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

鎖定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1]  此詩前兩句描繪出一幅西羌叛亂招引大唐國征討、白利將軍奔赴戰場助軍威的景緻。第三四句以劍、弓顯示白利將軍武藝高強、萬夫不擋之勇。末四句寫詩人對未來戰場情景的描寫和傷感離別的情景。此詩寫得言簡意賅又不失筆調豪放,迴腸蕩氣又不失痛快淋漓,詩句中富有着強烈的感情色彩,藴含祝頌友人之意,亦有李白理想抱負的烘托,給人一種新鮮的意趣。
作品名稱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作品原文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
西羌延國討1,白起佐軍威2
劍決浮雲氣3,弓彎明月輝。
馬行邊草綠,旌卷曙霜飛。
抗手凜相顧4,寒風生鐵衣5 [1]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註釋譯文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詞句註釋

  1. 西羌:漢朝人對羌人的泛稱,唐朝又概指吐蕃為西羌,原因正像《舊唐書·吐蕃列傳》所説:“吐蕃,在長安之西八千里,本漢西羌之地也。”延:請,此意為招引。國:唐王朝。
  2. 白起:戰國秦之名將,曾為秦始皇攻佔六國統一天下立下戰功。《史記》記載他善用兵,聲震天下。這裏借指白利。
  3. 劍決浮雲氣:《莊子·雜篇·説劍》:“天子之劍……上決浮雲,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決:斷。
  4. 抗手:舉手拜別。凜:凜然,敬畏之貌。
  5. 鐵衣:鎧甲。 [2]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白話譯文

吐蕃將要受到我大唐帝國的征討,您這白起將軍的後代也為助軍威奔赴戰場。
舉起倚天長劍斬斷浮在敵人陣地上的妖氛,拉滿明月之弓,箭鏃閃看凜烈的光芒。
戰馬馳騁在邊塞的原野上,旌旗在霜晨中飄揚。
當將士們招手相看時,鎧甲上已是結滿了厚目的寒霜。 [3]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創作背景

白利,生平不詳。董將軍,名字無考。金吾將軍是京城衞戍部隊的將領,按《新唐書·百官志》所載,左右金吾衞各設上將軍一人,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題下原注“長安”。此詩當是李白天寶初年在長安所作。 [3]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作品鑑賞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文學賞析

“西羌延國討,白起佐軍威”這兩句運用鋪敍的手法,描繪出一幅西羌叛亂招引大唐國征討、白利將軍奔赴戰場助軍威的景緻。詩人通過交代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形勢,烘托氣氛,點明題旨,昇華主題,富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劍決浮雲氣,弓彎明月輝”這兩句以劍、弓顯示白利威武的氣勢:揮動寶劍,使空中雲氣為之消散,彎弓如滿月,似與天上的明月相映增輝。詩中“劍決”“弓彎”富有烘雲托月之意,字裏間處處充溢着豪氣四溢、志興翻飛的氣度。側面誇讚白起將軍後代的白利將軍武藝高強、萬夫不擋之勇。
“馬行邊草綠,旌卷曙霜飛”這兩句是詩人對未來戰場情景的描寫:戰馬在邊塞中馳騁、旌旗在寒霜中飛卷。詩人雖然沒有把殺敵的情況加以敍述,但那種飄逸豪放的氣度、揚眉劍出鞘的神情、鮮明生動的形象,都洋溢着李白的浪漫風采,寄託了李白的沉闊情懷。
“抗手凜相顧,寒風生鐵衣”描繪一幅將士們舉手凜然拜別、寒霜照鐵衣的離別圖景。詩人將餞行離別和抒懷融為一體,情意深長而又志氣幹雲。如果説傷別訴情詩是李白熱愛人民的必然,那麼餞行述懷詩則是李白兼濟天下、富安萬民理想之結果。
雲、風、雷、電,天、海、月、濤,是李白愛入詩的事物。凌、揮、飛、吼,奔、卷、橫、嘯是李白最愛入詩的動詞。此詩借用“雲”、“月”、“風”、“卷”、“飛”等有巨大氣勢的事物和表現大起大落的動詞,使得詩意具有飛揚跋扈、迅猛闊大、不可一世的氣勢,易使讀者產生激昂振奮的感覺。
此詩藉助馳騁想象的筆墨,描繪了一幅生動的沙場剪影。着重描寫友人到前線威武颯爽的風姿,祝頌之意即暗含其中,這樣來寫送別,生面別開。 [2]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名家點評

近代廖仲安《唐詩一萬首》:解評:寫邊防將士抗敵衞國的艱苦環境。 [4] 
近代房日晰:詩以白起切白利,並寫軍威之盛。送行酬應,感情平淡,非白上乘之作。 [5]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6] 
參考資料
  • 1.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  .全唐詩庫[引用日期2014-05-02]
  • 2.    胡大浚主編.唐代邊塞詩選注:甘肅教育出版社,1990.08:115
  • 3.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17-618
  • 4.    廖仲安,李華,李景華主編.唐詩一萬首.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254
  • 5.    鬱賢皓主編.李白大辭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100
  • 6.    《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