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退卻

(軍事術語)

鎖定
退卻,軍事術語。部隊放棄所佔領的陣地或地區,有組織地向後轉移的作戰行動。又稱撤退。防禦的繼續。
中文名
退卻
別    名
撤退
兵力機動樣式之一。按規模,分戰略退卻、戰役退卻和戰術退卻;按性質,分主動退卻和被動退卻。目的是保存力量,爭取主動,待機破敵。退卻通常在己方處於不利地位,敵方空中和地面火力、兵力攔擊或追擊時進行,時間緊,組織指揮複雜。基本要求:①堅定沉着,及時判明情況,果斷定下決心,秘密、迅速完成準備。②正確選定退卻時機、路線和終點,力求選在夜間或其他有利時機和不便於敵方機械化部隊行動的地方,退卻終點須便於己方集結待機和展開。③依據各部隊的任務和所處態勢、地形及當面敵情,按照後方機關、第二線部隊、第一線部隊的順序,編成一個或若干個縱隊,成一路或多路退卻。④退卻須經上級批准後實施,獨立遂行作戰任務或與上級失去聯繫時,根據上級意圖慎重決定。組織退卻時,須明確各部隊開始退卻、通過選定的地區和到達終點的時間,行進的路線,進行破壞作業的時機和要求;加強隱蔽偽裝,以及對地、對空掩護和反空降,防敵核化生武器襲擊和空中襲擊,嚴密組織通信聯絡、電子對抗和調整勤務;周密組織傷員的安置和物資的處理等。在與敵人直接接觸的情況下,退卻從退出戰鬥開始。實施退卻時,派出強有力的掩護部隊,明確其掩護的時間及指揮、聯絡的協同方法,預先佔領退卻路線上的重要地區。對退卻必經的橋樑、渡口、隘路、交通樞紐,指定防空兵器預先佔領陣地,掩護部隊通過,派遣工程兵部隊進行必要的保障;部隊通過後,視情況實施破壞作業。對敵可能實施超越追擊的地區,事先控制有利地形,構築工事,建立反空降部署。在敵追擊路線上,部署兵力實施牽制,或阻擊、伏擊敵人。退卻中,加強偵察,注意敵人動向,保持順暢的通信聯絡,實施不間斷的指揮,採取各種手段,阻止敵人追擊。退卻,在古代作戰中通常在夜間秘密實施,常以部分兵力採取伏擊、阻擊等手段,掩護主力撤退。火器出現後,退卻一方還使用各種爆破器材,破壞道路、橋樑,遲滯敵方追擊。隨着軍隊火力、機動力的提高和空降兵的大量運用,防敵火力追擊、與敵方空降兵作鬥爭將成為退卻的重要內容。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