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告八從軍

鎖定
《送告八從軍》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1]  詩中一方面寫告八從軍,鼓勵告八上進;一方面寫自己,想求功名後身退。詩人借送別告八從軍,抒發了自己魏闕心常在修,希求立功成名的思想,發出了書多無用,功成便退的感慨。此詩憂而不傷,哀而不怨,雖失意但無苦語,送友人而不見別緒,風格俊爽,頗有韻致。詩中奇句寫告八,偶句寫自己,句句對照,寫得頗有特色。
作品名稱
《送告八從軍》
作    者
孟浩然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送告八從軍作品原文

送告八1從軍
男兒一片氣2,何必五車書3
好勇方過我4,多才便起予5
運籌6將入幕7,養拙8就閒居。
正待功名遂9,從君繼兩疏10 [1] 

送告八從軍註釋譯文

送告八從軍詞句註釋

  1. 告八:名字事蹟不詳。告當為姓,與郜同。告八,排行第八。
  2. 一片氣:一股勇氣。
  3. 五車書:是説書讀得很多。《莊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後世遂以“五車書”表示讀書之多,學識豐富。
  4. 好勇方過我:用《論語》典故,讚揚告八勇力過人,《論語·公冶長篇》中“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孔子此語原對子路有所微辭,但孟浩然活用其典,對告八毫無貶意。
  5. 多才便起予(yú):用《論語》典故,誇獎告八有才而且能對自己有所啓發。《論語·八佾》:“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也已矣!”後世便用“起予”或“啓予”表示對聰穎學生的誇獎。起予:啓發我。
  6. 運籌(chóu):指謀劃。《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7. 幕(mù):指軍中帳幕。這句是説告八將入軍幕中參預機密。
  8. 養拙(zhuō):即守拙,指退隱不佳。此句是講孟浩然自己。
  9. 遂:成功。
  10. 兩疏(shū):指漢代疏廣、疏受叔侄二人。漢宣帝地節年間廣為太子太傅,受為太子少傅。在任五年,均稱病還鄉。後世用作功成身退的典故。據《漢書·疏廣傳》記載:疏廣為太子太傅、疏受為太子少傅,在位五年,皇太子通《論語》、《孝經》。疏廣對疏受説:我聽説知足者不會受侮辱,知止者不會有危險,功成身退,是天之道也。現今我們做官俸祿包達二千石,如果再貪戀祿位不去,恐怕會有危險呀!倒不如叔侄兩人歸隱家鄉終老的好。疏受聽從了叔父的話,二人雙雙告老還鄉,後果得善終。 [2]  [3] 

送告八從軍白話譯文

男子漢只要有一股勇氣,又何必像我讀許多書本。
尚勇武你的確超過了我,多才藝你對我啓發很深。
你將去軍隊中施展才幹,我無事在家裏隱居待聘。
等你我成就了功名之後,我跟你學兩疏迴歸山林。 [2] 

送告八從軍作品鑑賞

送告八從軍文學賞析

孟浩然“為學三十載,閉門江漢陰”,讀了許多書,以求仕途顯達,有益於社會。可是“欲濟無舟楫”,仕途上屢受挫折,使他陷入了出世和入世的矛盾痛苦中。
第一聯“男兒一片氣,何必五車書”,以開門見山的方式,描繪出一幅男兒要有英雄氣、不必天天在家讀書的景緻,在武與文的對照中,明確揭示出全篇主旨,把詩人“儒冠誤身”的不平之鳴,像江河開閘那樣突然迸發出來,給人以強烈的震撼,表現了詩人才大難為用的憤慨心情。這種思想,是由於唐代社會積藴着濃郁的“英雄”氣氛,投筆從戎顯然不是詩人的一時激奮之舉,而是邊塞詩人英雄意識和功名情結長期孕育而產生的結果。
第二聯借用《論語》典故,運用概括描寫,以曠達的情懷稱頌晚輩好勇多才,筆調輕鬆,感情真摯而又得體。從所用典故來看,告八當為詩人的晚輩。詩人用此詩勉勵年輕人從軍報國,極具壯逸之氣,謳歌建功立業的英雄理想,具有極強的震撼力量。詩人筆下的主人公,心中充盈着豪蕩俠情和肝膽意氣。有志男兒憑此足以立功邊陲。詩人對豪勇意氣的讚美之情,正是盛唐人心緒的真實流露。
第三聯承接前面的才氣對照,再寫兩人的不同遭遇。一個“運籌將入幕”,一個“養拙就閒居”,在鮮明的對照中,表達出對告八的鼓勵和羨慕,流露出自己不得不隱居的苦情。這對當時人們在儒術之外,還重俠尚武的社會思潮作出了很好的揭示。
末聯寫詩人借用漢代疏廣、疏受叔侄二人的典故,以功成身退互勉,在消積申藴含着積極和奮發,在隱逸中充滿了幻想和期望,又告誡告八必須像漢代疏廣、疏受叔侄一樣,知進知退,切莫貪戀祿位。功成名就之後又雙雙歸卧田園的典故,以抒發詩人對告八必能恃才建功且會功德圓滿的信心。這種熱切期盼和信心,同樣從一個側面輝映出典型的盛唐面影。
此詩憂而不傷,哀而不怨,雖失意但無苦語,送友人而不見別緒,風格俊爽,頗有韻致。此詩奇句寫告八,偶句寫自己,句句對照,寫得頗有特色。詩中處處閃現着男兒的豪情志節,充溢着一股不同於多婉約情調之宋詞的陽剛之氣。一方面寫告八從軍,鼓勵他上進;一方面寫自己,想求功名後身退。詩中處處照顧到兩者的相互關係。最後,以功成身退的“兩疏”互勉。寫得既真摯而又得體。詩人借送別告八從軍,抒發了自己“魏闕心常在修,希求立功成名”的思想,發出了書多無用,功成便退的感慨。 [3]  [2]  [4] 

送告八從軍名家點評

宋代劉辰翁批點《孟浩然集》:起又雄渾。 [5] 
《孟浩然詩集箋註》:此首見於明活本、明凌本、毛本、叢刊本、全唐詩,宋蜀本不載。 [6] 

送告八從軍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了六子。詩與王維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7] 
參考資料
  • 1.    送告八從軍  .全唐詩庫[引用日期2014-06-15]
  • 2.    張學文.唐代送別詩名篇譯賞:重慶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38-40
  • 3.    [唐]王維,孟浩然著.王維孟浩然詩精選精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3:171-172
  • 4.    劉逸生.孟浩然韋應物詩選: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04月第1版:66-67
  • 5.    周蒙,馮宇主編.全唐詩廣選新注集評 2.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249
  • 6.    孟浩然著;曹永東箋註.孟浩然詩集箋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 :364-365
  • 7.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