春節,再行供奉。浮山等縣的風俗,又是在門外焚香、敬紙,意喻將祖宗鬼魂送到宅外。雁北地區民間習慣在定更後,婦女皆出大門外,燒紙祭奠亡靈,放聲大哭,俗稱哭節。
保德縣正月初六,習慣炒豆子吃,傳説是為了夏天不惹蠅子。晉南一些地方,初六日習慣將門神一雙眼挖掉,恐其作祟。
送窮節,也有的地方傳説是仿石崇送窮船之意。還有的地方,習慣在初五日早上,取爐灰少許於筐,並剪五個紙人,送到門外,焚香、放花炮而還。稱之為“掃五鬼”。
舊日晉北地區流傳着一副送窮時的聯語:上聯是:“爆竹三聲,嘣出一夥窮鬼。呸!賊狗日的,害的老子七死八活”;下聯是:“焚香九炷,迎來五路財神。呀!好老人家,保佑小人六合四喜”。活靈活現地刻畫出舊時人們“送窮”的心理,也反映出歷史上人們對窮困生活的恐懼與憎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送窮節,山西大部分地區的人家要打掃院落。這一天,民間講究“喜入厭出”,特別忌諱到別人家借東西。壽陽等縣講究早晨從外面擔水,稱為填窮。全省習慣,飲食多吃麪條。晉南地區講究用刀切面,煮而食之,名為:“切五鬼”。晉北地區傳有民謠:“破五吃頓面,一畝打一石。”婦女在這一天內普遍不動針黹。
廣東人以年初三是“送窮日”,客家語則根據“送窮”二字的諧音稱此日為“三重日”或“生蟲日”,福建人也有相同的説法,以為這一天是“窮鬼日”(或稱為“赤鬼日”)。 俗傳進入元旦後,人們至少要到了初三才能掃地。在此日把家中的垃圾向外清理或倒入河溝裏,帶有把“窮鬼”清理出門的好意頭;又傳説:這一天晚上,是家家户户家中老鼠嫁女的大日子。

送窮鬼歷史追溯

送窮鬼唐朝

關於窮鬼日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唐朝。
送窮鬼圖 送窮鬼圖
唐代文學家李邕在《金谷園記》中寫道:“高陽氏 (又稱顓頊或帝顓頊,黃帝以後又一個傑出首領)子瘦約(瘦約,人名,也就是最早的“窮鬼”),好衣敝食糜。人作新衣與之,即裂破,以火燒穿着之,宮中號曰窮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棄破衣,是日祀於巷,曰送窮鬼。”交代了窮鬼日的來由。時人韓鄂所撰的《歲華紀麗》一書中又寫道:“孟春晦日(即農曆每月最後一日),甫聚行樂,送窮。”可見,窮鬼日在初時還沒有固定的日期。後來,窮鬼日最終被確定在正月廿九,時有《圖經》載:“池陽風俗,以正月二十九日為窮鬼日,掃除屋室塵穢,投之水中,謂之送窮。”那時候,過窮鬼日已經成為相當普遍的習俗。韓愈《送窮文》中,還提到“結柳作車,引帆上牆”的送窮方式。

送窮鬼宋朝

到了宋代,窮鬼日仍然很流行。宋朝巴淡的一首《送窮鬼》就曾提到:“正月月盡夕,芭蕉船一隻,燈盞兩隻明輝輝,內裏更有筵席。奉勸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窮鬼,空去送窮鬼。”當時,送窮的時間又出現了變化,把這日定在正月初六(今天北京仍保留有正月初六送窮鬼的風俗)。宋代呂希哲《歲時雜記》謂宋“人日(年初七)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蒸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中“人日前一日”一句足以證之。

送窮鬼明清

明清時期也有關於窮鬼日的記載。明人陳耀文《天中記·晦日·送窮鬼》也有關記載。清學者林祖燾《閩中歲時雜詠》詩:“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掃盡塵封投盡穢,送他窮鬼迓錢神。”但此時流傳於各地的送窮風俗已有了很大差別,集中表現在送窮的時間和方式上。

送窮鬼窮鬼傳譯文

窮鬼,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存在的。唐朝元和年中期,開始依附昌黎韓愈。韓愈和他住了很久,不堪忍受啊。作文章(《送窮文》)驅逐他,(他)不走,反而罵韓愈。韓愈死(後),(他)無所歸依。流落人間,尋找有像韓愈一樣的人跟隨,找不到。經過九百多年,聽説江淮之間有被褐先生,這人是韓愈一類(的人物)。就未經(任何)人介紹就到先生家拜見。説:“我是原來韓愈的家客,私下聽説先生有很高的道義,願意託身在(您的)門下,不敢説有什麼可以報答先生(您的)。”先生離開座位倒退着走,大驚説:“你來想要怎門樣怎麼樣?”揮手讓他離去,説:“您走吧!從前韓退之(韓愈)因為你的緣故,不被天下(人)所接受,召人笑話侮辱,貧窮而沒有(一個好的)歸宿,他的《送窮文》可以反覆地看看。您走吧,不要連累我!沒辦法,請託身其他的吧。”
窮鬼説:“先生怎麼這麼狠心地拋棄我呢?假如有其他人可以託身,早就跟隨別人了。我之所以要跟隨先生的原因,是因為不願意跟隨其他的人。先生怎麼這麼狠心地拋棄我呢!敢問我有些什麼罪過。”先生説:“您用窮(字)做名字,它勢必足以使我窮啊。議論作文章,開口犯忌,在言語上就會窮;上下坎坷,前仰後翻,俯仰之間侷促小心,左右為難,在(人世間的路途)行走上就困難;蒙受塵封和詬罵,被人譏諷,擔心眾人的議論,便在言論上窮於辯護;所做出的行為叛逆錯亂,所追求的(理想)乖張錯誤,那麼在才智方面就窮。名聲勢利和錢財,不足以調動眾人,直率孤寂憤懣,不能和世俗諧調,便在朋友交往遊玩缺乏。抱着沒有的書,揹負着放蕩不羈的志氣,帶着空無一物的身體,進入所討厭的澆薄的世界,那麼在家是窮,在國(也)是窮。凡是你足以使我窮的,我不能全部數到。只是舉個大概的例啊。”
窮鬼説:“先生把這作為是我的罪嗎?這的確是這樣的。但我的罪,看看也有可以值得驕傲的,它的功勞也有是不可埋沒的啊。我所到之處,人間百態都躲避了,這就是先生之所以我的原因啊。然而區區在下,怎麼足以左右先生你的?我可以使先生你放歌,讓你哭泣;使你激動,讓你憤懣;讓先生您在無窮(的知識、真理海洋)之中(遨遊)獨來獨往。凡是先生所説的,本來就是我可以效力於先生的啊,那怎麼會是傷害呢?況且韓愈至今(聲明)不朽的原因,就是我造就的啊。因為這個原因韓愈也是先是懷疑最後信服(我的啊)。自從我漫遊天下這麼久了,沒有可以倚靠的人。幾千年找到韓愈,又(過)一千多年找到先生。因先生的道行以前就沒有一個,我就只崇拜您而跟隨您啊。那麼我對先生您,難道不是很厚待嗎!”這樣先生和他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